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0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结局分析

刘小灿

关键词:瘢痕子宫, 阴道试产, 结局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结局.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接受的40例瘢痕子宫孕妇和40例正常子宫妊娠分娩的孕妇进行研究,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阴道试产失败原因及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5.0%(30/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0%(3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平均产程分别为(234.5±20.25)ml、(36.15±9.52)min,与对照组的(236.4±21.16)ml、(35.68±9.38)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两组产妇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先兆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停滞以及宫缩乏力.结论 先兆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等会增加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的失败率,分娩前医生应对孕妇的手术指征以及身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提高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比较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疗效

    目的 比较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为20例.对照组患者以药物伊马替尼进行治疗,每次400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以药物达沙替尼进行治疗,每次100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年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为80%,而对照组患者为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效果比较,以达沙替尼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卢远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目的 对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喘息性支气管炎确诊患儿68例,另选择同期原发支气管哮喘患儿68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Eotaxin、MCP-1检测结果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急性期Eotaxin、MCP-1检测结果较恢复期发生明显升高(P<0.05).结论 Eotaxin、MCP-1参与了病毒相关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在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卢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纤支镜在创伤性肺不张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纤支镜在创伤性肺炎不张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创伤性肺不张患者,全部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肺泡灌洗治疗,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86例患者中84例完全治愈,治愈率高达97.7%.使用纤支镜为患者吸痰时,治疗后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治疗创伤性肺不张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肺泡灌洗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应该进行推广.

    作者:杨亚静;张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孕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对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孕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对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抽取来我院行常规体检的78例孕妇(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78例孕妇均实施甲状腺功能筛查,结合检查结果 将其分为甲减组(7例)、亚甲减组(41例)及正常组(30例),分析比较三组孕妇的检查结果.结果甲减组和正常组、亚甲减组孕妇比较可得,组间TSH、TT3、TT4、FT3、FT4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亚甲减组和正常组孕妇比较可得,组间TSH、TT4、FT4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组间TT3、FT3的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实施孕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周双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观察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 对比探究在婴儿麻醉中应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实际价值.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1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麻醉手术的患儿,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结果 麻醉后,两组气道峰压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5.0%,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婴儿麻醉中,与气管插管麻醉比较,喉罩麻醉更加安全可靠,可普及.

    作者:程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D96监测及意义

    目的 通过对CD96监测,了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疾病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AML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移植前、移植后(3个月、6个月、1年)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CD96检测,评价CD96在不同时段的表达.结果 移植后患者分为二组(移植后完全缓解组、复发组),对两组患者CD96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复发组在移植前、移植后3个月、6个月CD96表达水平高于移植后完全缓解组.移植后完全缓解组,不同时间段间CD96表达水平无差异.移植后复发组,不同时间段间CD96表达水平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复发组在移植后3个月死亡率高.结论 移植前CD96表达水平高的患者复发死亡率高,移植不能改变此类患者预后,移植3月内仍应积极干预.

    作者:杨丽萍;韦湘;薛重重;张健;黄刚;谢治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孟鲁斯特纳结合布地奈德用于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2月~8月诊断并治疗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10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各55例,研究组患儿采用孟鲁斯特纳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的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恢复的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患儿恢复的总有效率为72.7%,研究组患儿恢复的效果更好(P<0.05).结论 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中,孟鲁斯特纳结合布地奈德治疗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明显改善患儿的哮喘症状,安全性较高,治疗操作简单易推广,可以在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术式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目的 将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收集78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椎板间隙开窗术,实验组则使用显微椎间盘切除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的一般情况作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术式医治后,治疗的效果都较为理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显微椎间盘切除术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医治的优势明显,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征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检验分析

    目的 探讨生化免疫指标检验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肝炎患者175例,根据病毒感染类型分为单纯HBV感染组55例、单纯HCV感染55例、HBV和HCV重叠感染组65例,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验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的血清IL-6、IFN-γ指标情况.结果 HBV和HCV重叠感染组、单纯HBV感染组、单纯HCV感染组的血清IL-6、IFN-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指标高于单纯HBV感染组、单纯HCV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IFN-γ指标水平较高,其中血清IL-6水平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标准.

    作者:朱素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用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77.78%.结论 联合用药对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增红;姜海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急诊输液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5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250例为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输液安全意识管理与行为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输液中应用预防性护理,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保证了急诊输液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管内介入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整体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我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统计两组的治疗满意度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脏康复对慢性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者行心脏康复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康复医院心肺康复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慢性心衰患者,均行心脏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测量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HRV水平.结果 干预后HRV指标SDNN、RMSSD及PNN50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心脏康复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HRV指标,保护心脏,进而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宜锦;何民;高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XLD培养基和显色培养基对沙门氏菌检出率的比较

    目的 比较XLD培养基和显色培养基在沙门氏菌检出率上的差别.方法 选择200例肠道病人粪便标本、480例食品从业人员粪便标本、100份肉蛋类食品标本根据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分别选择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和传统的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培养基进行沙门氏菌的培养,对其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三类标本沙门氏菌检出率的比较上,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均高于传统的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培养基,组间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不同类别的样品进行检验测试,显色培养基相对于XLD培养基来说对于沙门氏菌具有更好的分离检出效果.

    作者:殷淑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对于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院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12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平均每组60人,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取损伤控制性治疗.评估两种治疗方法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治愈率(58.33%)、死亡率(28.33%)远远高于观察组的治愈率(83.33%)、死亡率(1.67%);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4.2±1.8)h、苏醒时间(2.2±0.52)d、住院时间(17.29±4.72)d明显低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24.5±10.2)h、苏醒时间(4.8±1.7)d、住院时间(26.78±6.46)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腹部损伤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能尽快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苏醒时间短,减少家属担忧,可广泛开展并应用到临床.

    作者:燕重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10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有50例妇心内科患者,其中实验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式.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积极性、生存质量、护理效果.结果 经统计分析,生存质量良好者实验组29例占66%,优于对照组11例占34%;治疗积极性方面实验组38例80%优于对照组19例占36%;护理效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经分析发现实验组各项内容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张利敏;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1.10-2014.10期间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经积极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9.6%,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有益于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继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精神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和探索护理干预治疗精神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接收的精神科老年抑郁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护理治疗的对照组患者55例,使用护理干预治疗的观察组患者55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39例,一般12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显效24例,一般22例,无效9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3.64%,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 使用护理干预治疗能够大大提高精神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明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TFH)对腹股沟疝的疗效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30例接受TFH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06年1月-2006年12月30例接受传统疝修补术(TH)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远期及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分别为3.33%、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13.33%(P<0.05).结论 应用TFH治疗腹股沟疝可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其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好.

    作者:霍晓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为脑梗塞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9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1)29例患者通过CT诊断18例(62.07%),通过MRI诊断为11例(37.93%).(2)29例患者中高血压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8例(62.06%),心源性栓塞的患者6例(20.69%),风湿性心脏病栓子脱落的患者4例(13.79%).糖尿病后脑梗塞患者1例(3.45%).(3)所有患者入院后急性期脱水剂,脑细胞营养药物,同时给予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4)29例患者中有27例在入院后均表现为意识障碍,偏身感觉障碍,病灶对侧偏瘫.另外2例患者在入院时意识模糊,但入院后3小时后也表现未意识障碍,病灶对侧偏瘫.(5)29例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31.03%,死亡原因脑疝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其余20例患者临床痊愈.出院时患者肌力0-2级的患者18例,3级的患者2例.结论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心源性栓塞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主要临床症状为意识障碍,偏身感觉障碍,病灶对侧偏瘫,临床特点起病急,进展快;治疗方法以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主,治疗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

    作者:任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