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骨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王刚

关键词:牙种植, 人工骨, 骨缺损
摘要:牙齿缺失后行种植修复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修复方式,但牙齿缺失后局部解剖关系的改变导致的骨量不足,以及牙槽骨的不断吸收所致的牙槽骨宽度和高度的降低,均会影响种植修复效果.因此,应用骨移植的方法,在种植手术前增加骨量及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可以提高义齿种植的临床成功率.自体骨移植虽有较高的成骨性,但来源受限,且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及风险.异体骨、异种骨移植则会因抑制物本身较高的抗原性,而导致植入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人工骨则可有效避免上述移植方法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现对口腔种植中人工骨替代材料综述如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臭氧注射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滑液中TNF-α和IL-6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臭氧注射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6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治疗,1次/w,连续治疗5w为1个疗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关节滑液中TNF-α和IL-6含量.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关节滑液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关节滑液中TNF-α和IL-6的过度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程维;张玉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原缺氧环境对胎儿生长的影响

    高原环境的主要特点包括:缺氧,风大,紫外线强,气候干燥等.慢性缺氧使胎儿生长速度减慢,并与妊娠期子宫动脉的血流呈负相关.与高原移居者相比,高原世居者胎儿生长和子宫动脉血流不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其原因包括:高原世居者胎盘保护胎儿绒毛的机械因素;高原世居者建立了良好的储备能力,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高原世居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异缩小,增加胎盘氧的供应等.本研究将近年来高原缺氧环境对移居者胎儿生长影响的相关文章综述如下.

    作者:李传红;朱俊宇;罗勇军;刘运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5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长期应用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心血管事件与出血风险.方法 自2011年9月1日~ 2012年9月1日连续募集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住院并明确诊断为ACS的患者168例,给予常规二联抗血小板(氯吡格雷+阿斯匹林)治疗,定期随访至1年,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与出血并发症.结果 随访153例,其中老年组87例,年轻组66例,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老年组出现轻微出血5例,心血管事件14例;年轻组轻微出血9例,心血管事件12例.ACS患者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老年人与年轻人两组之间比较,心血管事件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长期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未增加出血风险,用药相对安全.

    作者:靳英;颜伟;张蓝宁;马艳敏;杨洁;李明阳;尹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速公路急救住院伤员损伤构成比调查分析

    加强战伤急救技术研究,是提高我军战伤救治水平的关键[1-2].撞击伤一般是指生物机体与其他物体相互撞击而引起的机体钝性损伤,它是平时意外事故(如高空坠落、暴力事件等)、特别是交通事故中的常见伤类.战时投射物撞击各类盔甲引起的机体非贯穿性损伤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撞击伤[3].本调查发现,高速公路交通伤为撞击伤之一,伤员的损伤部位与近代常规武器战争损伤伤情有较大的相似之处,故应用高速公路急救平台实施创伤现场急救模拟战伤救治训练,有利于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提高军队医院战时卫勤保障水平.

    作者:唐斌;王玲;廖晓斌;郝江;潘险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ACL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PT、APTT实验室参考区间的确立

    目的 确立ACL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本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区间.方法 筛选50例年龄在18 ~60岁、经问卷调查无相关疾病的正常人,空腹采集抗凝血,采用美国实验仪器(IL)公司ACL1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PT和APTT分析,确立本实验室的PT、APTT正常参考区间.结果 PT参考区间与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有一定差异,APTT的参考区间与厂家提供的正常参考区间一致.结论 对于新引进的检测设备,各实验室应确立自己的正常参考区间,不宜盲目采用厂家提供的正常参考区间.

    作者:薛萍;江韵琴;方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全喉切除术后行喉再造术7年随访结果

    目的 探讨颈前转门肌皮瓣术在全喉切除术多年后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01~2002年分别对6例喉全切术后1~3年患者行二期颈前转门肌皮瓣喉再造术,术后连续随访7年的疗效.结果 6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1例咽瘘,术后10 d可以发音说话.随访7年,6例均健在,无癌肿复发;3例发音效果好,无明显呛咳及不适;2例有较明显的呛咳,但进食水时通过指压或戴气管套囊可以克服;1例有明显的呛咳,采取各种方法均不能克服,术后1年即行二次手术重新关闭喉腔.结论 对既往全喉切除术未同期行发音管重建术的失喉患者,行颈前转门肌皮瓣技术仍可为患者重建发音功能.

    作者:付明亮;刘汉强;窦艳玲;刘涛;罗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S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64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患者的椎体高度和后凸角的改变情况,Frankel脊髓评分判定神经功能,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43.7±5.1)%,后凸角为(31.2±4.3)°;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到(91.7±4.7)%,后凸角为(7.9±3.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Frankel分级,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所恢复.结论 在对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有利于恢复多节段伤椎高度、胸腰椎的生理弯曲和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双峰;唐家广;侯树勋;任东风;曹峥;卢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同步等量液体置换血栓碎吸装置在动脉溶栓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 验证同步等量液体置换血栓碎吸装置在动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成年杂种犬8只,建立急性脑栓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实验组(n=4),对照组经微导管灌注尿激酶溶栓,实验组采用同步等量液体置换血栓碎吸装置并用尿激酶动脉溶栓,观察两组尿激酶用量、溶栓所需时间及两组动物的血管再通率,同时监测血凝功能,CT/MRI检查了解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所有动物溶栓完后取栓塞侧颈总动脉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血管再通时间较对照组大大缩短[(25.0±4.3) min vs(159.3±49.8)min,P<0.01],实验组血管再通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实验组未见明显的脑梗死,对照组发生脑梗死3例,其中1例为半球梗死;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征象,两组颈动脉壁均未受到损伤.结论 脑大动脉急性闭塞时,采用该装置并尿激酶溶栓,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磊;田洪;宋川;张玉波;周虎传;张云泉;范汝雄;王海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林芝地区628例颅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颅脑创伤发生的规律、临床特点,为本地区颅脑创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8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受伤类型、治疗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628例中,男∶女为1.91∶1;藏族453例,汉族165例,其他民族10例;年龄19 ~45岁者占57%,牧民占26.75%,1~3月占37.42%,7~9月占37.74%,其他月份占24.84%;车祸伤占63.85%;轻型62.26%,中型19.27%,重型11.94%,特重型2.55%;其中治愈57.48%,后遗症29.46%,死亡13.06%.结论 高原地区颅脑创伤发生在年龄、职业、民族、时间、受伤原因、受伤类型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找出其规律性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降低颅脑创伤的发生率.

    作者:魏林节;冯国君;吕国志;董红让;李在全;叶东平;苏正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4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总结

    目的 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临床入选4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肾动脉狭窄情况分成肾动脉正常组(A组)、肾动脉轻度狭窄组(B组)和肾动脉显著狭窄组(C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结果 本研究患者中,冠脉病变发生率为61.57%,其中单支病变22.45%,双支病变22.22%,三支病变16.90%,左主干病变5.32%;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5.93%,其中肾动脉轻度狭窄发生率为12.04%,显著狭窄13.89%.与A组相比较,C组的年龄、高血压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双支病变比例及三支病变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冠脉病变程度、高脂血症均是发生肾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在合并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中老年患者中,临床需高度警惕肾动脉狭窄,尽早完善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本研究证实,两项检查可同时安全进行.

    作者:赵庆波;韩娟;乔着意;刘万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进展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脑血管壁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血管壁病变为常见.研究表明:血糖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可以反映血糖代谢的异常,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项检测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伟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模拟高原缺氧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脑组织病理改变

    目的 观察不同海拔高度对大鼠低压缺氧脑损伤的空间记忆的影响及脑组织病理改变.方法 120只Wistar 大鼠,分为模拟海拔4000 m(n =30)、6000 m(n =30)、8000 m(n =30)及平原组(海拔500 m,n=30),利用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模拟相应海拔高度,各组大鼠分别在各自模拟海拔高度舱内连续饲养3d,观察大鼠生存状态;3d后从舱内取出大鼠,各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在舱外利用Morris水迷宫图像自动采集处理系统,对大鼠进行寻找隐藏平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MEL)测试;同时,各组从剩余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从舱内取出后立即处死,断头取脑,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各模拟高原组MEL较平原组增加;不同高原组间比较,随海拔升高,MEL延长,差异显著(P<0.01).各模拟高原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平原组显著增加(P<0.05),各高原组间比较,随海拔升高,脑组织含水量逐步上升,差异明显(P<0.05);各高原缺氧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胶质细胞和周围血管水肿,且随海拔升高,水肿程度加重.结论 高原低压缺氧环境可导致大鼠脑水肿,进而造成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作者:张艳超;李运明;贾玉英;张新颜;顾建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食管癌术后消化道气管瘘1例

    病例 男,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入院,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31 ~36 cm处可见肿块型新生物,侵及管腔半周,病理活检:鳞癌.6年前诊断糜烂性食管炎、胃溃疡,未予规范治疗.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Hb 130 g/L,ALB44 g/L,血气分析及心电图正常,肺功能轻度受损.增强CT提示食管中下段癌.充分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经左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长约10 cm,上端平隆突水平,呈溃疡型,侵及食管全层,与气管膜部、隔纵胸膜、主动脉外膜致密粘连.经主动脉弓后胸顶部行食胃管机械吻合,检查食管,胃管切环完整,留置鼻饲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结扎胸导管,清扫淋巴结.术后ICU监护,呼吸机支持,常规抗感染、抑酸、营养支持治疗,术后第1d转回病房.

    作者:张帆;李远平;刘俊成;龙永贵;刘凌曦;胡同晨;赵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容量分叶肺泡灌洗尘肺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BAL)进行肺泡灌洗,已被证明是比较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2].我科对尘肺患者进行小容量分叶BAL已有20年,疗效肯定.本研究总结2012年1月r2013年1月150例尘肺患者小容量BAL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玉兰;黄可;王芳;刘翱;李香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8例小儿川崎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为KD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8例K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发病年龄以3岁以内要幼儿为主(88.2%),男女比例为1.8∶1,不典型KD占42.9%.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100.0%)、唇及口腔黏膜改变(85.7%)、周围肢体变化(71.4%)、眼结膜充血(64.3%)、皮疹(53.6%)、淋巴结肿大(32.1%)及肛周脱皮(32.1%)等较为常见,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测定对KD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 KD具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特点,非典型KD容易误诊和漏诊,对于长时间发热并有部分KD临床症状者,应警惕不典型KD的可能性.

    作者:罗雪梅;王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成都地区孕妇和婴幼儿TORCH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不同季节孕妇及婴幼儿TORCH感染情况,为有效预防TORCH感染和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来我院检查的3480名孕妇与325名婴幼儿血清进行TORCH-IgM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季节间的感染病例分布.结果 孕妇HSV I-IgM、CMV-IgM阳性率高,TOX-IgM冬季阳性率较高,HSVⅡ-IgM夏季阳性率较高;婴幼儿CMV-IgM阳性率高,其中94%的阳性检出时间在春夏季,且男孩阳性率高于女孩.结论 CMV是孕妇宫内感染及婴幼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进行TORCH检测及时发现高危因素,预防宫内感染,对提高生育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燕;王庆旭;陈莉;栗群英;杨志玲;汤雪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在原发性肝癌病程发展中的变化

    目的 探讨血清铁(SI)和总铁结合力(TIBC)在原发性肝癌发病进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76例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程患者的SI、TIBC的变化.结果 将患者按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TNM分期,其中ⅣB期31例,ⅣA期22例,ⅢC期23例,ⅢB期25例,ⅢA期32例,Ⅱ期21例,Ⅰ期22例,随着肝癌病程的进展,SI和TIBC的含量均逐渐下降(F=7.93和369.67,P<0.01).将患者按照BCLC标准进行分期和评分:极早期39例,早期14例,中期48例,进展期53例,终末期22例,统计分析显示BCLC分期的performance status (PS)评分值与SI(r =0.306,P<0.01)和TIBC(r=0.854,P<0.01)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SI和TIBC与原发性肝癌发病进程呈正相关,提示SI和TIBC 对肝癌的病情发展可能存在临床监测意义.

    作者:谢静;孙梦瑗;张鸣;江中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七叶皂苷钠凝胶联合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凝胶联合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置管后给予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2次/d,联合局部热敷2次/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局部热敷2次/d治疗,置管后1 w内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率为2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七叶皂苷钠凝胶联合热敷能降低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艳梅;吴云娣;林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ERCP治疗高龄患者AOSC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ERCP对治疗高龄患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急诊行ERCP治疗高龄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中,成功46例,成功率93.8%.ERCP治疗后24h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对于高龄AOSC患者,急诊ERCP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周杰;余少明;罗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乳糜胸15例诊疗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乳糜胸产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先心病术后15例乳糜胸患儿的病史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调转术后2例,单心室行Glenn术后2例,Fontan术后2例,主动脉缩窄术后2例,主动脉弓离断术后2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下型)术后1例;乳糜胸发生在左侧14例,双侧1例.诊断时间为术后1~10 d,平均3d.结果 治愈14例(93.3%),其中12例(80.0%)经饮食及支持治疗痊愈,治疗时间3~ 15 d,平均8d,无复发.1例经饮食及支持治疗,效果不理想,给予胸腔注入高糖、红霉素,3d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治愈无复发.1例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行胸导管结扎术,术后无复发.死亡l例,为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后,因禁食时间较长,并发严重感染,错失手术时机,终死亡.结论 治疗首选个体化的保守治疗,及时手术治疗可提高患儿生存率,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作者:吴小红;侯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