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CL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PT、APTT实验室参考区间的确立

薛萍;江韵琴;方丽

关键词:ACL100全自动血凝仪,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正常参考值
摘要:目的 确立ACL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本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区间.方法 筛选50例年龄在18 ~60岁、经问卷调查无相关疾病的正常人,空腹采集抗凝血,采用美国实验仪器(IL)公司ACL1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PT和APTT分析,确立本实验室的PT、APTT正常参考区间.结果 PT参考区间与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有一定差异,APTT的参考区间与厂家提供的正常参考区间一致.结论 对于新引进的检测设备,各实验室应确立自己的正常参考区间,不宜盲目采用厂家提供的正常参考区间.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ERCP治疗高龄患者AOSC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ERCP对治疗高龄患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急诊行ERCP治疗高龄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中,成功46例,成功率93.8%.ERCP治疗后24h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对于高龄AOSC患者,急诊ERCP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周杰;余少明;罗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脾性腺融合症病理活检报告1例

    病例 男,24岁,自述18年前体检发现左侧睾丸包块,因无明显症状和不适,当时未作处理与治疗,包块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近期在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后,存在左阴囊不适伴下腹坠重感明显.门诊以左侧睾丸包块收入院.查体:左侧睾丸体积增大,呈卵圆形,质地坚实,无明显触压痛,大小约8.5 cm ×6 cm ×4 cm,左侧精索静脉曲张,阴囊无水肿.右侧皋丸无异常.辅助检查: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正常,B超提示左侧睾丸均质性占位,有包膜回声.临床以“左侧睾丸肿瘤”行左侧睾丸切除术,术中见睾丸上部肿块与睾丸上极相连,并有一索带上行至腹股沟.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睾丸样组织,大小约为8.1 cm×5.5 cm×4.4 cm,表面附着精索管状物;切面见2个暗红色区域,位于睾丸的上端和下端,大小分别约为3 cm×2 cm ×1.8 cm和3.9 cm×3.1 cm×3 cm,界限尚清楚,有纤维样包膜.镜下可见肿块由正常脾组织构成,有较完整的纤维组织被膜,脾组织结构清晰,局部脾血窦扩张.被膜外周曲细精管发育不良,其内生精细胞缺如,未见成熟精子.病理诊断:脾性腺融合症.

    作者:曹加兴;谢金民;毛方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多种消毒方法对硅橡胶表面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硅橡胶经过各种方法消毒灭菌后,材料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接触角、表面自由能的变化.方法 将硅橡胶试件分别经134℃高温高压处理30 min,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浸泡处理10 h,1%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处理30 min,0.1%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处理1h,达到植入性生物材料的灭菌要求,另设不处理组作为对照.处理完成后,用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测量试件表面粗糙度;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蒸馏水、乙二醇、甘油在试件表面上的接触角,并计算试件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和非极性分量.结果 经戊二醛和过氧乙酸浸泡消毒灭菌后,硅橡胶表面质量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经二氧化氯浸泡消毒灭菌后,非极性分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经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后,除极性分量外,硅橡胶表面质量其余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规定时间内,戊二醛、过氧乙酸和二氧化氯3种消毒液适合用于硅橡胶材料的消毒灭菌.

    作者:高红燕;贾安琦;苏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工骨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牙齿缺失后行种植修复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修复方式,但牙齿缺失后局部解剖关系的改变导致的骨量不足,以及牙槽骨的不断吸收所致的牙槽骨宽度和高度的降低,均会影响种植修复效果.因此,应用骨移植的方法,在种植手术前增加骨量及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可以提高义齿种植的临床成功率.自体骨移植虽有较高的成骨性,但来源受限,且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及风险.异体骨、异种骨移植则会因抑制物本身较高的抗原性,而导致植入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人工骨则可有效避免上述移植方法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现对口腔种植中人工骨替代材料综述如下.

    作者:王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七叶皂苷钠凝胶联合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凝胶联合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置管后给予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2次/d,联合局部热敷2次/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局部热敷2次/d治疗,置管后1 w内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率为2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七叶皂苷钠凝胶联合热敷能降低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艳梅;吴云娣;林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以联合门诊为突破点 探索医院学科整合之路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但是随着医学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向整体性、综合性方向突进,以分为主的学科发展模式弊端逐渐显现,过细的亚专科区分,导致一定程度上患者和疾病整体性被忽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诊治、患者的康复和医学的发展[1].在此大背景下,学科整合顺势而生,整合的趋势性、必要性、重要性已成为众多医院的共识.但是关于如何整合、整合什么、整合的利与弊,各医院自成一体,在操作层面上也是各显神通.我院虽作为军队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但地处西南地区,受驻地地域、学科现状、竞争环境等制约,学科整合起步较晚,发展较为滞后.但在国内外学科整合没有统一标准和指南的前提下,我院作出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将我院的主要做法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叶平;李勇;谭艳;沈君;王攀;王松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模拟伤员在野战医疗队驻训中应用实践与探讨

    在和平时期,部队卫勤训练主要是通过野外驻训、集训、卫勤基地化训练以及联合演习等方式来组织实施.但训练时难免出现实战气氛不浓、“演戏”成分过高等现象.我院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卫勤保障要求,结合野战医疗队实际,在驻训过程中引入模拟伤员理念,逼真的模拟战场救治环境,确保了训练任务的完成,对野战医疗队的战伤救治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刘伟;方黎;冯习坤;江选东;梅强;邱竞;李中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骨移植物负载万古霉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负载抗生素的骨移植物特性,比较不同骨移植物抗菌能力和成骨效果.方法 双侧胫骨近端慢性骨髓炎造模成功后,48只兔随机均分为4组接受治疗:A组:胫骨病灶清创并万古霉素皮下注射;B组:胫骨病灶清创并以预制的硫酸钙万古霉素颗粒填充清创后遗留的空腔;C组:胫骨病灶清创并以预制的磷酸钙万古霉素颗粒填充清创后遗留的空腔;D组:胫骨病灶清创并以预制的同种异体脱钙骨万古霉素颗粒填充清创后遗留的空腔.在胫骨病灶清创术后1、2、3个月末,每组各处死动物4只,解剖尸体并取胫骨纵剖两半行细菌学检查及病检.结果 B与C组及A与D组间细菌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而B、C组细菌阳性率低于A、D组.成骨能力:A组成骨比例低于其余各组,B、C、D组间成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2、3个月末成骨比例,A组<B组、D组<C组.结论 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满意;而吸附万古霉素的同种异体骨治疗慢性骨髓炎感染率较高,可能因万古霉素释放过快,感染灶内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有效浓度所致.磷酸钙万古霉素组能够在控制感染的同时促进新骨生成而修复缺损区.

    作者:李刚;宁向荣;陈天健;乔俊;黄小俊;曾秋铭;唐辉;游永刚;徐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胸腔积液常见疾病谱分布特征

    胸腔积液病因有近100种,但常见病因却不到10种[1].胸腔积液常见病因疾病谱因年龄、地域、性别、职业、生活方式等不同存在一定差异,熟悉胸腔积液常见病因疾病谱分布特征,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胸腔积液病因疾病谱分布相关文献作简要综述.

    作者:沈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8例小儿川崎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为KD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8例K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发病年龄以3岁以内要幼儿为主(88.2%),男女比例为1.8∶1,不典型KD占42.9%.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100.0%)、唇及口腔黏膜改变(85.7%)、周围肢体变化(71.4%)、眼结膜充血(64.3%)、皮疹(53.6%)、淋巴结肿大(32.1%)及肛周脱皮(32.1%)等较为常见,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测定对KD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 KD具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特点,非典型KD容易误诊和漏诊,对于长时间发热并有部分KD临床症状者,应警惕不典型KD的可能性.

    作者:罗雪梅;王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培育医护人员积极心理品质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全民卫生保健意识日益增强,患者乃至整个社会对医院、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医护人员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持续高水平的应激状态严重影响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据报道,当前国内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总体偏低[1-2],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疲劳、厌倦、焦虑、烦躁及情绪低落等职业倦怠感现象普遍存在[3-5].上述负性情绪必将导致医护人员行医质量下降,职业道德观降低,组织归属感缺失,甚至导致离职行为和离职倾向,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医院的全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毋庸置疑,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性支持和现代化的医疗技术设施是医院兴盛与发展的强大基石,而医护人员作为医疗服务行为中的主体,是医院的中流砥柱,故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兴盛与发展.本文旨在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以培育医护人员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医院发展的思路.

    作者:李清福;谢清明;陈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预防肺癌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围手术期处置方案

    目的 探讨预防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围手术期处置方案.方法 实施新围手术期处置方案的肺癌切除术患者402例作为研究组,新方案主要包括深静脉置管建立输液途径,术后不用止、凝血药物,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预防性使用弹力袜等.未实施新围手术期处置方案的356例肺癌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及出血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1.49%)显著低于对照组(9.27%,x2=34.286,P=0.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1.24%,0.25%)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5.90%,3.37%)(x2=19.386,P=0.000,x2=12.469,P=0.001).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新方案对预防肺癌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郭华;王青松;张容;谢明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croRNA-155及146a的表达水平

    目的 观察microRNA-155及146a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14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冠心病组113例,冠心病组又分为3组,其中AMI组42例,UA组38例,SA组33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microRNA-155及146a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croRNA-155在冠心病组的表达水平降低,microRNA-146a升高(P<0.05);AMI组及UA组患者的microRNA-15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组(P<0.05),microRNA-146a的表达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而AMI组及UA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随着冠心病病情的进展,患者microRNA-155及146a的表达水平随之改变,为冠心病患者的筛查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作者:李凝诗;杨丽霞;郭瑞威;朱国富;齐峰;叶金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未来20年的进与退

    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航空航天动力环境中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其防护措施的学科,是航空航天医学主要分支学科之一[1].航空航天动力环境指的是飞行过程中速度和/或加速度骤变的动力环境.当动力环境变化太大,如飞机高速机动飞行、飞机发生碰撞、飞行员弹射离机或从高处坠落、航天员在微重力环境长期停留等,则可能产生有害影响,甚至造成伤害或死亡.所以,飞行活动过程中,与速度和/或加速度变化有关的各种动力环境因素,包括超重、失重和振动等,它们对机体的生理影响及防护措施研究,是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鉴于该学科在航空航天医学中的重要性,本文对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未来20年的发展做一展望,为更好地开展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马海林;李东韬;殷伯平;周华忠;张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对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甲状腺良性疾病部分甲状腺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经腔镜下甲状腺手术68例为腔镜组,行开放式手术患者56例为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24、72 h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血清IL-6、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 免疫球蛋白在两组术后24h及72 h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时相两组相比亦无显著差异(P>0.05).IL-6、TNF-α在腔镜组和传统组术后24h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术后72 h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IL-6及TNF-α在术前、术后24、72 h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h,各组CD3、CD4、CD8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72 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腔镜手术和传统开放式手术均可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以抑制细胞免疫为主,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并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国坚;赵正强;吴敏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应用微创空心钉技术治疗Garden Ⅳ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微创空心钉技术治疗GardenⅣ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GardenⅣ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头下型2例,经颈型17例,基底型1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入院后边牵引边治疗内科疾病,待病情平稳后行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及功能锻炼3~4w.出院后定期复查及随访.结果 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经术后平均2.5年的随访,30例于术后6~1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X片示骨折线消失,无股骨头塌陷、变形、股骨颈短缩等.按Harris评分标准,30例的优良率达90%.两例头下型患者中,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并螺钉退出,术后6个月行全髋置换术;1例术后12个月出现股骨头坏死塌陷,行全髋置换术.结论 应用微创空心钉技术治疗GardenⅣ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愈合率高,功能康复好.

    作者:孙文敏;宋驰;沈文杰;赵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86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疗效及适用范围.方法 我科2006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869例,术后观察不良反应、内镜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869例患者共1465颗息肉(息肉直径<0.5 cm 368颗,0.5 ~2.0 cm 1062颗,>2.0 cm 35颗),其中1452颗均一次性治疗成功,13颗直径>3.0 cm广基息肉分2次处理.1个月后复查胃肠镜,所有息肉均脱落,黏膜恢复正常,少数留有白色瘢痕.术后不良反应有腹胀78例,轻度腹痛30例,烧心9例,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出血1例,予以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得到控制.无穿孔病例发生.结论 经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特别适合于直径0.5 ~2.0 cm的广基或亚蒂息肉.

    作者:刘志鹏;邹利全;游斌;张兰;邓舒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推进型鼻空肠导管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为重症胰腺炎患者探索一种便捷、安全、成功率高的鼻空肠导管.方法 12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后随机分为:推进型空肠管组64例(实验组)及普通鼻空肠管组64例(对照组).推进型空肠导管为医用硅胶材料,头端内嵌有一直径0.3 cm钢珠,头端1.5 cm处塑型设计盘状排列的须状结构;普通鼻空肠导管为聚氨酯材料.两组均涂硅油,经鼻孔插入胃45~50 cm;此后,根据胃肠功能情况,每5~30 min,送2~3 cm;达65~70 cm刻度后,间断抽吸空肠管引流液至pH值≥7,继续送管至80 ~ 100 cm刻度为止;从经鼻孔插入开始计时,6h后行X线透视,检查空肠管头端位置.结果 实验组64例,到空肠62例,失败2例,成功率96.88%;对照组64例,成功达空肠28例,失败36例,成功率43.75%;两组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置鼻空肠管舒适度比较:实验组舒适51例(79.69%),痛苦13例(20.31%);对照组舒适55例(85.93%),痛苦13例(14.06%),两组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安管时除有恶心、呕吐、咽喉不适外,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安放成功后的患者,未见空肠管滑出现象.结论 推进型鼻空肠管价廉、简捷、安全、有效,有推广价值.

    作者:冯凯祥;杨培;罗玉君;黄晓丽;王秋蓉;赵红;董伟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原缺氧环境对胎儿生长的影响

    高原环境的主要特点包括:缺氧,风大,紫外线强,气候干燥等.慢性缺氧使胎儿生长速度减慢,并与妊娠期子宫动脉的血流呈负相关.与高原移居者相比,高原世居者胎儿生长和子宫动脉血流不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其原因包括:高原世居者胎盘保护胎儿绒毛的机械因素;高原世居者建立了良好的储备能力,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高原世居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异缩小,增加胎盘氧的供应等.本研究将近年来高原缺氧环境对移居者胎儿生长影响的相关文章综述如下.

    作者:李传红;朱俊宇;罗勇军;刘运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同步等量液体置换血栓碎吸装置在动脉溶栓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 验证同步等量液体置换血栓碎吸装置在动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成年杂种犬8只,建立急性脑栓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实验组(n=4),对照组经微导管灌注尿激酶溶栓,实验组采用同步等量液体置换血栓碎吸装置并用尿激酶动脉溶栓,观察两组尿激酶用量、溶栓所需时间及两组动物的血管再通率,同时监测血凝功能,CT/MRI检查了解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所有动物溶栓完后取栓塞侧颈总动脉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血管再通时间较对照组大大缩短[(25.0±4.3) min vs(159.3±49.8)min,P<0.01],实验组血管再通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实验组未见明显的脑梗死,对照组发生脑梗死3例,其中1例为半球梗死;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征象,两组颈动脉壁均未受到损伤.结论 脑大动脉急性闭塞时,采用该装置并尿激酶溶栓,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磊;田洪;宋川;张玉波;周虎传;张云泉;范汝雄;王海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