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梦娇;魏玲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增强CT检查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对我院的80例NSCLC患者进行术前增强CT检查,分析患者肿瘤大小、肿瘤CT增强值、淋巴结肿大等与患者临床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大小、肿瘤CT增强值、淋巴结肿大与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肿瘤越大、CT增强值越强化及有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临床分期较差,预后不良.结论 患者癌灶大小、癌灶CT增强值、淋巴结肿大与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术前增强CT检查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孙青;满玉琳;秦旭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对恶性肿瘤致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2月~2013年6月共99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联合影像学检查诊断正确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w血清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 术前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67.7%,误诊率为22.3%;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下段、中段及上段患者分别有42例(42.4%)、23例(23.2%)及34例(34.3%);其中并发胆管结石23例(23.2%),胆管化脓性感染15例(15.1%);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总发生率为8.1%.与术前相比,术后1w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ERCP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是胆道肿瘤致梗阻性黄疸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疗效,可考虑在临床中推广运用,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贺永锋;杨小翠;马卫平;肖翔;高原;刘晓;邹强;来宇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伊立替康(CPT-11)联合洛铂(LBP)与拓扑替康(TPT)联合LBP二线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4例一线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治疗失败且在3~6个月内出现进展的老年SCLC患者随机分入CPT-11组和TPT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以3w为1个治疗周期,每周期第1d静脉滴注LBP 30 mg/m2;另外,CPT-11组于每周期第1d、8d静脉滴注CPT-11 60 mg/m2,TPT组于每周期第1~5 d静脉滴注TPT 1.0 mg/m2.比较两组在临床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CPT-11组RR为32.43%,DCR为56.76%,OS为5.24个月,PFS为2.81个月;TPT组RR为37.84%,DCR为64.86%,OS为5.41个月,PFS为2.92个月,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CPT-11组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方面轻于TPT组(P<0.05),而在腹泻方面则重于TPT组(P<0.05).结论 CPT-11联合LBP与TPT联合LBP在二线治疗老年SCLC时疗效相近,前者不良反应以腹泻为主,后者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丁朝霞;龚传明;屈磊;陈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游离抗体、抗体释放和直接抗人球蛋白3项试验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8月选择母婴血型不合的高胆红素新生儿604例进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和直接抗人球蛋白3项试验检测,同时检测其母亲的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 IgG血型抗体效价阳性(≥1∶64)新生儿母亲487例,阳性率为80.6%.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率为40.6%(245/604),其中A型溶血病的患病率为41.7%,B型溶血病的患病率为39.8%.在245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溶血3项试验阳性率在A型与B型血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母亲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的患病率呈正相关(r=0.972,P<0.05).结论 随着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的升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溶血3项试验检测对于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很好的预测诊断价值.
作者:冉柏林;李洪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胸腺五肽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皮肤科2010年4月1日~2012年9月25日门诊收治的90例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注射用胸腺五肽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对照组使用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左旋咪唑,疗程均为15~25 d.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治愈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P< 0.01).结论 注射用胸腺五肽联合左旋咪唑治疗扁平疣效果好,治愈率高于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左旋咪唑的给药方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病例 女,81岁,因“反复头昏、头痛40余年,再发伴身软乏力1 w”入院.40年前,患者因头昏、头痛于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降血压治疗,自诉血压控制较好.但仍反复头昏、头痛.2个月前,患者因“发热、咳嗽、双侧肩关节疼痛”于成都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查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5-3、NSE均升高;上腹部MRI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
作者:李玲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雌酮(E1)、瘦素(Leptin)、人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07例和112例,各按伴随病症分组;另选体检健康的妇女2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各组血清E1、Leptin、TNF-β含量.结果 (1)两组患者E1水平降低(P<0.01),且绝经期患者降低幅度更大;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与单纯子宫内膜癌组比较,糖尿病组、高血压组E1水平均偏低(P<0.05);与其他伴随病症组比较,伴肥胖和三联征组E1水平比较高(P<0.05).(2)与正常组比较,单纯子宫内膜癌组Leptin水平几乎无变化(P>0.05),但各伴随证组Leptin水平均明显偏高(P<0.05),其中伴肥胖和三联征组水平高于其他伴随病症组(P<0.05),是否绝经期差异不明显.(3)与正常组比较,单纯子宫内膜癌组TNF-β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各伴随病症组升高更显著(P<0.05);围绝经期患者各伴随病症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绝经期高血压组TNF-β水平高于同期各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E1、Leptin、TNF-β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对其因子含量的测定有助于临床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作者:赵继华;张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Th1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4例鼻咽癌患者,对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对患者的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NF-α)表达水平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4例中,1年生存率为85.5%,3年生存率为70.2%,5年生存率为59.7%;随着生存时间的增加,患者的IL-2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P<0.05),而不同生存时间的患者,其IFN-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分期、T分期及N分期对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的年龄、T分期、N分期以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鼻咽癌患者年龄越大、分期越高,其预后越差;Th1细胞因子中的IL-2及TNF-α水平可作为鼻咽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姜凤举;彭裕萍;李艳;申江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医疗设备与医疗技术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吸引患者、留住患者,是医院管理者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课题.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ACSI)是一种建立在顾客满意度基础上的绩效测评体系,包括6个结构变量、15个观察变量以及9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
作者:李鹏;乌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人选24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两组均给予家庭氧疗,其中对照组予以氨茶碱治疗,研究组采用舒利迭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3%(82/120),研究组为96.67(116/120),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中,对照组急性发作(6.33±2.13)次,而研究组为(2.19±1.01)次,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虽比治疗前升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也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舒利迭对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李娥;吕佳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乳腺超声BI-RADS分级与传统未分级方式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NL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临床诊断为NLM的患者90例,分别采用超声BI-RADS分级的方式及传统未分级的方式进行超声诊断.所有患者均通过空芯针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超声BI-RADS分级与传统未分级超声诊断结果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超声传统未分级的方式诊断NLM的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78%,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70%,均高于超声BI-RADS分级方式(灵敏度23%,特异度为67%,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10%)(P<0.01).结论 传统未分级方式对于NLM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更高,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伍芸;刘泽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黄斑水肿和视力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和未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各79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 w、6w和6个月检查患者的视力;所有患者于术后6w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黄斑区渗漏情况,并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测量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 术后1 w、6w和6个月时,观察组视力<0.1者分别占16.46%、12.66%和10.13%,视力>1.0者分别占5.06%、10.13%和11.39%;对照组视力均≥0.1,其中>1.0者分别占16.46%、21.52%和22.78%,观察组视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局限型渗漏24例,弥漫型渗漏17例,局限型+弥漫型渗漏7例,囊样水肿型渗漏11例;对照组仅发生囊样水肿型渗漏17例,无局限型渗漏、弥漫型渗漏发生,观察组渗漏情况明显重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几率显著高于不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者,且术后视力明显低于未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者.在术前应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取得患者理解,并在术中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预防.
作者:张胜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41例围绝经期DUB患者随机分入LNG-IUS组(宫内放置LNG-IUS)、米非司酮间断组(米非司酮10 mag/晚,连续给药5d,后5个月月经来潮第1~5 d继续服用米非司酮)、米非司酮连续组(米非司酮10 mg/晚,连续服用6个月),每组47例,比较3组治疗后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浓度、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LNG-IUS组有效率为95.74%,米非司酮间断组有效率为68.09%,米非司酮连续组有效率为72.34%,LNG-IUS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LNG-IUS组不良反应率为8.51%,明显低于米非司酮间断组(23.40%)和连续组(29.79%)(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治疗3、6个月时,LNG-IUS组的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减少(P<0.05),而血红蛋白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与米非司酮相比,LNG-IUS治疗围绝经期DUB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作者:陈甦;金松;郑小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降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发生渗漏的影响.方法 2012年成立质量控制团队,建立技护岗位质量控制链,科学设置质量控制预期目标,设计质量控制工具与表单,制定护理要点,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2011年)、后(2013年、2014年)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静脉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2011年实施质量改进前相比,2013年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静脉渗漏率显著降低(P<0.05),2014年进一步下降,表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对比剂渗漏率明显降低,达到预期目标.所有对比剂静脉渗漏经及时处理后肿胀均消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明显降低CT增强扫描中静脉渗漏的发生,确保了患者检查的安全,值得CT室推广应用.
作者:卢蓉;刘俊伶;赵丽;李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可视喉镜与光纤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中心需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普通光纤喉镜插管,观察组予以可视喉镜插管,记录两组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平均置管次数、声门暴露成功率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较术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2 min(t3)4个时点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平均气管插管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声门暴露成功率及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呛咳、呕吐及咽喉组织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2、t3两个时点,观察组的MAP、HR比对照组上升幅度小(P<0.05).结论 急救过程中应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顾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常用急救药品的适量配备对于分散驻守的滇南地区边防营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曾多次到滇南地区边防营连代职,其间发现有的营连单位存在常用急救药品配备品量不足或缺失的情况.笔者近期对24个滇南地区营连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此种情况较为普遍.为了提高滇南地区边防营连对官兵突发急症及时有效的救治能力,消除因缺乏此类药品所带来的医疗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和调查结果,对调整滇南地区边防部队营连常用急救药配备品量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董俊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门诊医疗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权益意识也逐渐增强,对医院门诊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诊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第一场所,患者对就诊医院提供的服务品质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门诊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质量.
作者:赵瑾;王小梅;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近年来,口腔种植技术不断发展,种植牙被誉为“人类第三幅牙齿”.而骨缺损却严重限制了种植义齿的临床应用,例如拔牙患者存在生理性吸收,牙槽嵴宽度在1年内将明显变窄,且吸收持续进行.拔除上颌后牙后,上颌窦可有气腔化现象,常导致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过近,垂直骨高度不足.并且该区牙槽骨骨质较疏松,行种植手术时,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欠佳,亦可致上颌窦穿通导致手术失败[1].
作者:罗世君;孙勇;赵峰;陈红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所致病症,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1].该病发病急、病情重,合并肺部感染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若未对患者及时治疗和护理,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杨帆;刘蓉;陈贤;丁丽娟;甘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疗单位有效组织、快速救治批量烧伤的方法.方法 本院2h内收治37例中、重度以上批量烧伤患者,采用分区域、多中心、多科室协同救治模式,围绕“早期深静脉穿刺置管、快速补液抗休克;早期气管插管与气道保护;快速创面处理”这三个关键点,进行早期救治,待伤员伤情稳定后确定后续治疗方案.结果 2h内完成全部伤员的创面处理,对合并呼吸道损伤的34例实施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和气管插管;2例特重烧伤患者8h后转运,3例轻症患者留院观察,其余32例2h内转运至上级专科医院.48 h内仅死亡1例.结论 基层医疗单位在批量性烧伤事故的救治中,要充分利用“白金2~4 h”的有利时机,采用分区域、多中心和多科室协作的救治模式,加快诊治流程,提高伤员的48 h生存率.
作者:费建平;于晖;齐峰;彭志坚;宋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