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衰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瘦素的相关性研究

郭传明;杨丽霞;王燕;赵彬;石燕昆;魏玲;齐峰

关键词:心力衰竭, 胰岛素抵抗, 瘦素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瘦素含量与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方法:测定57例男性CHF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清瘦素(Leptin),空腹血糖(FG),空腹胰岛素(FIN),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CHF组FIN、IR及Leptin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F组Leptin与IR、FIN呈正相关(P<0.01),Leptin为I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Leptin在CHF患者能量代谢紊乱中发挥重要作用.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子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及其相关因素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87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71例,常规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UA,分析冠心病危险因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及病变类型与相应UA水平的关系.结果:CHD组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CHD组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其UA水平逐渐增高,分别为(418.92±36.52),(450.84±48.65),(487.40±51.62) μmol/L(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其UA水平也增高,分别为(426.32±30.78),(455.24±35.34),(480.40±40.12)μmol/L(P<0.01);A、B和C型病变,其UA水平依次增高,分别为(425.85±35.71),(461.65±46.50),(493.41±53.24)μmol/L(P<0.01);结论: 血清UA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栋;杨丽霞;齐峰;石燕昆;郭传明;王先梅;任丽;李明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源性VEGF对自体移植脾组织血管再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外源性VEGF对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后血管再生过程影响.方法:198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组及假手术组,将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后的小鼠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外源性VEGF组) 和对照组(不用外源性VEGF组).实验观察组小鼠分别于术后7、15、30 d于尾静脉内注射VEGF,后一次注射后1、7、14、30、60、90 d各处死5只,取脾组织标本;对照组于术后观察上述对应时相点后各处死3只,取脾组织标本,进行墨汁灌注血管面密度测定.结果:术后7、15、30 d注射VEGF后,较对照组的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墨汁灌注显示,实验观察组血管面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外源性VEGF能够促进移植脾组织内血管生长,改善移植脾组织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移植脾组织再生,使其结构恢复更趋完善.

    作者:姜恒;郭光金;蒋登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探讨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以1%麻黄素和1%地卡因喷鼻腔及鼻咽部3次,充分麻醉和收敛鼻咽粘膜后,以30°鼻内窥镜观察咽鼓管口,吸除管口分泌物,将导管置入咽鼓管口,先向管内注入空气数次后注入地塞米松5 mg,以空针推入少量空气后,再将全部药液注入鼓室.结果:275耳中治愈253耳,好转16例,无效6耳;治愈率9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较好疗效,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王漫雪;宋玉芬;付文元;刘磊;陶树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伤票的研究开发

    伤票是战场卫生减员信息链中的第一环,传统的填写方式与信息传递流程已远不能满足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场指挥系统对原始信息的需求.开发新型伤票并建立新的信息传输流程,对提高卫勤指挥系统的自动化能力具有现实和重大的意义[1].

    作者:胡剑超;徐昕明;李铁军;赵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向及若干问题探讨

    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医院只有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才更具有竞争力.病人对医院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满意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度不仅要求治疗快,效果好,而且还要求环境好、服务好、费用低,并且有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赵存现;穆云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对肿瘤细胞诊断分析

    目的:提高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时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关注及认识.方法:随机抽样,对临床送检的浆膜腔积液常规离心取沉渣推片、瑞氏染色、镜检.结果:在各种疾患标本中,肿瘤细胞检出率为21.6%,待诊为12.1%,其中肺炎占1.7%、心血管疾病占1.7%、结核占0.6%.肝癌、肝硬化未检出,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2%.结论: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对肿瘤细胞形态识别不可忽视,特别是对临床上原发肿瘤表现不明显,常被其他症状掩饰或在其它检查前尚未进行,对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时查见肿瘤细胞为临床及时提供依据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淑芳;薛萍;袁璐;刘书蓉;马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鼠肝癌促进模型的HCC-X mRNA表达谱差异分析

    目的:了解肝癌相关基因HCC-X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差异.方法:建立大鼠肝癌的动物模型,将化学致癌后的肝组织、肝癌旁组织进行HCC-X mRNA水平分析.结果:HCC-X 在肝癌组织中为低表达或不表达,与正常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可能是肝癌的致病基因.结论: HCC-X 对大鼠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胡娟;王启军;蔡亚青;李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17例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6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117例,其中,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Ⅰ型中Ⅰa 13例,Ⅰb 28例,Ⅰc 33例,Ⅰd 22例,Ⅱ型 21例,根据不同类型早期手术,采用空心钉 21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53例,动力髁加压螺钉(DCS)27例,股骨近端髓钉(PFN)16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结果:5例失访,其余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6个月.1例DHS内固定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例DHS内固定发生骨不愈合,1例DHS、2例DCS、1例髓钉内固定发生髋内翻,2例髓钉、1例DHS内固定发生术中再骨折,1例DCS发生肢体短缩.功能优良率91.7%.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内固定方法,早期手术,效果可靠,病人恢复良好.

    作者:朱晓丹;万仑;张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彩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在乳腺包块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利用自动活检枪对48例乳腺包块穿刺活检.方法:采用自动活检枪在彩超引导下进行病理活检.结果:48例穿刺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3.8%(45/48);组织条满意度95.0%;病理检查:乳腺癌17例,乳腺纤维瘤26例,乳腺小叶增生5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感染和并发症.结论: 彩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穿刺活检,具有穿刺取材安全、准确、快速,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斌;李玲;党群;邹黎;朱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全膀胱切除正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

    我院自2000~2005年实施17例全膀胱切除正位回肠代膀胱术,经过术前充分准备及术后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殷琼;廖淑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32接收通道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

    目的:评价32接收通道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应用32接收通道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对65例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经后处理获得满意血管图像.结果:65例检查中64例成功,处理得到的血管图像信号强,图像质量高,可清晰、立体显示血管全貌及分支情况.结论: 32接收通道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因简单可行,成像时间短,空间分辨力高,无创伤、无毒副作用,全方位显示,无辐射等因素,已逐渐成为血管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柯振武;马宗黎;顾明;蒋锐;李建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TNF-α IL-6 IL-4 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不同病期和病型TNF-α、IL-6、IL-4、IFN-γ的水平变化及意义,为HFR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资料.方法: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定量检测35例HFRS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血清TNF-α、IL-6、IL-4、IFN-γ水平,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在不同病期的HFRS患者中,TNF-α、IL-6在发热期已升高,低血压期和少尿期达到高峰;不同病期IL-4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IFN-γ在发热期已显著升高,至低血压期和少尿期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病型的HFRS患者中,随病情加重,TNF-α、IL-6的含量亦相应增高,特别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TNF-α、IL-6持续较高水平.不同病型IL-4含量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而各病型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结论: 动态检测HF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对病情进展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HFRS患者的免疫平衡偏向Th1.

    作者:王平忠;李宜川;陈延平;徐哲;王九平;白雪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约15%~20%的HIBD患儿死于新生儿期,存活的25%将发生永久性的神经心理障碍.

    作者:鲁利群;范建义;郑燕;杨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鸦胆子对前列腺癌细胞超微结构及PSA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鸦胆子油乳抑制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1例C、D期前列腺癌患者(实验组)给予睾丸切除+氟他胺+鸦油乳治疗3个月,对照组6例C、D期患者仅给予睾丸切除+氟他胺治疗.治疗前后穿刺活检,以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PSA水平.结果:鸦油乳可直接破坏前列腺癌细胞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及核膜等膜性系统,使癌细胞变性并坏死; 治疗后实验组血清PSA水平(11.32±3.12)ng/ml较对照组(18.87±2.86)ng/ml明显降低(P<0.05).结论: 鸦油乳主要通过破坏PCa细胞膜性系统杀伤癌细胞,并可使血清PSA明显降低.

    作者:张秉鸿;郭旻;王庆堂;王亮;南勋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系统对婴幼儿后发障的预防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系统对婴幼儿后发障的预放作用.方法:对27例39眼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在全麻加眼部表麻下采用超声乳化行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所有病例视轴区后囊膜均圆形切除及前段部分玻璃体切除术.结果:随访1~3年,因年幼不便测试视力,但能行走自如,能准确接拿物品,27例39眼视轴区透明,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对预防后发障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耿美香;徐春光;翟军印;尹沂;尚玉堂;王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老年妇女子宫脱垂39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子宫脱垂阴道手术术式.方法:对39例绝经后子宫脱垂病人分别采用阴式全子宫加阴道前、后壁修补;部分宫颈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曼切斯特术);部分阴道缝闭术;经腹子宫切除阴道残端悬吊术.结果:全部病例除2例外均获随访1个月~2年.全部病例无1例复发.结论: 对老年妇女的手术应根据年龄、体质、性生活要求及子宫脱垂的程度,谨慎选择安全性高的手术.

    作者:段晓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我院士兵医疗卡的制作与体会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深入,持卡就医成为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和重要内容之一,医疗卡是部队官兵就诊的信息载体,在医院信息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

    作者:杜立;王军;梁晓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VEGF PCNA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探讨PCNA、VEGF与血管瘤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SP法检测血管瘤27例,血管畸形9例组织中VEGF和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PCNA阳性表达于细胞核中,VEGF阳性表达于细胞浆中,两者在增殖期血管瘤中均有阳性表达,而在血管畸形和消退期血管瘤中表达弱(P<0.05).结论: PCNA、VEGF在增殖期血管瘤中影响细胞增殖,可能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其消退有密切关系.

    作者:郑维银;张建设;朱宏卫;李晨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6例非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非典型肺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入呼吸科的124例肺结核,对其中的非典型肺结核病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有非典型肺结核26例,占同期肺结核的20.6%,首诊均误诊,误诊率高.结论: 临床医师不仅要熟悉肺结核的一般表现,更应该充分认识非典型肺结核的各种表现,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胡世玲;熊昊;吕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选择性海马切除对难治性癫痫患者个性改变的影响

    目的:研究选择性海马切除术后难治性癫痫患者个性特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癫痫患者在选择性海马切除术前、术后1年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评,观察相应测量指标变化.结果:52例选择性海马切除患者术后EPQ中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分值较术前下降(P<0.05);23例行左侧海马切除患者术后P、E、N分值也较术前下降(P<0.05),而29例行右侧海马切除者术前术后1年P、E、N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Engle分级Ⅰ~Ⅱ级患者术后P、E、N分值均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Ⅲ~Ⅳ级患者术后P、E、N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一侧选择性海马切除术后患者个性可能发生改变,且左侧较右侧影响较大,术后1年内症状控制优良者较控制差或无效者个性变化大.

    作者:马晓峰;顾建文;赵晓平;匡永勤;程林;林龙;杨文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