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曲跃萍

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近年来,外科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住院时间短等独到的优势获得飞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应用于普外科各类疾病的治疗.自1991年Jacobs等[1]尝试将腹腔镜技术运用于结直肠手术并取得成功以来,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日益推广[2-3].我科自2008年10月开始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以来,已经顺利开展了19例,效果满意,现将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疗养员骨折原因分析与防范

    老年人因多种原因易发生骨折,所以预防老年人骨折的发生是疗养院安全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疗养老年人发生骨折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峭青;刘大鹏;陈谨献;陈丁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合理使用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中药注射剂

    目的 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中药注射剂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常用5种中药注射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证,确定不同中药注射剂的治疗特色和适用范围.结果 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的中药注射剂在使用时应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严格把握适应证,尽量减少联合使用.结论 应用中药注射剂,应选择有针对性的用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雪;姜旻;刘琼;肖女;盖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0例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在肝包虫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例肝包虫病患者采用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的术式,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例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术后随访20例,时间6~24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肝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术可以有效防止术中囊液外漏、残腔形成及术后复发,达到了根治肝包虫病的目的.

    作者:张鑫;高峰;刘彩霞;宋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能力培训的做法与体会

    护理文件是医院重要的档案资料,是反映住院患者病情发展全过程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也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原始凭证,某些护理文件还具有法律效应,同时也是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资料[1].但是,护理文件中常存在医护记录时间不一致、记录遗漏、记录差错、病历涂改或代签他人姓名、护理记录缺乏客观性和连续性等问题[2].

    作者:江珉;朱燕;李燕萍;施兆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儿童与成人烟雾病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和成人烟雾病(MMD)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预后等方面的区别.方法 对19例儿童和55例成人M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发病年龄高峰儿童为6~10岁,成人为36~40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者,儿童组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以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者,成人组显著高于儿童组(P<0.01).儿童患者头颅CT和磁共振(MRI)主要表现为脑梗死(73.7%),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58.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可发现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儿童组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狭窄,而成人组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结论 儿童与成人MMD在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鉴别,将有助于MMD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李洁;刘睿;李柱一;苗建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分期护理的探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人数已突破百万,并以每年12万的速度剧增,目前全球脊髓损伤人数已突破300万[1].一直以来,医学界认为脊髓损伤是不能痊愈的,但在近10年的研究中,已推翻脊髓不能再生的理论,治疗的手段有所改进,护理的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作者:何玲萍;凌云霞;肖丽佳;沈彩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病人80例(排除颅脑手术或肝肾功能异常的病人),ASA 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40例.R组:瑞芬太尼0.1 μg/(kg·min),异丙酚0.1 mg/(kg·min)用于麻醉维持.F组:芬太尼0.03 μg/(kg·min),异丙酚0.1 mg/(kg·min)用于麻醉维持.两组病人麻醉诱导用药相同.分别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的HR、SBP、DBP、SpO2及麻醉效果、异丙酚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患者于苏醒后30 min行疼痛VAS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HR、SBP、DBP和 SpO2及麻醉效果、异丙酚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后VAS评分R组高于F组(P<0.01).结论 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麻醉维持苏醒时间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近似,而且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

    作者:洪英才;麻伟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胃病康药效学实验

    目的 观察胃病康颗粒对大鼠乙酸烧灼型胃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各组动物麻醉后,在胃腹侧壁胃与幽门窦交界处的中央部位注入乙酸,形成化学损伤型胃溃疡模型,于术后第2 d将动物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动物,均采用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胃苏颗粒:1.4 g/kg;其余3组为胃病康大、中、小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8、4 g(生药)/kg.按1 ml/100 g体重的体积给药,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24 h,解剖观察动物,比较各组胃黏膜溃疡直径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胃病康颗粒大、中、小3个剂量组的溃疡直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愈合率在30%~45%之间,胃苏颗粒有类似的作用.结论 胃病康颗粒对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范开华;于波涛;陈华;张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54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

    肾移植术后器官的排斥反应始终存在,决定了移植术后病人长期使用抗排斥药物,使其机体免疫力相对普通人低,加之激素、抗生素等药物的应用,易导致各种感染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随着肾移植数量的增多,真菌感染率在明显上升[1].我科于2005年1月~2009年6月进行了543例肾移植术,其中54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安丹;韩孟霞;董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观察与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1].传统手术创伤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不开刀、微创、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时间短、痛苦小和反应轻等优点,且保全子宫、保存生育能力,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先进技术.2004年2月~2006年12月,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9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进;刘英;王宇;唐小丽;王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湿疹的中医辨证施护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皮肤损害以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瘙痒为主,呈多形性改变,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医一般称湿疹为浸淫疮、湿疡证.系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或因脾胃虚弱,心经有火,血燥生风,瘀久溢肝,起交溢脂,病久反复.中医辨证可分为湿热浸淫型、脾虚湿蕴型、血虚风燥型.在临床中,借鉴前贤的经验,结合自己长期的实践,予湿疹患者辨证施护,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云娣;刘艳梅;李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先天性无阴道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先天性无阴道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0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行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4例、腹膜移植法阴道成形术3例、植皮法3例.手术均获成功.全组病例阴道壁柔软、红润,深度及宽度适当,性生活满意.结论 目前常用的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手术方式均有较好效果,应结合病人状况、手术医师经验及医院条件决定具体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韩天民;赵菊芬;霍竹慧;杨柳风;李茜;段丽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群发性大面积烧伤救治中的气管切开及气道管理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群发性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及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方法 对13例行气管切开术的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13例伤员中,除1例因极重度烧伤伴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于伤后48 h死亡外,其余伤员均成功度过了休克期和感染期.结论 对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伤员,应尽早实施气管切开,加强气道管理,为烧伤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有效提高生存率.

    作者:徐光;盛宏申;张新颜;余巧;杨和强;李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儿童青光眼药物治疗常见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儿童青光眼为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在胚胎期和发育期时眼球房角组织发育异常所致.儿童青光眼原则上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但大部分患儿在手术前或手术后仍需长期使用抗青光眼药物以控制眼压[1].由于患儿处于发育阶段,全身耐受性差,故其用药后发生全身副作用的风险远远高于成年人.因此,正确用药,密切观察用药期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对确保患儿的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十分重要,笔者将我院对青光眼患儿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鲁霞;邹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磁共振FLAIR序列在颅脑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8例患者均行FLAIR序列和FSE-T2WI检查,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结果 88例中,透明隔间腔5例,交通性脑积水6例,梗阻性脑积水10例,室管膜瘤2例,转移瘤2例,胶质细胞瘤5例,脑膜瘤5例,亚急性脑室内出血(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侧脑室内囊肿1例,脑白质脱髓鞘疾病20例,基底节区梗死15例,血管母细胞瘤5例,脑囊虫病3例,脑炎5例.以上疾病的病灶,在FLAIR序列上均能显示,并可清晰显示病灶边界;但在T2WI像上虽可显示病灶,但边界不清晰,难以清晰显示病灶边缘与周围组织关系.结论 FLAIR序列能够抑制脑脊液的信号,提高脑室内、脑室旁病灶的对比度,对脑室旁病灶、尤其是脑室内病变的显示较FSE-T2WI清晰.

    作者:赵邦;胡茂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颈段脊髓损伤护理的风险控制

    我科系全军脊髓损伤治疗中心,2006年7月~2007年11月共收治32例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29例,女3例;年龄18~58岁,平均31.4岁.致伤原因:车祸15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砸伤11例.伤后入院时间1~56 d,入院后手术时间2~10 d.采用后路径椎板减压、脊髓探查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有15例属高颈段脊髓损伤,因损伤平面为颈4节段,在伤后3~10 d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道分泌物无力咳出、呼吸困难,均采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作者:沈彩虹;凌云霞;何玲萍;何咏梅;向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及后囊划开术

    目的 观察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moder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联合后囊划开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24例(26眼),男9例,女15例,单眼22例,双眼2例.结果 经3~12个月随访观察,矫正视力≥0.5.结论 操作简单,后囊膜划口小,不易损伤玻璃体前膜,保留了ECCE的优点,并达到了预防主要并发症后囊膜混浊的目的,尤其适用于经济条件差、部分不愿或不宜植入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患者.

    作者:巢阳;王国建;张雪梅;樊宗山;张颖颖;李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临床诊断为HIE的新生儿103例,随机分为HBO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止惊、脱水等,HB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生后3 d)和治疗后(生后14 d)血清NSE的含量;以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近期疗效;随访至1岁,以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能发育终评估,以精神运动发育商(DQ)比较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后HBO组血清N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BO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1岁时DQ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O对HIE新生儿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作者:鲁利群;江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注射用头孢替安与谷氨酸诺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笔者在临床输液中发现,注射用头孢替安与谷氨酸诺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为保证病人用药安全,对上述两种药物配伍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丽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利用注射针头作硬膜外管管芯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更方便实用的支撑物.方法 用5号注射针头从硬膜外管侧壁穿入管腔制成带芯的硬膜外管,应用于13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治疗.结果 植管一次性成功率100%.操作简单,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用5号注射针头作芯增加了硬膜外管的钢性,可完全代替泪道探针的作用,用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提高了一次性植管成功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白宗禧;洛桑;王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