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祥
细胞周期受控于周期蛋白与抑制蛋白的相互作用,细胞周期失调导致细胞增殖失控是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p16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的主要抑制因子,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第一个直接抑制肿瘤发生的细胞固有成分.其编码基因是CDKN2A/p16INK4A基因,又名多肿瘤抑制基因,简称p16基因.p16基因在诸多肿瘤中的改变及其抑癌特性,使它成为近年来抑癌基因研究的热点.
作者:蔡福;张益;梁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58例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电子结肠镜和高频电发生仪进行凝切,每次凝切时间1s~3s;较大息肉分块凝切.凝切务必彻底,避免烧伤正常组织及引起出血和肠穿孔.结果:除9例16颗息肉经病理检查证实已恶变而行手术治疗外,余经肠镜复查显示息肉完全消失,无出血、穿孔等并发证发生.结论:此技术创伤小,时间短,痛苦小,费用低,是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可以推广.
作者:李政文;吕黄勇;尧登华;田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病例男,36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左面部肿痛伴轻微张口困难,呈逐渐加重,同时出现左上列牙松动,不能咀嚼食物,于2001年8月收入院.患者否认有结核病史及接触史.全身检查无阳性体征.查面部无畸形,左右对称,左上颌窦区压痛明显
作者:应绍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原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口腔急症防治措施.方法:对某部野外驻训期间55例口腔急症患者的诊治资料进引总结.结果:33例智齿冠周炎、13例根尖周炎和9例牙髓炎均经口腔专科处理及全身治疗而愈.结论:高原野外驻训部队应配备口腔专科医师,对驻训期间的口腔急症作专科处置和全身治疗;同时应加强平时龋齿、阻生齿的预防性治疗和口腔保健知识教育.
作者:谢君;越涛;杨文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十年来我科用Dick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减压,复位,Dick钉内固定辅以植骨.结果:随访6个月~5年,183例中理想复位者153例,Dick钉退出6例,断钉7例,Dick钉打偏10例,纵向撑开不足的18例,无1例感染.术后脊髓损伤的恢复程度平均恢复3个等级.结论:对于短节段的胸腰椎骨折,后路Dick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传祝;林炎水;吴泽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9年开始,国家对奖励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军队卫生系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总体方案是奖励数量减少,质量提高.成果奖申报工作更加规范,根据上述改革情况,作为医院也应该对科研管理的观念、思维、政策做进一步的调整,要有创新观念,要有开放的意识,对成果的内涵进一步领会.其次是服从政策,拓宽成果申报的渠道.
作者:李明利;谭映军;杨波;王魁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监测肾移植患者血清肝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r-G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变化,了解环孢素A(CSA)的肝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酶速率法、酶循环法及比色法,对5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肝酶活性及总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进行监测.结果:移植术后早期1~3个月内及半年左右,发生肝酶活性及总胆汁酸升高异常比例较高.结论:药物的肝毒性在肾移植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及时监测肝酶活性及TBA水平,为临床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量和采取护肝措施会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栗群英;钱江龙;徐万清;龚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联合登陆作战演习合成性高,参演部队多,训练强度大,时间长,部队来自四面八方,离开原驻地后自身卫勤保障困难.作为参加支援保障的野战医疗队应如何完成巡诊任务,为参演部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显得特别重要.本文拟就联合登陆作战演习部队的特点及巡诊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如下探讨.
作者:陈玉强;鲁云敏;涂永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碘-聚醇醚(碘伏)灌注对开放式前列腺切除术后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156例围手术期前列腺增生病人应用碘-聚醇醚(碘伏)尿道灌注,观察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经尿道碘-聚醇醚灌注,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尿道炎症、尿道狭窄、继发性出血、急性附睾炎[1]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术后并发证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术前及术后经尿道碘-聚醇醚灌注对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可起到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马小平;许亚宏;李宏辉;李健;胡小春;谭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胆汁漏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28例胆道术后胆汁漏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原因采取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结果:2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肝汁漏的常见原因虽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但术中胆管损伤是术后胆汁漏的主要原因.对此,灵活运用胆道术式、术中操作轻柔细致、反复探查有无损伤和充分的引流等有助于预防术后胆汁漏的发生.胆汁漏之轻者可行保守治疗;合并腹膜炎、明确有胆管损伤、未放置引流管或拔除引流管后肝下有大量积液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王勇;易万强;龙飞;翁云惠;白剑利;廖红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3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d开始服米非司酮10mg,1次/d,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生殖激素的改变.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及盆腔痛消失,腺肌症患者子宫明显缩小、卵巢异位、囊肿缩小或消失.雌二醇(E2)及孕酮(P)处于早~中卵泡期水平.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长期服用可破坏子宫内膜的完整性,干扰其功能,影响在位及异位内膜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起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围绝经期及术后复发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作者:刘英;王宇;李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循证医学(evjdence-basedmedjcine,EMB)是近十年来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兴临床学科,目前十分地活跃,已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兴趣.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是21世纪医学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已渗透到卫生决策和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
作者:窦德才;张学珍;张晓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的分型及治疗方案.方法:根据47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的分型,采用手术切除、微波组织热凝、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等综合治疗.结果: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分为毛细管型、脉管型、海绵型、囊状型四型,经综合治疗后肿瘤消失为93.0%.结论: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的分型在临床上简便易行,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及微波组织热凝技术,使各型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案有了更多的选择和简化治疗,疗效亦明显提高.
作者:朱宏卫;杨永沛;郑维银;何勇;李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连续监测C-反应蛋白(CRP),探讨其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以及与急腹症相鉴别诊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静脉采血1ml,EATA-K2抗凝,同时用全血快速CRP分析仪测定CRP值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值(WBC).结果:炎症病人的CRP阳性率为95.4%,阳性的平均值为105.8mg/L;非炎性病人的阳性率为13.8%,均值为26.5mg/L;急性盆腔炎CRP均值为123.7mg/L,慢性盆腔炎均值为65.8mg/L;炎性组抗生素治疗6d后CRP均值为43.5mg/L,WBC值为6.9×109/L.结论:炎症病例中急性炎症的CRP阳性率和值显著高于非炎性病人;炎性病例中急性炎症的CRP值显著高于慢性炎症;在疗效观察中CRP比WBC敏感;全血快速CRP分析仪在妇产科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张渝;黄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结肠破裂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的经验.方法:21例结肠破裂和4例升结肠贯通伤患者行穿孔修补术;3例贯通伤亦行修补术,2例贯通伤行肠管部分切除吻合术.术中用庆大霉素、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放置双套管引流.围术期加强抗感染,术后行肛管扩张胃肠减压,并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人血白蛋白、氧合液及静脉高营养.结果:37例患者均无死亡,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围术期抗感染和术中肠道腹腔处理,术后切实可靠的胃肠减压,双套管负压吸引及支持治疗是预防并发证,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孟平;孙胜;查志峰;谢天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病例1 21岁,停经34周孕,解大便时突发右下腹疼痛1d入院.入院前1d,用力解大便时,突感右下腹疼痛,无恶心,呕吐、腹胀及尿频、尿急、尿痛,也无宫缩、阴道流血及流液.
作者:郑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并比较光固化和化学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及几种临床常用遮色剂的遮色力.方法:以玻璃离子及遮色剂作为实验对象,经测色后分别计算在黑白底色上的△E.结果:LGIC、CIC的平均△E黑-△E白为14.96±1.76,三种临床常用遮色剂平均值为35.23±6.01.结论:LGIC、GIC的遮色力比临床常用遮色剂大,且相差非常显著(P<0.01).
作者:李晨军;张建设;王鑫源;洪法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是一种少见的颅颈区畸形,正确手术是获得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的唯一方法.经口咽径路枢椎齿状突手术开创于20世纪50年代,但长期未被推广.
作者:李敏;杨梅林;许云霞;魏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和评估Z-plate在治疗胸腰椎骨折和肿瘤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5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和1例胸椎肿瘤伴椎管内神经前方受压的患者行椎管侧前方减压、Z-plate内固定术,观察术前、术后神经损伤ASIA分级.结果: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2月.ASIA分级:术前A 3例,B 4例,C 5例,D 4例;术后A 1例,C 3例,D 5例,E 7例.结论: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安全,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术后MRI、CT检查不产生干扰,适用于胸腰椎前路减压需要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治疗.
作者:徐永清;郭远发;师继红;陆声;丁晶;李军;邬江;徐小山;马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实体肿瘤中,如果没有微血管的发生,肿瘤仅可通过扩散缓慢生长到1~2mm3,只有在新生血管形成以后,肿瘤才能迅速长大,并进一步向周围浸润和进入血液循环向远处转移[1].
作者:薛刚;周庆贤;姚榛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