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杨志焕;狄凤桐;王正国;李晓炎;宁心;刘大维

关键词:冲击伤, 病理形态学, 兔
摘要:目的:探讨兔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伤,进行大体形态学和光镜观察.结果:肺是冲击波作用敏感的靶器官,大体解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光镜观察可见肺泡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颅脑大体解剖可见脑充血、脑肿胀和脑出血;光镜观察主要可见脑实质内出血;脑含水量显著增加.胃肠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浆膜下出血.脑动脉和冠状动脉内各有1例可见空气栓塞.结论:冲击波可引起多种内脏器官损伤,早期救治中除原发性重度肺损伤处理外,应注意颅脑损伤和空气栓塞的防治.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逼尿肌不稳定与肾上腺能β受体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在膀胱出口梗阻(BOO)型逼尿肌不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BOO型逼尿肌不稳定动物模型,离体逼尿肌条拉力实验观察逼尿肌不稳定时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ISO)对逼尿肌舒张功能的影响,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侧定BOO型逼尿肌不稳定和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逼尿肌β受体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ISO对逼尿肌的松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对不稳定膀胱组的作用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P<0.05,对逼尿肌的松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对不稳定膀胱组的作用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P<0.05,梗阻后不稳定组β-AR密度(Bmax)较正常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明显降低,结果分别是(66.23±6.39)fmol/mg蛋白、(85.85±7.53)fmol/mg蛋白和(81.36±6.72)fmol/mg蛋白,三组动物之间β-AR的K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逼尿肌不稳定时β-AR激动剂松弛逼尿肌的作用减弱,β-AR密度变化可能参与大鼠BOO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选择性β-AR激动剂可以用于不稳定膀胱治疗.

    作者:曹文峰;宋波;金锡御;陈昭颉;王庆堂;杨前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髂骨移植重建髋臼后壁陈旧骨折缺损5例报告

    目的:探讨髂骨移植重建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缺损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5例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缺损的病员施行髂骨移植重建髋臼后壁骨折缺损手术.结果:5例患者均获治愈.疗效评定:良4例,可1例.结论:采用髂骨移植重建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缺损,虽不能完全恢复髋臼后壁的解剖形态,但能提供髋关节后方的稳定性,使伤员恢复大部分髋关节功能.

    作者:李英华;张怡五;杨星华;高为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43例尿毒症性脑病的治疗体会

    目的:回顾总结尿毒症性脑病43例的治疗体会.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尿毒症性脑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或在强化透析的基础上,增加血透、血滤次数,延长透析时间,用高通量透析器等治疗,同时配合有利于改善脑细胞代谢、增加脑血氧含量的药物,尽快使大脑复能和苏醒.结果:除2例患者放弃透析治疗,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9例患者精神症状均消失及病情转轻.结论:对尿毒症并发脑病者,临床上应予以足够重视,早期发现,及时充分进行透析和对症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马建;王新;黄智勇;李顺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术前粘膜下注射无水乙醇加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观察(附25例报告)

    目的:寻求一种疗效好、复发率低的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方法.方法:应用术前粘膜下注射无水乙醇加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25例.结果:随访4个月至3年,有效率96.0%,复发率4.0%.结论:此方法近期疗效好,复发率低,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晓念;席小燕;李传军;王少龙;李高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ARRIF治疗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胸腰椎脊柱骨折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疾病,多数病人需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自Dick钉[1]和Steffee钢板应用于临床后,还相继研制出了RF、AF、APF和滚花钉等,旨在减少断钉、断杆并发证的发生.

    作者:李延;荣卫平;李晋平;梁海丝;嘉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院技术建设应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如果将医疗质量喻为医院的生命,那么,技术建设就应喻为医院的生长激素.医院不抓技术建设,不提高医疗工作中的高科技含量,不引进新业务、新技术,就跟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就会萎缩,就会被医疗市场无情的大潮所淘汰.

    作者:唐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颌面部骨组织火器伤的早期救治

    颌面部处于暴露部位,在高爆武器普遍使用的现战争中,致伤机会较多.据统计[1],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和俄国的颌面战伤占全身的4.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颌面战伤占3.4%;在抗美援朝中,我军的一组资料中报道颌面战伤为6.7%;近20年在我们收治的火器伤伤员中,颌面伤占全身伤的8.79%,其中颌面部骨组织伤占颌面部火器伤总数的16.87%.

    作者:周训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种不同止吐方案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费用-效果分析

    目的:从几组化疗止吐剂中筛选一帖经济有效、便于推广应用的止吐处方.方法:采用CCT将149例非顺铂化疗病人分为A、B、C三组.A组52例,使用国产格拉司琼;B组47例,用恩丹西酮;C组50例,用胃复安+地塞米松.以止吐效果为主要指标进行多侧面观察比较.结果:止恶心、止吐有效率,A组有效率分别为92.3%~94.2%,B组为87.2%~89.3%,C组有效率分别分48.0%~68.0%.A、B、C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36.2%、52.0%.结论:格拉司琼可作为非顺铂化疗止吐首选用药,恩丹西酮可作为非顺铂化疗止吐次选用药,胃复安+地塞米松可作为经济负担较为困难的化疗病人止吐用药.

    作者:饶芸;孙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食用蜜蜂幼虫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病例男,27岁.2001-02-28晚餐进食油炸密蜂幼虫多个,同时饮白酒约200ml,啤酒3瓶,大约半小时后,突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

    作者:王勇;冯胜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不能切除的胃底贲门癌16例报告

    目的:探讨不能切除的胃底贲门癌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6例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道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不能切除的胃底贲门癌随访结果,本组1年、1.5年、2年、2.5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2.5%、18.5%、38.0%、18.5%、12.5%.结论:对不能切除的胃底贲门癌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方式较单纯胃或空肠造瘘的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存率得到提高.

    作者:罗云生;张朝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阴茎外伤28例诊治体会

    阴茎外伤(即阴茎损伤)在泌尿外科不十分常见,其伤因复杂多样.无论单纯阴茎损伤或伴发于其他损伤之后,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增加病人许多痛苦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张忠;刘存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某部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食堂卫生监督是军队卫生监督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部队官兵健康.为准确了解部队食堂卫生管理情况,2001-05,我们对某部12个食堂进行了大肠菌群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进;李顺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外伤性截瘫并四肢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截瘫并发四肢骨折的佳治疗方案.方法:36例患者中除1例尺骨骨折、2例挠骨骨折、手法复位外,余均行手术治疗,并遵循先脊柱后四肢的原则.对脊髓神经损伤的病例,早期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对四肢骨折按照治疗原则处理.结果:36例中按frankel标准评定,术前A级9例,术后恢复到B级3例,C级1例,D级1例;术前B级13例,术后恢复到C级8例;术前C级9例,术后恢复到D级5例,E级4例;术前D级5例,均恢复到E级.四肢骨折全部骨性愈合.结论:本组病例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术式,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效果满意.

    作者:王元山;周全;陈雪松;陈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罗红霉素、甲硝唑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罗红霉素与甲硝唑混合糊剂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20例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与根管治疗组,一年后随访,对比疗效.结果:一年内两组治疗方法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红霉素与甲硝唑混合糊剂对根尖周炎确有疗效.

    作者:杨波;张建设;李晨军;朱宏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红霉素缓释栓的制备及溶出度考察

    目的:制备以卡波姆(Cb)为阻滞剂的红霉素缓释栓并研究其处方组成、制备工艺.方法:以PEG6000、PEG400为基质,加入生物粘附材料卡波姆制成红霉素缓释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霉素缓释栓中红霉素的含量及溶出度.结果:在1h以前的溶出动力学过程接近0级速度过程,普通栓2h溶出91.21%,5h溶出95.92%.缓释栓B 2h溶出76.26%,5h溶出94.02%.缓释栓C2h溶出69.70%,5h溶出89.60%.缓释栓C的体外释放优于单独以Cb作缓释剂的缓释栓B.结论:与普通红霉素栓剂相比,采用粘附材料卡波姆作缓释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栓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

    作者:景利;曾仁杰;姜云平;唐定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原新兵训练伤521例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军训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训练的防治水平.方法:按照<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和有关文献制定统一诊断标准,进行调查,分类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019名军训新兵中发生训练伤521人次,发生率25.80%.其中过劳性损伤141人次(6.98%),占总伤率27.06%;急性创伤性损伤186人次(9.21%),环境伤194人次(9.61%)占总伤率37.24%.结论:高原条件下进行高强度新兵训练,应领导重视,端正训练态度,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训练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难度大的科目应进行技术辅导,加强训练中的安全防护和救护措施,降低军训伤的发生率和非战斗减员.

    作者:雷应权;刘晓晴;彭传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体外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

    肿瘤病人因需长期化疗,对外周静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使外周浅静脉出现严重的静脉炎,血管变硬,呈条索状,无法再进行化疗和进一步治疗.

    作者:王瑛;宋碧瑶;张涛;戴菊英;刘炼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孕11周~17周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流产40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方法: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两药按时、按量服用,共6次.结果:孕11周~13周19例中,完全流产10例(53.0%);孕13周~17周21例中,完全流产11例(52.0%);全组流产出血量100ml~200ml,平均流产时间6h~9h,多数在当日结束妊娠.结论:本法安全有效,观察时间短,减少孕妇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建议采用此法结束妊娠时,应具备手术和输血条件医院开展.

    作者:陈志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对颏下区岛状瓣的解剖学研究,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一条新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人尸头5具10例行面动脉灌注,进行局部应用解剖的观测,然后采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转位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3例.结果:用颏下区提供的5.0cm× 6.0cm~5.0cm×7.0cm肌皮瓣,施行口内软组织缺损修复3例均成活,该皮瓣基于颏下动脉、颏下静脉,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大的弧形活动区.结论:颏下区岛状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赵文星;陈希哲;杨立年;胡惠兰;周训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美宝胶囊中二苯乙烯甙的含量测定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美宝胶囊中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甙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以制订其质量标准.方法:用Nova PakTM C18(3.9mm×150mm,4μm),以甲醇-水(3:7)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13nm.结果:进样量在0.0810μg~0.405μg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0.9992;加样回收率为96.7%,RSD=2.55%(n=3).结论:本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及重现性均良好,可以作为该药的质控指标.

    作者:段艳冰;普文英;周成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