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泉;徐明阶;乔清;范如雄
近年来,由于部队医院精简整编,合同护士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主力军,手术室更是如此.由于整体素质较差[1-3],从而影响了手术室配合质量的稳步提高.我科自1996年开始,开展了合同护士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的规范化培训,严格各项管理考核措施,从而提高了合同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尤祥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发生高血钾时所致的各种心律失常的原因、机制,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总结48例发生高血钾的尿毒症患者所致心律失常的种类、治疗措施及其效果.结果:在尿毒症患者高血钾所致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高,达27.0%,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1.0%.经血透和药物治疗后各种心律失常消失,总有效率为94.0%.结论:高血钾所致的严重心律失常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以血透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地消除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靖;孙丹林;白卫;陈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口腔医学的发展史是与牙科材料-口腔材料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口腔材料学的水平则又基于整个材料学的发展.人类对材料的开发促进了社会进步.口腔材料发展的水平,标志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材料学已从观察、解释阶段进入到预见阶段,逐步达到能指定性设计材料.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人体科学-口腔科学的交叉,促使传统牙科材料学向口腔生物材料学过渡.
作者:张文云;李南;贾安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作用近些年日受重视.新近研究表明,AngⅡ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机制调节血管局部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环境的平衡,从而影响局部血管开放和组织供血[1].本文就AngⅡ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和平;刘建平;何国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卵巢残留综合证是妇科手术后容易被忽视的一组症候群,诊断及处理并不困难.本文回顾分析7例卵巢残留综合证后认为,只要熟悉解剖,手术精细,卵巢残留综合证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李文;彭芝兰;郗明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骨质疏松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常见的并发证之一,主要表现为骨质丢失、骨骼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上升,其发病与自身炎症活动密切相关,但随着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在SLE治疗中的广泛使用,它已逐渐成为导致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原因[1].本科近来收治了两例因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冲击疗法而在短期内产生骨质疏松症的SLE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茂;杨涛;叶俊儒;祁红;周奕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镍铬合金表面涂覆有机金浆前后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变化.方法:电化学腐蚀法测试镍铬合金用有机金浆涂覆前后的腐蚀行为.结果:经表面涂覆金膜处理的镍铬合金的自腐蚀电位明显高于未经表面处理的合金.结论:经金浆涂层不同厚度处理的镍铬合金在口腔环境中的防腐蚀性较未经表面金浆涂层处理的镍铬合金明显提高.故镍铬合金表面涂覆有机金浆膜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绍梅;贾安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坚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作为军队医院就必须加快卫生勤务的信息化和医疗装备的现代化建设,使之具有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反侵略战争的能力.军队医院强有力的卫勤保障,既是我军战斗力的体现,也是先进生产力在军队医院的集中体现.其内容主要包括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精湛的医疗业务技术和适应高技术条件下野战救治的技术装备.
作者:钟德富;蔡铜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两种治疗技术对感染根管机械预备术后疼痛率的对比,为临床机械预备提供参考.方法:临床牙髓病、根尖周病48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61例,采用逐步深入法技术(Step down technique)预备根管.B组224例采用逐步后退技术(Step back technique)预备根管.24h后复诊,分别经记录术后4h、10h和24h疼痛情况.结果:A组术后疼痛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采用逐步深入法技术预备根管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率.
作者:孙勇;钟科;赵胜利;陈红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DM)的主要合并证之一,它以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细胞水平钙转运缺陷、心肌收缩蛋白胶原形成和脂肪酸代谢异常等为特征的一种独特的心肌病变.临床分为亚临床和临床阶段,前者无任何临床表现,可有左室舒展功能障碍,后者可有充血性心衰,不伴明显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的形成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脂代谢以及钙、钾转运异常有关,也与微血管狭窄、微动脉瘤、心肌肥大、胶原结构紊乱、心肌纤维和血管周围纤维变性等有关[1].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可以有效降低DM心血管并发证的死亡率.现将其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先银;李树森;廖明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结扎方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36例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9例,对照组587例.采用不同方法结扎脐带,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并发证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并发证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新法结扎脐带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可起到显著效果.
作者:李琳;石俊贞;马小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医疗服务将作为专业服务项目对外开放,面对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以及国外医疗机构进入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问题,如何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努力进行医疗技术创新(新业务、新技术)是医院今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作者:王魁英;谭映军;杨波;奚德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医学心理学与康复医学相对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而言,应该算作是医学领域里的新贵,它们是20世纪后期我国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以前我们治病只强调临床治愈,对后期的康复治疗不够重视,致使诸多患者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以至他们回到工作岗位或重新踏入社会后仍不能很好地工作,仍不能与他人正常交流.这是患者本人的不幸,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不幸,这种现象在我国持续了很多年.美国有一位资深的心理医师曾这样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于中国人的生理疾病[1].心理学家曾统计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人生及社会问题[2].
作者:吴渝宪;王伟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对中成药的起始、发展及其产业化形成过程作了简要概述,对中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促进中成药生产的技术改0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供中成药生产企业参考.
作者:唐斌;徐帆;尚北城;邹静;唐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百赛诺(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百赛诺治疗2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总结分析其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HBV抗原抗体变化.结果: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百赛诺3个月后ALT明显下降,与服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54.82士34.68vs142.05士71.48,P<0.01);AST明显下降,与服药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68.64±51.47vs93.82±51.19,P<0.05).半年疗程后复查ALT仍低于服药前(56.55士64.02vs142.05±71.48,P<0.01),AST仍保持在较低水平.22例病人中,半年疗程后及停药3个月后共有4例发生HBeAg转换,由HBeAg(+)变为HBeAb(+),有2例HBV DNA转阴,另有2例HBV DNA定量明显下降.结论:百赛诺具有明显的降酶护肝作用,可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作者:李玲;王宇明;蒋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重点介绍口腔数字化诊断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其子系统由RVG(或CCD)、口腔内窥镜及病历等三个系统有机结合,具有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自动聚焦的口腔内窥镜,有利于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有利于病案管理、教学和科研.该系统的建立将使医院口腔科临床应用与保障服务技术上了新的档次,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赵胜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31例单用厄贝沙坦(A组)、28例单用贝那普利(B组)和29例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贝那普利用药(C组)进行比较,疗程均选择为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压、蛋白尿、血尿酸、血肌酐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平均用药30d后血压明显下降(P<0.05);C组平均用药10d后即出现血压明显下降(P<0.05);C组于用药60d有血肌酐明显下降(P<0.05),而A、B两组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A、C组用药对血尿酸的降低作用均明显(P<0.05);三组治疗对蛋白尿的控制均有明显效果(P<0.05),同时C组同A、B组疗效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B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较单独用药更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和血尿酸.
作者:刘志康;许亚宏;李健;马小平;汤锋;李宏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昆明地区海拔1900m,属较高海拔地区.为了解昆明地区军校学员在入学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于2003年3月24日-3月30日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对驻昆明地区某军校学员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毛屏;任福祥;杨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丹参对缺血再灌注(IR)后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TUNEL法观察IR后的肝细胞凋亡,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变化;以丹参注射液干预IR的大鼠模型,观察丹参对IR后肝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IR后肝细胞有典型的凋亡特征,与丹参组比较肝细胞的凋亡率有显著差异(P<0.01).IR组Bcl-2表达下调,而丹参组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丹参对IR后的肝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素芝;孙克勤;刘厚东;王茂旭;杜富波;王福永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一方面加大了医院及医护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赋予了患者更多的权利,正确防范与处理医疗事故已成为当前医院十分重要的问题.过去,在探讨医疗事故的原因时,往往对客观因素分析得比较细致,对主观因素,即对医务人员心理方面的原因考虑得比较笼统,常常说成责任心不强、技术不熟练等,没有挖掘根源,所以,同类医疗事故总是重复发生.新的医学模式将病人的致病因素扩大到心理和社会范畴,那么,医生的诊疗活动也应与其自身的心理活动相联系,这样才符合现代医学发展对医生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医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主观因素造成医疗事故的内在原因,对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唐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