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霍晓蕾;张洪英;刘书芳;齐丽红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来曲唑, 米非司酮, 转化生长因子-β1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应用来曲唑或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来曲唑组40例,术后口服来曲唑;米非司酮组40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40例,术后不用药。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GF-β1的变化,随访2年。结果来曲唑组与米非司酮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TGF-β1表达下调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应用来曲唑或米非司酮治疗EMs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且能明显降低血清TGF-β1表达水平。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长期疗效

    目的:探讨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4月以来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患者4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皮瓣成活率、外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拇指痛觉、触觉、两点分辨觉、实体感觉。结果术后皮瓣成活39例,1例因皮瓣未成活而采用其他皮瓣修复方式。39例中,痛觉定位良好39例,触觉定位良好36例,两点分辨觉平均(8.2±0.5)mm,实体感觉良好者33例,运动功能恢复良好37例。结论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具有皮瓣易于成活、拇指指腹外形饱满、皮瓣色泽质地优良、感觉恢复良好等优点,特别是在第一掌背动脉损伤而无法利用时,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也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推广。

    作者:李彦闯;张旭;董杰;朱宏伟;邵新中;蒋朝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拔管后NIPPV序贯治疗时机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采用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序贯治疗的时机。方法抽选我院60例先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待病情有所控制后,分别以患者自主呼吸试验时间(30 min、2 h和24 h)为气管拔管时机,开始NIPPV序贯治疗,比较各时间点NIPPV序贯治疗后的脱机成功率。结果3组气管插管前MAP、RR、HR、pH以及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30 min组、2 h组和24 h组脱机成功率分别为10%、80%、85%,2 h组和24 h组脱机成功率与30 min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2 h组和24 h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2 h时,即可拔管予以NIPPV序贯治疗,脱机成功率高,并且不增加48 h再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选择。

    作者:侯运辉;曹丽秋;卢清龙;要莉莉;魏晓华;贾丽静;杨丽丽;刘文月;马增香;王文生;孟庆兰;徐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动脉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已知的血管形成的方式有血管新生、血管生成和动脉生成。血管新生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原始血管网的过程;血管生成是指在原有脉管系统的基础上,内皮细胞迁移、分化和增殖形成新的侧支,未形成完整的中膜;动脉生成是指由于动脉阻塞、血流再分配,使侧支微动脉血流量增加,引起细胞增殖、血管重塑,从而形成大的有功能的侧支动脉的过程,所形成的血管具有完全恢复阻塞区血供的潜力[1]。本文就动脉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作者:邹璨;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治疗声门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 cricohyoidoepiglottopexy, CHEP)治疗声门癌,既可切除喉部较大范围肿瘤,又可利于喉功能重建,较好地解决切除肿瘤与喉功能重建之间的矛盾。本手术方式保留了喉的吞咽、呼吸功能,而不需戴气管套管,从而收到良好效果。我科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24例声门癌患者,术后护理措施得当,无并发症发生,并大限度恢复患者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郝小丹;丽丽;何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等级医院评审对军队中心医院医学工程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医院等级评审是以新的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对医院的功能定位、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总体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等级的专业技术活动[1]。通过周期评审,引导医院进行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对规范医学工程科(简称:医工科)管理,明确工作职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促进医工科深入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于2013年11月8日通过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成都军区卫生部组织开展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也是战区中心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并获通过的第一家。笔者就此次等级医院评审中,涉及医工科评审标准与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纳,对评审前后核心工作进行了对比,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好的做法与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医工科职能得到了定位,质量得到了提高,流程得到了规范,能力得到了加强,为促进医工科建设与发展找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评审意义重大,促进效果显著,借鉴作用明显。

    作者:向劲松;王俊才;李泉;张林林;阚宝康;张永媛;雷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皮试致气道痉挛1例

    病例女,76岁,因“咳嗽、咳痰10年,加重2 w”,于2013年12月27日入院。院外曾使用“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不显,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7.4℃,脉搏90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50/80 mmHg,口唇无发绀,桶状胸,双肺底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腹(-),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WBC 6.74×109/L,NE 72.5%,Hb 130 g/L;胸部CT:慢性支气管炎;肺功能: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气管舒张试验阴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39次/min)、肺性 P波、顺时钟向转位;其余各项检查正常。入院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拟予抗炎、祛痰等处理。

    作者:袁梅;陈吉;凡文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组织细胞增生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 EGB)的X线、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EGB的X线、CT、MRI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 EGB中,位于颅骨8例,长骨4例,脊柱6例,骨盆2例,肩胛骨2例,肋骨2例,短管骨2例,下颌骨1例。X线、CT、MRI所见表现具有类似肿瘤的特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晰或模糊,其中无反应性骨硬化10例,有反应性骨硬化11例,骨膜增生4例。病灶无膨胀至轻中度膨胀,部分病例可见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病变在病理学上具有类似炎症的特征,表现为局限性肉芽肿形成,郎格罕组织细胞和多种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期有相一致的对应关系,由于病变同时具有肿瘤和炎症的特征,故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易误诊。

    作者:赵邦;吉丽;李永辉;张薏;石俊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石辛含片与甲硝唑棒联合治疗智齿冠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石辛含片与甲硝唑棒联合应用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智齿冠周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观察组在常规冲洗后,局部采用甲硝唑棒上药,每日1次;含服石辛含片,每次1片,每日4次。对照组在常规冲洗后,局部采用甲硝唑棒上药,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d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1%、66.67%,观察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结论石辛含片与甲硝唑棒联合应用治疗智齿冠周炎疗效显著,可快速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他汀类调脂药致严重皮疹1例

    病例男,55岁,因“反复胸闷半年,加重0.5 h”于2013-04-20入院。入科后根据症状、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的动态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给予尿激酶溶栓,阿司匹林300 mg,波立维300 mg,倍他乐克23.75 mg,立普妥40 mg,洛汀新2.5 mg,依诺肝素4100 IU。患者症状缓解,随后以阿司匹林100 mg/d,波立维75 mg/d,倍他乐克47.5 mg/d,洛汀新2.5 mg/d,立普妥20 mg/晚口服,于2013-05-01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全身皮疹,伴瘙痒,请皮肤科会诊后考虑为药物疹,给予口服氯雷他啶,外涂卤米松乳膏,随后依次停用洛汀新、倍他乐克,皮疹不见消退且有加重趋势。于2013-05-05停用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并继续口服氯雷他啶。于2013-05-07见皮疹未加重有控制趋势,随后患者皮疹渐消,于2013-05-12全部消退。因考虑到他汀类调脂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必要性,于2013-05-14换立普妥为可定(瑞舒伐他汀),但在服药后2 h,患者再次出现全身渐进加重的皮疹伴剧烈瘙痒,遂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瘙痒于用药3 h后缓解,皮疹于10 h后全部消退,以后不再使用一切他汀类调脂药。

    作者:杨亚男;周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短期运动性失语1例

    病例男性,58岁,汉族,1个月前存在雪地行走摔伤,左颞顶部首先触地,硬冰路面,当时头颅 CT提示未见明显异常;5d前感头部胀痛,休息后无缓解,间断出现恶心,进行性加重;入院前1 d头颅CT提示“左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并以该诊断收住入院。积极术前准备后,在局麻下行“左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d下午突然出现言语含混不清,右下肢功能障碍,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量多,查体发现右侧病理征阳性,急查头颅CT提示“左侧脑实质结构不甚均匀,内囊后肢及颞叶局部密度减低模糊,CT值约26 HU,同侧额颞部及枕顶部有小弧形低密度影,左侧侧脑室变窄中闭塞,中线结构向右略移位”。予调整补液(术后当天静脉补液量为3300 ml,并嘱家属辅助患者口服饮水量达3000 ml。病情变化后减少500 ml平衡盐静脉摄入量,口服饮水量减少一半)、脑神经保护剂、镇静及对症治疗。术后第2d症状加重,失语,理解力障碍。术后第3 d,理解力部分恢复,言语断续,右下肢轻度功能障碍,晚间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口角歪胁,面部肌肉频繁抽搐,予吸氧、静推安定、静滴20%甘露醇注射液100 ml。3 min后抽搐停止,意识渐恢复;30 min后言语功能恢复,四肢活动自如,予神经细胞营养、合理补液、高压氧等后继治疗,痊愈出院。随访1年良好。

    作者:高波;周海宏;苏罗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AE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6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31例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出院时分别检测两组的肺功能指标( FEV1、FVC、FEV1/FVC)、血气分析(PO2、SaO2、PCO2)、6 min步行实验(6MWT),并记录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在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6MWT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AECOPD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莹;林育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战区军队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013年11月,某战区成立了医疗行业财经管理检查调研工作组,用45 d时间分两个小组对全区医疗行业的财经管理情况进行调研摸底。笔者参加了第2小组9个医院和1个疗养院的调研,具体负责卫生经济管理方面的调研,主要方法是查阅各单位相关经济政策,了解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从信息系统中调取相关数据,与经济管理方面主管领导及经管科主任现场交流经管工作在医院的现状与认识。本文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

    作者:张侃怀;程远;方丽;石俊婷;张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室外引流患者发生脑室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于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脑室外引流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室感染情况分为脑室炎组和对照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脑室炎症的发生与手术时间(﹥4 h)、引流天数(≥7 d)、手术次数(≥2次)、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或P﹤0.01),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皆是脑室外引流患者脑室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是术后脑室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脑室炎症的发生。

    作者:吴文友;贾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0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为全面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1],《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3]文件和规章,要求对医院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为调查“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应用情况,笔者对2012年3~10月某医院200例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的病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消耗数量、使用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管理、应用情况。

    作者:罗奇彪;陈炅;徐昕明;王涛;高群;陈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成都军区医疗机构2013年度放射防护监督检查结果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军区卫生医疗机构射线装置的数量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93台发展到2013年的264台,一些高能的射线装置也逐渐增多。因此,加强放射卫生防护,保障放射从业人员、受检者的健康日趋重要。为全面掌握军区当前卫生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场所卫生防护的现状,并为进一步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13年10~11月对军区的云、贵、川、渝的21家卫生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场所进行了经常性监督[1]。

    作者:袁贵红;陈刚;余静;王承珠;冯子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野外驻训抽组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实践

    军队精简整编以来,军队医院编制人员及队伍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但军队医院的宗旨和使命没有改变。为了确保部队的医疗保障和平战救护任务的完成,有的军队医院已经将非现役文职护士纳入抽组野战医疗队[1]。为了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在平时灾难抢救及战时野战救治中的作用,我院连续多年组织非现役文职和聘用护士到山岳丛林地区,与部队联合举行模拟野战救护演练[2],并于2012、2013年连续两年在非现役文职人员中抽组参加医院野战医疗队野外驻训,现将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智;凌利利;凌云霞;黄纲立;周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应用来曲唑或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来曲唑组40例,术后口服来曲唑;米非司酮组40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40例,术后不用药。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GF-β1的变化,随访2年。结果来曲唑组与米非司酮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TGF-β1表达下调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应用来曲唑或米非司酮治疗EMs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且能明显降低血清TGF-β1表达水平。

    作者:霍晓蕾;张洪英;刘书芳;齐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旋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后耐管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 Dex)对全麻苏醒后的围拔管期耐管时间的影响。方法43例择期行腹腔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 Ns组,n=20)、美托咪啶干预组( Dex组,n=23)。Dex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微量泵输注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手术结束时输注完毕;Ns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到示意要拔管的时间(T1),麻药停药至患者初醒时间(T2),肌松药停药至肌力恢复到4个成串刺激的T4/T1比值(TOF)=75%的时间(T3),拔管时心率(HR),拔管后15 min时的Ramsey镇静评分。结果 Dex组T1时间明显长于Ns组(P﹤0.01)。两组T2、T3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Dex组拔管时HR明显低于Ns组(P﹤0.01)。两组Ramsey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持续泵注Dex 0.5μg/kg至术毕,可提供给苏醒后的患者一个较长时间的耐管状态,给消退残余肌松药提供更长的时间窗,同时对肌松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的镇静评分无明显影响。

    作者:何焱;黄章翔;麻伟青;吴晓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门、急诊安全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3~2012年全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研究》[1]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对当前医疗执业环境的信心已下降到历史低,只有9%受访医务人员对职业环境的安全性认可,58%的认为当前医疗环境安全性极差。调查显示,近5年来,接受调查的医院发生医务人员遭到谩骂、威胁的事件逐年递增;发生比例从2008年的48%飙升至2012年的64%,且恶性暴力伤医事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作者:侯凯文;王魁英;刘建华;张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种药物局部治疗萎缩性阴道炎108例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自配药Ⅱ号与欧维婷乳膏通过阴道局部给药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8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Ⅱ号药组54例,欧维婷组54例。分别在阴道局部给予自配药Ⅱ号和欧维婷乳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Ⅱ号药组总有效率为88.88%,欧维婷组为64.8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Ⅱ号药组治疗显效时间(6.04±1.55)d,欧维婷组(7.35±1.91)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配药Ⅱ号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效果优于欧维婷乳膏,且配方简单、价廉,症状缓解快,效果好,患者乐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王疏影;张颖;周军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