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李远华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 糖尿病, 护理, 应用, 观察组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糖尿病患者110例,这些患者经过相关医疗器械诊断确诊为患有糖尿病,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因此,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48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服务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服务护理,然后针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护理问卷调查,以了解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2%,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9.2%,同时,实验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为12.9%,而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存在着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法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服务方法,因此,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法值得在糖尿病患者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科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预防并发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对照组残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破裂梗阻、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共出现9例,发生率18%,观察组共出现2例,发生率4%,两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预防并发症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姜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对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02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及文献报道的临床确诊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2±12.7)岁,肿瘤直径在2.5-6.7cm之间,平均(4.3±1.1)cm,无明显包膜,浸润性生长,肿瘤高分化者8例,中分化者2例,低分化者5例,部分出现淋巴转移。结论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属于常见疾病,临床预后效果差,主要是受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影响,临床应对其给予重视。

    作者:李书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疗探究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发病特点,并观察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06月—2013年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磷酸肌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心肌酶谱均有明显改善,观察与对照组对比,CK、AST、CK-MB、LDH水平更加趋近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正常率73.3%,对照组心电图正常率为55.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儿童肺炎伴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使用。

    作者:欧阳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9例,发生率19.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8%)明显优于对照组(9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科学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治疗医从性(P<0.01),保证了护理及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秀英;胡进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CRRT治疗中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接受CRRT治疗中所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与干预,提高CRRT治疗的依从性与疗效。方法对本组46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CRRT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予适当的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在责任护士积极、有效、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下,均能够显著提高CRRT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论对于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CRRT治疗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早期积极、有效、合理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常陆;卢喜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护理前评分为(52.2±8.2)分,护理后为(42.1±8.2)分;对照组护理前评分为(51.8±7.8)分,护理后为(48.9±8.5)分,护理前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贺胜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在BiPAP治疗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观察组采用BiPAP联合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摘机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在BiPAP治疗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中的效果。治疗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均好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作者:车小红;李春丽;魏珍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有效治疗和预防小儿高热惊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2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儿护理后复发率、护理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体温恢复程度、疾病知识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2例再次发作3次,对照组复发6次,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较常见,在治疗的各个阶段进行综合护理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改善高热状况。同时加强患者家属对护理操作知识知晓率,有利于预防高热惊厥发生和复发。

    作者:段艳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TUR-P术前应用非那雄胺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探究

    目的:观察服用4-氮甾体化合物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100例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常规术前准备+术前口服非那雄胺1周;对照组行常规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术前应用非那雄胺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及术后出血,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立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半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的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给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多普勒指标LVEF、LVEDD、LVESD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出血和中度出血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量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血事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温河;钟易红;孙文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病情好转出院93例,有效率96.9%,平均住院治疗时间12.5±1.5天。结论加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饮食、呼吸道、氧疗及并发症、心理等方面的护理能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减少住院时间,加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祥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切口位置选择的治疗体会

    瘢痕子宫是目前妇科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剖宫产后遗症,它对妇女的再次妊娠分娩存在较大的影响和阻碍。特别是在再次剖宫产时,其切口位置的选择、治疗情况会直接关系到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时切口位置的选择以及治疗。

    作者:梁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制胃疡汤治疗胃溃疡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胃疡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方用自制胃疡汤,药用:丹参、檀香、砂仁、黄芪、党参、白及、三七粉、煅乌贼骨、木香、甘草等随症加减,对40例血瘀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之后,治愈14例,占35%;有效21例,占52.5%;无效5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结论自制胃疡汤治疗血瘀型胃溃疡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孙深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75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75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出血病因消化性溃疡居首(53.3%),内科综合治疗有效68例,有效率90.7%;外科手术治疗28例,有效26例,有效率92.9%。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应早期胃镜检查,尽快明确病因;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溃疡、胃癌出血发生率显著增加,急性胃黏膜病变也不容忽视;首选内科综合治疗,治疗无效应急诊手术治疗,胃溃疡出血反复发作及胃癌在出血停止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徐国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6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其心理、用药、饮食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对其临床资料、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非常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采用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文献概述

    盐酸氨溴索为化痰药溴己新的体内活性代谢物,具有促进粘痰排出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能有效改善呼吸状况。随着临床广泛使用,有关该药致过敏的不良反应被不断报道,临床亟须重视这个问题,防患于未然,以便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危。

    作者:曹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胃肠道间质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及生物学行为可以从良性到恶性。形态类似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细胞多数为形态多种多样的长梭形细胞,其间可见片状或灶性的上皮样细胞、也可见多形性的细胞呈束状或弥漫状排列。免疫组化为KIT酪氨酸激酶受体阳性。现研究发现Anoclamin-1(ANO1)是一种氯通道蛋白,可以通过DOG1抗体来检测,具有与KIT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标记物。分子病理检测大多数病例具有c-kit或PDGFRA活化突变。

    作者:魏振海;孙凤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6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从2007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6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资料、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6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中有39例患者进行了82次的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1例患者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19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的好转,已经进入多尿期,肾功能的指标明显的下降;2例患者在少尿期死于脑出血。结论加大灭鼠的力度、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人们的卫生条件,并给高危人群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能有效的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通过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对临床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朴春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松岗街道学龄前儿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松岗街道学龄前儿童常见病的发生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托幼机构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测量儿童体重和身高,龋齿情况和血红蛋白水平,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女童低体重和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童,男童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女童,有统计学差异(P<0.05)。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贫血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协调幼儿园及家庭教育并给予指导,培养学龄前儿童正确的饮食习惯,加强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夏欣;王涛;王春丽;庄小宣;杨小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监测麻醉下骨科短小手术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监测麻醉(MAC)下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骨科短小手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于MAC下行骨科短小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3μg/kg静脉输注(持续时间15min),维持量0.3μg/kg.h-1,对照组持续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前10min。记录各组不同时间点: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前(T0)、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5分钟后(T1)、行局部麻醉即刻(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术毕(T4)患者的MAP、HR、RR、SpO2、OAA/S评分,评价、记录患者术中呼吸抑制情况及术中合作程度,术毕记录各组患者局麻药用量,以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组内比较,观察组T1、T2、T3、T4时刻HR、OAA/S评分均低于T0时刻,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T0时刻相比,T1、T2、T3、T4时刻,MAP、HR、RR、SpO2、OA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T1、T2、T3、T4时刻,观察组HR、OAA/S评分及患者局麻药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患者手术配合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监测麻醉下行骨科短小手术,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 h-1镇静效应明显,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作用,增加患者手术配合依从性,MAC中合理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常立华;吕国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