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伐他汀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葛星野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氟伐他汀,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氟伐他汀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长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加用氟伐他汀片80mg/次,1次/1d,连用14d。结果加用氟伐他汀片的60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其临床疼痛症状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发作时间缩短,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减少了急性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氟伐他汀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可靠、安全。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醒脑静辅助用药对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醒脑静辅助用药方案对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1月-2014年7月之间我院收治的58例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29例采用低温、脑保护剂、降低颅内压、管理血压、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9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4.1±6.1、9.4±5.2,而对照组分别为24.0±5.9、17.1±5.5,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辅助用药的形式应用醒脑静治疗脑出血伴意识障碍能够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作者:王成龙;王海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头孢他啶联合痰热清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效果分析

    目的: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儿科治疗的8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观察头孢他啶联合痰热清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儿童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以双盲随机对照的方式开展。所有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加用头孢他啶治疗。结果7天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评分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头孢他啶联合痰热清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贾丽;蔡敬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闭合性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并分析闭合性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4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通过B超及穿刺的检查方法确诊患者的病情,并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情况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方法,然后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37例,治愈率为92.5%;死亡的有3例,死亡率为7.5%。其中由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或切口处脂肪液化而导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5例,发生率为12.5%;经过再次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于闭合性腹部创伤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在确诊病情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洪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制定了稳心颗粒与心律平的对照方案,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法观察。结论稳心颗粒治疗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优于心律平组(P<0.05),心电图和Holter显示的总有效率,两组相似(P>0.05)。除此之外,稳心颗粒具有固本扶正,益气活血,宁心复脉,修复受损心肌,使心室重塑,恢复心脏功能,是治疗心律失常的独到之处。

    作者:宋颖;段静娟;刘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0例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及处理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为减少母婴死亡率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0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同期无胎膜早破的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难产发生类型,新生儿存活死亡情况、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胎膜早破组难产发生率为47.8%,胎膜早破组的Apgar评分为(5.3±1.6)分,显著较低;有3例新生儿死亡。结论重视和准确处理胎膜早破发生难产,是减少难产和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小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独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大,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魏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病情好转出院93例,有效率96.9%,平均住院治疗时间12.5±1.5天。结论加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饮食、呼吸道、氧疗及并发症、心理等方面的护理能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减少住院时间,加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祥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继发性腹膜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外科危重疾病。主要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穿孔、外伤等。本文总结了继发腹膜炎的病因、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并探讨了腹膜炎不同病期的临床表现特点,以期做到早期诊断、正确诊断。在治疗方法上,提出了要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变阶段、不同的病人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手术治疗时要重点做好病灶处理、清洗腹腔、引流。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体位、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补充热量及营养、抗菌素应用、镇痛等处理要点。

    作者:范学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关节镜下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54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6膝),均在损伤后3-10周时在关节镜下实施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结果术后调查随访1.0-5年,平均时间(3.45±1.02)年。经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治疗后(87.76±5.23)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1.25±6.48)分,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英简IKDC)进行综合评价,术前D级(即为明显异常)58膝,治疗后A级(即为正常)18膝,B级(即为接近正常)32膝,C级(即为异常)6膝。结论关节镜下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具有创伤微小、操作精准等特点,使膝关节得到满意恢复。

    作者:邹本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5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达标、血糖达标及糖尿病相关知识达标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应用成效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俞丽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解释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止痛药的使用例数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术后止痛药使用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温苑章;宋越;张彩云;肖胜兵;周焕城;曾华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制胃疡汤治疗胃溃疡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胃疡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方用自制胃疡汤,药用:丹参、檀香、砂仁、黄芪、党参、白及、三七粉、煅乌贼骨、木香、甘草等随症加减,对40例血瘀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之后,治愈14例,占35%;有效21例,占52.5%;无效5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结论自制胃疡汤治疗血瘀型胃溃疡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孙深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气垫床在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应用护理

    目的:研究和探讨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卧气垫床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为日后临床治疗和预后护理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到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气垫床护理,对照组术后给予普通床垫护理,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轻微褥疮6例,中度褥疮2例,重度褥疮0例,褥疮发生率为16%;观察组患者轻微褥疮2例,中度褥疮0例,重度褥疮0例,褥疮发生率为4%,且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卧气垫床可以减少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发生褥疮的情况,对患者皮肤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且患者的睡眠质量较高,基本无腰酸背痛等情况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因鼻胃管移位致食管结石形成的护理体会

    肠内营养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营养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具有完整肠道功能的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尤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进程及预后。因此,以鼻胃管/鼻肠管为主要途径的肠内营养成为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管的护理对于保证患者充足、安全的营养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1例因鼻胃管移位导致食管结石形成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进而分析导致鼻胃管移位的可能性因素,为后续提高肠内营养管护理水平、改善患者营养摄入安全的护理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沈泉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在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收治的159例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在抗菌素常规输液治疗基础上配合雾化治疗,I组采用糜蛋白酶,Ⅱ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Ⅲ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在雾化治疗效果上,清开灵显著高于α-糜蛋白酶(P<0.05),而清开灵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比单纯清开灵治疗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用清开灵雾化治疗效果显著,联合地塞米松疗效更明显。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讨论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06例于神经内科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舒适度的回馈进行统计。结果采用舒适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我科住院治疗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明显感受到护理舒适度的提升。

    作者:张丽霞;陈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普通降血糖治疗,对照组联合氯沙坦降压治疗,治疗组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7%(67/70)明显高于对照组75.7%(53/7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首选积极推广。

    作者:蔡琳琳;卢翠艳;陈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内分泌疾病治疗的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不同的疾病类型给予不同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临床效果。结果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应该给予不同的糖皮质激素种类和剂量进行治疗,参加本次实验研究的31例患者中,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的针对性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在对内分泌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替代治疗,同时其强大的抗炎性能和免疫作用也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扩大范围应用。

    作者:赵银玲;厉伟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A组),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B组);A组予厄贝沙坦150mg,1次/d,B组予厄贝沙坦150mg,1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mg,1次/d,疗程1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电解质、肝肾功能、12导联心电图等,疗程中监测记录血压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B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4.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现如今,人类将肠内和肠外营养称之为营养的两个支持支柱。虽然人们曾一度将肠内营养作为营养良方。但是,伴随着营养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肠胃营养的认识逐渐加深,也就致使肠内营养的优势逐一体现在世人眼前。由于其具有价廉、安全、有效、合乎生理、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已成为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1]。随着肠内营养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其护理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措施也不断得到完善。现在,本文就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张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