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通过对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69例中低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分析吻合口瘘发生原因。结果术后4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79%,吻合口瘘发生时间为4d-9d,平均时间为(6.91±1.54)d。结论吻合口瘘为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细致操作,预防性造瘘和围手术的合理护理是降低吻合口瘘的关键,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世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药在中医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调配中药处方更是使用中药的关键环节。但在平时中药房调配中药处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1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出现的问题,如药物配伍不合理、对不同炮制的中药使用不妥、药物剂量使用不准确、脚注错误等。2药师在调配处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中药师在收方后审方不到位、抓错或漏抓药、未进行有效的二次复核。3药物供货单位配送中出现的问题,如小包装分剂量不匀、规格色标区分不明显等。总之,只有规范中药处方的书写和调配程序,不断提高医师和药师的工作责任感,在调配处方过程中要认真审查和核对处方,避免在调配中药处方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从而引起患者对医者的不信任,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陆慧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继发性腹膜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外科危重疾病。主要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穿孔、外伤等。本文总结了继发腹膜炎的病因、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并探讨了腹膜炎不同病期的临床表现特点,以期做到早期诊断、正确诊断。在治疗方法上,提出了要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变阶段、不同的病人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手术治疗时要重点做好病灶处理、清洗腹腔、引流。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体位、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补充热量及营养、抗菌素应用、镇痛等处理要点。
作者:范学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妊娠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资料,对比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的妊娠率。结果宫腹腔镜术后6个月内受孕率高,与6个月到1年组、大于1年组相比,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诊断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有重要临床价值,术后受孕佳时间是术后6个月内。
作者:宋芷霜;郭宝芝;刘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无肝素3种抗凝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血液透析抗凝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36例,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组、普通肝素组、无肝素组3组。观察比较血液透析前后3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透析后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明显低于透析前,组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透析后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透析后APTT和PT明显长于透析前,组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素组透析前APTT和PT与透析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透析后APTT和PT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三种抗凝方法均有较好的抗凝效果,但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具有抗凝作用好,安全性高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晨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糖尿病患者110例,这些患者经过相关医疗器械诊断确诊为患有糖尿病,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因此,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48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服务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服务护理,然后针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护理问卷调查,以了解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2%,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9.2%,同时,实验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为12.9%,而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存在着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法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服务方法,因此,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法值得在糖尿病患者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远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足口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年龄在5个月-6岁患儿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患儿病情康复速度,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和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研究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护理路径方法可以帮助护士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周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有效服用率。方法采用QCC方法,选定主题,现况分析,解析并制定方案,对策实施及效果确认。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的未有效服用率显著降低,除发药错误,其他各项指标实施QCC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方法的应用,能帮助我们有效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服用降糖药物的影响因素,制定对应改进措施,促进了患者健康,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0%,对照组总有效率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优势明显。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案将7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5例),前者麻醉方案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后者麻醉方案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结果①观察组插管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寒战、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即刻、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拔管后1h、术后24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具有较低的插管反应发生率,但是其镇痛效果不如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了解南平市高危人群中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为决策部门评估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及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抗体、丙肝抗体检测。结果400名被调查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88.8%(355/400),近三个月内与小姐或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率65.3%(261/400),近一年曾被诊断患过性病的感染率18.1%(132/400),近一年内参加过艾滋病检测并知道结果的率2.8%(11/400),本次检测HIV阳性率0.25%(1/400),梅毒阳性率10%(40/400)。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干预,提高性病病人HIV抗体检测率。
作者:唐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舒适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提高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节芳;李健清;莫令君;许向前;张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闭合性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4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通过B超及穿刺的检查方法确诊患者的病情,并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情况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方法,然后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37例,治愈率为92.5%;死亡的有3例,死亡率为7.5%。其中由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或切口处脂肪液化而导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5例,发生率为12.5%;经过再次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于闭合性腹部创伤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在确诊病情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洪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相关因素,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504例,与同期正常妊娠500例患者做比较性观察,统计异位妊娠(EP)发生率。结果异位妊娠患者发生率5.2%EP相关因素与正常妊娠,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观察分析异位妊娠(EP)相关因素,应用适当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吴立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护士礼仪主要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以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各种符合礼数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方法医院特邀国际航空公司工程师来我院进行护士空姐式礼仪培训,让护士礼仪服务贯穿护理工作全过程。结果通过护士礼仪培训,懂得了礼就是做人,仪就是做事。通过做人做事的规矩,把隐藏心中的“善”激发出来,成为社会的矫正器,避免不职业给大家带来的视觉冲击。结论护士礼仪是新时期护士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体现。
作者:樊庆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8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全部实施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168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速、房颤、室速和室上速、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分别占91.07%、79.76%、28.57%、11.31%、64.88%、13.69%、11.31%、1.79%;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刘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制定了稳心颗粒与心律平的对照方案,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法观察。结论稳心颗粒治疗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优于心律平组(P<0.05),心电图和Holter显示的总有效率,两组相似(P>0.05)。除此之外,稳心颗粒具有固本扶正,益气活血,宁心复脉,修复受损心肌,使心室重塑,恢复心脏功能,是治疗心律失常的独到之处。
作者:宋颖;段静娟;刘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保证血站血液质量,加强临床输血安全,提高血站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为优化质量管理提出科学的方法。方法对献血人员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同时加强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结果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护理及管理,使整个献血过程操作严谨,献血人员心情愉悦,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血液。结论血站采血护士的熟练操作技术和科学的质量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张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长期高血压可产生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问题,故对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本文从4个方面来论述一下有关顽固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问题。
作者:季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及生物学行为可以从良性到恶性。形态类似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细胞多数为形态多种多样的长梭形细胞,其间可见片状或灶性的上皮样细胞、也可见多形性的细胞呈束状或弥漫状排列。免疫组化为KIT酪氨酸激酶受体阳性。现研究发现Anoclamin-1(ANO1)是一种氯通道蛋白,可以通过DOG1抗体来检测,具有与KIT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标记物。分子病理检测大多数病例具有c-kit或PDGFRA活化突变。
作者:魏振海;孙凤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