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快乐;魏敦宏;付清海;于军;王景昌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过程中,由于控制性超促排卵(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所获得的胚胎数往往会多于1次移植的胚胎数量(2~3枚),因此,在试管婴儿助孕过程中,会有较多的胚胎需要被保存起来以备再次移植[1]。1983年,Trouson 等[2]首次采用冻融胚胎移植(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技术获得成功妊娠,揭开了胚胎冷冻保存的篇章。1985年,Rall 等[3]首创胚胎的玻璃化冷冻保存法,此方法解决了胚胎在冷冻过程中冰晶生成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 FET 的妊娠成功率。本文对我中心应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冷冻保存单胚胎、解冻移植后获得临床妊娠的1例进行报道。
作者:赵晓鹏;常飞;田飒;韩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点状按压止血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120例透析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内瘘点状按压止血(试验组)或传统压脉带环状按压止血方法(对照组),对比两组对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效果。结果随访观察1年中,试验组仅有2例由于按压不当出现皮下轻度淤血,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对照组有2例发生穿刺处动-静脉血管瘤,1例发生内瘘闭塞,并发生肿胀手综合征1例,内瘘感染1例,皮下淤血6例。结论点状按压止血并发症少,能有效保护内瘘,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推荐病员透析结束拔出穿刺针后,采取点状按压止血,以提高透析病员生活质量。
作者:王霞;程悦;邹蓉;袁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疗效观察,探讨其成本效果。方法遵循临床流行病学与卫生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选择43例接受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组),与常规内科综合救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记录临床疗效和费用,比较两组的成本效果。结果两组的成本效果比(C/ E)分别为7636和9259,在达到相同康复率时,治疗组比对照组节省1623元,所需医疗费用仅为对照组的82.5%;以对照组为基准,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269.2,治疗组每增加1%的康复率,仅比对照组多用12.69元。结论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在抢救成功率、治疗成本等方面均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段享梅;王铁荣;陈芳;项波;孔繁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缺血性心脏病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为40%,同时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局部缺血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减少,引起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凋亡和坏死[2]。缺血后及时恢复血流供应,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这样同时会导致缺血再灌住损伤。缺血和再灌住损伤导致的细胞死亡均会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2]。炎症反应对于坏死细胞和组织的清除是必要的,但同时会引起损伤组织的不适当修复,以及瘢痕组织的形成[3],因此需要维持机体正常的炎症反应及损伤修复之间的平衡,否则会导致炎症反应的扩大化,导致损伤进一步增大及异常的修复,终引起心脏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4]。间充质干细胞(MSC)通过与免疫系统中一些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抑制白细胞或者使其改变为抗炎表型。通过使用 MSC 治疗心梗后炎症,可能使免疫反应的平衡向着修复方向进行,同时抑制炎症的发展。本综述主要聚焦于 MSC 对心梗后炎症中不同免疫细胞的影响。
作者:梁晓辉;赵子粼;罗建春;马利贤;覃善都;李小瑜;李东;赵东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维和医疗分队药品筹备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如:如何制定一次性补充8个月的药品计划;如何在短时间内筹备到市场紧缺药品等。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维和药品筹备制度可供遵循。况且每个任务区医疗分队的药品补充、组织筹措没有统一计划,自行组织实施。因为缺少经验和计划,而有时造成因数量、品种过多引起积压、过期失效,导致药品资源的浪费;或因品种、数量过少,使维和任务不能顺利完成[1],这些均可导致维和医疗分队药品筹备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盲目性,因此,建立药品筹备制度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并思考笔者参加黎巴嫩维和筹备期间和执行维和任务期间遇到的药品筹备问题,研究相关政策和文献,深入探讨药品筹备制度,为后续维和医疗分队和相关部门提供经验和建议。
作者:赵灿虎;何功浩;唐斌;崔轶;陈芳;郭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92例住院 COPD 患者,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状况,计算营养不良发生率。将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EN)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肺功能状况。结果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4.5%,≥70岁者发生率高于<70岁者(P <0.05)。两组治疗后的12个相关指标(体格测量、血生化及呼吸功能等)均优于治疗前(P <0.05);除 MAC、MAMC 和 PA 外,其余指标的改善情况 EN 组优于TPN 组(P <0.05)。结论 COPD 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应积极进行营养支持,在胃肠道功能正常时,首选肠内营养。
作者:储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因种植牙修复功能效果好、使用舒适、美观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失牙患者的青睐。随着口腔种植手术的普及,手术中的护理工作及患者的心理沟通问题日益突出,如果存在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植成功率[1]。本研究2013年1月~2014年3月共完成245例(375颗)人工种植牙常规手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口腔种植流程体会探讨如下。
作者:向启君;瞿红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疫情信息监测是开展传染病发病预警、了解人群传染病发病态势,进而做好部队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必要条件。对西藏地区部队开展有效、及时的传染病监测工作,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是指导部队开展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依据[1]。准确进行西藏部队的主要疾病监测,能使传染病防控相关部门和人员快速获得传染病发病信息和趋势,便于及时对重要疫情做出迅速反应,防止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2],有效降低官兵患病率,充分保障部队战斗力。本研究对2010~2013年西藏地区部队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回顾性分析传染病发病趋势和规律,以期为指导藏区部队做好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田冰;张良科;唐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病例男性,36岁,因自服油墨稀释剂783后嗜睡2 h于2013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当日凌晨与家人吵架后自服油墨稀释剂78350 ml 后,出现全身乏力、头昏不适,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主要为胃内容物。患者家属给予口服肥皂水1000 ml 洗胃后,我院120接入急诊后,给予3000 ml 生理盐水洗胃至胃液清亮后收入科。入科后查体:嗜睡,咽喉部充血、局部糜烂,双肺呼吸音清晰,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1~2次/ min,双下肢活动正常,腓肠肌无压痛,病理征阴性。入院后查白细胞14.5×109/ L,中性粒细胞86.8%;谷丙转氨酶50.7 IU/ L(5~50 IU/ L),谷草转氨酶91.5 IU/ L(5~50 IU/ L),肝炎病毒学系列检查均阴性。凝血酶原时间20.1 s(9~13 s),国际化标准比率1.90(0.8~1.2),纤维蛋白原1.08 g/ L(2.0~4.0 g/ 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0.9 s(20~40 s);肌钙蛋白10.02μg/ L(0~0.06μg/ L),肌酸激酶同工酶1.28μg/ L (0~5.0μg/ L),肌红蛋白197.39μg/ L(3~110μg/ L),D-二聚体2.31 mg/ L(0~0.55 mg/ L);肾功能正常。腹部 B 超提示:肝、胆胰脾、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未见异常。血气分析:pH 7.37,二氧化碳分压27 mmHg,氧分压134 mmHg,氧饱和度99%。
作者:杨红霞;任娟;张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骨碎补复方制剂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3:1分配比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口服中药骨碎补复方制剂;对照组16例,口服安慰剂,共服用24 w。在治疗前后分别用双能 X 线骨密度检测仪测量患者的腰椎、左髋、右髋骨密度。结果治疗24 w 后,治疗组腰椎、左髋、右髋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腰椎、左髋、右髋骨密度有显著增加(P <0.05)。结论中药骨碎补复方制剂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同时,对患者骨密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蒋家望;李立新;金源;普蔼君;普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疾病,我国的脊髓损伤患者人数已突破百万[1]。患者脊髓功能丧失,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循证护理是将临床护理经验,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制订出适合患者个体需要的完整护理方案,并按照方案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2]。我科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潜在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护理,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文霞;肖宏;王小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我国的剖宫产率20世纪80年代为20%,90年代急剧上升到40%。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为40%以上,少数已超过60%[1],成为世界上剖宫产率高的几个国家之一。如果在围手术期对初产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宣教指导,帮助其了解健康知识、生产知识,掌握围产期初产妇生理、心理变化,自觉争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顺利度过围产期,终保证母婴健康平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何艳;周文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超短波在治疗面部软组织挫伤方面的疗效。方法将79例面部软组织挫伤患者采用就诊随机数字法(奇、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超短波治疗,输出频率40.68 MHz,输出功率30 W,根据受伤时间长短采用不同热量,10 min/次,1~2次/ d,治疗1 w 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9例患者中,治愈23例,显效12例,有效率为89.7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结论超短波对面部软组织挫伤疗效肯定,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新顺;张义方;罗金萍;王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瓷贴面修复技术与传统的全冠修复技术相比,具有良好的色泽稳定性、极佳的耐磨损性、与牙龈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磨除牙体组织少、耐腐蚀等优点。过去因为其修复后可能出现脱落、折裂、崩瓷、牙龈炎等问题,以及相对较窄的适应证,故在临床未能广泛应用[1]。随着粘结材料和制作工艺的提高,现在瓷贴面修复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前牙美容修复[2]。本文就瓷贴面的牙体预备和应力分析,以及粘结剂技术的应用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夏缨;谢芸;宋云彩;王永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左室射血功能正常,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矫正的 TIMI 血流帧计数(CTFC)>27的 CSF 患者及同期经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流正常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CSF 组29例,正常血流组29例,所有入选者常规测量身高、腰围、体重,计算 BMI。分析 BMI、腰围与 CTFC 帧计数的关系。结果两组入选者基线资料相当,CSF 组患者 BMI、WC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BMI 及 WC 与 CSF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WC >85 cm 组患病危险 OR 及95% CI 为1.628(1.425~1.859,P <0.05);BMI≥28 kg/ m2对 CSF 的患病危险 OR 及95% CI 为3.710(3.148~4.371,P <0.05)。结论 CSF 患者 BMI 及 WC 明显升高,BMI 及 WC 升高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
作者:常快乐;魏敦宏;付清海;于军;王景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滴催产素引产过程中滴速的调控方法,为催产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不同的滴速调节间隔时间(每隔10、15、20、30 min 调节1次滴速,分别为 A、B、C、D 组)及调节方式(等差/等比递增,分别为1、2组),将358例静滴催产素引产产妇分为8组(A1、A2、B1、B2、C1、C2、D1、D2组)。对比分析各组引产开始至佳有效宫缩时间、催产素用量、产后阴道出血量、产程、引产成功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佳有效宫缩时间 A2组短,D1组长;相同间隔时间内,等比递增组较等差递增组出现佳有效宫缩时间显著缩短( P <0.05)。D1组催产素用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D1、D2组产后阴道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B1、B2、C1和 C2组引产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 <0.05)。C1、C2组阴道助产率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2组高, D1组低。B1、B2、C1和 C2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其他4组(P <0.05)。结论静滴催产素引产较为理想的滴速调控为每隔15~20 min 的等比递增方式,既可保证引产成功率,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又较低。
作者:王青;黄明媚;陈妙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培养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方法用黑马Bact-IST 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和 WHONET5.6统计软件,对尿培养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果2011~2013年我州3所医院尿培养检出1185株大肠埃希菌,3年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40.7%~48.2%之间,其中产 ESBLs 的大肠埃希菌有747株,占6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耐药率普遍高于不产 ESBLs 的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而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耐药率高。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我州2011~2013年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大多是产 ESBLs 的多重耐药菌。建议临床治疗泌尿系感染患者时,应常规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和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何宇佳;易富;许铠;杨雪娟;蔡敏琪;孟铖;陆惠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颅底肿瘤位置深在,与脑组织、颅神经、大血管等重要结构毗邻,涉及生命体征和重要生理功能的器官和组织众多,其肿瘤又具有穿通性的生物学行为[1]。由于该区域解剖复杂,术野狭窄,暴露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多年来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由于颅底肿瘤手术难度大,患者术后存在病重、创伤大、愈合难的特点,因此,术后护理既困难又复杂。我科自2004年开展经颅颌面联合入路切除侧颅底肿瘤以来,采用头皮颞上线“C”形切口入路、耳颞部切口入路及下颌骨截除入路等术式,成功治疗病理分类涵盖鳞状细胞癌、横纹肌肉瘤、畸胎瘤、血管瘤及神经鞘瘤的颅底肿瘤15例。术后通过精心护理,使并发症发生率逐年降低,现将该手术术后并发症观察及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卢艳鹏;陈莉;郭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自然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以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 PCOS 后自然妊娠患者168例为妊娠组,未能自然妊娠患者82例为未妊娠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打孔数目、术后并发盆腔粘连、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激素分泌情况。结果妊娠组 BMI≥23 kg/ m2者所占比例(48.2%)显著低于未妊娠组(68.3%)(χ2=8.968,P <0.01)。两组打孔数目相比无显著差异(3.2±1.6 vs 3.5±1.8)(t =1.3351,P >0.05)。妊娠组术后并发盆腔粘连(1.8%)较非妊娠组(9.8%)显著降低(χ2=8.3221,P <0.01)。妊娠组术后卵巢体积(OV)、窦卵泡数(AFC)、基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雌二醇(E2)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 <0.05或 P <0.01),基础睾酮(T)、雄激素游离指数(FAI)、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均较非妊娠组显著降低(P <0.01)。结论 BMI、卵巢储备功能、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与 PCOS 患者卵巢打孔治疗后自然妊娠相关。
作者:张鹏;陈正琼;夏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下肢高能量损伤常为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严重开放性骨折或关节脱位,临床上多选择分期修复重建的方法,存在感染、肢体功能康复不良、致残率高等问题[1]。Rinker 等[2]提出7 d 内手术并发症少于超过此时段者;Brenner 等[3]提出创伤后120 h 内软组织早期创面覆盖可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穿支皮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发现供血穿支管径接近1 mm 是穿支皮瓣皮活的重要相关因素[4]。2003年7月~2012年12月,我科选用管径≥0.8 mm 的主穿支经皮神经营养血管链跨区供血的腓肠神经、腓浅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Ⅰ期修复高能损伤导致的小腿及足踝创面[5]。该类穿支皮瓣不存在传统的皮肤筋膜蒂,仅有细小穿支血管蒂,易受到外界影响发生血管危象,且患者均为高能量损伤,创伤严重,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因此术后必须重视护理工作,以确保穿支蒂皮瓣Ⅰ期修复的成功率以及肢体功能康复。
作者:江珉;杨柳翠;马莹婕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