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地区休克期重度烧伤伤员空运医疗后送体会

李先慧;黄涛;刘德贵;王晓娟;张彦标;薛刚

关键词:重度烧伤, 休克期, 空运, 后送, 高原
摘要:目的 总结在高原偏远地区利用直升机空运医疗后送休克期重度烧伤伤员的经验,为今后类似伤员的空运医疗后送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对2010年12月5日道孚草原火灾中因救火受伤的3例伤员(其中1位为特重度烧伤,2例为轻伤),在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直升机在休克期内完成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 经过积极的准备和组织,在后送全程的各项保障下,全部伤员安全后送至目的地.结论 准确的评估病情、周密的保障预案和精细的途中监护,是在高原地区开展重度烧伤伤员空运医疗后送的必要条件.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研究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糖尿病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治疗.目前中国已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近十年翻了近两倍,经年龄标化后达9.7%,已高过世界平均水平6.4%.而且,中国糖尿病高危人群也在扩大,约有1.5亿[1].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既往以医院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亟待改变,以促进身体健康为中心,实施全面综合服务的社区延续护理应运而生[2].遵医行为即患者对于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认同与执行,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指其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服药依从性、自我血糖监测等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护理对出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作者:董亚娟;郎红梅;张虎军;张立;张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真的需要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进行肝叶切除术吗

    临床上外科医生有时候要求麻醉医生将中心静脉压(CVP)降到5 cmH2O或以下进行肝叶切除术,旨在通过控制中心静脉压,减少术中出血和获得更好的预后[1].真的需要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进行肝叶切除术吗?现结合1例控制性LCVP肝叶切除术大量出血病例进行探讨.

    作者:李娜;王云华;李琪;鲁成润;麻伟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蛇毒中药物成分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蛇毒生物活性成分众多,主要包含蛋白酶和多肽,二者占了蛇毒干重的约90%~ 95%[1-2].随着蛋白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蛇毒中的许多生物蛋白活性成分也逐渐地被分离纯化出来,人们在生物活性功能、毒理学、药理学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将蛇毒中有效的药用成分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上.目前针对蛇毒中所含的有效药物活性成分所展开的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主要集中于抗血栓、止血、降压、抗癌和止痛药物方面.

    作者:张志晓;谢振锋;胡挺松;崔庆华;郑颖;范泉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高龄患者服用华法林致INR明显增高1例

    病例 男,94岁,因“乏力1 w”入院.近1 w患者无明显诱因感乏力明显,无流涕、咽痛、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头晕、头痛.既往有房颤病史30年,开始为间断性,2003年左右呈持续性,但未服用华法林.2004年因冠脉造影术后出现肺栓塞,开始服用华法林至今.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高曾达4.34,多次达3以上.近1年服用剂量为周1、3、5、7为2.5 mg,1次/d;周2、4、6为1.25 mg,1次/d.

    作者:任冰稳;朱晓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同期外科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应用非胸腔镜辅助下两切口改良NUSS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我科2009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漏斗胸患儿4例,采用改良NUSS术对其在常规体外循环手术后实施同期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 ~ 24个月效果良好,矫形钢板固定良好,外形满意,心脏矫形满意,心功能良好.无死亡、大出血、术后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NUSS术用于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有效避免了二期麻醉及手术的风险,减少住院次数及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医疗费用,减少患儿的痛苦.

    作者:唐柯;姜建青;俞永康;杨列;郑琇山;梁瑜;范啸文;官廷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亚高原地区某部飞行员颈肩腰腿痛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亚高原地区战斗机飞行员颈肩腰腿痛发生情况,于2011年8月~ 2012年7月,采用自制调查表对驻滇某部飞行员的颈肩腰腿痛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作者:贺跃光;易晓阳;杨黎;黄连顺;童永斌;赵尚开;孙杰;王继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益生菌对溃疡型结肠炎患者肠黏膜修复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 84例UC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研究组(n=42)与安慰剂组(n=42).安慰剂组给予美沙拉嗪或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安慰剂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行肠镜检查,根据肠镜下表现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肠黏膜评分为(1.86 ±0.68)、(1.28±0.46)、(0.82±0.24)分,均较安慰剂组的(2.48±0.86)、(1.84±0.74)、(1.26±0.58)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益生菌制剂联合应用有助于UC患者肠黏膜修复.

    作者:简玉华;胡辉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饮酒后剧烈呕吐致胸痛疑似主动脉夹层1例

    病例 男性,58岁.入院前2d饮大量米酒(约1000 ml)后出现胸痛伴恶心、呕吐,每日呕吐20~30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样物.无畏寒、发热,无反酸、暖气、心悸、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未治疗.由于胸痛越来越剧烈,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提示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立即转至我院.既往有高血压史,自行服用降压药(具体不详).饮酒史40年,平均饮白酒500 g/d.

    作者:刘凯;黄茂涛;翟亚兰;曹亚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降纤酶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评价降纤酶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2012 ~2013年我科脑梗死31例患者降纤酶治疗前后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积分值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15 d后,左右两侧颈动脉小血流速度分别上升30.90%和30.50% (P<0.01),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积分值分别为(29.45±24.45)和(55.59±31.84)分,治疗后上升了88.76%,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降纤酶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脑血流量.

    作者:狄宝安;刘诗翔;孔繁一;王碧琼;陶云仙;王华苍;王艺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浓度高渗盐水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高渗盐水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将2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静脉输入方法给予患者高渗盐水治疗.A组给予总量为100 ml,浓度为7.5%的盐水治疗,输液时间30 min;B组给予总量为50 ml,浓度为15.5%的盐水治疗,输液时间20 min;C组给予总量为30 ml,浓度为23.5%的盐水治疗,输液时间10 min.用药前至用药6h持续监测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脑灌注压及渗透压;治疗7d后测试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后3组的颅内压力均显著降低(P<0.01),而C组的颅内压力降速快,在0.5h时便可达到低,且可降低到1.6 kPa,显著低于A、B两组的2.2 kPa和1.9 kPa(P <0.01).其降压效果持续时间长达4h,且治疗7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仅为(13.97±3.41)分,显著低于A、B两组(P<0.01).3组血浆渗透压均无显著变化,且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 ml、浓度为23.5%的盐水,可有效降低其颅内压力,作用迅速,降压时间长,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董玉贵;赵立斌;周学伟;谢铁钢;孙胜;李宏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钙离子调节异常对心房颤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初步估计,全世界AF患者已超过3300万人[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它将成为一个更加普遍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2].AF是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与致死率密切相关[3].目前,用于恢复AF患者窦性心律的药物主要包括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其疗效差强人意.在>1年的随访中,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仅为30%~70%[4].而且,这些药物同时也存在致心律失常和心外毒副作用等不良反应[5-6],其安全性也限制了其使用.因此,更好地认识AF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向,对提高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非常重要[7].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异常的钙离子(Ca2+)调节是AF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8-10].

    作者:吴鹏;刘星;范忠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罕见老年女性右眼脉络膜骨瘤1例

    病例 女,67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余,加重伴视野障碍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既往身体健康,无眼外伤史.自发病以来,右眼视物模糊,不伴有头痛、头昏、眼红、畏光、流泪等症状.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4(矫正0.5),左眼视力0.8(矫正1.0),双侧眼压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虹膜纹理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晶体密度增加.散瞳后右眼底视盘鼻上方见大片青黑色隆起,鼻下方小片状青黑色病灶,视网膜无血管迂曲、扩张及出血,黄斑区中心光反射未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造影后期荧光渗漏明显,散在色素遮蔽荧光,边界模糊.

    作者:任琴;赵舒雨;叶伦;方宏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体成分分析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高血压患者的体成分,分析其特点,进一步探讨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70例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7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腰围、内脏脂肪面积(VFA)、节段肌肉量、骨骼肌含量等体成分指标.另测量血压,抽空腹血检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 实验组体脂(25.19 ±4.24)%、腰围(91.12±6.52)cm、VFA(103.35±8.10)cm2,均高于对照组的(23.11±4.23)%、(88.64±5.96) cm、(89.58±9.88)cm2(P <0.05);下肢肌肉量(18.16±2.05)kg,低于对照组的(19.73±6.10)kg(P <0.05).其他体成分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腰围、VFA与HDL呈负相关(P<0.05),与TG、CHO及血压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人体体脂百分比的增多及腰围、VFA的增大,与高血压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春瑶;李硕;冯怀志;黄鹏;彭婷婷;陈琼;刘颖;张意;王薇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我院药品监管措施的初步形成及效果评价

    近年来医院用药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为此原国家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及规章.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以及医院药品使用现状,在医院的支持下,药剂科采取了一系列药品监管措施,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对全院病区药柜进行检查、医疗质量考核、高危药品管理、抗菌药物管理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我院药品的监督管理,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米婷婷;范开华;于波涛;张育勤;景莉;金伟华;王晓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296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近期疗效及1、2、3年的累积生存率.方法 296例经临床确诊的PHC患者应用OPEN式KLF-A型体部伽玛刀进行治疗,平均PTV边缘剂量为3.5~5.0 Gy,GTV边缘剂量为5.5 ~7.0 Gy/d,瘤体中心剂量为8.0 ~ 10 Gy/d,根据肝功能状况连续治疗6~10 d,以后连续随访3年.按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结果 296例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2.8% (245/296);小肝癌(直径≤5 cm)1、2、3年累计生存率为81.2%、70.1%、43.3%,大肝癌(直径为5~20 cm)为84.3%、40.5%、28.1%;3年生存率为51.5%;放射性肝损伤发生率为7.1%,无放射性相关死亡病例.肝功能状况是决定生存期的重要因素,Child-Pugh A级的生存期明显高于B级(P<0.05).结论 OPEN式KLF-A型体部伽玛刀对PHC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作者:吴盛荣;毛树权;黄凤鸣;肖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致纵隔积液的解剖通道

    目的 结合可视人项目和CT图像,研究急性复发性胰腺炎(RAP)时胰液经各膈肌裂孔进入纵隔的通道.方法 基于中美可视人项目数据库,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探究通向纵隔的潜在通道.在51例RAP病例CT图像上,这些潜在通道被证实或被纠正.结果 除了从系膜后平面、肾后平面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膈脚后间隙(RCS)的这条通道外,所有可视人展示的进入纵隔的通道均在CT图像得到证实.胰液从胰周间隙(PPS)直接至胃裸区(GBA),或在此过程中途经系膜后平面;随后经食管裂孔进入RCS的R1和R2通道的出现率分别为27.4%和29.0%.结论 伴随着RAP病程,通向纵隔的通道有转变成瘘管的可能性,对此类通道的研究,为提高胰胸膜瘘(PPF)的诊断准确率奠定了影像解剖学基础.

    作者:李洵;徐浩铜;向珂;程龙;吴毅;田伏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进展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源性病变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病症,以眩晕、平衡失调、颈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以椎动脉机械压迫及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的血管痉挛为目前较公认的致病因素[2-3].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有年轻化的趋势[4].因其病因复杂,故治疗方法多样,笔者将近年来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温伯平;王海强;苏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左股骨下端巨大动脉瘤样骨囊肿伴真菌感染1例

    病例 女,32岁,藏族,因左膝疼痛、肿大畸形16年余入院.患者于1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胀痛,行走及下蹲困难,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膝关节切开引流术(诊治结果不详).术后1个月,左大腿下端又发现硬质包块,无红肿痛,并进行性长大,左下肢短缩,遂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心肺(-),肝脾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作者:邓亚娟;熊巧;方宏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干部病房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现状分析及对策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等,其目的是使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1].面对急、危、重症患者,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判断并实施正确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中国已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军队医院干部病房患者的数量相应增多.我院干部病房主要承担军队师以上干部及相应级别待遇的离休干部的医疗保健任务,患者年龄大、病种多、病情复杂、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因此,要求干部病房护士正确掌握CPR技能非常重要.了解老干部病房护士急救技能掌握水平,实施针对性、强化性培训是提高护士急救水平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干部病房的普通病房及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CPR考核后分析,了解干部病房护士急救技能掌握情况,探讨提升急救技能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玉琴;詹丹丹;吴超华;黄翠萍;陈邱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B超误诊肝结核球1例

    病例 男,41岁,因右上腹胀痛伴黄疸,体重下降1个月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右上腹可触及实质性包块,有压痛,皮肤黏膜黄染,纳差,体格消瘦,血压105/68 mmHg,体温37.1℃,心率84次/min.使用HITACHI EUB-850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对患者行腹部彩超检查.

    作者:张凤英;新柳;杨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