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慧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愈合情况.方法:采用国产带锁髓内钉治疗上肢骨折23例27肢.结果:术后随访21例,骨折全部愈合.患肢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者占76.0%(19/25),基本恢复正常者占10.0%(4/25).结论:高原地区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是可行的.其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便于早期关节活动,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雷明全;刘艳;雷静;刘代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胸腰椎脊柱骨折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疾病,多数病人需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自Dick钉[1]和Steffee钢板应用于临床后,还相继研制出了RF、AF、APF和滚花钉等,旨在减少断钉、断杆并发证的发生.
作者:李延;荣卫平;李晋平;梁海丝;嘉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总结尿毒症性脑病43例的治疗体会.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尿毒症性脑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或在强化透析的基础上,增加血透、血滤次数,延长透析时间,用高通量透析器等治疗,同时配合有利于改善脑细胞代谢、增加脑血氧含量的药物,尽快使大脑复能和苏醒.结果:除2例患者放弃透析治疗,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9例患者精神症状均消失及病情转轻.结论:对尿毒症并发脑病者,临床上应予以足够重视,早期发现,及时充分进行透析和对症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马建;王新;黄智勇;李顺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临床医师提供防治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用抗生素治疗的依据.方法:采用K-B法对不同来源205株CNS进行21种抗生素的药敏比较试验.结果:不同来源菌株耐药率普遍为临床感染的CNS较外科环境菌株高,外科环境CNS较内科环境菌株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选择抗生素治疗时应以不易产生耐药性或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抗生素.
作者:何代平;王洪斌;左天林;胡美玲;黄云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军队医院是以收治部队伤病员为主,实施平时和战时卫勤保障的医疗保障机构,它运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为部队指战员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巩固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作者:李勇;赵升阳;封宗超;韩宇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兔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伤,进行大体形态学和光镜观察.结果:肺是冲击波作用敏感的靶器官,大体解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光镜观察可见肺泡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颅脑大体解剖可见脑充血、脑肿胀和脑出血;光镜观察主要可见脑实质内出血;脑含水量显著增加.胃肠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浆膜下出血.脑动脉和冠状动脉内各有1例可见空气栓塞.结论:冲击波可引起多种内脏器官损伤,早期救治中除原发性重度肺损伤处理外,应注意颅脑损伤和空气栓塞的防治.
作者:杨志焕;狄凤桐;王正国;李晓炎;宁心;刘大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实施部队健康综合评价是科学评价部队卫生保健效益,指导部队训练,提高部队卫生工作质量的需要.通过对驻滇某步兵团6个建制连队254名战士的身体形态发育、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项指标进行调查与测评,对系统全面了解云南边防战士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状况取得了可靠数据.
作者:李建明;周安明;李由;王双印;田庆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腰腿痛患者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37例老年腰腿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老年腰腿病患者多伴有腰椎退行性病变和肿瘤所致腰腿疼痛的特点,在诊断上需区分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单独存在还是兼而有之,是骨性还是纤维性椎管狭窄症;对经卧床休息疼痛不能缓解,疼痛持续或呈进行性加重者,需高度考虑肿瘤的可能性.对纤维性和轻度骨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硬膜外腔给药加牵引治疗;骨性椎管狭窄行保留棘突的椎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根鞘瘤行椎板开窗神经根鞘瘤切除术;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和抗劳治疗.结果:治愈25例(67.6%);显效6例(16.2%);无效2例(5.4%).结论:硬膜外给药加牵引治疗纤维性和轻度骨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好,损伤小值得借鉴.
作者:段旭林;江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位肋骨骨折对诊断胸腹脏器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高位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8例高位肋骨骨折患者均在2h~72h内经χ线摄片确诊,42例伴有单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合并伤,经相应内外科治疗,39例治愈出院,9例死亡.结论:第1、2肋骨骨折合并胸腹脏器伤远较其他部位肋骨骨折的合并伤多而危重,这可能是合并胸腹脏器伤的一个重要提示性征象,应引起临床医师警惕.
作者:乔清;张云泉;高正今;李锦青;刘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提高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手术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17例功能部位肉芽创面患者采用二次植皮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大张自体中厚皮片成活率在86.0%以上,与早期切痂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片手术者疗效相近,明显优于肉芽创面点状植皮或一次大张自体中厚皮片移植者.结论:此法具有疗效满意、移植皮片成活率高和减少功能部位疤痕增生挛缩畸形等优点,可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晋;吴其林;刘德贵;杨勇;陈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烧伤小鼠早期肝组织JNK1磷酸化及核转位、AP-1 DNA结合活性时相变化特点,初步探讨创伤应激早期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背部Ⅲ度15%~20%烧伤.分别于伤后2h、4h、6h、12h、24h用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JNK1磷酸化及核转位,用EMSAs测定AP-1的DNA结合活性.结果:烧伤后2h JNK1磷酸化程度和核内JNK1的含量显著增加,4h达到高峰,6h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对对照组水平,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烧伤后2h AP-1的DNA结合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4h后AP-1的DNA结合能力逐渐升高,12h达到大值,以后逐渐恢复,至24h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烧伤早期不仅引起小鼠肝组织JNK1的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强,由胞浆向胞核的转位显著增加,而且引起AP-1的DNA结合活性显著增强.揭示创伤应激早期糖皮质激素抵抗可能与JNK1、AP-1活性增加有关.
作者:李军;孙充洲;粟永萍;楼淑芬;徐贵森;代雪梅;王慧;张薏;安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颏下区岛状瓣的解剖学研究,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一条新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人尸头5具10例行面动脉灌注,进行局部应用解剖的观测,然后采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转位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3例.结果:用颏下区提供的5.0cm× 6.0cm~5.0cm×7.0cm肌皮瓣,施行口内软组织缺损修复3例均成活,该皮瓣基于颏下动脉、颏下静脉,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大的弧形活动区.结论:颏下区岛状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赵文星;陈希哲;杨立年;胡惠兰;周训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方法: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两药按时、按量服用,共6次.结果:孕11周~13周19例中,完全流产10例(53.0%);孕13周~17周21例中,完全流产11例(52.0%);全组流产出血量100ml~200ml,平均流产时间6h~9h,多数在当日结束妊娠.结论:本法安全有效,观察时间短,减少孕妇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建议采用此法结束妊娠时,应具备手术和输血条件医院开展.
作者:陈志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低分化干细胞方面的特性.方法:以Percoll(质量密度1073g/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悬液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状况及其超微结构.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缓慢,细胞增殖率和形态分化不均一.如有一些细胞在4wk的培养时间内未见明显增殖,这些增殖不明显的细胞有的未见明显的伸展,呈圆形,有的伸展充分,成片状;在培养2wk后也可见一些明显增殖的细胞,分别形成克隆团状或条状的增生细胞群;培养过程中可见有神经元样及多核细胞出现.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也显示了低分化的干细胞特点,如细胞表面具有微绒毛,胞浆内内质网丰富、激离核糖体数量多、线粒体小,核仁大而不规则、可见核裂,超微结构还显示了一些中胚层来源干细胞的结构特点,如大量的微丝.结论:经Percoll细胞分离介质分离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非诱导条件下原代培养过程中,从形态分化、增殖率等方面显示了其多向分化潜能;从超微结构等方面显示了其中胚层来源低分化细胞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的佐证之一,说明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对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的分离具有可靠性.
作者:曹军;金岩;郑崇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例男性,4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气促、胸闷十余年,加重一周前来就诊.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90次/min.
作者:党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例女,45岁.因排尿、解便困难,外院查体发现盆腔包块2年,先后经抗炎、中药等治疗,仍常感二便难解,下腹胀痛入院.
作者:李俐;李昆娥;刘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制备以卡波姆(Cb)为阻滞剂的红霉素缓释栓并研究其处方组成、制备工艺.方法:以PEG6000、PEG400为基质,加入生物粘附材料卡波姆制成红霉素缓释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霉素缓释栓中红霉素的含量及溶出度.结果:在1h以前的溶出动力学过程接近0级速度过程,普通栓2h溶出91.21%,5h溶出95.92%.缓释栓B 2h溶出76.26%,5h溶出94.02%.缓释栓C2h溶出69.70%,5h溶出89.60%.缓释栓C的体外释放优于单独以Cb作缓释剂的缓释栓B.结论:与普通红霉素栓剂相比,采用粘附材料卡波姆作缓释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栓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
作者:景利;曾仁杰;姜云平;唐定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罗红霉素与甲硝唑混合糊剂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20例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与根管治疗组,一年后随访,对比疗效.结果:一年内两组治疗方法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红霉素与甲硝唑混合糊剂对根尖周炎确有疗效.
作者:杨波;张建设;李晨军;朱宏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肿瘤病人因需长期化疗,对外周静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使外周浅静脉出现严重的静脉炎,血管变硬,呈条索状,无法再进行化疗和进一步治疗.
作者:王瑛;宋碧瑶;张涛;戴菊英;刘炼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例男性,55岁.因10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近半年来出现双下肢浮肿,尿少伴心悸、气促而收入院.
作者:李明秋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