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侧上颌骨及上颌窦双发囊肿1例报告

辛文勇;张光平;吴红

关键词:上颌骨, 上颌窦, 囊肿, 包块, 中药治疗, 无痛性, 淋巴结, 无压, 女性, 口服, 鸡蛋, 查体, 蚕豆, 病例, 表面, 边界
摘要:病例女性,33岁,因右上颌骨无痛性渐大包块4年余入院.包块开始如蚕豆大小,未重视,日益增大如鸡蛋大小.经口服中药治疗无效(具体治疗不详).入院查体:右上颌区明显肿胀外突,表面肤色正常,可触及1大小约4cm×5cm质硬、边界不清、无压痛、固定包块,颈浅淋巴结未触及.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

    食管癌恶性狭窄导致患者吞咽困难,进食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食管内金属支架逐步应用于临床,作为姑息治疗的一种手段,为晚期食管癌恶性狭窄患者的营养供应提供了一条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为患者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作者:周克;张涛;叶鑫;陈鹏;魏东;张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热适应与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

    人类对热环境的适应是一个广泛的综合性的问题.热适应在人体的多个水平出现,比如: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1].热休克蛋白((heat stress 0r shock proteins,HSP)是机体在应激情况下迅速合成的一组蛋白质.近年,热适应时机体HSP变化与HSP在热适应中的作用研究方面报道并不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威巍;曾祥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位结扎加原位分段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病,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作高位结扎分支,行大隐静脉剥脱术.该手术时间长,操作麻烦,而且创面大.

    作者:王亮;邓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玉清抗宫炎片治疗宫颈糜烂100例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宫颈糜烂的治疗药物很多,但效果不理想,且易反复发作;物理治疗后易出现阴道大量排液和不规则出血,使患者感到不适.

    作者:李梅;丁燕;白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对护理纠纷的辩证思考

    护理纠纷是当前困扰护理工作的难题之一,给护士和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也给医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坚持应用辩证的观点,找准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对防范纠纷,避免失误,维护护士和病人权益,加强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华;陈惠平;沃西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输液用胶塞处理容器的改进

    在制备大输液的过程中,胶塞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输液的澄明度,我院制剂室原来用JC-84型浓缩夹层锅进行胶塞处理,每次煮沸好胶塞必须待冷却后才能分次取出,费时长,劳动强度大.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并自制了不锈锕丝漏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省时省力、减少杂质等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江;尚北城;任世贵;李光宪;陈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对前置胎盘患者的健康教育

    前置胎盘是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分.临床表现主要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突然发生无诱因的无痛性反复性阴道流血,是妊娠晚期危害孕产妇及胎儿常见并发症之一.

    作者:刘素琴;马晓莉;韦玲;曾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军队院校医疗卫生经费保障方式的探讨

    标准卫生事业经费不足是多年来军队基层卫生单位在医疗保健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尤其在卫生事业费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诸多弊端,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作者:袁定富;匡永铭;乔元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经下鼻道鼻窦内窥镜治疗单纯上颌窦囊肿的手术体会

    1995年以来,采用引进的Stryke全自动鼻窦内窥镜,实施各种手术852例,其中经下鼻道方法治疗单纯上颌窦囊肿19例,与常规手术方法比较,有较大优越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全永安;薛希均;钟玲;任黎;张光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臀部皮肤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报告

    病例男,26岁.出生时左臀部皮肤就有一米粒大结节,不痛.10年前该结节渐长大,直径约3cm,无明显压痛.入院前20d,病灶长大到4cm×3cm×2cm.磨擦后表面破溃、渗液、出血.自觉患处疼痛加重,影响起居.

    作者:刘宽宇;潘传敬;汪盛贤;李建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心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26例报告

    1999-07~2001-06,我们在心不停跳下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2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6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岁~32岁,平均13.8岁.体重10kg~60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7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

    作者:沈春生;和华元;杨宝升;周红蕾;陈瑜;李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HNMR技术在氨基酸分析和ATM降解产物检测中的应用

    氢核磁共振(hydrog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技术是物质结构分析强有力的工具,具有不破坏样品、用量少、快速等优点,通过对氨基酸氢核磁共振谱测定条件优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血清标本中活动性结核标志物(active tuberculosis marker,ATM)降解产物的1HNMR谱测定,并对它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初步推断.

    作者:刘兴前;胡娟;苏甫;宋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VDT视疲劳的诊治

    在高科技信息时代,计算机、电视机、游戏机等视屏终端(VDT),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及家庭生活中,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由于长时间的在视屏前操作而引起了VDT操作员双眼干涩、疼痛、视朦、头痛、颈部及四肢麻木、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眼部和全身症状,通常称为VDT综合症.

    作者:高红;许立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扁桃体恶性肿瘤细胞中氧自由基含量测定

    目的:检测扁桃体恶性肿瘤细胞中氧自由基含量,探索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对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等设备检测临床扁桃体恶性肿瘤标本中氧自由基中间产物MDA含量,进而分析氧自由基与扁桃体恶性肿瘤发病的内在联系.结果:扁桃体恶性肿瘤细胞中氧自由基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扁桃体恶性肿瘤细胞内,氧自由基的浓度可能与扁桃体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作者:郑灵;聂解初;杨国庆;谢良宪;赵运流;刘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非开胸食管拔脱治疗食管癌(附35例报告)

    我院自1991-12~2001-03对因各种原因不能施行开胸术的35例食管癌患者施行非开胸食管拔脱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6例;年龄51岁~75岁,平均64岁.

    作者:郝明;郑志诚;何泽友;郭利明;邱胜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胸部枪弹伤研究进展

    战争时期胸部枪弹伤约占全部受伤者的7.9%~12%[1].平时胸部枪弹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约为3.1%~11.8%.一些枪支管理较松的西方国家,胸部枪弹伤的发生率可高达为%[2].据统计,胸部创伤死亡者约有60.1%死于运送途中[3].

    作者:丁盛;赁常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卵巢破裂28例临床分析

    我院从1992-01~2000-12收治28例卵巢破裂出血病人.其中经手术治疗23例,另5例保守治疗,均获治愈.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雁;李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晚期恶性肿瘤紫杉醇化疗的护理

    紫杉醇是由紫杉树中提取或半合成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已成为肿瘤临床广泛重视的一类新药.我科于1996-01~2000-06期间,用紫杉醇对1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共计35周化疗,并予精心护理,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燕;杜敏;宋碧瑶;王瑛;钟兴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个性测定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一组内分泌疾病.目前医学界认为本病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刺激等应激素而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黄小虹;张泽华;李广群;许以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乳腺增生病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检测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分子病理指标.方法:用PCR-SSCP检测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30例乳腺癌中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用DNA直接测序技术确定突变的碱基及其所在的密码子.结果:乳腺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中p53基因第6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0、6.5%(2/31)、13.3%(4/30).6个点突变均为碱基替换,其中4个发生于第192密码子(CAG→TAG),2个发生于第213密码子(CGA→TGA),两者均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结论:乳腺癌不典型增生中存在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该突变可能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发展到乳腺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辅助指标.

    作者:杨举伦;蔡学敏;普苹;邹红;李涛;王力;蔡琳;张亚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