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超;李运明;贾玉英;张新颜;顾建文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脑血管壁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血管壁病变为常见.研究表明:血糖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可以反映血糖代谢的异常,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项检测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伟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临床入选4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肾动脉狭窄情况分成肾动脉正常组(A组)、肾动脉轻度狭窄组(B组)和肾动脉显著狭窄组(C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结果 本研究患者中,冠脉病变发生率为61.57%,其中单支病变22.45%,双支病变22.22%,三支病变16.90%,左主干病变5.32%;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5.93%,其中肾动脉轻度狭窄发生率为12.04%,显著狭窄13.89%.与A组相比较,C组的年龄、高血压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双支病变比例及三支病变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冠脉病变程度、高脂血症均是发生肾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在合并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中老年患者中,临床需高度警惕肾动脉狭窄,尽早完善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本研究证实,两项检查可同时安全进行.
作者:赵庆波;韩娟;乔着意;刘万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本院作为蛾眉山疗养地,位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蛾眉山乐山大佛5A级风景区的核心地区.多年来,我院对疗养环境质量和疗养因子的利用做了一些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疗养环境质量和疗养因子研究现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廖忠友;李学威;韩振宇;吕晓鹏;莫东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乳糜胸产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先心病术后15例乳糜胸患儿的病史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调转术后2例,单心室行Glenn术后2例,Fontan术后2例,主动脉缩窄术后2例,主动脉弓离断术后2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下型)术后1例;乳糜胸发生在左侧14例,双侧1例.诊断时间为术后1~10 d,平均3d.结果 治愈14例(93.3%),其中12例(80.0%)经饮食及支持治疗痊愈,治疗时间3~ 15 d,平均8d,无复发.1例经饮食及支持治疗,效果不理想,给予胸腔注入高糖、红霉素,3d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治愈无复发.1例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行胸导管结扎术,术后无复发.死亡l例,为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后,因禁食时间较长,并发严重感染,错失手术时机,终死亡.结论 治疗首选个体化的保守治疗,及时手术治疗可提高患儿生存率,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作者:吴小红;侯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空心钉技术治疗GardenⅣ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GardenⅣ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头下型2例,经颈型17例,基底型1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入院后边牵引边治疗内科疾病,待病情平稳后行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及功能锻炼3~4w.出院后定期复查及随访.结果 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经术后平均2.5年的随访,30例于术后6~1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X片示骨折线消失,无股骨头塌陷、变形、股骨颈短缩等.按Harris评分标准,30例的优良率达90%.两例头下型患者中,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并螺钉退出,术后6个月行全髋置换术;1例术后12个月出现股骨头坏死塌陷,行全髋置换术.结论 应用微创空心钉技术治疗GardenⅣ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愈合率高,功能康复好.
作者:孙文敏;宋驰;沈文杰;赵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的管理策略,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抽查我院实施抗菌药物应用强化管理的出院病例1568份作为观察组,抽查我院实施抗菌药物应用强化管理前的出院病例148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31.1%,显著低于对照组(57.8%)(x2=219.329,P=0.000);观察组有指征用药(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6.3%) (x2 =71.428,P=0.000);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占6.0%,显著低于对照组(23.7%)(x2=67.402,P=0.000);观察组联合用药13.9%,对照组14.1%,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6%,显著高于观察组(2.6%) (x2 =17.414,P=0.000).结论 强化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不仅能提高并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还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国威;贺旭;陈许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S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64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患者的椎体高度和后凸角的改变情况,Frankel脊髓评分判定神经功能,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43.7±5.1)%,后凸角为(31.2±4.3)°;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到(91.7±4.7)%,后凸角为(7.9±3.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Frankel分级,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所恢复.结论 在对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有利于恢复多节段伤椎高度、胸腰椎的生理弯曲和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双峰;唐家广;侯树勋;任东风;曹峥;卢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microRNA-155及146a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14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冠心病组113例,冠心病组又分为3组,其中AMI组42例,UA组38例,SA组33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microRNA-155及146a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croRNA-155在冠心病组的表达水平降低,microRNA-146a升高(P<0.05);AMI组及UA组患者的microRNA-15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组(P<0.05),microRNA-146a的表达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而AMI组及UA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随着冠心病病情的进展,患者microRNA-155及146a的表达水平随之改变,为冠心病患者的筛查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作者:李凝诗;杨丽霞;郭瑞威;朱国富;齐峰;叶金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疗效及适用范围.方法 我科2006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869例,术后观察不良反应、内镜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869例患者共1465颗息肉(息肉直径<0.5 cm 368颗,0.5 ~2.0 cm 1062颗,>2.0 cm 35颗),其中1452颗均一次性治疗成功,13颗直径>3.0 cm广基息肉分2次处理.1个月后复查胃肠镜,所有息肉均脱落,黏膜恢复正常,少数留有白色瘢痕.术后不良反应有腹胀78例,轻度腹痛30例,烧心9例,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出血1例,予以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得到控制.无穿孔病例发生.结论 经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特别适合于直径0.5 ~2.0 cm的广基或亚蒂息肉.
作者:刘志鹏;邹利全;游斌;张兰;邓舒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颅脑创伤发生的规律、临床特点,为本地区颅脑创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8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受伤类型、治疗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628例中,男∶女为1.91∶1;藏族453例,汉族165例,其他民族10例;年龄19 ~45岁者占57%,牧民占26.75%,1~3月占37.42%,7~9月占37.74%,其他月份占24.84%;车祸伤占63.85%;轻型62.26%,中型19.27%,重型11.94%,特重型2.55%;其中治愈57.48%,后遗症29.46%,死亡13.06%.结论 高原地区颅脑创伤发生在年龄、职业、民族、时间、受伤原因、受伤类型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找出其规律性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降低颅脑创伤的发生率.
作者:魏林节;冯国君;吕国志;董红让;李在全;叶东平;苏正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疾病预防的关口前移,未病先防成为关注重点,治未病在未病先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中医理论的精髓,《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已将未病先防的防病思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本文就未病先防在军队中老年干部自我保健的应用做深入探讨.
作者:于晓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前,军队医院因建设发展需要,普遍应用了4种网络,即军事综合信息网、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医院内网(即医院独立的局域网)及互联网.军事综合信息网及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是部队专用信息网络,涉及部队内容较多,不对地方工作人员或安全级别低的科室开放;医院内网属于医院内部独立局域网络,用于在医院内部各科室间传输患者各项信息及应用于医院内部人员办公需要,涉及患者基本信息,尤其军队医院内网存储着到医院就诊的军队人员信息情况,安全级别更高,保密要求更严;互联网则是各科室根据业务建设需要,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由军队通信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可联通因特网等国际网络.
作者:刘彬;谢孟;谢建福;王勤;李立宇;谢嵩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凝胶联合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置管后给予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2次/d,联合局部热敷2次/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局部热敷2次/d治疗,置管后1 w内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率为2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七叶皂苷钠凝胶联合热敷能降低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艳梅;吴云娣;林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10年来,我国老年人寿命显著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主要社会问题之一.老年人很多都有心身疾病,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特征有其特殊性,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有益于疾病的恢复和康复[1].临床实践表明,门诊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患者及家属就诊的取舍,对终医疗结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但是,门诊老年患者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在满足老年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怎样及时准确掌握其心理状态,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调查分析了1879例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勇;宋晓峰;余开选;石俊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高原脑水肿又称高原脑病、高原昏迷,是人体从低海拔地区快速进入海拔3000 m以上高原时,因脑缺氧而导致的一神严重脑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0.5%~2.0%,死亡率位居急性高原病各型之首[1].安多卫生所自2010年8月起,承担了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第7标段100 km的医疗保障任务,沿线平均海拔4700 m,高海拔5231 m,当地高寒、风大、缺氧,参建人员极易发生高原反应.我所收治唐古拉山区域高原脑水肿患者16例,全部就地进行治疗,经过积极有效救治和护理,无一例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现将有关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裕霞;马兰生;严亦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长期应用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心血管事件与出血风险.方法 自2011年9月1日~ 2012年9月1日连续募集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住院并明确诊断为ACS的患者168例,给予常规二联抗血小板(氯吡格雷+阿斯匹林)治疗,定期随访至1年,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与出血并发症.结果 随访153例,其中老年组87例,年轻组66例,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老年组出现轻微出血5例,心血管事件14例;年轻组轻微出血9例,心血管事件12例.ACS患者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老年人与年轻人两组之间比较,心血管事件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长期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未增加出血风险,用药相对安全.
作者:靳英;颜伟;张蓝宁;马艳敏;杨洁;李明阳;尹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其下游调控因子磷酸化Akt (p-Akt)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上皮表型E-cadherin和间质表型Snail为标志,研究PTEN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肝癌恶性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0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TEN、p-Akt、E-cadherin及Snail的表达情况,分析PTEN与p-Akt、Snail及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肝癌组织中,PTEN、p-Akt、E-cadherin及Snail的表达率分别为46.25%、42.50%、67.50%及33.75%.PTEN、E-cadherin的表达率随着病变的进展而降低;而p-Akt和Snail的表达模式与PTEN、E-cadherin相反,表达率随着肝癌组织病变的进展而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TEN的表达与p-Akt、Snail的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6、-0.291,P<0.05),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7,P<0.05);Snail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4,P<0.05).结论 肝癌的恶性进展可能与PTEN表达缺失导致的PI3K/AKT通路持续活化,进而促进EMT的发生有关;以PTEN为靶点提高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望成为拮抗EMT、抑制肝癌恶性进展的新途径.
作者:张勇;汤小玉;李荣清;冯旭东;张燕华;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病例 男,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入院,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31 ~36 cm处可见肿块型新生物,侵及管腔半周,病理活检:鳞癌.6年前诊断糜烂性食管炎、胃溃疡,未予规范治疗.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Hb 130 g/L,ALB44 g/L,血气分析及心电图正常,肺功能轻度受损.增强CT提示食管中下段癌.充分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经左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长约10 cm,上端平隆突水平,呈溃疡型,侵及食管全层,与气管膜部、隔纵胸膜、主动脉外膜致密粘连.经主动脉弓后胸顶部行食胃管机械吻合,检查食管,胃管切环完整,留置鼻饲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结扎胸导管,清扫淋巴结.术后ICU监护,呼吸机支持,常规抗感染、抑酸、营养支持治疗,术后第1d转回病房.
作者:张帆;李远平;刘俊成;龙永贵;刘凌曦;胡同晨;赵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本院医生常采用兰索拉唑联合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患者,临床给药方式:(1)将兰索拉唑30 mg加入到10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内静滴,更换第2组液体(维生素B60.1 g×2支加入10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时,输液管道内液体澄明,肉眼仔细观察可见颜色变化.(2)或者将兰索拉唑30 mg加入到10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时,抽取维生素B6 0.2 g入壶,莫菲滴管内立即出现比较明显的颜色变化,与其正常的输液液体对比呈淡黄色.碰到上述情况及时关闭调节器,避免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同时更换输液器,并向患者解释,取得理解.针对上述入壶时的异常现象,查阅相关资料,未见报道.药师初步判断兰索拉唑与维生素B6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并通过以下实验进行进一步证明.
作者:罗利雄;曾祥平;夏回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铁(SI)和总铁结合力(TIBC)在原发性肝癌发病进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76例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程患者的SI、TIBC的变化.结果 将患者按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TNM分期,其中ⅣB期31例,ⅣA期22例,ⅢC期23例,ⅢB期25例,ⅢA期32例,Ⅱ期21例,Ⅰ期22例,随着肝癌病程的进展,SI和TIBC的含量均逐渐下降(F=7.93和369.67,P<0.01).将患者按照BCLC标准进行分期和评分:极早期39例,早期14例,中期48例,进展期53例,终末期22例,统计分析显示BCLC分期的performance status (PS)评分值与SI(r =0.306,P<0.01)和TIBC(r=0.854,P<0.01)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SI和TIBC与原发性肝癌发病进程呈正相关,提示SI和TIBC 对肝癌的病情发展可能存在临床监测意义.
作者:谢静;孙梦瑗;张鸣;江中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