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缨;张建芳;张媛媛;陈必良
目的 了解我国乡级及以上托幼机构营养膳食管理现状,加强营养膳食规范管理.方法 用信函调查方法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 806所乡级及以上托幼机构营养膳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乡级及以上托幼机构中有86.2%的机构为儿童提供膳食,东、西部地区提供膳食的托幼机构比例高于中部地区(χ2=84.01,P=0.00).在提供膳食的托幼机构中,提供带量食谱、开展膳食营养计算、获得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储存分类分架和隔墙离地、生熟食品分开的托幼机构比率分别为50.4%、61.2%、80.9%、91.4%、97.3%,均呈东部地区高,中部其次,西部低.结论 我国托幼机构营养膳食管理状况与<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要求存在差距,必须重视加强其营养膳食管理,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作者:连光利;蒋竞雄;王惠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测定6~12月龄的212名足月小样儿和212名正常婴儿身高、体重、头围,采用Bayley婴幼儿量表发展量表进行智能评估.结果 足月小样儿的身高、体重、头围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相差2.70±0.39cm、0.81±0.39kg、0.95±0.1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8、3.85、6.86,均P<0.05);足月小样儿智力发育指数低于对照组(t=3.53,P<0.05),足月小样儿运动发育指数低于对照组(t=4.33,P<0.05).结论 低出生体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应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
作者:林艳;江雯;何慧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高校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因素,为大学女性生殖健康干预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客观数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法,随即抽取西安5所高校的838名18~24岁的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结果 收回78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为①5.3%的女大学生承认有计划外妊娠行为,17.1%承认有性经历但无妊娠行为,77.6%无性经历;②在性知识掌握的正确率方面,有性经历组(未妊娠)高于无性经历组(χ2=9.317~17.126,P=0.000~0.003);③在对婚前性行为的容许度方面,有性经历组(未妊娠)高于无性经历组(χ2=22.497,P=0.000);④在婚前性行为对身心影响和未来家庭影响的性态度方面,有性经历组(未妊娠)低于无性经历组(χ2=7.162~16.876,P=0.000~0.022);⑤Logistic回归分析,年级、避孕知识、婚前性行为对未来家庭的负面影响、性行为的容许度是影响性行为发生的因素.结论 性态度是影响女大学生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缨;张建芳;张媛媛;陈必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01至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促进儿童健康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收集2001至2010年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分析死亡变化趋势.结果 10年间朝阳区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χ2=6.763,P=0.009<0.05;χ2=6.518,P=0.011<0.05;χ2=6.508,P=0.011<0.05).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和新生儿死亡为主,其构成比分别为52.32%和38.12%.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始终是威胁5岁以下儿童生命的首要原因,分别位于前5年和后5年的第1位死因.结论 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应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全面提高儿童健康素质.
作者:张轶勋;张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侧脑室临界增宽的临床预后与遗传咨询.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妊娠期超声诊断的胎儿侧脑室宽为10~12mm的病例,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分析,部分病例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所有病例进行产后随访.结果 98例侧脑室增宽病例中,孤立的侧脑室临界增宽为70例(71.4%),合并其它胎儿异常者28例(28.6%);其中82例(83.7%)进行了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正常占95.1%(78/82),异常者占4.9%(4/82);核磁共振检查22例,16例正常,6例异常.83例(84.7%)正常分娩,其中79例(95.2%)随访完全正常.在孤立的侧脑室增宽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结构异常的两组病例中,胎儿染色体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47<0.05),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和随访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93>0.05;(χ2=2.11,P=0.142>0.05).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敏感地检出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胎儿,而且能够发现多种颅内外合并畸形,核磁共振将可以辅助确定恰当的诊疗措施和遗传咨询.
作者:韩瑾;满婷婷;甄理;杨昕;李东至;潘敏;古聪敏;廖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方法 肥胖组和对照组测血压,并采用生化自动仪测定血糖和血脂.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对肥胖儿童进行代谢综合征的分析.结果 ①51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中代谢综合征18例,检出率为35.29%,其中男14例(42.42%),女4例(22.22%);②代谢综合征单项组分分析显示,高甘油三酯血症22例(43.14%),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19例(37.25%),高血压14例(27.45%),高血糖3例(5.88%);③肥胖组儿童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和发展是预防代谢综合征,降低成人期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杨长虹;肖延风;常明;尹春燕;易晓青;徐尔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0例子痫前期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铁蛋白的水平.结果 正常妊娠孕妇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子痫前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63,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93,P<0.05);超敏C-反应蛋白随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各组间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及发展,可作为其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陈碧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合格率因素及对策.方法 根据<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对不合格滤纸血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6至2010年全市330家医疗接生单位共采集递送血片513040例,其中不合格血片共6 257例,血卡填写错误2 375例,出生不满72小时1 273例,洗脱不全1 226例,采血技术操作不良1090,血斑污染293例.血片不合格率为1.22%,实际召回重采5 528例,不合格血片召回率为88.35%.结论 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筛查各个环节质量管理,提高筛查血片采集的合格率,重视对不合格血片的追踪召回,保证筛查质量的每个环节.
作者:李晓丽;王梅;曹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例(研究组)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和同期住院分娩的4 837例(对照组)足月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7年至2011年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占住院分娩总数的比例逐年增高(趋势χ2=16.55,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87.00%)显著高于对照组(31.98%),χ2=258.45,P<0.01;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50%)显著高于对照组(2.50%),χ2=142.67,P<0.01;研究组因产后出血难以控制而行子宫次全切手术2例,占22.22%(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占2.48%(3/121),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和子宫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对孕产妇危害较大.
作者:周卫东;李春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为早期婴儿听力障碍者进行佳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2至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及同期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病理新生儿共919例进行了听力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正常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通过率为88.22%(442/501),单耳未通过率占8.18%,双耳未通过率占3.59%;病理新生儿通过率为64.35%(269/418),单耳未通过率占21.53%,双耳未通过率占14.11%.病理新生儿通过率较正常新生儿有显著性差异(χ2=74.15,P<0.01).病理新生儿中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单耳未通过率分别为22.11%、21.95%、12.33%、26.19%;双耳未通过率分别为14.74%、14.63%、8.22%、14.29%.各组病理新生儿均较正常新生儿有显著性差异.单耳未通过的131例中按时复筛者仅69人(占52.67%),仍未通过1例;双耳未通过的77例中进行复筛者41例(占53.25%),仍未通过3例,其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早产儿1例.结论 应按期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不同疾病对听力筛查有不同的影响.
作者:李改莲;王会玲;肖谧;康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败血症组146例在入院时及恢复期采血,用免疫色谱法和免疫浊法比分别测定降钙素原和hs-CRP,并在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前作血培养;非感染组113例一次性采血测定降钙素原和hs-CRP,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败血症组降钙素原水平(15.19±12.87ng/mL)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36±0.08ng/mL),H=13.338,P<0.01;败血症组hs-CRP水平(23.2±4.7mg/L)显著高于非感染组(3.3±1.2mg/L),H=10.271,P<0.01.恢复期降钙素原、hs-CRP均明显下降,以降钙素原≥0.5ng/mL,hs-CRP≥3mg/L为阳性标准,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分别为94.6%和71.5%,特异度分别为85.2%和63.9%.结论 降钙素原、hs-CRP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检测指标,与hs-CRP相比,降钙素原较其优越性更明显,特别对新生儿重症感染如败血症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李思袖;刘小乖;于淑群;赵玉娟;马海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内分泌代谢特征,寻求其早期诊断的依据.方法 选择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记录一般情况,观察有无多毛、痤疮并评分.抽血测定性激素、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经直肠超声测量卵巢体积及卵泡数量.结果 100%的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月经紊乱.83.3%有多囊性卵巢(PCO),53.3%有中心性肥胖,45.0%有肥胖,81.5%伴胰岛素抵抗(IR).与非肥胖者相比,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及各时点胰岛素水平差异显著(t=2.38~7.36,均P<0.05).68.3%的患者有IR,与非IR相比,年龄、BMI、WHR、睾酮(T)及各时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差异显著(t=2.14~5.06,均P<0.05).85.0%伴有高雄激素血症,与非高雄者相比,T水平差异显著(t=5.45,P<0.05).结论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伴有月经紊乱、PCO、中心性肥胖、IR、高雄激素血症等特征;月经改变以月经稀发为主,继发性闭经次之;肥胖型患者多伴有IR.
作者:方洁;吕淑兰;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8,9(caspase-3,8,9)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西京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40例,分为子痫前期组20例、正常妊娠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胎盘中caspase-3,8,9的表达.结果 caspase-3,8,9在子痫前期胎盘和正常妊娠胎盘中均有表达;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caspase-3,8,9表达与正常胎盘相比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5.09、14.65、8.10,均P<0.01).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caspase-3,8,9的异常表达与滋养细胞凋亡增加有关,可能是导致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作者:徐佳;马向东;陈必良;张建芳;王德堂;胡咏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济南市药山社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现状,探讨影响济南市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促进小儿健康成长.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来山东黄河医院儿保门诊健康查体的1 094例4个月至3岁健康足月婴幼儿进行研究,查末梢血血常规,分析各年龄段贫血患病率,进一步分析贫血与6个月内喂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喂养习惯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结果 药山社区4个月至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总患病率为37.9%(415/1 094),其中轻度贫血占88.2%(366/415),中度贫血占11.8%(49/415).贫血的患病率与月龄、母亲文化程度、6个月内喂养方式、是否合理添加辅食有关,6个月~<12月婴儿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χ2=14.95~31.93,P<0.01);母亲文化程度高者贫血的患病率低(χ2=10.86~47.02,P<0.01);人工喂养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和混合喂养者(χ2=15.26~23.38,P<0.01);合理添加辅食者贫血的患病率明显下降(χ2=31.18,P<0.01).结论 药山社区婴幼儿贫血总患病率仍较高,贫血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改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作者:苑赟;刘淑珍;鞠丽娜;孙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产妇心理护理中循证方法相对常规方法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来自西安市第二医院妇产科焦虑值≥40分的待产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研究组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普通心理护理.结果 运用循证心理护理的产妇较常规心理护理的产妇心理承受能力大,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焦虑值的下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2.90、3.11、3.62,均P<0.05).产妇产程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3.14、4.62,均P<0.05),孕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U=1.83,P<0.05).结论 循证心理护理在产科临床护理实践中优于常规心理护理.
作者:侯延蓉;王卓;郑瑛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的分流价值.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11 105例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同时TCT异常者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 11 105例TCT检测结果中,阳性者445例(4.40%),其中HPV感染的阳性率为67.9%(300/442),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组HPV感染率为91.7%(187/204),以CINⅡ~Ⅲ级为终点时,HPV检测在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91.0%,63.0%和99.0%,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组分别为98.2%,44.0%,66.7%和95.7%,HSIL组分别为100.0%,33.3%,81.8%和100.0%.结论 HPV检测对细胞学为ASCUS的患者可作为有效的分流方法,减少进行阴道镜检查下宫颈活检的患者比例;但对宫颈细胞学为LSIL和HSIL时,其分流的意义不大,对此类患者均应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
作者:石慧敏;谭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结果 患者均有停经史,23例发生停经后阴道点滴出血到中度流血.4例误诊为正常早孕或难免流产而行人流或药流,15例伴有轻微下腹痛.28例经阴道彩超确诊,4例行核磁共振成像确诊.6例(18.8%)因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较低行药物保守治疗;18例(56.3%)由于阴道流血较多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清宫术;8例(25.0%)因包块较大植入较深,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切除子宫病灶并修复瘢痕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门诊随诊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至正常.药物保守治疗组、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清宫术组、手术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6,P<0.05).结论 阴道超声是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方法,对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恰当应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子宫动脉栓塞+清宫、子宫病灶切除及瘢痕修复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程彦君;黄靖然;许兴桂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子宫收缩活动参与调控女性生殖系统许多方面的功能,如精子和胚胎的转运和着床、月经、妊娠和分娩等.子宫的异常收缩可导致许多常见疾病,如不孕、受精卵植入失败、痛经、子宫内膜异位、自然流产及早产等.因此,深入地认识非孕期子宫收缩及其调节的生理机制尤为重要.该文对子宫平滑肌细胞内收缩相关的结构、功能和调节作以综述,以期加深对参与子宫收缩调控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理解.
作者:罗宁;程忠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颅脑影像学变化及特征,分析并发脑血管病变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100例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的颅脑CT及临床资料.①根据入院诊断分为:子痫组,43例;重度子痫前期组,57例;②根据颅脑CT结果分为3组:出血组7例;缺血组47例;无异常组46例.结果 子痫组脑缺血率为76.8%(33/43),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24.6%(14/57)(χ2=26.739,P<0.01);两组颅内出血率无明显差异(F=0.113,P>0.05).出血组平均动脉压156.0±22.4mmHg,高于缺血组133.6±19.9mmHg(t=2.731,P<0.01)及无异常组136.1±19.9mmHg(t=2.416,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出血组及缺血组均明显高于无异常组(Z值分别为2.435、2.327,均P<0.05).出血组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2.9%,明显高于缺血组的10.6%(χ2=5.011,P<0.05).预后:死亡2例;植物人状态1例,2例脑缺血患者遗留视力减退.结论 子痫组比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颅脑异常的发生率高.当平均动脉压接近156mmHg左右、乳酸脱氢酶异常增高及合并HELLP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警惕颅内出血发生.严重脑缺血或颅内出血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王英兰;苏放明;魏晓萍;郭晓辉;周泱阳;韦金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在婴幼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脑MR检查未见异常的足月婴幼儿按照年龄段分为6组(0~28天组6例、29天~3个月组6例、4~6个月组5例、7~12个月组13例、13~18个月组9例、19~24个月组9例),分别行DTI检查,测定不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和平均弥散系数.感兴趣区(ROI)包括周围白质(双侧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深部白质(双侧内囊前、后肢及胼胝体膝部、压部)和深部灰质(双侧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分析DTI参数值在婴幼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豆状核及尾状核除外,脑其余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值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值均>0.74,P<0.001),且随年龄增长呈对数样增高;脑所有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系数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值均<-0.74,P<0.001),且随年龄增长呈对数样降低.各年龄段不同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值及平均弥散系数值是不完全相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0.365、96.413,均P<0.001).结论 DTI可以评估24个月内正常婴幼儿的脑髓鞘发育状况,其中各向异性指数值及平均弥散系数值反映了不同部位、不同年龄段脑髓鞘化进程.
作者:宋旸;蒋昊翔;刘黎明;帖利军;史晓薇;岳婕;胡长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