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2005年口服消化系统药物用药分析

张青;徐贵丽;尚北城;王贵珠

关键词:口服消化系统药物,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口服消化系统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药库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5年的药品出库记录,以口服消化系统药物消耗量和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口服消化系统药物,以金额排序前5位分别是麦滋淋-S颗粒、兰索拉唑片、胰酶肠溶胶囊、泮托拉唑胶囊、双歧三联活菌片;用药频度居前5位的分别是双歧三联活菌片、雷尼替丁胶囊、肝胆安、柳氮磺氨吡啶片、麦滋淋-S颗粒.结论: 我院口服消化系统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西南亚热带地区环境特点及其对战伤救护的影响和对策

    我国西南边境地处亚热带地区,具有漫长的国境线,其气候和地理特征决定了该地区的战伤救治、既有现代战争的一般规律,更有该地区的特殊规律.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及其对战伤救治的影响和对策,对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梅初;乔远贵;王彦;吕桦;金颖;李德梅;任莉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寒山地卫勤保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高原高寒山地地理、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平战时卫勤保障存在较大困难.我院针对如何做好平战时高原地域卫勤保障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现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谭祖春;蔡铜山;刘子文;陈诺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快速性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首剂给予乙胺碘呋酮150 mg,15 min内缓慢注入,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间隔15 min静脉追加150 mg,随后以(0.5~1.0)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乙胺碘呋酮200 mg,3次/d,1 w后改为200 mg,2次/d,1 w后减少为200 mg,1次/d,维持至总疗程8 w.结果:总有效率80%,静脉应用早期对PR、QRS、QTc间期均无影响.不良反应12.5%,用药期间无因乙胺碘呋酮导致或加重的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代静澜;古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军队医院合理医疗用药改革实践总结

    为维护军队人员健康利益,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保障官兵健康,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中央军委于2004年颁发了《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

    作者:何洪静;徐贵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TNF-α IL-6 IL-4 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不同病期和病型TNF-α、IL-6、IL-4、IFN-γ的水平变化及意义,为HFR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资料.方法: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定量检测35例HFRS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血清TNF-α、IL-6、IL-4、IFN-γ水平,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在不同病期的HFRS患者中,TNF-α、IL-6在发热期已升高,低血压期和少尿期达到高峰;不同病期IL-4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IFN-γ在发热期已显著升高,至低血压期和少尿期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病型的HFRS患者中,随病情加重,TNF-α、IL-6的含量亦相应增高,特别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TNF-α、IL-6持续较高水平.不同病型IL-4含量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而各病型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结论: 动态检测HF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对病情进展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HFRS患者的免疫平衡偏向Th1.

    作者:王平忠;李宜川;陈延平;徐哲;王九平;白雪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处理

    目的:积极治疗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症,减少严重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方法:术前应用硝普纳使肺动脉压降低,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术中行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治疗,适当应用皮质素,加强心肌保护.术后应充分应用镇静、镇痛药物;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使PaCO2维持在25~30 mmHg左右.结果:本组137例中130例治愈出院,另7例因室性心律失常,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导致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而死亡.结论: 积极的术前准备以及术中、术后处理可明显减少肺动脉高压带来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素芝;陈忠东;王洪亚;张胜天;易映红;肖嘉方;吴前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探讨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以1%麻黄素和1%地卡因喷鼻腔及鼻咽部3次,充分麻醉和收敛鼻咽粘膜后,以30°鼻内窥镜观察咽鼓管口,吸除管口分泌物,将导管置入咽鼓管口,先向管内注入空气数次后注入地塞米松5 mg,以空针推入少量空气后,再将全部药液注入鼓室.结果:275耳中治愈253耳,好转16例,无效6耳;治愈率9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较好疗效,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王漫雪;宋玉芬;付文元;刘磊;陶树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液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南充市中心医院2006年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血培养用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API/ATB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 803份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42株,总阳性率为13.4%;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8.7%,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病原菌的38.4%,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病原菌的14.9%;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为4.3%,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占病原菌的14.5%.血培养中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应加强血培养中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肖影;张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胸膜良性脂肪瘤误诊1例

    病例男,34岁,因反复左胸隐痛半年余、加重伴胸闷、气促3个月,以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入院.病程中时有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粘稠痰,无血丝,发热等症状.

    作者:温文韬;沈春生;杨宝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导尿及留置导尿护理的进展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持续导尿普通橡胶导尿管不易固定,易滑脱,引起感染等逐渐被淘汰,目前多采用双腔气囊尿管.

    作者:龙菊华;廖淑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聚集素及金属蛋白酶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聚集素(Clusterin)和金属蛋白酶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48例术前未行放化疗的乳腺癌者手术后的蜡块标本及16例癌旁组织进行Clusterin和MMP-9检测.结果: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lusterin阳性率分别是77.1%(37/48)和31.3%(5/16),MMP-9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2.9%(35/48)和18.8%(3/16),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之间的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Clusterin表达与MMP-9表达正相关.结论: Clusterin和MMP-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预测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文;崔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内镜腔镜序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37例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腔镜序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0年7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7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72 h内行ERCP及EST、网篮取石术,置鼻胆管引流3~10 d后行LC.结果:35例均一次性治愈,术后残石2例经再次行内镜成功取石.内镜治疗出血1例,经止血等治疗治愈,随访3个月~5年,无胰腺炎复发.结论: 内镜腔镜序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操作安全简单、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韦小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医院陪护中心的管理与实践

    陪护中心属医院支持系统的一部分[1],其管理当否直接影响医护质量.我院为解决医院陪护需求及科室推送病人检查难的问题,于2003年成立了陪护中心.成立初期由院外单位承包管理,由于与医院管理不同步,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作者:米继民;凌云霞;杨顺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铀矿工人尿铀含量测定与染色体畸变率分析

    目的:了解铀矿工人所处的核辐射环境对体内尿铀剂量的影响,并估算吸入铀所致的内照射剂量,计算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析尿铀含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相关性,为提高铀矿工人的健康监护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某地铀矿执行采挖工作的一线工人为观察组,不执行采挖工作的人员为对照组,采用N-235萃取法测定24 h尿铀量,依此计算吸入铀所致的有效剂量当量值;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双人双盲各计数200个分裂相外周血淋巴细胞,计算出染色体畸变率.结果:留取24 h尿共查3次尿铀取平均值,观察组(0.861±0.552)μg/L,与对照组(0.688±0.435)μg/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目前矿区职业防护条件下,某铀矿工人吸入铀所致的内照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铀矿工人所处环境对尿铀含量及染色体畸变率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许杰;陈新年;扈长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围刺针法结合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围刺针法结合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围刺针法结合推拿治疗58例,1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50例(87.0%),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结论:围刺针法结合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佳.

    作者:张义方;黄正国;朱向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系统对婴幼儿后发障的预防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系统对婴幼儿后发障的预放作用.方法:对27例39眼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在全麻加眼部表麻下采用超声乳化行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所有病例视轴区后囊膜均圆形切除及前段部分玻璃体切除术.结果:随访1~3年,因年幼不便测试视力,但能行走自如,能准确接拿物品,27例39眼视轴区透明,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对预防后发障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耿美香;徐春光;翟军印;尹沂;尚玉堂;王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645名干部体检辅助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干部年度健康体检辅助检查项目的异常检出率,为提高干部保健工作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度到我院健康体检的1 645名干部的腹部超声检查、X线全胸片、心电图测定3项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项检查结果异常检出率依次为:腹部超声检查86.08%、X线全胸片45.90%、心电图43.16%.异常率居前三位的为:前列腺增生(47.72%)、脂肪肝(42.70%)和ST-T改变(20.43%).结论: 健康体检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作者:王亚平;邵芙玲;黄美良;王新宴;孙梯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治疗指导

    老年人高血压的病程长,一般不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我院近10年来先后对驻地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峭青;王怡;于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17例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6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117例,其中,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Ⅰ型中Ⅰa 13例,Ⅰb 28例,Ⅰc 33例,Ⅰd 22例,Ⅱ型 21例,根据不同类型早期手术,采用空心钉 21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53例,动力髁加压螺钉(DCS)27例,股骨近端髓钉(PFN)16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结果:5例失访,其余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6个月.1例DHS内固定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例DHS内固定发生骨不愈合,1例DHS、2例DCS、1例髓钉内固定发生髋内翻,2例髓钉、1例DHS内固定发生术中再骨折,1例DCS发生肢体短缩.功能优良率91.7%.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内固定方法,早期手术,效果可靠,病人恢复良好.

    作者:朱晓丹;万仑;张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上颌后牙劈裂固定修复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劈裂后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1例上颌后牙劈裂的患者,经过捆扎或拔除松动瓣后进行完善的根管和牙周治疗,根管钉固位后进行牙冠修复或与邻牙进行联合固定修复术,追踪2年观察疗效.结果:成功74例,5例有效,失败2例.结论: 上颌后牙牙劈裂不能轻易拔除,应该根据劈裂情况施行固定修复术,与邻牙进行联合固定修复对余留牙根有固定保护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咀嚼能力.

    作者:张敬雷;郭灿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