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剑超;徐昕明;李铁军;赵锐
目的:通过随访3年的60例椎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此确定椎动脉损伤是否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脑、颈髓)损伤.方法: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椎正侧位X片、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以确定患者并发椎动脉损伤,同时行脑CT或脑MRI检查以除外颅脑损伤.结果: 单侧椎动脉损伤患者在对侧椎动脉能代偿的情况下,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较轻,在失代偿情况下,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相对较重,双侧椎动脉损伤患者,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重,并可能出现死亡.结论:椎动脉损伤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一定程度的损害.
作者:邓天琼;张怡五;王晓勇;陈果;杨星华;蒲渝;官正华;王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病例男,34岁,因反复左胸隐痛半年余、加重伴胸闷、气促3个月,以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入院.病程中时有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粘稠痰,无血丝,发热等症状.
作者:温文韬;沈春生;杨宝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劈裂后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1例上颌后牙劈裂的患者,经过捆扎或拔除松动瓣后进行完善的根管和牙周治疗,根管钉固位后进行牙冠修复或与邻牙进行联合固定修复术,追踪2年观察疗效.结果:成功74例,5例有效,失败2例.结论: 上颌后牙牙劈裂不能轻易拔除,应该根据劈裂情况施行固定修复术,与邻牙进行联合固定修复对余留牙根有固定保护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咀嚼能力.
作者:张敬雷;郭灿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聚集素(Clusterin)和金属蛋白酶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48例术前未行放化疗的乳腺癌者手术后的蜡块标本及16例癌旁组织进行Clusterin和MMP-9检测.结果: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lusterin阳性率分别是77.1%(37/48)和31.3%(5/16),MMP-9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2.9%(35/48)和18.8%(3/16),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之间的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Clusterin表达与MMP-9表达正相关.结论: Clusterin和MMP-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预测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文;崔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对南充市中心医院2006年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血培养用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API/ATB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 803份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42株,总阳性率为13.4%;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8.7%,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病原菌的38.4%,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病原菌的14.9%;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为4.3%,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占病原菌的14.5%.血培养中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应加强血培养中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肖影;张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科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在科室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管理.医学领域是信息需求为广泛、信息技术应用为集中的领域之一.
作者:刘合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药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既有防病治病的一面,又有不良反应的一面.近些年来不合理用药及其导致的用药安全问题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不容忽视的话题,因此,不合理用药的危害甚至超过了疾病本身.
作者:易晓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病历 (1)例1,女62岁,脑梗塞后遗症合并糖尿病,骶尾部创面为(5×7)cm的溃疡面伴有脓性分泌物;例2,女19岁,脑外伤4月余,尿潴留,置尿管,右侧肢体偏瘫,失语,右踝内侧(7×10)cm的创面伴有脓性分泌物.
作者:李林;张弘;杨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探讨PCNA、VEGF与血管瘤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SP法检测血管瘤27例,血管畸形9例组织中VEGF和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PCNA阳性表达于细胞核中,VEGF阳性表达于细胞浆中,两者在增殖期血管瘤中均有阳性表达,而在血管畸形和消退期血管瘤中表达弱(P<0.05).结论: PCNA、VEGF在增殖期血管瘤中影响细胞增殖,可能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其消退有密切关系.
作者:郑维银;张建设;朱宏卫;李晨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医院只有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才更具有竞争力.病人对医院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满意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度不仅要求治疗快,效果好,而且还要求环境好、服务好、费用低,并且有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赵存现;穆云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神经系统是通过生物电传导和整合等方式来传递信息,作出反应.脊髓损伤后上下神经元的联系出现障碍,使神经功能发生障碍.
作者:唐勇;任先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6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117例,其中,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Ⅰ型中Ⅰa 13例,Ⅰb 28例,Ⅰc 33例,Ⅰd 22例,Ⅱ型 21例,根据不同类型早期手术,采用空心钉 21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53例,动力髁加压螺钉(DCS)27例,股骨近端髓钉(PFN)16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结果:5例失访,其余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6个月.1例DHS内固定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例DHS内固定发生骨不愈合,1例DHS、2例DCS、1例髓钉内固定发生髋内翻,2例髓钉、1例DHS内固定发生术中再骨折,1例DCS发生肢体短缩.功能优良率91.7%.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内固定方法,早期手术,效果可靠,病人恢复良好.
作者:朱晓丹;万仑;张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及其相关因素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87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71例,常规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UA,分析冠心病危险因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及病变类型与相应UA水平的关系.结果:CHD组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CHD组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其UA水平逐渐增高,分别为(418.92±36.52),(450.84±48.65),(487.40±51.62) μmol/L(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其UA水平也增高,分别为(426.32±30.78),(455.24±35.34),(480.40±40.12)μmol/L(P<0.01);A、B和C型病变,其UA水平依次增高,分别为(425.85±35.71),(461.65±46.50),(493.41±53.24)μmol/L(P<0.01);结论: 血清UA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栋;杨丽霞;齐峰;石燕昆;郭传明;王先梅;任丽;李明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不同病期和病型TNF-α、IL-6、IL-4、IFN-γ的水平变化及意义,为HFR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资料.方法: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定量检测35例HFRS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血清TNF-α、IL-6、IL-4、IFN-γ水平,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在不同病期的HFRS患者中,TNF-α、IL-6在发热期已升高,低血压期和少尿期达到高峰;不同病期IL-4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IFN-γ在发热期已显著升高,至低血压期和少尿期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病型的HFRS患者中,随病情加重,TNF-α、IL-6的含量亦相应增高,特别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TNF-α、IL-6持续较高水平.不同病型IL-4含量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而各病型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结论: 动态检测HF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对病情进展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HFRS患者的免疫平衡偏向Th1.
作者:王平忠;李宜川;陈延平;徐哲;王九平;白雪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维护军队人员健康利益,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保障官兵健康,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中央军委于2004年颁发了《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
作者:何洪静;徐贵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联用大蒜素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肺结核患者64例均为初治失败及一线抗结核药不敏感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34例(联合组),治疗组为常规二线抗结核药治疗,联合组加用大蒜素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病灶吸收情况,痰抗酸杆菌检测,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8、IL-6水平及SOD活性.结果:联合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减轻,联合组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情况优于治疗组(P<0.05),联合组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8、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显著低于治疗组(P<0.01),SOD活性显著上升,联合组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 大蒜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抗结核治疗疗效.
作者:陈志;梁建琴;王金河;冯士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伤票是战场卫生减员信息链中的第一环,传统的填写方式与信息传递流程已远不能满足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场指挥系统对原始信息的需求.开发新型伤票并建立新的信息传输流程,对提高卫勤指挥系统的自动化能力具有现实和重大的意义[1].
作者:胡剑超;徐昕明;李铁军;赵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以1%麻黄素和1%地卡因喷鼻腔及鼻咽部3次,充分麻醉和收敛鼻咽粘膜后,以30°鼻内窥镜观察咽鼓管口,吸除管口分泌物,将导管置入咽鼓管口,先向管内注入空气数次后注入地塞米松5 mg,以空针推入少量空气后,再将全部药液注入鼓室.结果:275耳中治愈253耳,好转16例,无效6耳;治愈率9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较好疗效,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王漫雪;宋玉芬;付文元;刘磊;陶树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VEGF对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后血管再生过程影响.方法:198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组及假手术组,将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后的小鼠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外源性VEGF组) 和对照组(不用外源性VEGF组).实验观察组小鼠分别于术后7、15、30 d于尾静脉内注射VEGF,后一次注射后1、7、14、30、60、90 d各处死5只,取脾组织标本;对照组于术后观察上述对应时相点后各处死3只,取脾组织标本,进行墨汁灌注血管面密度测定.结果:术后7、15、30 d注射VEGF后,较对照组的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墨汁灌注显示,实验观察组血管面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外源性VEGF能够促进移植脾组织内血管生长,改善移植脾组织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移植脾组织再生,使其结构恢复更趋完善.
作者:姜恒;郭光金;蒋登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手术前行肠道准备的佳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肥皂水清洁灌肠+口服苷露醇组,B组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比较两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及缺点.结果:在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术中肠道清洁度、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膀胱切除术前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安全、有效,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早,术后感染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是目前全膀胱切除术前较优越的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傅丽丽;廖淑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