王海岭;韩景致;王云峰;金照凯;叶财盛
创建研究型军队医院是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推动医学科技创新进步的时代要求,是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引领建设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升平战时保障能力的现实要求[1],各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不盲从,不跟风,认认真真诉诸筹划,实实在在付诸行动[2].
作者:王勤;董自西;谢建福;刘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初步估计,全世界AF患者已超过3300万人[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它将成为一个更加普遍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2].AF是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与致死率密切相关[3].目前,用于恢复AF患者窦性心律的药物主要包括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其疗效差强人意.在>1年的随访中,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仅为30%~70%[4].而且,这些药物同时也存在致心律失常和心外毒副作用等不良反应[5-6],其安全性也限制了其使用.因此,更好地认识AF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向,对提高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非常重要[7].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异常的钙离子(Ca2+)调节是AF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8-10].
作者:吴鹏;刘星;范忠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高渗盐水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将2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静脉输入方法给予患者高渗盐水治疗.A组给予总量为100 ml,浓度为7.5%的盐水治疗,输液时间30 min;B组给予总量为50 ml,浓度为15.5%的盐水治疗,输液时间20 min;C组给予总量为30 ml,浓度为23.5%的盐水治疗,输液时间10 min.用药前至用药6h持续监测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脑灌注压及渗透压;治疗7d后测试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后3组的颅内压力均显著降低(P<0.01),而C组的颅内压力降速快,在0.5h时便可达到低,且可降低到1.6 kPa,显著低于A、B两组的2.2 kPa和1.9 kPa(P <0.01).其降压效果持续时间长达4h,且治疗7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仅为(13.97±3.41)分,显著低于A、B两组(P<0.01).3组血浆渗透压均无显著变化,且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 ml、浓度为23.5%的盐水,可有效降低其颅内压力,作用迅速,降压时间长,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董玉贵;赵立斌;周学伟;谢铁钢;孙胜;李宏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等,其目的是使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1].面对急、危、重症患者,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判断并实施正确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中国已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军队医院干部病房患者的数量相应增多.我院干部病房主要承担军队师以上干部及相应级别待遇的离休干部的医疗保健任务,患者年龄大、病种多、病情复杂、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因此,要求干部病房护士正确掌握CPR技能非常重要.了解老干部病房护士急救技能掌握水平,实施针对性、强化性培训是提高护士急救水平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干部病房的普通病房及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CPR考核后分析,了解干部病房护士急救技能掌握情况,探讨提升急救技能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玉琴;詹丹丹;吴超华;黄翠萍;陈邱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高血压患者的体成分,分析其特点,进一步探讨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70例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7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腰围、内脏脂肪面积(VFA)、节段肌肉量、骨骼肌含量等体成分指标.另测量血压,抽空腹血检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 实验组体脂(25.19 ±4.24)%、腰围(91.12±6.52)cm、VFA(103.35±8.10)cm2,均高于对照组的(23.11±4.23)%、(88.64±5.96) cm、(89.58±9.88)cm2(P <0.05);下肢肌肉量(18.16±2.05)kg,低于对照组的(19.73±6.10)kg(P <0.05).其他体成分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腰围、VFA与HDL呈负相关(P<0.05),与TG、CHO及血压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人体体脂百分比的增多及腰围、VFA的增大,与高血压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春瑶;李硕;冯怀志;黄鹏;彭婷婷;陈琼;刘颖;张意;王薇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6月~ 2014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11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来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水平,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栾松;黄晓勇;刘娟;潘华;栾雯;李浩东;范永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病例 女,37岁,孕3产1,人工流产2次,因阴道不规则流血、性交痛并伴下腹部疼痛1年余入院.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前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暗红,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下腹部隐痛放射至腰骶部,并伴有性交疼痛及接触性阴道流血.既往史:1997年曾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本次月经干净后3d就诊.妇检发现阴道后壁上段黏膜增厚,面积约3 cm×2 cm,皱襞消失,弹性可,其上可见数个约绿豆大小息肉状新生物,红色,质脆,触之易出血,宫颈柱状,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作者:谢梅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降纤酶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2012 ~2013年我科脑梗死31例患者降纤酶治疗前后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积分值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15 d后,左右两侧颈动脉小血流速度分别上升30.90%和30.50% (P<0.01),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积分值分别为(29.45±24.45)和(55.59±31.84)分,治疗后上升了88.76%,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降纤酶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脑血流量.
作者:狄宝安;刘诗翔;孔繁一;王碧琼;陶云仙;王华苍;王艺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在高原偏远地区利用直升机空运医疗后送休克期重度烧伤伤员的经验,为今后类似伤员的空运医疗后送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对2010年12月5日道孚草原火灾中因救火受伤的3例伤员(其中1位为特重度烧伤,2例为轻伤),在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直升机在休克期内完成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 经过积极的准备和组织,在后送全程的各项保障下,全部伤员安全后送至目的地.结论 准确的评估病情、周密的保障预案和精细的途中监护,是在高原地区开展重度烧伤伤员空运医疗后送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先慧;黄涛;刘德贵;王晓娟;张彦标;薛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大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本病多见于20~ 40岁,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便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病程迁延,反复发作[1].
作者:彭小兰;于丽娜;李政文;肖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应用非胸腔镜辅助下两切口改良NUSS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我科2009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漏斗胸患儿4例,采用改良NUSS术对其在常规体外循环手术后实施同期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 ~ 24个月效果良好,矫形钢板固定良好,外形满意,心脏矫形满意,心功能良好.无死亡、大出血、术后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NUSS术用于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有效避免了二期麻醉及手术的风险,减少住院次数及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医疗费用,减少患儿的痛苦.
作者:唐柯;姜建青;俞永康;杨列;郑琇山;梁瑜;范啸文;官廷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源性病变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病症,以眩晕、平衡失调、颈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以椎动脉机械压迫及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的血管痉挛为目前较公认的致病因素[2-3].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有年轻化的趋势[4].因其病因复杂,故治疗方法多样,笔者将近年来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温伯平;王海强;苏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病例 女,32岁,藏族,因左膝疼痛、肿大畸形16年余入院.患者于1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胀痛,行走及下蹲困难,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膝关节切开引流术(诊治结果不详).术后1个月,左大腿下端又发现硬质包块,无红肿痛,并进行性长大,左下肢短缩,遂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心肺(-),肝脾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作者:邓亚娟;熊巧;方宏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以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主动参与管理,从而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并通过定期的圈活动,提出、分析、解决和追踪制约工作进展的重要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1].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多为老年人,病种以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为主,几乎所有患者都要进行口服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的口服药未能按规范服用,为确保护理安全,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率,我科于2014年5~8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川;邱琛茗;胡佳雨;屈江艳;李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威胁生命的大面积烧伤大多发生在院外,入院前处理不当和入院不及时是造成救治失败的重要原因[1].由于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小儿烧伤严重程度与成人不同,小儿烧伤后休克、败血症的发生率比成人更高[2].由于其特殊性,如何做好转运过程中的医疗保障,对后继救治有着重要的意义.2006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对外出接诊的烧伤患儿采取以做好转运前准备、把握好转运时机、做好转运过程中并发症防治为重点,对40例小儿烧伤患者长途转运进行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文东;陈永新;文大江;张元文;王娅;王霞;白梦;杨春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 110例绝经后妇女OP患者,随机分入唑来膦酸组(5mg/年)和阿仑膦酸钠组(70 mg/w),疗程为24个月.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腰椎L1~4、全胯和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24个月后,两组患者在上述3个部位的BMD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唑来膦酸组在腰椎L1~4、全胯等2个部位的BMD值增加幅度显著大于阿伦磷酸组(P<0.05).阿仑膦酸钠组在治疗12个月后,VAS评分较其治疗前开始有显著下降(P<0.05);唑来膦酸组在治疗6个月后较其治疗前开始有显著下降(P<0.05),且VAS评分的降幅均较同期阿仑膦酸钠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OP,疗效优于阿仑膦酸钠,安全性相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泽瑶;王以容;陈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念下的治疗在维和军人严重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国第11批赴黎维和二级医院收治了3例严重创伤患者,遵循损伤控制理念治疗,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损伤控制治疗后,2例已痊愈出院,1例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康复中.结论 在国际维和军人这个特殊群体中,根据维和二级医院的体系特点,对于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我军在联合国各地维和医院借鉴.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为了解亚高原地区战斗机飞行员颈肩腰腿痛发生情况,于2011年8月~ 2012年7月,采用自制调查表对驻滇某部飞行员的颈肩腰腿痛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作者:贺跃光;易晓阳;杨黎;黄连顺;童永斌;赵尚开;孙杰;王继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肱骨中远端骨折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肱骨中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分为锁定加压钢板组(A组)32例和重建钢板内固定组(B组)36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臂肿胀程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恢复率.结果 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B组明显多于A组(P<0.01),术后1d上臂水肿程度B组更重(P<0.01),住院时间A组短于B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A组更短(P<0.01);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A组断钉1例(3.13%);B组断钉2例,钢板断裂3例,合计发生率为13.89%.A组总优良恢复率高于B组(P<0.05).结论 高原地区肱骨中远端骨折用锁定钢板固定更利于骨折的恢复.
作者:文朝远;魏林节;叶东平;贾锋涛;王飞;杨仕吉;范应磊;郭启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结合可视人项目和CT图像,研究急性复发性胰腺炎(RAP)时胰液经各膈肌裂孔进入纵隔的通道.方法 基于中美可视人项目数据库,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探究通向纵隔的潜在通道.在51例RAP病例CT图像上,这些潜在通道被证实或被纠正.结果 除了从系膜后平面、肾后平面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膈脚后间隙(RCS)的这条通道外,所有可视人展示的进入纵隔的通道均在CT图像得到证实.胰液从胰周间隙(PPS)直接至胃裸区(GBA),或在此过程中途经系膜后平面;随后经食管裂孔进入RCS的R1和R2通道的出现率分别为27.4%和29.0%.结论 伴随着RAP病程,通向纵隔的通道有转变成瘘管的可能性,对此类通道的研究,为提高胰胸膜瘘(PPF)的诊断准确率奠定了影像解剖学基础.
作者:李洵;徐浩铜;向珂;程龙;吴毅;田伏洲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