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华君;赵忠艳;林小春;方玲娟;闫秀梅;黄开宇
目的 分析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探讨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是否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如何应对其剖宫产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住院分娩行腰硬联合镇痛分娩足月、单胎、头位中转剖宫产126例,与资料比较(150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影响因素和指征分析)中转剖宫产率、手术指征及术中出血、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率13.09%,与资料无镇痛组9.2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05).腰硬联合镇痛组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产程延长/停滞38例,胎头位置异常32例,胎儿窘迫22例,其他34例.无镇痛组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其中63例为社会因素、珍贵儿等因疼痛拒绝阴道试产要求行剖宫产,其余指征与研究组相同.各手术指征构成比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56、15.47、5.64、6.77,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3、0.46、0.82,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未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其手术指征与无镇痛组基本相同,但无社会因素手术指征,且各手术指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产程延长/停滞居第一位,可能与腰硬联合镇痛相关,可以通过产时适时应用缩宫素、第二产程停止镇痛泵及体位变换等应对.另外,可以通过孕期体重控制预防巨大儿、早期诊断处理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等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
作者:郭靖;赵瑞丽;常姣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定植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 对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B病区住院的新生儿进行鼻部、眼部、脐带、直肠拭子培养,每周1次;静脉导管移除后管端培养.获取每一个CNS定植新生儿临床资料,同期培养阴性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在712名入住NICU的新生儿中,60例(8.4%)新生儿发现CNS定植,中位数天数为8天(四分位差4~13),常见的CNS定植部位为鼻咽部(n=24),其次是气管插管(n=12).CNS定植单因素分析显示实验组的出生体重及胎龄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7.501、-11.518,均P<0.05),实验组小儿导管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34.751、28.229、14.101、62.484,均P<0.05),但两组性别、子宫下段剖宫产、入院年龄、脐炎的发生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周(P=0.042)、出生体重(P=0.000)、经皮插入的中心导管(CVC)(P=0.006)、口鼻吸引(P=0.011)、呼吸机辅助呼吸(P=0.050)、全肠外营养(P=0.015)是CNS定植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呼吸机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是CNS定植的高危因素,而频繁口鼻吸引同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焦颖;张巍;刘巍巍;邢继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妇科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5例(观察组),同时选取未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8例(对照组),观察随访两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4、4.77、13.53,均P<0.05),观察组有8例(12.31%)出现术中并发症和14例(21.54%)出现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5例(6.41%)出现术中并发症和11(14.1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2、1.359,均P>0.05).两组随访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观察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60%、73.70%和60.60%,对照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0%、69.80%和63.40%,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治疗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手术病理分期和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意义,但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吴小容;黄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研究克罗恩病(CD)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儿童CD发病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微球分析技术,检测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32例CD患儿和30名正常对照儿童的血清白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17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D患儿血清中的IL-2、IL-4、IL-6、TNF-α、IL-17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2.822、2.643、5.713、2.962、3.183,均P<0.05);而血清中的IL-10、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2.554、2.634,均P<0.05).此外,儿童CD活动指数(PCDAI)评分为中重度的患儿血清TNF-α、IL-2和IL-17A水平显著高于评分为轻度的患儿(t值分别为2.233、2.332、2.531,均P<0.05);而血清IFN-γ、IL-4、IL-6及IL-10水平的PCDAI评分则中重度活动与轻度活动CD患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正常儿童相比,CD患儿存在明显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而且疾病活动度不同其细胞因子水平亦有差异,提示细胞因子水平紊乱在儿童CD发病及病情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卢华君;赵忠艳;林小春;方玲娟;闫秀梅;黄开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产前彩超筛查单脐动脉(SUA)合并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彩色超声筛查的28 011例,筛查出98例SUA病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98例正常产检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的畸形发生率、脐动脉血流、妊娠结局等.结果 SUA的发生率为0.35%(98/28 011),SUA组的胎儿畸形发生率为24.49%(24/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1/98)(χ2=24.25,P=0.00),SUA组的脐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25、5.67、13.28,均P=0.00).SUA组的不良妊娠结局为16.33%(1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P=0.00).结论 彩超对SUA和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状况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而且彩超能在中孕期对SUA合并畸形进行有效筛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和围产儿病死率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闫冰;孙涟漪;万长辉;林建树;蔡新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对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25例孕晚期有明显耻骨联合分离症状的孕妇并进行临床干预,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查产前、产后耻骨联合间距,评价干预前后耻骨联合间距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孕妇均顺利分娩,其中剖宫产7例,阴道分娩18例,产后耻骨联合分离均有一定程度恢复,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耻骨联合间距、VAS评分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47、8.323,均P<0.05);耻骨联合间距>10mm比例和VAS>4分比例组内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844、11.105,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耻骨联合间距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613,P=0.034);耻骨联合间距>10mm比例和VAS>4分Kappa检验一致性系数为0.42.结论 耻骨联合间距与疼痛VAS评估评分存在正相关,但间距>10mm与VAS评分>4分无明显相关.
作者:胡海燕;张静芳;张美;韩秀清;韩转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情况,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几种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并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41例新生儿作为败血症组,同时选取非感染新生儿60例作为非感染组,并对两组的危险因素、病原学、感染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败血症组41例新生儿血培养均阳性,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见(占41.5%).败血症组C-反应蛋白(CRP)、PCT、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t值分别为4.70、3.71、2.71、4.66,均P<0.05),败血症组血小板(PLT)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t=-6.95,P<0.05).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PLT、CRP、PCT、hsCRP、SA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异常阳性率在败血症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χ2值分别为32.25、17.62、27.86、49.77、55.23、54.21、30.16、7.18,均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CRP、hsCRP、PCT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有较高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0.822,0.978)、0.919(0.851,0.986)、0.945(0.891,0.999).结论 WBC、NEUT%、PLT、CRP、PCT、hsCRP、SAA、FIB对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均有意义,其中PCT、hsCRP、CRP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检验结果易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陆文峰;张洁;方成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膳食成分与乳汁成分的相关性,了解不同的膳食结构对乳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城区及农村选取研究对象共297例,分为城区组和农村组.在两组生长过程中从初乳到成熟乳共取乳汁7次(初乳、过渡乳、2月乳、4月乳、6月乳、8月乳、10月乳),应用膳食回顾法调查采集母乳前24h乳母膳食信息.使用数字化超声波精密测量技术检测乳汁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能量、水分、密度,采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乳汁成分、膳食成分及膳食结构,同时比较各个时期的乳汁与膳食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比较各期乳汁发现:初乳中蛋白质及乳糖含量农村组高于城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过渡乳中脂肪含量城区组高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5);成熟乳中蛋白质、脂肪及能量含量农村组高于城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6、4.73、4.46,均P<0.05);晚期乳中脂肪及能量含量农村组高于城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5、3.74,均P<0.05);城区组在初乳、过渡乳、2月、4月时乳母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9、3.44、2.10、2.64,均P<0.05);在过渡乳及6月时乳母脂肪摄入量城区组高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0、2.93,均P<0.05);在6月、8月及10月时乳母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农村组高于城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2.32、2.43,均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乳汁中蛋白质与膳食中脂肪在8月乳有相关性(r=-0.45,P<0.05),乳汁中蛋白质与膳食中蛋白质在过渡乳、4月乳和10月乳时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38、0.45、0.47,均P<0.05),乳汁中的乳糖和膳食中的脂肪在4月乳和8月乳时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2、-0.43,均P<0.05),与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在6月乳时有相关性(r=0.39,P<0.05),乳汁中的能量和膳食中的脂肪在过渡乳和6月乳时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89、0.43,均P<0.05),乳汁中的矿物质与膳食中脂肪在2月乳和4月乳时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2、-0.39,均P<0.05),乳汁中的脂肪与膳食中的脂肪在8月乳时有相关性(r=0.40,P<0.05)、与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在初乳及6月乳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39、0.40,均P<0.05)、与膳食中的蛋白质在初乳时有相关性(r=0.39,P<0.05).结论 膳食成分及乳母的膳食与乳汁营养成分密切相关.
作者:杨华;刘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部队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的携带率及突变类型,并分析部队新生儿与普通人群新生儿之间耳聋基因突变率及突变类型的差异.方法 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北部战区所属部队官兵所生新生儿937例进行GJB2(c.35delG、c.235delC、c.176del16、c.299 del AT)、SLC26A4(IVS7-2A>G和c.2168 A>G)、GJB3(c.538C>T)、线粒体12S rRNA (m.1494 C>T和m.1555 A>G)4个常见耳聋易感基因9个突变热点检测.结果 937例新生儿中,耳聋基因突变31例(3.31%).其中GJB2 13例,突变携带率为1.39%(13/937),包括c.176del16 2例(0.21%),c.235delC 6例(0.64%),c.299 del AT 5例(0.53%),而c.35delG 0例;SLC26A4基因突变13例,突变携带率为1.39%(13/937),均为IVS 7-2 A>G位点;GJB3基因突变2例(0.21%),皆为单基因杂合突变,无纯合突变;线粒体12S rRNA1555 A>G均质突变3例(0.32%),无异质突变.结论 与普通人群相比,部队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类型相同,但携带率处于偏低水平,可能与样本量少引起的偏差有关,也可能与军人身体素质优于普通人群有关.耳聋基因筛查有利于药物性和迟发性耳聋的早期发现,是耳聋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重点.
作者:郝冬梅;邹朋书;曹东华;张宁;于月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济南军区总医院9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经过常规诱导后,研究组持续泵入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4、1.42、1.21,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1、-0.97、0.31,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肌肉震颤、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5.28,均P<0.05),两组患者呕吐、恶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4、1.01,均P>0.05).结论 BIS指导下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高效并且对心血管影响小,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张伟;田明静;高成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妊娠,可以产生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的母体并发症.介于我国高剖宫产率,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明显增加.目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式等仍有有很多值得探讨研究的地方.该文旨在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及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陈蕴琪;吕小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分析女性更年期患者膳食结构的合理性,为开展更年期患者饮食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的患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健康相关信息及饮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更年期患者中,每日谷薯类及杂豆、蔬菜、水果、畜禽肉、鱼虾类、大豆类及坚果、蛋类、奶类及奶制品、油脂平均摄入量分别为184.0g、471.5g、300.2g、99.0g、33.9g、9.5g、42.5g、236.4g、34.3g.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供能比为51.6%:15.0%:33.4%.更年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15)的患病率是71.4%,常见的5个症状分别是:疲乏(84.9%)、易激动(77.3%)、骨关节肌肉痛(76.5%)、失眠(73.9%)、潮热(70.6%).体重超标人群较体重正常人群更易患更年期综合征(χ2=5.50,P=0.02).仅10.0%的更年期患者曾接受过更年期的膳食指导.结论 更年期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相关健康知识欠缺,有必要对更年期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
作者:席思思;胡哲文;白文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及TLR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00例接受肾活检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作为观察组,按照病例分型可分为MCD型(78例)、MN型(72例)、MsPGN型(75例)及FSGS型(75例),另选择同期收治的70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两组肾组织中TLR4及TLR7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中的不同病理类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肾小管组织中TLR4的表达水平较高,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MCD型肾小管组织中TLR4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组,依次是MN型、MsPGN型及FSGS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9.23,均P<0.05).观察组中的不同病理类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肾小管组织中TLR7的表达水平较高,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MsPGN型肾小管组织中TLR7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组,依次是MN型、MCD型及FSGS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82~10.25,均P<0.05).结论 TLR4及TLR7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中呈现较高的表达水平,且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中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陈国强;郝亚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宫缩抑制剂在先兆早产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先兆早产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120例先兆早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盐酸利托君静滴治疗;B组给予硫酸镁静滴治疗;C组与D组分别口服消炎痛与硝苯地平治疗.比较四组患者用药后保胎效果、心率与血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四组患者间的保胎有效率、保胎成功率及孕期延长天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F值分别为4.690、4.345、5.866,均P<0.05),以利托君组疗效佳,硝苯地平组次之,以消炎痛组疗效差.利托君组、硫酸镁组及硝苯地平组用药后血压与心率较用药前有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2.042~19.883、2.469~5.163、4.230~7.766,均P<0.05),利托君组用药后心率增高幅度较大(t=19.883、19.751,均P<0.01);消炎痛组用药后血压与心率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0.066~0.602,均P>0.05).利托君组用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硫酸镁组次之,硝苯地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3.389,P>0.05).结论 四种药物在先兆早产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硝苯地平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较理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药物.
作者:叶小丽;吴志军;许园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孕妇胎膜早破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两年间分娩的足月孕妇胎膜早破病例 200 例,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健康孕妇2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结局.结果 本院在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两年分娩新生儿2000例,其中间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为10.00%(200/2 000),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在1~5kg之间,平均(3.36±0.44)kg;出生身长在47~55cm之间,平均(50.38±1.05)cm;分娩时胎龄在24.57~41.47周之间,平均(39.24±1.92)周.孕妇分娩方式为观察组自然分娩者103例,占51.50%,剖宫产97例,占48.50%;对照组自然分娩者168例,占84.00%,剖宫产32例,占16.00%,差异有统计学(χ2=29.29,P<0.001).观察组中阴道分娩的产妇第一、第二、总产程时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阴道分娩的产妇(t值分别为2.92、3.69、7.37,均P<0.05),两组第三产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P>0.05);观察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82、8.24,均P<0.05).结论 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较高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有着较大的影响,临床上应给予重视,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曹杰;田立碧;胡尚英;王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两种微刺激方案克罗米芬(CC) +来曲唑(LE) +促性腺激素(Gn)和安宫黄体酮(MPA)+Gn先后在42例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42例卵巢低反应患者,该42例患者先使用CC+LE+Gn方案(A方案),形成可利用胚胎移植后未孕,改用MPA + Gn方案(B方案).比较两种方案的Gn总量、促排天数、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日血清雌二醇(E2) 、黄体生成素(LH) 、孕酮(P)水平、平均获卵数、卵泡早排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胚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两种方案相比较,促排天数无统计学差异(t=3.42,P>0.05),但B方案的Gn总量明显高于A方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1,P<0.05).注射GnRH-a日血清E2 、LH 、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75、1.28、1.41,均P>0.05),B方案获卵数明显多于A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5),但两种方案卵泡早排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t/χ2值分别为2.01、5.32、2.86、3.87,均P>0.05).结论 卵巢低反应患者IVF/ICSI促排卵周期应用CC+LE+Gn微刺激方案和MPA+Gn微刺激方案临床效果相近,并且前者Gn使用总量较后者低,因此可减轻患者单周期治疗费用.
作者:李静;乔洪武;王兴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惊厥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及对新生儿惊厥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至2015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新生儿惊厥住院并且行VEEG检查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VEEG异常特征和程度、新生儿期VEEG异常程度与婴幼儿期有否惊厥和神经发育异常的关系.结果 ①收录符合条件新生儿共61例,新生儿期VEEG轻度异常29例(47.5%),以阵发性异常和复合异常为主;中度异常24例(39.3%),以阵发性异常为主;重度异常7例(11.5%),以背景活动异常为主;暴发-抑制1例(1.6%).新生儿期VEEG严重程度与以后惊厥发作无相关性(rs=0.177,P=0.168),与神经发育不良显著相关(rs=0.486,P<0.001),婴幼儿期仍有惊厥发作与神经不良预后显著相关(rs=0.799,P<0.001);②出院后随访到39例,2例死亡,癫痫19例,其中治疗后仍有惊厥发作14例,有神经发育不良16例.新生儿期VEEG与婴幼儿期VEEG严重程度显著相关(rs=0.913,P<0.001);③新生儿期VEEG背景活动异常明显者以后神经发育不良发生率高(87.5%).随访VEEG有背景活动异常和复合异常者100%有神经发育不良;阵发性异常和成熟性异常者神经发育不良率分别为50.0%和33.3%.结论 新生儿惊厥VEEG异常程度及背景活动对判断神经发育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宋彩虹;姜毅;侯新琳;汤泽中;周丛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负性情绪对子宫内膜癌化疗妇女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2月26日至2016年10月7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肿瘤科接受术后化疗的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A)和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62例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中有焦虑症状者38例(61.29%),包括可能有焦虑18例(29.03%),肯定有焦虑14例(22.58%),肯定有明显焦虑6例(9.68%).62例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中有抑郁35例(56.45%),包括轻度抑郁21例(33.87%),中度抑郁11例(17.74%),重度抑郁3例(4.84%).30例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占48.39%.焦虑和抑郁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焦虑和抑郁组(t值分别为3.407、3.070、2.354、2.234、3.599,均P<0.05),而疲乏、疼痛、恶心呕吐评分均显著高于非焦虑和抑郁组(t值分别为2.310、2.420、2.527,均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化疗妇女易发生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慧慧;孙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及母亲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缺乏是否为导致早产儿后期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方法 以郑州市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且体重≤1 500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留取静脉血(出生3天内)及从出生医院获取母亲分娩后静脉血标本,并进行25-OHD水平测定;按出生后28天后是否合并BPD分为BPD组及未BPD组.结果 80例早产儿有24例(30.00%)合并新生儿BPD,50例未合并BPD,死亡或自动出院6例.BPD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正压通气(CPAP)、总用氧时间、住院天数、PDA患儿数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47、6.275、11.395、15.398,χ2=4.010,均P<0.05).BPD组患儿及母亲血清25-OHD明显低于非BPD组(t值分别为7.003、9.082,均P<0.05);所有BPD组患儿血中25-OHD均<10ng/mL,提示严重缺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时25-OHD血清水平是BPD的高危因素,母亲和新生儿血清中25-OHD每增加1ng/mL可能分别使BPD发生率降低24%(OR:0.76,95%CI:68~86,P<0.001)和39%(OR:0.61,95%CI:48~76,P<0.001).结论 通过研究证实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时及母亲血清中25-OHD水平较低,是后期发生BPD的一个高危因素.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早期补充足量维生素D是否可以预防BPD及后期其他肺部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明超;远孟梦;孙慧清;余增渊;刘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可造成孕产妇子痫发作,产时、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甚至死亡,对母婴危害极大.脂肪组织是脂质储存的场所,可分泌脂肪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瘦素等,参与调节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内脂素(visfatin)和网膜素(omentin)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文献报道其可能对HDCP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但结论并未统一.
作者:王桃桃;祁文瑾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