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饮酒后剧烈呕吐致胸痛疑似主动脉夹层1例

刘凯;黄茂涛;翟亚兰;曹亚玲

关键词:呕吐, 胸痛, 疑似主动脉夹层
摘要:病例 男性,58岁.入院前2d饮大量米酒(约1000 ml)后出现胸痛伴恶心、呕吐,每日呕吐20~30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样物.无畏寒、发热,无反酸、暖气、心悸、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未治疗.由于胸痛越来越剧烈,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提示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立即转至我院.既往有高血压史,自行服用降压药(具体不详).饮酒史40年,平均饮白酒500 g/d.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进高原遂行任务对汽车兵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由低海拔环境急进高海拔环境遂行军事运输任务对汽车兵心理应激与心理弹性的影响,为高原汽车兵心理应激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由低海拔环境急进高海拔环境执行军事运输任务的川藏线某部汽车兵126人为研究对象,选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作为心理应激及复原力指标,在执行任务前3d(营区,海拔600 m)、执行任务后第2d(藏区,海拔4100 m)进行团体心理测试.结果 (1)执行任务后,汽车兵SCL-90总均分(1.92±0.67)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执行任务前和常住高原汽车兵(P<0.05或P<0.01);CD-RISC中坚韧性、力量、乐观因子分及TCSQ中积极应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执行任务前(P<0.05或P<0.01);TCSQ中消极应对因子分及STAI中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执行任务前(P<0.05或P<0.01).(2)执行任务后汽车兵SCL-90总分及STAI因子分与消极应对、稳定性及精神质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214 ~0.715,P<0.01),与积极应对、内外向、掩饰性、坚韧性、乐观性、力量性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169~-0.599,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执行任务后汽车兵SCL-90总分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次为:消极应对、特质焦虑、乐观性、状态焦虑、稳定性、坚韧性、精神质,7个变量的决定系数R2=0.65.结论 急进高海拔环境执行军事运输任务后,汽车兵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是影响汽车兵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调节因素.

    作者:胡光涛;宋航;王国威;冯正直;贺英;黄一;陆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原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参数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对大理(海拔1976 m)和香格里拉地区(海拔3280 m)健康人群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沉等指标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香格里拉健康人群无论男女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高于大理地区健康人群(P<0.05),而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两个地区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香格里拉健康人群的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低于大理健康人群(P<0.05).结论 随着海拔的升高,低氧越严重,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也相应增高,提示高原人群血液具有“浓、黏、聚、凝”的特点.

    作者:子建文;李倩;张玉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削痂治疗重度烧伤并发ARF

    目的 观察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削痂植皮对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3例重度烧伤并发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积极补液抗休克、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早期削痂植皮及持续床旁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综合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14、21 d血生化指标、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后3d开始,患者Hb、WBC、Scr、ALT、AST、血钾、TNF-α及IL-6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尿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7d开始,BUN及mALB与治疗前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IL-10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综合治疗无死亡病例,早期削痂植皮存活率为(96.1±3.8)%,患者住院时间(31.5±8.2)d.治疗后5~20d进入多尿期,平均(10.2 ±5.0)d,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削痂植皮等综合治疗,可有效纠正重度烧伤并发ARF患者的内环境紊乱,恢复肾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柯海文;沈运彪;夏来启;姚尚圣;李金玺;周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持续肾盂冲洗对孤立肾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影响及护理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多发病,易造成患者泌尿系感染、肾功能衰竭甚至诱发癌症[1],控制感染、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保护肾功能是临床治疗的重点.目前临床治疗肾结石的的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输尿管镜碎石、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及经皮肾镜取石术(PNL)等.PNL可在直视下一次性将结石击碎并取出,具有操作灵活、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较大及复杂鹿角形肾结石的重要方法[2].孤立肾结石患者因无对侧肾脏的代偿,手术耐受性较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双肾患者.术后梗阻是孤立肾结石患者术后肾功能受损的重要诱发因素,而栓塞物多源于肾盂内血块[3].如何减少孤立肾患者PNL术后并发症,防止肾功能恶化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对孤立肾PNL术后患者给予持续肾盂冲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捷;赵海贤;余丽娜;张丽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品管圈在提高冠心病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中的应用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以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主动参与管理,从而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并通过定期的圈活动,提出、分析、解决和追踪制约工作进展的重要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1].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多为老年人,病种以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为主,几乎所有患者都要进行口服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的口服药未能按规范服用,为确保护理安全,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率,我科于2014年5~8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川;邱琛茗;胡佳雨;屈江艳;李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蛇毒中药物成分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蛇毒生物活性成分众多,主要包含蛋白酶和多肽,二者占了蛇毒干重的约90%~ 95%[1-2].随着蛋白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蛇毒中的许多生物蛋白活性成分也逐渐地被分离纯化出来,人们在生物活性功能、毒理学、药理学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将蛇毒中有效的药用成分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上.目前针对蛇毒中所含的有效药物活性成分所展开的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主要集中于抗血栓、止血、降压、抗癌和止痛药物方面.

    作者:张志晓;谢振锋;胡挺松;崔庆华;郑颖;范泉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B超误诊肝结核球1例

    病例 男,41岁,因右上腹胀痛伴黄疸,体重下降1个月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右上腹可触及实质性包块,有压痛,皮肤黏膜黄染,纳差,体格消瘦,血压105/68 mmHg,体温37.1℃,心率84次/min.使用HITACHI EUB-850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对患者行腹部彩超检查.

    作者:张凤英;新柳;杨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诊断腕舟骨骨折的符合率

    目的 探讨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诊断腕舟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腕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摄取腕骨正侧位片,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及螺旋CT检查.记录腕骨骨折的部位及数量,以螺旋CT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X线平片正位、正侧位及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对腕舟骨骨折诊断符合率.结果 120例中,舟骨骨折比例高,为67.5%;其次为月骨骨折,占13.3%.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对腕舟骨骨折检出率为93.8%,显著高于正侧位的78.8%和正位片的61.7%(P<0.05);与单纯正位片比较,正侧位片对腕舟骨骨折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对腕舟骨骨折诊断符合率高,是常规X线正侧位片的有力补充.

    作者:孙宏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SND在颈部高危cN0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SND)在颈部高危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O)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颈部高危cN0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行原发灶根治术及同侧Ⅱ~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52例仅行原发灶根治术,术后随访至少1年,观察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Ⅱ~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5% (P <0.05);观察组行SND后,Ⅱ区和Ⅴ区淋巴结阳性率仍较高,分别为27.3% (3/11)和22.2% (2/9),Ⅲ区和Ⅳ区淋巴结阳性率较低,分别为9.3% (5/54)和7.4% (4/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13.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D应用于颈部高危cN0甲状腺癌患者,有助于降低短期淋巴结转移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王海岭;韩景致;王云峰;金照凯;叶财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致纵隔积液的解剖通道

    目的 结合可视人项目和CT图像,研究急性复发性胰腺炎(RAP)时胰液经各膈肌裂孔进入纵隔的通道.方法 基于中美可视人项目数据库,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探究通向纵隔的潜在通道.在51例RAP病例CT图像上,这些潜在通道被证实或被纠正.结果 除了从系膜后平面、肾后平面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膈脚后间隙(RCS)的这条通道外,所有可视人展示的进入纵隔的通道均在CT图像得到证实.胰液从胰周间隙(PPS)直接至胃裸区(GBA),或在此过程中途经系膜后平面;随后经食管裂孔进入RCS的R1和R2通道的出现率分别为27.4%和29.0%.结论 伴随着RAP病程,通向纵隔的通道有转变成瘘管的可能性,对此类通道的研究,为提高胰胸膜瘘(PPF)的诊断准确率奠定了影像解剖学基础.

    作者:李洵;徐浩铜;向珂;程龙;吴毅;田伏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钙离子调节异常对心房颤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初步估计,全世界AF患者已超过3300万人[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它将成为一个更加普遍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2].AF是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与致死率密切相关[3].目前,用于恢复AF患者窦性心律的药物主要包括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其疗效差强人意.在>1年的随访中,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仅为30%~70%[4].而且,这些药物同时也存在致心律失常和心外毒副作用等不良反应[5-6],其安全性也限制了其使用.因此,更好地认识AF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向,对提高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非常重要[7].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异常的钙离子(Ca2+)调节是AF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8-10].

    作者:吴鹏;刘星;范忠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流程化沟通方式在术日晨访视中的应用

    流程化沟通方式简称CICARE,即接触(Connect)→介绍(Introduce)→沟通(Communicate)→询问(Ask)→回答(Respond)→离开(Exil)的英文首字母缩写[1].它是以流程的方式指导护士通过相应的步骤和程序与患者进行沟通.患者在手术前所表现出的不良应激反应,具体表现为代谢率增高、皮质醇分泌增加、血压升高和需氧量增加等相关症状,严重干扰手术和麻醉顺利进行,并给患者带来负性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巨大的危害[2].为提高全科护士的沟通技巧,提高患者满意度,2013年1月,我科进行术日晨访视时引入CICARE沟通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丽娟;阳娟;杨梅芳;叶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左额叶室管膜瘤1例

    病例 女性,5岁1个月,体重15 kg.因“头痛1个月,间歇性呕吐7d”,于2013年9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未予特殊处理.入院前10 d出现右下肢无力;入院前7d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之后呕吐数次,非喷射性.到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左额叶囊实性占位病变;MRI检查提示:左额叶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胶质瘤可能性大;X片: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入院时患者精神、食欲差,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查体: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脊柱四肢无畸形,右下肢肌力Ⅳ级,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李海龙;吴超群;胡俊梅;钟国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野战X线诊断车数字化改造与在抗震救灾中的实战运用

    为确保野战卫生装备聚焦战斗力、生成战斗力,2007年全军先后配发了XCY2002-1/200型多功能野战X线诊断车.该型X线诊断车操作简便、野外拍片机动性强,且具有一定射线防护能力,平时适用于机动至体系部队偏、散、远营连哨所开展健康体检X线专项检查;战时或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时,适用于机动到任务区域快速展开实施大批量伤病员X线检查.

    作者:向劲松;杨萌;曾居华;张林林;张永媛;李泉;李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两种手术治疗肱骨中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肱骨中远端骨折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肱骨中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分为锁定加压钢板组(A组)32例和重建钢板内固定组(B组)36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臂肿胀程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恢复率.结果 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B组明显多于A组(P<0.01),术后1d上臂水肿程度B组更重(P<0.01),住院时间A组短于B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A组更短(P<0.01);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A组断钉1例(3.13%);B组断钉2例,钢板断裂3例,合计发生率为13.89%.A组总优良恢复率高于B组(P<0.05).结论 高原地区肱骨中远端骨折用锁定钢板固定更利于骨折的恢复.

    作者:文朝远;魏林节;叶东平;贾锋涛;王飞;杨仕吉;范应磊;郭启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进展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源性病变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病症,以眩晕、平衡失调、颈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以椎动脉机械压迫及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的血管痉挛为目前较公认的致病因素[2-3].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有年轻化的趋势[4].因其病因复杂,故治疗方法多样,笔者将近年来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温伯平;王海强;苏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6月~ 2014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11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来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水平,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栾松;黄晓勇;刘娟;潘华;栾雯;李浩东;范永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单双开颅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伤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单侧额颞瓣开颅+大脑镰切开与双侧额颞瓣开颅对清除双侧额叶脑挫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双额叶脑挫伤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5例,行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B组28例,行双侧额颞瓣开颅.结果 术中均直视下清除双侧额叶脑内血肿及挫伤坏死脑组织,术后CT检查提示脑挫伤血肿清除满意.A组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均少于B组患者(P<0.05).出院3个月后随访,两组在良好率、中残率及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重残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单侧额颞瓣开颅+大脑镰下切开清除双侧额叶挫裂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患者预后好的优点.

    作者:宋朝理;郑小强;庄进学;陈登奎;邓聪颖;程宏炜;薛峰;李海龙;张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罕见老年女性右眼脉络膜骨瘤1例

    病例 女,67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余,加重伴视野障碍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既往身体健康,无眼外伤史.自发病以来,右眼视物模糊,不伴有头痛、头昏、眼红、畏光、流泪等症状.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4(矫正0.5),左眼视力0.8(矫正1.0),双侧眼压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虹膜纹理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晶体密度增加.散瞳后右眼底视盘鼻上方见大片青黑色隆起,鼻下方小片状青黑色病灶,视网膜无血管迂曲、扩张及出血,黄斑区中心光反射未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造影后期荧光渗漏明显,散在色素遮蔽荧光,边界模糊.

    作者:任琴;赵舒雨;叶伦;方宏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休克期重度烧伤伤员空运医疗后送体会

    目的 总结在高原偏远地区利用直升机空运医疗后送休克期重度烧伤伤员的经验,为今后类似伤员的空运医疗后送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对2010年12月5日道孚草原火灾中因救火受伤的3例伤员(其中1位为特重度烧伤,2例为轻伤),在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直升机在休克期内完成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 经过积极的准备和组织,在后送全程的各项保障下,全部伤员安全后送至目的地.结论 准确的评估病情、周密的保障预案和精细的途中监护,是在高原地区开展重度烧伤伤员空运医疗后送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先慧;黄涛;刘德贵;王晓娟;张彦标;薛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