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硝唑阴道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观察(摘要)

唐小丽;熊丁;李梅;柏朝益;杨磊

关键词:替硝唑, 滴虫性阴道炎, 治疗期间, 阴道分泌物, 现报告如下, 用药方法, 已婚妇女, 酸液清洗, 生产批号, 临床效果, 抗菌药物, 性生活, 毛滴虫, 抗滴虫, 制药, 阳性, 外阴, 太极, 四川, 手指
摘要:我科1999年-03~10采用替硝唑阴道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6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本组病例均为60岁以下已婚妇女,阴道分泌物镜检毛滴虫阳性者.用药方法:采用睡前用3%~5%醋酸液清洗外阴、阴道并坐盆15~20min后,用手指将替硝唑阴道片(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70715),缓缓送入阴道上份,1次/d,7d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抗滴虫或抗菌药物并禁止性生活.若不愈可行第二疗程治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1世纪人工器官研究的设想

    人体因疾病或创伤致器官出现严重而不可修复的病变,使其功能基本丧失,甚至行将导致死亡或无法赖以推持有效生命时,可以摹拟有关天然功能予以暂时或永久性替代的人工特殊装置,即人工器官.目前,认为人工器官与器官移植作为现代医学中取代病变器官的两种手段,各有其适应范围,而且,随着供体器官的来源有限和器官保存的困难,以及现代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等的突破性进展,人工器官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已广泛研究的人工心、肾、肝、肺、胰等器官外,人们设想,下个世纪现有人工器官将更加完善,与自然器官无显著差别,而且还将有更多的人工器官问世.

    作者:任懋榆;汤世海;贺声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与不复位原因分析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是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 RetinoPathy.PVR)之一种类型,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眼底病,如不治疗或手术不成功,脱离视网膜几乎不可能复位,视力减退几乎不可能避免.不复位指视网膜脱离术后因各种原因未复位或6周内视网膜再脱离;复发指视网膜脱离术中裂孔封闭良好,术后复位良好,6周后视网膜再脱离.我们总结了31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出现不复位及复发病例,探讨了不复位及复发的原因及机理.

    作者:薛康;蒋炜;黄录琼;邹树军;李睛;徐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K.T.综合征误诊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1例

    病例男,41岁,因右下肢表浅静脉曲张近40年而入院.入院检查:右下肢浅表静脉广泛曲张,迂曲成团状或蚯蚓状,右下肢皮肤粗糙,僵硬,坚韧似象皮,色素沉著,皮温增高,右下肢明显增粗,比左下肢长25mm,右侧躯体皮肤上有红斑,表浅静脉广泛扩张.Perthes试验示深静脉通畅,Trendelenburg试验示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初诊:①右侧大隐静脉曲张;②象皮肿.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术后伤口不愈合,经换药半年多才愈合,右下肢表浅静脉曲张消失,但右足及踝部肿胀加重,皮肤感觉麻木,活动略受限.

    作者:张利;陈翠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上消化道息肉68例分析

    1994-01~1999-12,我院共行胃镜检查6090例次,发现上消化道息肉68例,占1.10%,均在内镜下用高频电凝切除,疗效达100%.现予以分析总结: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邓桂英;尹丽霞;曾育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护理体会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应用于90年代,其手术原理是通过对眼角膜厚度进行调整,以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它的问世,为屈光性角膜手术开创了新的径路.1 临床资料1998-01~1999-12月LASIK手术病例660例(1118眼),其中男212例(219眼),女448例(899眼);年龄18~48岁.术后随访3~12个月,有4例(4眼)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矫正视力降低,其余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

    作者:吴燕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慢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鼻炎可根据临床特点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类,该病致病因素很多但确切病因未明,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缺乏公认的理想方法,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兹将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鼻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

    作者:李平;包碧惠;杨仁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僵人综合征1例报告

    僵人综合征(Stiff Man Syndrome, SMS)是一种以持久性、进行性肌痉挛或肌强直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病征,病因未明,国内外鲜见报道.病例:患者男,17岁.以进行性牙关紧闭、全身僵直8d入院.起病缘于踢足球时与同学身体轻微碰撞,次日即觉双下肢肌肉酸痛,四肢关节无红肿,活动不受限,无肢体麻木,无头痛、呕吐.

    作者:范文辉;张帆;高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应高度重视影响因子在评价科技成果及科技期刊中的作用

    笔者曾报告了1998年度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医药卫生)的影响因子.1998年进入统计源的246种医药卫生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均不到1.<中华传染病杂志>占我国医药卫生类期刊影响因子第一位,为0.783,即在该杂志上发表100篇论文,有78.3篇被人引用(包括自引).同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的影响因子为0.757,位居第二;<药物分析杂志>的影响因子为0.749,位居第三,为药学类期刊影响因子高的刊物[1].另据新资料报道[2],1999年度我国影响因子大于1的医学类刊物有3种,它们分别是<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影响因子1.268);<中华传染病杂志>(影响因子1.187);<中华心管病杂志>(影响因子1.135),说明医学科学的论文质量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不可忽视,由于种种原因,1998年、1999年还是有几种刊物的影响因子为零.

    作者:郭世远;李刚;谭映军;张韶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急性播散性脑炎1例误诊报告

    病例:男性,39岁.因意识不清伴不能言语5d,于1999-08-10入院.病人于5d前因发热、腹泻,每d约5~6次,水样便,无脓血及里急后重.即日在乡卫生院就诊,诊断不明,给予打针、输液(不详)等处理,症状无改善,至下午6h感全身乏力,且不能言语,相继出现意识不清,但无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失禁.

    作者:涂汉文;周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原高寒地区新兵冬季集训的防病特点及对策

    我部驻地海拔3980m,属高原高寒山区,低氧、低压、低温、低湿度,尤其冬季气候更加恶劣,晨冰、午晒、夜寒,干燥多风,紫外线强,生存环境恶劣.新兵绝大多数来自内地,均乘机急进高原,对高原环境认识不足,心理负担重,加之训练强度大.针对这些特点,我院在新兵集训卫勤保障中严密组织,科学指导,积极预防有效地减少了各类疾病的发生,保障了集训新兵的身体健康,保证了参训率,提高了战斗力.现将卫勤保障的基本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夏贤文;刘晓艳;杨琼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头颈部肿瘤累及颈动脉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侵犯颈动脉的外科治疗术式.方法:对9例肿瘤累及颈动脉病人,在经术前严格颈动脉压迫训练和检查后切除受累的颈动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9例病人术后除一例短时间出现脑缺血症状外,余无明显脑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切除受累的颈动脉及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郑维银;张建设;李晨军;杨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污染针头致全眼球炎1例

    病例普××,男,9岁,农家子弟,(住院号157333).因右眼被污染的一次性注射针头剌伤后眼痛、不能视物23h入院.患者伤后2h右眼即感不能视物,10h右眼剧痛、眼睑明显肿胀并伴发热,体温达38.4℃,未给予任何处理而急送我院.查体:T38.9℃,P106次/min,R24次/min,BP13/9kPa,神志清,急性痛苦面容,颈项软,心肺腹部无异常.

    作者:邓德勇;徐春光;耿美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少年心绞痛1例报告

    病例某女,14岁,入院前半小时游泳时突感心前区剧烈压榨样疼痛,有濒死感,伴胸闷、心悸,并昏厥伴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患者平时有冷过敏史.查体:T36℃,R27次/min,P124次/min,BP13/10kPa,肺(一),心率约12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P2>A2.急诊查血常规:WBC23.9×109/L,W-LCR0.945,W-SCR0.155,BT2min,CT4min.床旁心电图示Ⅱ、Ⅲ、avF、V5、ST段抬高0.1mv.考虑心绞痛.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硝酸甘油,肌注杜冷丁并同时舌下含服消心痛,吸氧.2h后疼痛减轻,5h后症状消失.住院观察一周,复查心电图、血常规正常,痊愈出院.

    作者:李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五年来我院精神科收治部队精神病人情况分析

    为了加强部队精神卫生保障,提高部队战斗力,搞好部队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特对我科1992~1997年五年来部队精神病人收治情况作一次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象是1992-11~1997-12入住我院精神科治疗的成都战区陆军、空军干部、战士、院校师生及职工.方法是将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五年来共收治516例次病人,其中男性501例,女性15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2岁.其中战士360例,干部134例,学员12例,职工10例,均来自成都战区所属部队.

    作者:谭孝琼;叶世刚;徐志禄;曾银先;陈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多种抗痨药物过敏反应1例报告

    抗结核药物副反应种类较多,虽多数不必中止治疗,但个别副反应处理不当可以产生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本例为老年患者对多种抗结核药物有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病例:男性,67岁.9年中曾多次在成都市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双上肺陈旧性结核、肺气肿.在此期间,曾多次咯血或痰中带血、发烧而住院治疗.

    作者:杨光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视监视下纤维支气管镜摘除声带良性新生物35例

    我院自1998-01始采用电视监视下纤维支气管镜摘除声带良性新生物35例,均获得成功,方便实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电视监视下纤维支气管镜摘除声带良性新生物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5岁~70岁,多数为青壮年.35例中,声带息肉27例,声带小结5例,声带乳头状瘤2例,声带囊肿1例.

    作者:易贵荣;陈昌玖;白宗禧;卢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带状疱疹继发银屑病1例报告

    病例:男性,21岁.汉族,西藏某部战士,住院号0132116.因左侧腰部和左下腹部持续灼痛7d,出现成团水疱6d,于1998-08-14入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住院2周治愈.遗留淡红色斑或色素减退斑.第3周见以上斑片增厚突出,上覆白色鳞屑,轻度瘙痒,搔抓后有露珠状渗血.既往无银屑病史.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专科见境界清楚的淡红色及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约粟粒到蚕豆大小,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AuspitZ征均阳性.

    作者:邓开福;马跃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免疫酶斑点法检测HIV-1 DNA

    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艾滋病毒感染的诊断、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为了确认PCR扩增的片段,常采用放射性标记的核酸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Sorthern杂交.近年来采用生物素、地高辛等非放射性标记物的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文介绍了用生物素标记HIV-1 DNA的扩增产物,然后用免疫酶斑点法(immuno enzyme dot assay, IEDA)直接检测扩增产物的方法.

    作者:向左云;王双印;倪燕萍;王维祥;孙阳;安克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先天性瞳孔残膜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瞳孔残膜也称永存瞳孔膜,多数无遗传性,少数患者可能有遗传现象.出现此现象是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瞳孔处的第一、第二中央动脉弓及周围的中胚胎叶组织萎缩、消失不完全所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瞳孔残膜皆逐步消失或退化.少数不消失者成为先天性瞳孔残膜.此病与虹膜后粘连不同,一般不影响瞳孔的运动,视力影响不大.按瞳孔残膜的位置分为:位于虹膜的瞳孔残膜、附着于晶体的瞳孔残膜.治疗上一般对无视力影响者不手术,有视力影响者手术切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两例,通过手术切除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蒋炜;段烈英;李燕先;王丽娜;卢艳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原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布调查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该菌流行广泛,耐药性也逐年增加,国内平原地区对其研究较多.西藏高原地区对该菌的调查未见文献报道.为此作者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高原医院中的流行病学分布进行调查,对该菌在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有重要指导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素芝;何代平;王洪斌;王雪莎;黄云红;胡美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