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俊丽
目的 观察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确诊为支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常规组68例.常规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而治疗组采用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道清洁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复发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给予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李喜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药治疗痰湿血瘀型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复方治疗研究、单味药治疗研究进行论述.中医药能有效降低痰湿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
作者:陆红;刘会洋;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NF-kB、炎性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80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组,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连续用药16周后观察两组外周血NF-kB P65、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NF-kB、血清炎性因子和胰岛素抵抗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20mg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外周血NF-kB P65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水平.
作者:张美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开胸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58例老年开胸患者为对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均进行全身麻醉及麻醉诱导.观察组麻醉诱导前予以右美托咪定泵注,麻醉诱导后继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同时保持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采用TCI泵注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2、3d的MMSE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OCD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明显降低老年开胸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临床研究中可合理采用.
作者:谢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在胃镜下手术后留置胃管患者口鼻咽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3月,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苏、每日更换鼻贴与花绳、口腔护理等.结果 观察组鼻粘膜炎症、咽喉痛、口腔异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度评分(95.2±9.4)分,高于对照组(88.5±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镜下手术后留置胃管患者口鼻咽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梁娣;朱其华;贺贞;方志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血管生长素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区域大小,非梗死区的心肌肥厚以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ANG组(心肌梗死的心肌内注射血管生长素组).假手术组大鼠为空白对照,心肌梗死组和ANG组大鼠通过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对于ANG组大鼠,在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经周围静脉注入载ANG基因的脂质体微泡.1周和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心肌梗死的面积.经过处理4周后,使用超声心动图对各组大鼠的左室后壁的厚度与左室的射血分数进行测量,并进行颈动脉插管对左室的各个血流动力学的指标测量.后处死各组大鼠,并称其左室的重量,计算和记录其和大鼠体重的比值大小,并进行组间对比.通过免疫印迹试验的方法测量ANG组大鼠心肌细胞及组织之间血管生长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一周后,心肌梗死组和ANG组间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4周后,再次测量两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梗死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大于一周后的心肌梗死面积,且与此时的ANG组的心肌梗死面积相比明显较大.但是此时ANG组大鼠心肌梗死的面积和一周时的心肌梗死面积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4周后心肌梗死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其左室后壁增厚较为明显,且左室的重量和左室重量与体重之比均有明显增大;ANG组大鼠后壁厚度显著小于心肌梗死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也显著低于心肌梗死组,且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心肌梗死组和ANG组大鼠的心功能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明显下降;但与心肌梗死组相比,ANG组大鼠左室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将ANG基因导入大鼠体内后,可增加大鼠心肌细胞和周围组织血管生长素的浓度,可减轻因心肌梗死而引起的心室重构状态,主要表现为左室内径,非梗死部位的心肌细胞的横径和心肌细胞间质中纤维沉积的程度均有减轻或完全恢复,在此基础上,心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陈明玉;周娜;龚惠;陈远武;尹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4例(共156个乳腺肿块)经手术病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 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超声诊断敏感度为81.12%、特异度为81.42%,低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分别为89.03%、86.9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联合诊断敏感度(92.58%)和特异度(91.74%)显著高于超声弹性成像.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高于常规超声成像,两者联合应用准确性高于单一检查准确性.
作者:郭建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总结同胞姐妹2人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的临床表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赵迎春;董学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血栓通以及依达拉奉应用于脑梗死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依次设置对照组和试验组,前者单纯给予血栓通治疗,后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 试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2.0%,试验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血栓通以及依达拉奉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马瑜;张建平;代允义;王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78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一定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且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陈百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复方小柴胡汤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常见不良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选取收治8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联合复方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HCV RNA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HCV RNA转阴时间早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肌肉痛、精神抑郁、乏力等不良反应改善方面作用更为明显,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复方小柴胡汤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常见不良反应的干预作用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生化免疫指标检验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肝炎患者175例,根据病毒感染类型分为单纯HBV感染组55例、单纯HCV感染55例、HBV和HCV重叠感染组65例,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验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的血清IL-6、IFN-γ指标情况.结果 HBV和HCV重叠感染组、单纯HBV感染组、单纯HCV感染组的血清IL-6、IFN-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指标高于单纯HBV感染组、单纯HCV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IFN-γ指标水平较高,其中血清IL-6水平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标准.
作者:朱素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静吸复合全麻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在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静吸复合全麻的麻醉方式;研究组患者均进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比对照组有明显减少,并且患者术后躁动发生情况、追加镇痛药物情况均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术后恶心呕吐等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通过两组麻醉方式效果对比,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方式临床效果较好,患者使用的麻醉药物用量小,更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雷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利多卡因联合间苯三酚对分娩中宫颈水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治分娩中宫颈水肿患者6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运用安定静脉推注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运用利多卡因联合间苯三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宫颈水肿缓解情况、产程进展情况以及分娩方式等.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宫颈水肿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活跃期平均136.5±63.5分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为32.3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为11.7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分娩中宫颈水肿的患者而言,运用利多卡因联合间苯三酚进行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宫颈水肿情况,且有助于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作者:吴明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及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 在医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诊治的耳鼻喉手术患者中抽取69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2组,均应用七氟醚诱导,观察组(n=35)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n=34)应用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麻醉镇静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T1、T2、T3时的HR和BIS均低于对照组,T1、T3时的MB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镇静深度较深.
作者:赵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10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有50例妇心内科患者,其中实验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式.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积极性、生存质量、护理效果.结果 经统计分析,生存质量良好者实验组29例占66%,优于对照组11例占34%;治疗积极性方面实验组38例80%优于对照组19例占36%;护理效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经分析发现实验组各项内容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张利敏;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为20例.对照组患者以药物伊马替尼进行治疗,每次400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以药物达沙替尼进行治疗,每次100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年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为80%,而对照组患者为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效果比较,以达沙替尼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卢远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探讨胸科手术麻醉中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普胸手术患者44例,所有患者采取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实施麻醉.观察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4例患者均麻醉成功,1次插管成功为93.18%.术中术侧肺塌陷满意,术野充分暴露,且未发生气道损伤并发症、呼吸道梗阻、低血氧症等并发症.结论 胸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双腔管插管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艳明;夏道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针对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采取膀胱区穴位按摩、水流声诱导等治疗方法,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治疗,加入以下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内服、针灸、中药熨烫等,进行多途径干预治疗.治疗之后对患者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如自行排尿时间、排尿完全通畅时间、膀胱残留尿量,并对患者以下方面进行统计,分别是术后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得出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经过治疗对比,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参照组治疗有效率是7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参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对比,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 中医多途径治疗法能够从根本上治愈肛肠术后的尿潴留情况,帮助患者快速排尿,缩短病程,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
作者:赛尔格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对我院76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与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每组各38例,后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取得的总有效率(92.11%)显著优于对照组(73.68%),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以主动脉球囊反搏进行治疗,可实现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理亚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