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义战;张爱东;晋兴;王伯良;仲月霞
目的:研究负载患者自体胃癌抗原后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以组合酶消化法从胃癌手术标本中获取胃癌细胞,冻融制备胃癌抗原.GM-CSF、IL-4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获得DC并负载胃癌抗原,继而以其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制备胃癌抗原特异性CTL;用Cyto Tox 96TM检测CTL对患者自身胃癌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结果:负载胃癌抗原DC诱导的特异性CTL对患者自身胃癌细胞的杀伤率达88.17%,显著高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杀伤率,P<0.05.且其对同种不同分化类型的胃癌细胞株MGC803、MNK28也有较高的杀伤效应,而对LOVO及HepG2肿瘤细胞无显著杀伤作用,P<0.01.结论:负载胃癌抗原的DC体外可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效应,揭示以DC为中心的肿瘤生物治疗可望提高胃癌综合治疗水平.
作者:吴淼;余佩武;曾冬竹;周立新;汪灏;雷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病例男性,63岁,因食管下段癌于2001-04-02入院.术前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及血液生化均正常,PT14.9s;activity54.7%;APTT35.9s;TT16.0.于2001-04-06在全麻下经左胸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下吻合术,未见肿瘤外侵,术中将吻合口及残胃关闭在纵隔内.疗方法.
作者:郑轶峰;何泽友;郑志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制片工艺对芦丁缓释骨架片释药机制的影响情况.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缓释骨架片,利用Peppas经验式释放指数n值,评价制片工艺对芦丁缓释骨架片体外释药机制的影响.结果:干法制片的释药比湿法快.结论:干法制片与湿法制片有相同的释药机制.
作者:陈代勇;赵淼;臧志和;孙西征;朱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推广浮针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经验.方法:对150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采用中医浮针疗法进行治疗,1次/d,7d为1个疗程.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显效98例(65.3%),有效44例(2963%),无效8例(5.4%),总有效率94.6%.结论:浮针为特制针具刺激病灶附近结缔组织,达到疏通经络、畅调气血、化瘀止痛效果.其操作简便,奏效迅速,是一种有推广前景的疗法.
作者:周文学;吴希;段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高原地区112例、平原地区32例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症状、并发证、治疗方法及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原地区老年心衰病因以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症状不典型者多见,肺部感染症状重,并发证以应激性溃疡出血、尿潴留、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转归较差.在常规利尿强心、活血化瘀基础上加用血管扩张剂疗效显著.结论:高原老年心衰临床症状重且不典型者多见,肺部感染以及尿潴留、肾衰等并发证常见且严重,尤其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伍用血管扩张剂疗效明显.
作者:刘斌;李平生;李木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疗效,为临术治疗此类牙体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临床牙髓病及根尖周病17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71例,根管弯曲者26例,根管狭窄者21例,用逐步深入技术(即Step-down)预备根管;对照组(B组)100例,期中根管弯曲者28例,根管狭窄者30例,用传统根管治疗技术预备根管.统计近其临床治愈率,比较疗效.结果:对于弯曲或狭窄根管,运用Step-down技术比传统根管治疗术治疗率高;对于普通根管,运用Step-down技术与传统根管治疗术治愈率无差别.但Step-down技术比传统根管治疗术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了治疗时间.结论:Step-down技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特别是对于弯曲或狭窄根管,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孙勇;陈红亮;杨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病例患儿,男,11岁.反复全身皮疹、发热半年,皮疹以面部为多,同时伴发热及间断手指关节疼痛.发热前伴寒颤,体温高达39℃以上,可自然退热.院外反复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除抗生素及退热药物外,未服其它药物.查体:T38.5℃,颜面部皮肤潮红,片状红斑,压之褪色.躯干、四肢可见陈旧性斑丘疹,色暗褐,部分苔藓化,四肢以伸侧为重.
作者:周颖;王太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病例患儿,男,出生5d,父母发现尿道排粪便1d入院.于5d前在家中顺产一足月男婴,哭声正常,精神、饮食好,患儿尿道排粪便并出现阴茎、阴囊红肿并哭闹来院就诊.
作者:赵安能;沈安利;郭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成人错(牙合)矫治病经验.方法:对110例成人错(牙合)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利用方丝弓或直丝弓技术,配合活动矫治加辅助装置进行,疗程11个月~2.5年.结果:全部病员均不同程度达到求治目的,90.0%以上病员对结果感到满意,无失败病例.结论: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和Ⅲ类错(牙合),应以摇椅弓打开咬(牙合);对拥挤和前突暴牙,应策略性减数拔牙;同时固定矫治器的使用,可获得准确、预期的牙齿位置,为更多成人病员接受.
作者:陈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病例男,30岁,云南边防武警干部.2001-06在野外巡察任务时被不明蚊虫叮咬,双脚及腿部皮肤出现红肿骚痒,后发展至全身.检查发现全血象减低,WBC 0.68×10.9/L,PLT60×10.9/L,Hb99g/L,NO.45,M0.12,肝酶升高,HBsAg、抗HIV、抗HCV以及肥达-外裴、疟原虫、TB阴性,予头孢噻肟钠及升白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查体:呈急性热病容,体温38.9%℃,精神差,神清,皮肤见陈旧性皮疹及色素沉着,无淤点淤斑.
作者:朱姝媛;朱琼媛;李云;郑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西藏疟疾的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5例疟疾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中发热于48h内停止者139例,72h内停止者46例.全部病例外周血中疟原虫消失,治愈率100.0%.结论:西藏疟疾为内地原虫感染入藏后再发病,汉族移居者为主;基本为间日疟,贫血发生少;耐药性少,常规治疗效果佳.
作者:黄学文;李世学;小平措;谢本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犬自身胆汁以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灌注2h,C组4.0kPa灌注6h胰管致高原犬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的病理改变.方法:将本地健康成年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以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将自身胆汁灌注入胰管,观察胰腺的病理改变.结果:胆汁灌注的压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即有胰腺微循环障碍发生.结论:胆汁灌注的压力、持续时间及二因素的协同作用以及胰腺微循环障碍对高原犬AP胰腺病变程度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王茂旭;李素芝;李玲莉;刘厚东;郑建伟;杜富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伊拉克战争的结局早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但是,这次战争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在这场战争中,后勤保障再次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认真分析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保障,特别是卫勤保障的特点,借鉴其有益经验,对于加快我区卫生建设步伐,充分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具有积极的意义.从伊拉克战争美军作战行动、后勤保障和卫勤保障的特征,可以给我们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如下启示:
作者:张林;杨前程;高国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于2001年收治了1例妊娠24周,因车祸致颅脑外伤后持续昏迷孕妇,在适宜的助产措施下,足月顺利分娩一健康男婴.报导如下:
作者:蔺斌;付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对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28例中17例全胰坏死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MSD)治疗,另7例用氧氟沙星以预防继发感染;行保守治疗的11例中,4例采用MSD治疗,7例用氧氟沙星注射液预防继发感染.结果:除手术1例中因病情严重死亡外,其余均获治愈.结论:ASP是外科急腹症中严重疾病之一,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治疗上应选择能维护和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的措施,均有助于预防ASP时的肠源性感染,而MSD、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穿透力强,组织中浓度高,并能复盖几乎所有的胰腺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不失为ASP预防继发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丽英;何云霞;杜鹏;金小云;尚北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受试者的待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解决,道德上的高度肯定与补偿措施的苍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严重地制约了临床科研的发展和进步.毫无疑问,受试者的合理补偿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和历史性课题.由于军队大中型医院同时承担着体系部队平战时的医疗救治、保健以及为属地人民健康服务的任务和义务,更须建立军民兼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受试者补偿机制,才能确保我军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沈毅;吴殿源;郭海;陈黔;王以平;党宝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病例李某,男,18岁,某部战士,在演习中不慎被手枪弹击中左下腹,子弹从右臀上部穿出.
作者:江咏;周明;潘文东;杨正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病例男,35岁,因车祸伤致腹痛、腹胀、腰痛18h入院.患者受伤时曾在院外做过简单处理,留置导尿管.入院时表现烦躁、四肢发冷、失血面容,血压11/8kPa,心率138次/min,腹部膨隆,全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肝、脾扪及不清,肝、脾及双肾区叩击痛,膀胱引流袋内淡红色液体约460ml.骨盆正位片示:右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上支上缘可见一约2.5cm×1.5cm大小游离胄碎片,左侧耻骨上支骨折、轻度错位.
作者:刘云祥;马劲松;赵其军;夏贤文;曾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病例男,19岁,不规则发热伴间断性鼻出血6月住院.体检:体温38.5℃,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7kPa,消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粘膜无黄染,心肺末见异常,右上腹膨隆,轻压痛,肝肋下4cm,脾肋下6cm,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白细胞3.8×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0,红细胞2.33×1012/L,血红蛋白66g/L.腹部B超提示:肝脾肿大.
作者:张兴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将用于核物理结构分析的磁共振谱学用于新发现物-机体低氧环境应激肽的指纹区信息研究,探索其质、量与高原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相关关系.方法:在液态二次离子质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层析扫描的基础上,对模拟高原环境(减压低氧法)的Wistar大鼠和临床急进高原病患者分别取血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NMR1H)实验,对所获表达;特征进行归属鉴定.结果:143只Wistar大鼠的血清在特定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71只实验组大鼠中有69只呈现高表达,72只对照组大鼠中仅有2只有轻微表达,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高原病组65例中,有58例化学位移高表达,5例程度略低(中度表达);健康对照组仅2例有低表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原动物实验与临床病例组血样在NMRH谱图均有特征化学位移(ppm)的表达,r=0.92.结论:在急进高原时有高原病易感者存在,在该类人群的体液中发现有低氧环境相关物质-应激肽的存在.深入探索其结构与功能,为高原病易感者筛选提供谱学研究基础特征.
作者:胡娟;冷言冰;刘开军;赵祥;魏敏;颜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