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 LC 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疗效

何国珍;杨敬博;毛会芬;张安兴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胃肠型, 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12月43例 LC 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1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21例(95.5%),对照组有效13例(61.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 LC 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状态,疗效满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夹江地区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四川夹江地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解放军42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的187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夹江地区房颤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阵发性房颤比例少。(2)瓣膜型房颤仍然占一定数量。(3)基础疾病中,冠心病所占比例较高。(4)阵发性房颤复律治疗率较低。(5)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率较高,但抗血栓形成药物,尤其是华法林的使用不足。结论夹江地区房颤患者需要加强房颤知识普及和教育,临床治疗需要加强抗血栓治疗,防止或减少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

    作者:周晓玲;刘子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飞秒激光术后外伤致角膜瓣卷曲及上皮植入1例

    病例男,27岁,半年前曾行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术(右眼角膜瓣厚度110μm,磨削深度98μm),因“塑料片划伤右眼后眼痛、视力下降7 d”入院。入院专科查体:右眼:视力0.25,眼压 Tn,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下方可见长约5 mm 划伤,表面污秽,可见少量脓苔附着。入院诊断:右眼角膜溃疡。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右眼(1次/ h)抗感染等治疗。入院后第4 d 右眼视力提高至0.6,但患者仍诉右眼视物重影。综合验光结果提示:右眼-1.50 DS +4.50 DC ×102°=0.8。行角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发现右眼角膜下方划伤处角膜瓣向内翻卷折叠,瓣下可见片状上皮植入。入院后第7 d 行右眼角膜瓣复位+上皮植入刮除术。术后予氟米龙滴眼液抗炎等治疗,术后1 w 患者视力恢复至1.0,综合验光:右眼+0.50 DC ×90°=1.2。出院后1 w、1个月、3个月随访,未见上皮植入复发。

    作者:张衡頔;蒋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频彩超诊断婴儿囊肿型胆道闭锁1例

    病例女,出生50 d,因“皮肤黄染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儿出生后家属发现其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伴黄尿、白色大便,无发热、纳差、腹泻。在当地医院给予中药治疗无好转。入院查体:慢性病容,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肝脏肋下3 cm,剑下3.5 cm。血常规:WBC 24.5×109/ L,HGB 104 g/ L,PLT 50×109/ L;肝功:ALT 206 U/ L,AST 275 U/ L,TB 217.3μmol/ L,DBIL 158.5μmol/ L;CT 检查:肝门部囊性低密度影,双肺炎症;超声显示:肝脏实质回声不均匀;胆囊未显示,左右肝管汇合处可见一约1.8 cm ×0.4 cm 梭形强回声,肝内胆管显示不清,胆总管走行区查见大小约2.5 cm ×2.3 cm 囊状无回声团,超声诊断:囊肿型胆道闭锁。遂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胆道造影、肝脏活检、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术中发现:(1)胆总管呈纺锤状囊状扩张,大直径约3.0 cm,远端变细,近十二指肠处直径约0.2 cm,囊壁增厚,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囊内抽出淡黄色清凉液体15 ml。(2)胆囊未发育,术中胆道造影未见肝内胆管显影。(3)肝脏呈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表现,表面呈灰色,可见结节状突起。术后肝功能逐步改善,随访2年,患儿未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及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作者:卢蕊;李华斌;王孝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排螺旋 CT 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 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近4年我院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同时具有完整多排螺旋 CT 检查资料的43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对该疾病影像学特点(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本组43例病变均为直径≤20 mm 的孤立性结节,均行胸部多排螺旋 CT 扫描、横断面高分辨 CT(HRCT)扫描、动态 CT 增强扫描及胸部容积多平面重建(MPR),所有患者病变至少具有该疾病影像学特点中的2~3个征象,可作为该病影像及临床诊断的可靠依据。结论多排螺旋 CT 对周围型小肺癌能够准确定位,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及依据。

    作者:朱向会;阮守宇;李群武;黄青;欧波;张义平;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原发性卵巢肉瘤手术治疗后正常妊娠1例

    病例女,21岁,未婚有性生活史,因腹胀1+月,加重伴腹痛3 d 于2011年1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脏未查及明显异常,双肺叩诊浊音,呼吸音低,右侧闻及散在湿啰音,腹部饱满,压痛、反跳痛明显,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妇科检查:子宫附件触及不清。CT 示:双侧胸腔、腹腔积液,中下腹部见一巨大肿块影,边界不清,密度混杂不均,考虑腹腔内占位性病变;余脏器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 CA125﹥900 U/ ml,余肿瘤标志物及余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于2011年1月1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草黄色腹水约2500 ml,左侧附件区见一约20 cm ×18 cm ×11 cm包块,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囊实混合性,分房,与腹膜广泛膜状粘连,包块蒂部直径约3 cm。左侧输卵管爬行于包块底部,外观无明显异常,子宫、右侧附件外观无明显异常,大网膜质地软,肝缘锐利,双肾、脾脏未扪及结节。切除左附件包块,对外观正常的右侧卵巢组织部分切除,一并送快速病理检查示:左附件包块为恶性肿瘤,右卵巢正常组织。考虑患者年龄及术后生活、生育质量,征求患者家属意见后行保守性手术,切除大网膜及阑尾,其他组织、器官及盆腔淋巴结等经全面探查后未发现明显异常,术中未进一步处理。术后病检证实左附件包块为左侧卵巢多形性肉瘤,倾向于纤维肉瘤;左侧输卵管、大网膜、右侧卵巢、阑尾未见肉瘤组织浸润,腹水未查见恶性肿瘤细胞。术后诊断:左侧卵巢多形性肉瘤(Ⅰa 期)。患者术后行6次化疗,方案为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第1次化疗后复查肿瘤标志物均恢复正常,术后按期随访,一般情况好,月经于化疗结束半年后恢复正常,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术后3年患者结婚并正常受孕,末次月经2013年4月28日,孕期定期产检,于妊娠24+ w 时查甲胎蛋白(AFP)增高(135 ng/ ml),余肿瘤标志物正常,继续随访至产前增至331 ng/ ml。孕期多次彩超均未提示盆腔异常包块,各项产检指标正常。患者及家属坚决要求顺产,于2014年1月27日产兆发作,顺产1活女婴,重3110 g,身长50 cm,Apgar 评分10分。胎盘、胎膜娩出完整,产后出血约200 ml。产后42 d复查盆腔 B 超未见异常,AFP 39 ng/ ml,余肿瘤标志物及其他指标均正常。现患者及新生儿继续随访观察中。

    作者:徐蕾;邓晓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牵引结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骨牵引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度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25例,其中内科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10例,拒绝行手术者15例,均采用骨牵引加中药三期辨证治疗,即: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和营通络、接骨续筋;后期补气养血,补益肝肾。针对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X 片骨痂生长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死亡、褥疮,骨折均愈合。25例中有23例获得较好疗效,能负重行走,步态较好,髋膝关节功能良好;2例(其中 A2型中1例, A3型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患肢短缩,跛行,行走较困难。整体优良率达到92.0%。结论骨牵引结合中药三期辨证口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可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胡斌;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优势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治疗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并颅内高压患者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脂质体(L-AMB),并口服5-氟胞嘧啶(5-FC),同时行腰椎穿刺置管术,外引流脑脊液。结果3例患者均接受了全疗程抗真菌治疗,且复查相关指标达到治愈。结论 L-AMB 静滴及鞘内注射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作者:周建丽;刘诗翔;刘枢晓;卜宪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加巴喷丁对绝经后 MPS 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片对绝经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MPS)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患有绝经后 MPS 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利维爱片,实验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片,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30、60、90 d 时,比较两组的 Kupperman 得分、焦虑、抑郁、睡眠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 Kupperman 评分在各时间点均低于观察组,治疗90 d 后,实验组的评分降至(9.3±1.5)分,观察组评分降至(16.1±3.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4.2%、9.1%,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 ﹤0.05)。结论口服加巴喷丁片对绝经期妇女 MPS 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不会提高药物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倩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靶控输注麻醉对肾移植患者免疫及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对肾移植术患者细胞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76例肾移植患者行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作为 A 组,行静吸复合麻醉的肾移植患者62例作为 B 组。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成功后(T1)、术毕时(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的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 SpO2)、平均动脉压(MAP),T 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以及血清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水平。结果A 组 HR 在 T1、T2均分别显著低于 B 组(P ﹤0.05)。T1、T2时 A 组 MAP 显著高于 B 组(P ﹤0.05)。A 组 SpO2在麻醉后各时相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改变;B 组在 T1、T2均显著低于 T0(P ﹤0.05)。A 组 CD3、CD4、CD8、CD4/ CD8在 T1~ T4均分别显著高于 B 组(P ﹤0.05)。A 组 COR、IL-6、CRP、GLU 在 T1、T2、T3、T4较均显著低于 B 组(P ﹤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能够有效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对细胞免疫的抑制,适宜于肾移植术患者的麻醉。

    作者:李广东;朱浩良;隋大凯;邬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音乐干预对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骨折手术患者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2例手术治疗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音乐干预。采用 VAS 疼痛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疼痛 VAS 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术前2 d 疼痛 VAS 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而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疼痛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且随着时间延长效果更显著。结论音乐干预能减轻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促进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杜敏;谭小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超声检查结果,根据有无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并对两组影响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有31例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3.7%。两组在年龄、性别、透析病程、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血栓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非血栓组(P ﹤0.0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 ﹤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与导管留置时间长、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有关,因此,术后对于明显高脂血症患者应给予降脂治疗,同时尽快建立动静脉内瘘通路,尽量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并定期行超声检查,防止或减少血栓形成。

    作者:赖桂兰;郭宗琳;邓勇均;屈德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9例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肺 IMT 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及免疫组检查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男5例,女性4例,年龄19~64岁,平均43.1岁;肿瘤生长于右肺4例,左肺4例,肺门1例;组织学表现为黏液型4例,梭形细胞型3例,纤维化型2例;免疫组化:全部病例 Vimentin、SMA(+),6例 Desmin 部分(+),3例 ALK-1、CD68(+),2例 CK-pan(局灶+);S-100、CD34、CD117均(-)。结论肺 IMT 是一种少见的肺间叶源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不一,影像学检查误诊率较高,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多数具有良性的临床过程,预后良好。

    作者:魏永敬;张义;王才富;刘亚;杨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清除双额底脑挫伤手术探讨

    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清除双侧额底脑挫裂伤伴局部血肿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年共15例经损伤较重的一侧入路清除双额底脑挫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中均直视下清除双侧额底脑内血肿及挫伤坏死脑组织,其中左侧9例,右侧6例,术后 CT 检查提示脑挫伤血肿清除满意。伤后随访3个月,根据 GOS分级标准评定,恢复良好11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经单侧入路清除双额底脑挫伤可行,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宋朝理;郑小强;庄进学;陈登奎;邓聪颖;陈宏炜;薛峰;李海龙;张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以 CT 影像资料为依据的引导器在 PNCL 术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以 CT 影像资料为依据设计的引导器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NC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0例(10例为双侧)上尿路肾结石患者,先行 CT 扫描定位,体表作标记。脱机后,在自制的引导器指导下予以肾穿刺扩张。结果180例患者,共需建立190条皮肾通道,顺利建立184条通道,总成功率为97.8%(184/190),单次穿刺成功133例。6例经过调整方向或深度后仍未穿刺成功,改用 C 臂辅助下的穿刺造瘘,5例成功,1例失败。这6例与患者较肥胖、手术中的体位与 CT 检查定位时的体位不一致有关。结论以 CT 影像资料为依据设计的引导器用于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准确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何世国;谢金民;周雄辉;张炜;陶榕;李佳妹;曹加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消防医疗应急救援队在芦山震区现场救助的实践与思考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接公安部消防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四川消防总队医院快速集结9名队员组成应急医疗救护队,跟随救援部队第一时间抵达震区,实施消防部队卫勤保障和现场医疗救援工作,4月23日接指挥中心命令部队安全返回。期间,医疗救护队共处治转运伤病员401人,心理辅助521人,防病宣传601人,卫生防疫382人次,步行数十里对芦山临时安置点、公安消防部队驻地等进行环境消毒杀虫,圆满完成了地震灾区医疗卫勤保障任务,特别是锻炼了救护队队员现场处突能力和医疗急救技术,丰富了战地救护经验和卫勤保障理论。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永红;王疏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T 定位扫描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应用 CT 定位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机关医院肿瘤科从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因核磁扫描禁忌证而行 CT 定位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局麻下在前额隆突和枕骨粗隆以上水平安装定位框架,基环低于外耳孔下﹥1 cm,在 CT 定位扫描图像上寻找三叉神经根出桥脑处,行伽玛刀治疗:等剂量曲线50%,高剂量84~90 Gy。术后电话随访,行疼痛缓解评级和面部麻木评级。结果按以上方法安装立体定位框架,很好地躲避金属伪影,CT 扫描图像中可显示三叉神经根。术后随访平均14(6~38)个月,11例(91.67%)疼痛分级从Ⅳ、Ⅴ级降低至Ⅲ级以下,其中6例(50.00%)疼痛完全缓解,平均起效时间6(3~10)个月。3例(25.00%)患者出现Ⅲ级以下面部麻木。结论在前额隆突和枕骨粗隆水平,基环低于外耳孔下﹥1 cm 的位置安装立体定位框架,可避免金属伪影,显示三叉神经根,满足伽马刀治疗定位的需要。CT 定位扫描可作为有核磁扫描禁忌证患者伽玛刀治疗的定位方式。

    作者:孙周双;薛晓英;薛斌跃;袁树斌;廖述才;唐钰佳;杨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MHD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胃促生长素与营养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 C 反应蛋白、血浆胃促生长素水平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接受透析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为观察组,且按照患者入组时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hs-CRP)分为微炎症组(n =39例)和非微炎症组(n =43),另选择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的 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血浆总多肽胃促生长素水平,以及营养状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HD 患者在炎症因子水平、整体营养状态和人体学指标,以及总多肽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方面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微炎症组与非微炎症组在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臂围(MAC)、铁蛋白(Ferritin)、hs-CRP、IL-6和 TNF-α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MHD 患者共出现营养不良35例(42.6%),其中微炎症组22例(62.8%),非微炎症组13例(37.2%);相关性分析:hs-CRP 分别与 ALB、PA、TF、Ferritin、TSF 和 MAC 呈负相关(P ﹤0.05),与 IL-6和 TNF-α呈正相关(P ﹤0.01),血浆 ghrelin 与 TG、ALB 和 PA 呈负相关(P ﹤0.05或 P ﹤0.01),hs-CRP 和 ghrelin 均与 SGA 呈正相关(P ﹤0.05或 P ﹤0.01)。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普遍较差,应注意改善体内微炎症状态。其中 hs-CRP 和血浆 ghrelin 均是反映体内营养状态的有效指标,可用于评估 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

    作者:杨绪兰;罗莉;余友敏;赵小晶;张勇;曹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加强师以下部队卫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师以下部队卫生干部是“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一线服务保障力量,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当前卫生干部面对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面对官兵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面对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存在“不愿干”、“不好干”和“不会干”等现实难题,值得部队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解决。

    作者:陈刘生;王琪鸿;滕晓雪;张波;胡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ROC曲线评价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利用 ROC 曲线评价胱抑素 C(Cys C)诊断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价值。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尿素氮(BUN)、肌酐(SCr)、Cys C 水平及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ACR),利用 CKD-EPI 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 Cys C 与 eGFR 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 ROC 曲线评估 Cys C 诊断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价值,根据 Youden 指数确定诊断切点。对 eGFR 与 Cys C 诊断慢性肾损害的一致性进行 Kappa 检验。结果(1)eGFR ﹤60 ml/(min·1.73 m2)组患者的年龄、BUN、SCr、Cys C 和 ACR 水平均明显高于 eGFR≥60 ml/(min·1.73 m2)组;(2)Cys C 与 eGFR 之间呈负相关( r =

    作者:程莹;李宁娜;刘君静;罗鸣;艾智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食管静脉曲张 EVL 与 EVL-EVS 治疗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食管静脉曲张单一结扎治疗与结扎-硬化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内镜结扎治疗或经内镜结扎-硬化序贯治疗,于治疗后6~12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单一静脉结扎组总有效率为74.1%,结扎-硬化序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单一静脉结扎组和结扎-硬化序贯治疗组并发症:胸痛分别为22.1%、20.3%,急性食管出血5.2%、1.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结扎-硬化序贯治疗较单一结扎治疗疗效高,安全性好。

    作者:刘云杰;冯早明;黄茂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