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国人传播传染病所发生之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以韩国MERS患者金某案为例

金成华

关键词:外国人, 传染病传播者, MERS, 侵权行为, 法律责任
摘要:2015年5月至6月,韩国出现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疫情,一位患上MERS的韩国人金某因带病毒出差到我国,成为我国发现的首例MERS患者,并使我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此后,国内掀起“如何追究外国人传播传染病的法律责任”的大讨论,在事主如何承担法律责任问题上,我国法律偏重规定了行政和刑事责任,但在侵权责任等民事责任领域仍存在较大的法律空白。鉴此,有必要以侵权责任法为视角,探讨外国人因传播传染病而发生的侵权行为之法律责任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立法等法律解决途径。
医学与法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刀伤探查遗漏的法医学鉴定1例

    1例腹部刀伤患者,医院行剖腹探查修补术,遗漏两处肠破裂,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展至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院委托某鉴定所对该案中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与患者死亡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责任大小进行法医学鉴定。文章通过摘录相关资料对此案例进行“复原性”陈述。

    作者:顾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卫生行政执法视角下的非法行医分类及其适用

    在实际的卫生行政执法中,打击非法行医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证行医因为其隐蔽性、取证难和屡禁不止等特点,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和身体健康。首先,梳理了狭义的非法行医在实践当中的具体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非法行医违法行为在适用法律上的选择进行了重点的分析,然后对处理非法行医案件过程中涉及的若干法律争议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作者:于梦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学与法学》期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以美国C.E.A诉临床试验研究人员案为例

    在医学人体试验的过程中,研究者对受试者负有一种关爱责任,其直接体现在研究者要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向受试者告知其病情、试验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受试者有随时退出临床试验的权利等等。文章通过对美国C.E.A诉临床试验研究人员案的详细介绍,指出在任何情况下,研究人员都不能将科学研究的利益置于受试者的生命健康利益之上,且都应当履行详尽的告知义务,以大限度地保证受试者的权益。

    作者:蒋川;黎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论《侵权责任法》实施背景下我国医疗损害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及其完善

    在医疗损害纠纷案件中,举证责任的科学分配事关诉讼当事人的平等地位以及案件的公正审理。《侵权责任法》颁布后,我国医疗损害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由举证倒置变为区分案件类型的举证责任制度,这从法律和现实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存在较多不足;而建立举证责任缓和制度和完善诉讼中的释明义务能使医疗损害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更加合理,进而可缓解医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梁茂源;唐义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我国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现状分析与思考

    社区医疗服务是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然而目前社区医疗服务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为探讨完善我国社区医疗服务的对策,在对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建设的政策建议。

    作者:熊忠东;贾春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外国人传播传染病所发生之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以韩国MERS患者金某案为例

    2015年5月至6月,韩国出现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疫情,一位患上MERS的韩国人金某因带病毒出差到我国,成为我国发现的首例MERS患者,并使我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此后,国内掀起“如何追究外国人传播传染病的法律责任”的大讨论,在事主如何承担法律责任问题上,我国法律偏重规定了行政和刑事责任,但在侵权责任等民事责任领域仍存在较大的法律空白。鉴此,有必要以侵权责任法为视角,探讨外国人因传播传染病而发生的侵权行为之法律责任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立法等法律解决途径。

    作者:金成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刑法治理“医闹”的有限性及“医闹”的治本之策

    《刑法修正案(九)》顺应民意将“医闹”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为遏制“医闹”提供了刑法上的保障。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决定了刑法治理“医闹”的有限性,故“医闹”的源头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是破除“以闹取利”怪象的根本之策,也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荣光存;杨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疫苗接种致使人身损害的国家责任研究

    我国目前采取强制性接种与自愿性接种相结合的疫苗接种模式;大规模的疫苗接种不可避免地伤害到少数受种者的生命健康权,而现行的疫苗伤害救济面临国家赔偿缺位与国家补偿片面的困境,以致既不利于弥补受种者的人身损害,也有悖于“有损害就有赔偿”的法治原则。依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义务,无论接种的是一类疫苗还是二类疫苗,国家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或补偿责任。因此,未来应通过健全和完善相关立法,以求在疫苗伤害救济机制中构建起国家赔偿制度与国家补偿制度相结合的二元国家责任体系。

    作者:聂帅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士法》起草背景下产科护理中之法律风险的分析与防控

    目前,产科护士的法律风险高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对医患关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日益显现。本文在《护士法》起草背景下分析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法律风险的原因,并提出防控其法律风险高发的建议对策,以期有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高亮;霍增辉;汪艳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于超范围诊疗活动的行政处罚案分析

    通过对一起个体诊所超出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的行政处罚案件的分析,探讨卫生行政执法办案方法、违法所得计算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

    作者:丁加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论医患纠纷调解中的伦理责任及其实现方式

    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义”“利”之辩,改变了传统的医患关系,使得医患之间出现了新的伦理冲突。而调解作为当下重要的医患纠纷解决方式,要想有效解决医患矛盾,在调解过程中应注重相关的伦理责任;调解员的职业化发展,则是实现伦理责任的必由之路。

    作者:邵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单身女性冻卵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当今社会,希望在生育黄金时期冷冻卵子的单身女性日益增多。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未婚女性是禁止开展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其中也包括冷冻卵子。本文分析研究单身女性冷冻卵子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从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明确冻卵法律属性和加强相关立法等方面提出应对建议。

    作者:张宇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儒家“仁爱”思想在医德建设中的伦理价值

    儒家“仁爱”思想,内容丰富而又鲜明,既包括各种具体的对人与人关系进行调整的道德行为规范,又包括在规范中所形成的道德伦理精神;其对医护人员行为规范的引导和要求,可以有效地促进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作者:王海容;曾德春;程文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我国临终关怀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价值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生存质量的追求,还将关注点落在临终阶段。正是在这样的要求下,临终关怀逐渐兴起,这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体现。然而,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还很不完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寻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发展之路。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目前临终关怀的现状,本文就南宁市临终关怀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临终关怀的发展途径。

    作者:李小萍;覃安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50例外伤性脑梗死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法医学鉴定要点。观察5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其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法医学鉴定意见。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24例钝器伤患者和11例高空坠落伤患者被鉴定为重伤一级3例、重伤二级6例、轻伤一级12例,不宜进行损伤程度鉴定只说明因果关系14例;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15例交通事故伤患者被鉴定为I级伤残2例、Ⅱ级伤残3例、Ⅲ级伤残4例、Ⅳ级伤残2例、Ⅴ级伤残2例、Ⅵ级伤残1例、Ⅶ级伤残1例。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影像学检查能为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周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相关问题探讨

    随着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成为新显现的“弱势群体”;而目前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全面的保障,使得伤医事件难以有效控制。若要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完善我国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保障措施至关重要。为此,医院要升级安防系统,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保护;国家要进一步明确执法部门职权、推进医院公益性改革、健全保险体制、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等;通过将直接措施与间接措施相结合、短期对策与长期对策相结合,多渠道、多方位来保障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而营造良好的医疗安全环境。

    作者:谢晓慧;罗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议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医重新鉴定的启动

    在刑事诉讼中,法医重新鉴定有利于彻底查清案件事实、提高鉴定质量,保障案件公正审理,但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其启动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总结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建立完善的有关重新鉴定的法律体系、健全专家辅助人制度、立法明确重新鉴定次数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法医重新鉴定启动程序的建议。

    作者:罗伟;刘勇;范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西南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发展促进会在泸州举行

    为巩固获评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工作成果,进一步推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诉讼、服务社会,10月15日,西南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发展促进会在泸州巨洋饭店圆满召开。四川省司法厅司法鉴定管理局副局长柳靖,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鞠丽,泸州市司法局副局长苏世毅,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徐斌、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校长何廷政等出席会议。

    作者:西南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建立我国临终关怀法律制度的思考

    临终关怀作为一种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护理服务,其本质是对患者选择尊严死亡权利的尊重。目前,我国仍然处于临终关怀的初步发展阶段,存在着传统观念阻碍发展、对临终关怀机构定位不清及管理不规范、及政府重视不够、资金来源不足,临终关怀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和法律存在空白等情况。借鉴相关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特点,应从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临终患者的资格审核,临终关怀服务的适用对象、程序、操作规范标准化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立法完善。

    作者:陈颖;蔺汝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与法学杂志

医学与法学杂志

主管:泸州医学院

主办:泸州医学院 中国卫生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