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彩超在皮脂腺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华斌;李玲;朱玲;卢蕊;郭冀梅

关键词:皮脂腺囊肿, 彩超检查,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皮脂腺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经病理证实的皮脂腺囊肿行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检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做出正确诊断,2例误诊为脂肪瘤,1例误诊为腱鞘囊肿.结论:高频彩超对皮脂腺囊肿的诊断符合率高,对皮脂腺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治疗对策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5月本院住院肺部感染患者送检2014份痰液标本采用ATB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21株,体外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5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7.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提高治愈率及减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付维婵;赵德军;刘思源;杨晶晶;林芳;袁东晓;龚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辅助电子胃镜下置入食管支架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辅助电子胃镜下置入食管支架效果.方法:对36例置入食管支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麻醉效果满意,对操作过程无记忆,无疼痛感及恶心、呕吐.手术一次性成功率100%.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辅助电子胃镜下置入食管支架可减少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

    作者:侯文锋;李政文;吕黄勇;尧登华;金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体外耳蜗螺旋神经元原代培养的影响因素

    耳蜗螺旋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GN)是听觉的一级神经元,具有传导听觉信息的功能.哺乳动物的SGN再生能力非常低,直接或间接的损伤都将导致永久性的听力下降,因此,对SGN的保护和对受损SGN的修复是恢复听力的关键.哺乳动物出生后听觉系统已基本发育,耳蜗的骨化也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SGN位于耳蜗螺旋板和蜗轴基部的骨性蜗螺旋小管内(Rosenthal's canal),组成螺旋神经节(spiral ganglion).

    作者:刘涛;唐玥玓;窦艳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某部高度分散营区卫勤保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我部营区高度分散,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设立中心卫生所,建立和完善为兵服务机制,卫勤服务保障基本形成预防--医疗--保健的保障格局,使基层官兵就医难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执行多样化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大大提高.

    作者:黄学军;杨凯;刘入仓;陈冲;李斌;张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20例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椎间盘膨出43例,突出77例.在C型X线下定位经皮穿刺到颈椎间盘,实施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结果:随访3~18个月,有效116例,无效4例,有效率97%.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消融髓核,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魏洪林;朱西全;丁文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全国医学期刊协作网第十八次学术会在南昌召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国驻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药房的组织与展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军队参与国际事务越来越多,维和行动就是体现中国是负责任大国的有效措施,也是我军和平时期锻炼军队的有效途径之一.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三批赴黎巴嫩维和行动,担任联合国部队中国二级医院的药剂主管军官,负责药房及药库工作.通过在二级医院8个多月的工作,结合自身的深刻体会,就联合国驻黎巴嫩二级医院药房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展开介绍如下.

    作者:王月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缠绕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缠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2月在我院待产的的50例孕妇进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孕周39~42 w,大年龄32岁,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5岁.结果:超声检查在50例孕妇中,有32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绕颈、绕体、绕腹1周或2周以上,其中29例绕颈1周,2例绕颈2周,1例绕颈、绕体1周,18例未见绕颈及绕体.经临床正常分娩及剖宫产证实,在29例中26例脐带绕颈1周,2例绕颈2周,1例绕颈、绕体1周.有3例由于脐带贴在胎儿颈部皮肤、形成压迹,造成图像的假阳性.结论:超声是产前观察脐带部位及脐带血流变化安全无创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靖华;李伟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PET/CT对肿瘤放疗策略的影响

    目的:探讨PET/CT对肿瘤放疗策略的影响.方法:对189例恶性肿瘤进行放疗前18F-FDG全身PET/CT检查,应用标准摄取值(SUV)进行评价,病灶区SUV≥2.5为阳性.结果:PET/CT检查后,56例放射策略发生变化,其中14例(25.0%)改行其他治疗,12例(21.4%)将根治性放疗改为姑息性放疗,18例(32.1%)改变了照射靶区,12例(21.4%)调整了放疗剂量.结论:PET/CT为恶性肿瘤放疗前的全面评估和决策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临床信息,其功能显影和解剖影像同机融合的突出优势,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或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克;骆建;吴平;陈治明;杨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我院肿瘤学科发展策略初探

    近20年间,恶性肿瘤在死因中的构成比由12.6%升至17.9%,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同时,各地肿瘤诊治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肿瘤专科发展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军区总医院的肿瘤专科,如何在新形势条件下,在保障为兵服务宗旨不动摇的前提下,更多地赢得社会医疗市场,满足老百姓医疗需求,谋求科室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持续发展,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作者:陈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Roux-en-Y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Roux-en-Y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7日~2009年5月1日完成的26例Roux-en-Y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oux-en-Y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总体有效率为92.3%.26例患者术后1个月体重指数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w血糖即持续稳定下降,术后1个月空腹及餐后血糖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 w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 结论:Roux-en-Y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具有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术后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可能发挥重要作用,Roux-en-Y胃转流术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涛;汤礼军;崔建峰;石力;胡睿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食管癌生物化疗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高达90%,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4.医学界对早、中期食管癌普遍采用手术或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治疗模式;晚期则采用放化疗配合姑息治疗.随着生物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化疗逐渐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新动向.临床研究显示,化疗配合生物治疗可提高食管癌缓解率,有效延长生存.生物化疗为食管癌内科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闵敏;钟国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青阳参提取物成分分析

    目的:了解青阳参(萝藦科)根茎中化合物的结构,寻找非甾类的新化合物和活性成分.方法:青阳参根茎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用柱层析分离,得到的纯品用光谱方法确定结构,通过检索确认其是否为新发现的化合物,并进行初步的抗真菌实验.结果:分离得到7个组分,结构分别为:1 -[4-甲氧基-3 -(6-甲氧基-3 - 乙酰基苯基过氧)苯基]乙酮(1)、1 -(3-羟基-7 - 乙酰基萘-2 - 基)乙酮(2)、1 -(3,4-二羟基苯基)乙酮(3)、1 -(2,4-二羟基苯基)乙酮(4)、1 -[3 -(3,6-二羟基-2 - 甲基苯甲酰基)- 2,4-二羟基苯基]乙酮(白首乌二苯酮)(5)、N,N-二甲基乙胺(6)和 2-氧代-2 - 苯基乙酸(7).结论:组分1和2为新化合物,1有抗真菌活性.

    作者:赵益斌;任虹燕;左国营;张青;徐贵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硫酸镁联合普米克令舒、可必特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普米克令舒、可必特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硫酸镁和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吸入组(治疗组),普米克令舒和可必特联合吸入组(对照组).治疗组用25%硫酸镁0.6 ml和0.15 ml生理盐水配制成的7.5%硫酸镁加可必特1.25 ml(含沙丁胺醇1.5 mg、异丙托溴铵0.25 mg)、普米克令舒1 mg混合液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用可必特1.25 ml和普米克令舒1 mg吸入.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体征缓解情况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喘憋、肺部体征持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普米克令舒、可必特吸入治疗小儿毛支炎疗效显著,且硫酸镁吸入在儿童是安全的.

    作者:汤雪晴;王美卿;郭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连圈状秕糠疹1例

    病例女,18岁.主诉:躯干出现淡褐色斑片,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多1年余.现病史:1年前患者母亲偶然发现其后腰部有小片圆形淡褐色斑片,上覆细小鳞屑.此后,皮损逐渐增多、向周围扩大,部分皮疹融合成大片,皮损冬重夏轻.先后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鱼鳞病、副银屑病等,予以相应治疗后皮疹无明显好转.

    作者:王鹰;叶庆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移居高原对视听觉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移居高原对视听觉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19名青年男性随机分为2组:Ⅰ组(39人,在海拔1400 m地区居住1年)、Ⅱ组(80人,从海拔1400 m进入3700 m地区停留90 d);应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系统(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检测各组的视听觉认知功能,通过组间比较,分析移居高原对人视听觉认知脑功能的影响.结果:Ⅱ组的听觉注意力速度商数(auditory speed quotient,SpdA)、视觉注意力速度商数(visual speed quotient,SpdV)显著低于Ⅰ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移居高原可以对人视听觉注意力方面的认知功能产生损害作用.

    作者:蒋春华;刘福玉;崔建华;王宏运;高亮;高钰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血压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JNC7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左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左室肥厚组、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容积及相关功能指标.结果: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组、左室肥厚组与对照组间LVMI、Tei、E/A、LAD、LAVmax、LARV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间LVMI、Tei、LAVmin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房重构发生在左室肥厚之前.随着高血压病情进展,左房功能渐失代偿.左房做功增加和结构改变均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异常.

    作者:徐敏;温昌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左室重构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重构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及影响其水平的临床指标.方法:所有研究对象114例包括EH组81例和健康对照组33例.EH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将EH患者分为增高组和正常组两组,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及血钾(K+)水平.结果: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之间差异显著(P<0.05);LVMI增高组与LVMI正常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差异显著(P<0.05),前者显著增高,且随着LVMI的增加,C反应蛋白呈上升趋势.C反应蛋白与TG、CR、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与EF呈负相关(P<0.05).结论:(1)血清CRP浓度与EH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EH的发生;(2)CRP是EH患者合并左室重构的独立预测指标,它在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作者:姚宗芹;陈弹;蒋廷波;杨俊华;刘志华;宋建平;杨向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做好截肢患者行为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行为护理是在行为科学与行为医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概念,是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对患者实施的一种护理手段,是对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护理的一个补充[1],是现代整体护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数截肢是为挽救或延长伤病员的生命而不得已采用手术;有时也会由于有的肢体完全丧失功能,截除后安装假肢可更有利于恢复功能而截肢.负性情绪和行为是久病难愈的重要因素,因此,实施优秀的行为护理对提高截肢病人生活质量和早期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观察患者的情绪与行为表现

    作者:朱雪辉;吴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TURP术后前列腺偶发癌去势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前列腺偶发癌(inciden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 gland,ICPG)的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532例TUR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腺癌32例,18例行去势治疗,14例观察等待.对比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与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前列腺抗原.结果:PSA值<4 μg/ml的390例患者中,前列腺腺癌检出率5.38%;PSA值4~10 μg/ml的142例患者中,检出率7.7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P>0.05).29例获随访,随访19~86个月,平均(65.3±32.6)个月,3例失访.治疗组12例无瘤存活,观察组4例无瘤存活.观察等待与去势治疗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6,P<0.05).结论:PSA值对于前列腺偶发癌的预测作用不可靠,去势治疗可减轻偶发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进展.

    作者:李智;王炜;刘小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