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IS靶控输注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分析

张伟;田明静;高成杰

关键词:BIS, 靶控输注, 丙泊酚, 依托咪酯, 麻醉, 瑞芬太尼
摘要: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济南军区总医院9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经过常规诱导后,研究组持续泵入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4、1.42、1.21,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1、-0.97、0.31,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肌肉震颤、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5.28,均P<0.05),两组患者呕吐、恶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4、1.01,均P>0.05).结论 BIS指导下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高效并且对心血管影响小,临床价值较高.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清瘀利胆汤中西医结合治疗ICP的作用及母婴结局

    目的 探究清瘀利胆汤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及母婴结局.方法 选取青海省交通医院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行淤利胆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清汤,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肝生化指标、瘙痒程度、临床疗效及母婴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治疗后,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瘙痒程度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早产、宫内窘迫均处于较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16.63、19.22、14.94、6.67、24.51、4.89、15.42、13.82、17.02,均P<0.05);实验组的给药后分娩孕周延后(t=26.34,P<0.01);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3%(56/60)、70.00%(4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P<0.01).结论 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清瘀利胆汤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肝生化指标,降低瘙痒程度,提高母婴结局.

    作者:马西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再次取卵IVF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再次取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探讨心理干预对第二次取卵患者的心理状态、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再次取卵+IVF-ET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7例)和对照组(181例),实验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额外给予特殊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84、-2.239,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588,P<0.05),两组获卵率、受精率、优胚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149、1.178、2.897,均P>0.05).结论 再次行取卵+IVF-ET治疗的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

    作者:王洁;赵美;范宇平;梁珊珊;徐芸菲;洪岭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宫缩抑制剂在先兆早产治疗中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宫缩抑制剂在先兆早产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先兆早产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120例先兆早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盐酸利托君静滴治疗;B组给予硫酸镁静滴治疗;C组与D组分别口服消炎痛与硝苯地平治疗.比较四组患者用药后保胎效果、心率与血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四组患者间的保胎有效率、保胎成功率及孕期延长天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F值分别为4.690、4.345、5.866,均P<0.05),以利托君组疗效佳,硝苯地平组次之,以消炎痛组疗效差.利托君组、硫酸镁组及硝苯地平组用药后血压与心率较用药前有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2.042~19.883、2.469~5.163、4.230~7.766,均P<0.05),利托君组用药后心率增高幅度较大(t=19.883、19.751,均P<0.01);消炎痛组用药后血压与心率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0.066~0.602,均P>0.05).利托君组用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硫酸镁组次之,硝苯地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3.389,P>0.05).结论 四种药物在先兆早产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硝苯地平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较理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药物.

    作者:叶小丽;吴志军;许园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219例产妇围产期相关因素与其新生儿健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产妇的围产期情况与其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影响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孕期保健干预和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2 219例,对产妇的分娩年龄、初潮年龄、妊娠周期、孕期体重增加、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及其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分析,并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产妇平均分娩年龄较高,且随着分娩年龄段的升高,其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分娩年龄段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45,P=0.000).不同初潮年龄段产妇所生新生儿平均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3,P=0.221),随着产妇妊娠周期的增加,其新生儿平均体重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892.945,P=0.000),随着产妇孕期体重的增加,新生儿平均体重呈较小的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4,P=0.003);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随着产妇孕次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88,P=0.000);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随着产妇产次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不同产次的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80,P=0.000);不同流产次数的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36,P=0.163).妊娠周期与新生儿1min、5min和10minApgar评分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9、0.143、0.148,均P<0.05);产次与新生儿1min、5min和10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85、-0.071、-0.066,均P<0.05).回归分析筛选出来的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有妊娠周期(P=0.000)、孕期体重增加情况(P=0.000)、婚姻状况(P=0.021).结论 妊娠周期、产妇的产次、妊娠期体重增加情况、婚姻状况与新生儿健康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在孕产妇围产期应注意保健教育干预,加强孕期保健,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作者:魏小华;张芬;雷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新生儿惊厥视频脑电图特点及对预后判断价值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惊厥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及对新生儿惊厥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至2015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新生儿惊厥住院并且行VEEG检查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VEEG异常特征和程度、新生儿期VEEG异常程度与婴幼儿期有否惊厥和神经发育异常的关系.结果 ①收录符合条件新生儿共61例,新生儿期VEEG轻度异常29例(47.5%),以阵发性异常和复合异常为主;中度异常24例(39.3%),以阵发性异常为主;重度异常7例(11.5%),以背景活动异常为主;暴发-抑制1例(1.6%).新生儿期VEEG严重程度与以后惊厥发作无相关性(rs=0.177,P=0.168),与神经发育不良显著相关(rs=0.486,P<0.001),婴幼儿期仍有惊厥发作与神经不良预后显著相关(rs=0.799,P<0.001);②出院后随访到39例,2例死亡,癫痫19例,其中治疗后仍有惊厥发作14例,有神经发育不良16例.新生儿期VEEG与婴幼儿期VEEG严重程度显著相关(rs=0.913,P<0.001);③新生儿期VEEG背景活动异常明显者以后神经发育不良发生率高(87.5%).随访VEEG有背景活动异常和复合异常者100%有神经发育不良;阵发性异常和成熟性异常者神经发育不良率分别为50.0%和33.3%.结论 新生儿惊厥VEEG异常程度及背景活动对判断神经发育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宋彩虹;姜毅;侯新琳;汤泽中;周丛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克罗恩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克罗恩病(CD)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儿童CD发病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微球分析技术,检测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32例CD患儿和30名正常对照儿童的血清白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17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D患儿血清中的IL-2、IL-4、IL-6、TNF-α、IL-17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2.822、2.643、5.713、2.962、3.183,均P<0.05);而血清中的IL-10、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2.554、2.634,均P<0.05).此外,儿童CD活动指数(PCDAI)评分为中重度的患儿血清TNF-α、IL-2和IL-17A水平显著高于评分为轻度的患儿(t值分别为2.233、2.332、2.531,均P<0.05);而血清IFN-γ、IL-4、IL-6及IL-10水平的PCDAI评分则中重度活动与轻度活动CD患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正常儿童相比,CD患儿存在明显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而且疾病活动度不同其细胞因子水平亦有差异,提示细胞因子水平紊乱在儿童CD发病及病情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卢华君;赵忠艳;林小春;方玲娟;闫秀梅;黄开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产妇在产程潜伏期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自愿选择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420例,排除硬膜外阻滞禁忌症和药物过敏者,进行随机编号分组,每组210例.一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S组),一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1.5μg/mL(F组).待宫口>2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分娩镇痛,先硬膜外推注1%利多卡因5mL,10分钟后推注混合液8mL.记录VAS疼痛评分、产妇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程时间等. 结果 产程各时点中,S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F组(t值分别为8.58、6.53、4.14、2.55,均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如头晕、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5、0.10、0.09,均P>0.05),两组新生儿产后5min的Apgar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54,P>0.05). 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有良好镇痛效果安全有效,可以临床推广.

    作者:成昌君;席春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时及母亲维生素D缺乏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及母亲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缺乏是否为导致早产儿后期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方法 以郑州市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且体重≤1 500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留取静脉血(出生3天内)及从出生医院获取母亲分娩后静脉血标本,并进行25-OHD水平测定;按出生后28天后是否合并BPD分为BPD组及未BPD组.结果 80例早产儿有24例(30.00%)合并新生儿BPD,50例未合并BPD,死亡或自动出院6例.BPD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正压通气(CPAP)、总用氧时间、住院天数、PDA患儿数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47、6.275、11.395、15.398,χ2=4.010,均P<0.05).BPD组患儿及母亲血清25-OHD明显低于非BPD组(t值分别为7.003、9.082,均P<0.05);所有BPD组患儿血中25-OHD均<10ng/mL,提示严重缺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时25-OHD血清水平是BPD的高危因素,母亲和新生儿血清中25-OHD每增加1ng/mL可能分别使BPD发生率降低24%(OR:0.76,95%CI:68~86,P<0.001)和39%(OR:0.61,95%CI:48~76,P<0.001).结论 通过研究证实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时及母亲血清中25-OHD水平较低,是后期发生BPD的一个高危因素.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早期补充足量维生素D是否可以预防BPD及后期其他肺部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明超;远孟梦;孙慧清;余增渊;刘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BIS靶控输注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济南军区总医院9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经过常规诱导后,研究组持续泵入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4、1.42、1.21,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1、-0.97、0.31,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肌肉震颤、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5.28,均P<0.05),两组患者呕吐、恶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4、1.01,均P>0.05).结论 BIS指导下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高效并且对心血管影响小,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张伟;田明静;高成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15000例检查结果及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诊断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5 000例患者行TCT检查的资料,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细胞学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类系统.结果 在15 000例患者中,炎症标本13 850例,占92.33%;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级别标本860例,占5.73%;在TCT检查阳性病例中,有669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其中活检阳性病例为393例,367例为鳞状上皮内病变,25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腺癌.细胞学阳性与活检病理组织学阳性的符合率为58.74%.结论 TCT仍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重要首选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可继续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清;韩慧慧;张冠军;宋延斌;李东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两种微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自身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微刺激方案克罗米芬(CC) +来曲唑(LE) +促性腺激素(Gn)和安宫黄体酮(MPA)+Gn先后在42例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42例卵巢低反应患者,该42例患者先使用CC+LE+Gn方案(A方案),形成可利用胚胎移植后未孕,改用MPA + Gn方案(B方案).比较两种方案的Gn总量、促排天数、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日血清雌二醇(E2) 、黄体生成素(LH) 、孕酮(P)水平、平均获卵数、卵泡早排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胚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两种方案相比较,促排天数无统计学差异(t=3.42,P>0.05),但B方案的Gn总量明显高于A方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1,P<0.05).注射GnRH-a日血清E2 、LH 、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75、1.28、1.41,均P>0.05),B方案获卵数明显多于A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5),但两种方案卵泡早排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t/χ2值分别为2.01、5.32、2.86、3.87,均P>0.05).结论 卵巢低反应患者IVF/ICSI促排卵周期应用CC+LE+Gn微刺激方案和MPA+Gn微刺激方案临床效果相近,并且前者Gn使用总量较后者低,因此可减轻患者单周期治疗费用.

    作者:李静;乔洪武;王兴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1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探讨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是否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如何应对其剖宫产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住院分娩行腰硬联合镇痛分娩足月、单胎、头位中转剖宫产126例,与资料比较(150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影响因素和指征分析)中转剖宫产率、手术指征及术中出血、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率13.09%,与资料无镇痛组9.2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05).腰硬联合镇痛组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产程延长/停滞38例,胎头位置异常32例,胎儿窘迫22例,其他34例.无镇痛组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其中63例为社会因素、珍贵儿等因疼痛拒绝阴道试产要求行剖宫产,其余指征与研究组相同.各手术指征构成比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56、15.47、5.64、6.77,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3、0.46、0.82,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未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其手术指征与无镇痛组基本相同,但无社会因素手术指征,且各手术指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产程延长/停滞居第一位,可能与腰硬联合镇痛相关,可以通过产时适时应用缩宫素、第二产程停止镇痛泵及体位变换等应对.另外,可以通过孕期体重控制预防巨大儿、早期诊断处理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等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

    作者:郭靖;赵瑞丽;常姣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治分析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妊娠,可以产生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的母体并发症.介于我国高剖宫产率,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明显增加.目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式等仍有有很多值得探讨研究的地方.该文旨在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及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陈蕴琪;吕小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子宫肌层厚度联合宫颈管长度在预测早产及母婴结局的作用

    目的 探讨子宫肌层厚度联合宫颈管长度在诊断早产中的作用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北京美华妇儿医院早产的84例孕妇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9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不同部位子宫肌层厚度、宫颈管长度、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分娩孕周显著低于对照组(t=2.164,P<0.05).观察组宫底部肌层厚、子宫体部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87、2.463,均P<0.05),而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宫颈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44、3.324,均P<0.05).观察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5.658、6.583、4.357,均P<0.05),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670、2.908,均P<0.05),两组分娩方式无显著性差异(χ2=0.002,P>0.05),产后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1.124,P>0.05).结论 子宫肌层厚度联合宫颈管长度对早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参考.

    作者:范冬徽;郭小静;杨小梅;郭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黄体酮不同给药方案对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孕激素的影响

    目的 比较围绝经期月经异常妇女阴道凝胶给药与肌内注射黄体酮的黄体支持效果,为提高黄体支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进行黄体酮给药的79名围绝经期月经异常妇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肌内注射组与阴道凝胶给药组,肌内注射组患者每日肌内注射黄体酮油剂,阴道给药组患者每日阴道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利用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测定法对所有患者给药后的血中孕激素以及子宫内膜孕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阴道凝胶给药组患者给药后子宫内膜孕激素水平为(11.15±11.45)nmol/L,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患者给药后子宫内膜孕激素水平(2.55±1.89)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89,P<0.05),而两组患者给药后血中孕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586,P>0.05).阴道凝胶给药组共有4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肌内注射组的23.08%(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59,P<0.05).结论 绝经妇女阴道凝胶给药黄体酮的子宫内膜孕激素水平更高且用药后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刚;王韦;李萍;董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负性情绪对子宫内膜癌化疗妇女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负性情绪对子宫内膜癌化疗妇女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2月26日至2016年10月7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肿瘤科接受术后化疗的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A)和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62例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中有焦虑症状者38例(61.29%),包括可能有焦虑18例(29.03%),肯定有焦虑14例(22.58%),肯定有明显焦虑6例(9.68%).62例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中有抑郁35例(56.45%),包括轻度抑郁21例(33.87%),中度抑郁11例(17.74%),重度抑郁3例(4.84%).30例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占48.39%.焦虑和抑郁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焦虑和抑郁组(t值分别为3.407、3.070、2.354、2.234、3.599,均P<0.05),而疲乏、疼痛、恶心呕吐评分均显著高于非焦虑和抑郁组(t值分别为2.310、2.420、2.527,均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化疗妇女易发生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慧慧;孙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梅毒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Logistic分析

    目的 了解南通市近4年的梅毒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重点探讨不良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以南通市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孕期确诊为妊娠梅毒的45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χ2检验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451例梅毒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45例,发生率为9.98%.产时确诊梅毒感染的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高于孕早期确诊的孕妇(OR=4.703,95%CI:1.079~20.486),孕期未用药或仅用药1个疗程的孕妇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用药2个疗程的孕妇,OR值分别为4.583和3.905,出生时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值阳性的新生儿终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阴性者(OR=3.412, 95%CI:1.295~8.987).结论 孕期尽早进行梅毒筛查、梅毒感染孕妇及早规范药物治疗是减少梅毒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维韦;娄海琴;付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p-p38与caspase-3、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p-p38、caspase-3、caspase-8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 6月至2017年 2月在西京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80例,分为子痫前期组40例,正常妊娠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胎盘滋养细胞中p-p38、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结果 p-p38、caspase3、caspase8在子痫前期胎盘和正常妊娠胎盘中均有表达;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p-p38、caspase-3、caspase-8表达与正常胎盘相比显著升高(2.08±0.04vs 1.44±0.04、1.72±0.03 vs 1.12±0.06、1.59±0.04 vs 1.18±0.01,t值分别为71、60、61,均P<0.01).结论 胎盘组织中p-p38、caspase-3、caspase-8的异常表达可能促进滋养细胞凋亡增加,推进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佳;刘朵朵;马向东;陈必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社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目的 评估社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比例,以及社会支持状况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3至10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居委随机抽取45~59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DA-7)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和非参数分析.结果 987例妇女完成调查问卷,平均年龄54.99±3.24岁.被分析对象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5.81±6.58分,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的妇女所得的社会支持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5~20.982,均P<0.05).不同年龄组有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48、0.356、2.716、3.732,.均P>0.05).比较抑郁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的围绝经期妇女,有抑郁症状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少,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低(t值分别为18.915、3.917,均P<0.01).而焦虑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的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2,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社会支持与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有关,具有抑郁症状者社会支持降低.

    作者:陆亦琼;汤振宇;蒲煜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妇科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5例(观察组),同时选取未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8例(对照组),观察随访两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4、4.77、13.53,均P<0.05),观察组有8例(12.31%)出现术中并发症和14例(21.54%)出现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5例(6.41%)出现术中并发症和11(14.1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2、1.359,均P>0.05).两组随访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观察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60%、73.70%和60.60%,对照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0%、69.80%和63.40%,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治疗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手术病理分期和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意义,但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吴小容;黄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