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昌君;席春莲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可造成孕产妇子痫发作,产时、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甚至死亡,对母婴危害极大.脂肪组织是脂质储存的场所,可分泌脂肪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瘦素等,参与调节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内脂素(visfatin)和网膜素(omentin)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文献报道其可能对HDCP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但结论并未统一.
作者:王桃桃;祁文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再发惊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的>28天且新生儿期发生过惊厥的患儿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为期1~36个月的随访,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对2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进行病史采集,结果表明,引起新生儿惊厥的首要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占35%;发作类型以微小发作为主,占45%;新生儿期惊厥患儿有孕产高危因素者7例,有惊厥家族史者2例,影像学异常者10例,脑电图异常者14例;对20例新生儿惊厥进行长期随访, 12例出现不同程度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12例出现癫痫发作,其中10例患儿发作减少<50%,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对可能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期影像学异常及脑电监测结果异常对预后评估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结论 新生儿惊厥病因以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新生儿惊厥可继发癫痫及发育落后,且通常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对新生儿惊厥预后应作出早期判断及干预.
作者:叶高波;刘宇;杨琳;黄绍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膳食成分与乳汁成分的相关性,了解不同的膳食结构对乳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城区及农村选取研究对象共297例,分为城区组和农村组.在两组生长过程中从初乳到成熟乳共取乳汁7次(初乳、过渡乳、2月乳、4月乳、6月乳、8月乳、10月乳),应用膳食回顾法调查采集母乳前24h乳母膳食信息.使用数字化超声波精密测量技术检测乳汁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能量、水分、密度,采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乳汁成分、膳食成分及膳食结构,同时比较各个时期的乳汁与膳食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比较各期乳汁发现:初乳中蛋白质及乳糖含量农村组高于城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过渡乳中脂肪含量城区组高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5);成熟乳中蛋白质、脂肪及能量含量农村组高于城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6、4.73、4.46,均P<0.05);晚期乳中脂肪及能量含量农村组高于城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5、3.74,均P<0.05);城区组在初乳、过渡乳、2月、4月时乳母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9、3.44、2.10、2.64,均P<0.05);在过渡乳及6月时乳母脂肪摄入量城区组高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0、2.93,均P<0.05);在6月、8月及10月时乳母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农村组高于城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2.32、2.43,均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乳汁中蛋白质与膳食中脂肪在8月乳有相关性(r=-0.45,P<0.05),乳汁中蛋白质与膳食中蛋白质在过渡乳、4月乳和10月乳时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38、0.45、0.47,均P<0.05),乳汁中的乳糖和膳食中的脂肪在4月乳和8月乳时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2、-0.43,均P<0.05),与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在6月乳时有相关性(r=0.39,P<0.05),乳汁中的能量和膳食中的脂肪在过渡乳和6月乳时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89、0.43,均P<0.05),乳汁中的矿物质与膳食中脂肪在2月乳和4月乳时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2、-0.39,均P<0.05),乳汁中的脂肪与膳食中的脂肪在8月乳时有相关性(r=0.40,P<0.05)、与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在初乳及6月乳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39、0.40,均P<0.05)、与膳食中的蛋白质在初乳时有相关性(r=0.39,P<0.05).结论 膳食成分及乳母的膳食与乳汁营养成分密切相关.
作者:杨华;刘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宫缩抑制剂在先兆早产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先兆早产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120例先兆早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盐酸利托君静滴治疗;B组给予硫酸镁静滴治疗;C组与D组分别口服消炎痛与硝苯地平治疗.比较四组患者用药后保胎效果、心率与血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四组患者间的保胎有效率、保胎成功率及孕期延长天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F值分别为4.690、4.345、5.866,均P<0.05),以利托君组疗效佳,硝苯地平组次之,以消炎痛组疗效差.利托君组、硫酸镁组及硝苯地平组用药后血压与心率较用药前有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2.042~19.883、2.469~5.163、4.230~7.766,均P<0.05),利托君组用药后心率增高幅度较大(t=19.883、19.751,均P<0.01);消炎痛组用药后血压与心率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0.066~0.602,均P>0.05).利托君组用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硫酸镁组次之,硝苯地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3.389,P>0.05).结论 四种药物在先兆早产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硝苯地平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较理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药物.
作者:叶小丽;吴志军;许园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在羊水过少足月引产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妇幼保健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222例符合引产指征的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2患者采用欣普贝生进行引产,划分为欣普贝生组;另外120例患者采用双球囊进行引产,划分为球囊组.分析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促宫颈成熟效果以及妊娠结局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球囊组孕产妇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欣普贝生组孕产妇的89.22%(χ2=13.616,P<0.05).两组孕产妇的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293、1.002、1.224,均P>0.05)、产钳助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283,P>0.05).球囊组孕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为(6.29±2.18)h,显著低于欣普贝生组的(10.31±3.29)h,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71,P<0.05).球囊组孕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为82.50%,显著高于欣普贝生组的65.69%(χ2=8.264,P<0.05);球囊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7.50%,显著低于欣普贝生组的34.31%(χ2=8.264,P<0.05).欣普贝生组孕产妇中有4例(3.92%)出现引产并发症,而球囊组孕产妇中有5例(4.17%)出现引产并发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9,P>0.05).结论 双球囊在羊水过少足月引产中的引产效果显著优于欣普贝生,并且不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胡叶青;霍文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清瘀利胆汤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及母婴结局.方法 选取青海省交通医院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行淤利胆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清汤,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肝生化指标、瘙痒程度、临床疗效及母婴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治疗后,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瘙痒程度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早产、宫内窘迫均处于较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16.63、19.22、14.94、6.67、24.51、4.89、15.42、13.82、17.02,均P<0.05);实验组的给药后分娩孕周延后(t=26.34,P<0.01);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3%(56/60)、70.00%(4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P<0.01).结论 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清瘀利胆汤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肝生化指标,降低瘙痒程度,提高母婴结局.
作者:马西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再次取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探讨心理干预对第二次取卵患者的心理状态、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再次取卵+IVF-ET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7例)和对照组(181例),实验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额外给予特殊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84、-2.239,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588,P<0.05),两组获卵率、受精率、优胚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149、1.178、2.897,均P>0.05).结论 再次行取卵+IVF-ET治疗的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
作者:王洁;赵美;范宇平;梁珊珊;徐芸菲;洪岭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负性情绪对子宫内膜癌化疗妇女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2月26日至2016年10月7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肿瘤科接受术后化疗的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A)和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62例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中有焦虑症状者38例(61.29%),包括可能有焦虑18例(29.03%),肯定有焦虑14例(22.58%),肯定有明显焦虑6例(9.68%).62例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中有抑郁35例(56.45%),包括轻度抑郁21例(33.87%),中度抑郁11例(17.74%),重度抑郁3例(4.84%).30例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占48.39%.焦虑和抑郁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焦虑和抑郁组(t值分别为3.407、3.070、2.354、2.234、3.599,均P<0.05),而疲乏、疼痛、恶心呕吐评分均显著高于非焦虑和抑郁组(t值分别为2.310、2.420、2.527,均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化疗妇女易发生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慧慧;孙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高频振荡通气(HFOV)、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武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6例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均采用PS、HFOV、iNO联合治疗.观察比较患儿治疗前后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呼吸功能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86例患儿中,总有效率为76.7%(66/8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4/86).治疗前与治疗后1、6、24h患儿的pH、PaCO2、PaO2、FiO2、MAP、O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064、63.158、42.790、62.163、17.737,38.944,均P<0.05);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6、24h患儿的pH、PaO2均升高,PaCO2、FiO2、MAP、OI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54~32.403,均P<0.05).结论 联合应用PS、HFOV和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值得应用推广于临床.
作者:夏胜英;王艳丽;胡艳;陈和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细胞块免疫组化p16染色联合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宫颈液基细胞学初检判读为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后,取TCT剩余保存液制细胞块行免疫组化p16染色,同时行二代杂交捕获检测的患者156例.结果 156例宫颈TCT初检判读为NILM的患者,HC2检测均为阳性;运用细胞块免疫组化P16检测并复查TCT,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检出率为19.23%(30/156).结论 TCT联合运用HC2和细胞块P16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准确性,减少漏诊率.
作者:鲁波;包磊;李美平;沈寅;任丽芳;张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调经促孕丸结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序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DOR不孕症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序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调经促孕丸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变化、患者的窦卵泡数(AFC)、卵巢直径(OVD)及卵巢基质血流阻力指数(RI),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SH、LH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078、3.112,均P<0.05),血清E2、AMH较治疗前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2.908、3.024,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436、1.011、0.978、1.44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AFC较治疗前显著上升(t=2.899,P<0.05),卵巢基质R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325,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48、0.472,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VD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21、0.890,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内成功妊娠19例,妊娠率为46.34%(19/41),对照组治疗后1年内成功妊娠10例,妊娠率为23.81%(10/42),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34,P<0.05).结论 调经促孕丸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序贯治疗DOR不孕症可有效提高卵巢功能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砺娇;陈秀凤;韩晓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惊厥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及对新生儿惊厥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至2015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新生儿惊厥住院并且行VEEG检查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VEEG异常特征和程度、新生儿期VEEG异常程度与婴幼儿期有否惊厥和神经发育异常的关系.结果 ①收录符合条件新生儿共61例,新生儿期VEEG轻度异常29例(47.5%),以阵发性异常和复合异常为主;中度异常24例(39.3%),以阵发性异常为主;重度异常7例(11.5%),以背景活动异常为主;暴发-抑制1例(1.6%).新生儿期VEEG严重程度与以后惊厥发作无相关性(rs=0.177,P=0.168),与神经发育不良显著相关(rs=0.486,P<0.001),婴幼儿期仍有惊厥发作与神经不良预后显著相关(rs=0.799,P<0.001);②出院后随访到39例,2例死亡,癫痫19例,其中治疗后仍有惊厥发作14例,有神经发育不良16例.新生儿期VEEG与婴幼儿期VEEG严重程度显著相关(rs=0.913,P<0.001);③新生儿期VEEG背景活动异常明显者以后神经发育不良发生率高(87.5%).随访VEEG有背景活动异常和复合异常者100%有神经发育不良;阵发性异常和成熟性异常者神经发育不良率分别为50.0%和33.3%.结论 新生儿惊厥VEEG异常程度及背景活动对判断神经发育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宋彩虹;姜毅;侯新琳;汤泽中;周丛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诊断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5 000例患者行TCT检查的资料,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细胞学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类系统.结果 在15 000例患者中,炎症标本13 850例,占92.33%;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级别标本860例,占5.73%;在TCT检查阳性病例中,有669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其中活检阳性病例为393例,367例为鳞状上皮内病变,25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腺癌.细胞学阳性与活检病理组织学阳性的符合率为58.74%.结论 TCT仍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重要首选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可继续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清;韩慧慧;张冠军;宋延斌;李东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规律间断给药与恒速持续给药对体温升高的影响.方法 选取宣城市中心医院在2015年1至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200例.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间断组(n=100)和持续组(n=100).间断组单次给予10mL剂量,持续组按10mL/h恒速持续给药,药物剂量为0.08%罗哌卡因8mg+0.4μg/mL舒芬太尼4μg.记录两组在镇痛前、镇痛后60、120、180、240、300min、分娩时及分娩后60min时的产间发热例数、感觉平面阻滞、白细胞介素-6、鼓膜体温等情况;对比两组产妇及其新生儿产程时间、镇痛时间、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等硬膜外阻滞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产间发热及感觉平面阻滞在各时段均无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1.52、0.79,均P>0.05);与镇痛前相比,两组在镇痛后240、300min、分娩时及分娩后60min时的鼓膜体温均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两组在所有镇痛后时段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镇痛前高,且持续组升高更为明显(F值分别为3.42、4.00,均P<0.05);持续组在镇痛后180、240min时的VAS评分较间断组高(F=3.23,P<0.05);持续组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的用量较间断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3、6.16,均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规律间断给药与恒速持续给药产生的产间发热例数无明显差异,体温升高可能与白细胞介素-6有关.规律间断给药使用药物剂量较小,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吕辉;包义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济南军区总医院9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经过常规诱导后,研究组持续泵入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4、1.42、1.21,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1、-0.97、0.31,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肌肉震颤、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5.28,均P<0.05),两组患者呕吐、恶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4、1.01,均P>0.05).结论 BIS指导下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高效并且对心血管影响小,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张伟;田明静;高成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营养状况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314例社区COPD老年妇女以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行营养评定并进行分组,营养良好组164例,营养一般组73例,营养缺乏组77例,比较三组肺功能分级、6min步行及圣乔治问卷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不同营养COPD患者FEV1/FVC、FEV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34.144、43.646,均P<0.05),进一步每两组之间比较发现,营养良好组患者FEV1/FVC、FEV1均显著高于营养一般组、营养缺乏组(t值分别为3.457、4.021、5.236、5.897,均P<0.05),营养一般组患者FEV1/FVC、FEV1均显著高于营养缺乏组(t值分别为3.034、2.908,均P<0.05).不同营养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有显著性差异(χ2=70.244,P<0.05),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肺功能分级也处于下降趋势.不同营养COPD患者Borg评分、mMRC评分、步行距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7.929、4.198、8.386,均P<0.05),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Borg评分、mMRC评分呈上升趋势,而步行距离呈下降趋势.不同营养COPD患者生活质量中症状评分、活动评分、心理社会评分、总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11.677、6.757、9.240、8.862,均P<0.05),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各评分项目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关系密切.
作者:张美君;孙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分析女性更年期患者膳食结构的合理性,为开展更年期患者饮食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的患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健康相关信息及饮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更年期患者中,每日谷薯类及杂豆、蔬菜、水果、畜禽肉、鱼虾类、大豆类及坚果、蛋类、奶类及奶制品、油脂平均摄入量分别为184.0g、471.5g、300.2g、99.0g、33.9g、9.5g、42.5g、236.4g、34.3g.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供能比为51.6%:15.0%:33.4%.更年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15)的患病率是71.4%,常见的5个症状分别是:疲乏(84.9%)、易激动(77.3%)、骨关节肌肉痛(76.5%)、失眠(73.9%)、潮热(70.6%).体重超标人群较体重正常人群更易患更年期综合征(χ2=5.50,P=0.02).仅10.0%的更年期患者曾接受过更年期的膳食指导.结论 更年期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相关健康知识欠缺,有必要对更年期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
作者:席思思;胡哲文;白文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部队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的携带率及突变类型,并分析部队新生儿与普通人群新生儿之间耳聋基因突变率及突变类型的差异.方法 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北部战区所属部队官兵所生新生儿937例进行GJB2(c.35delG、c.235delC、c.176del16、c.299 del AT)、SLC26A4(IVS7-2A>G和c.2168 A>G)、GJB3(c.538C>T)、线粒体12S rRNA (m.1494 C>T和m.1555 A>G)4个常见耳聋易感基因9个突变热点检测.结果 937例新生儿中,耳聋基因突变31例(3.31%).其中GJB2 13例,突变携带率为1.39%(13/937),包括c.176del16 2例(0.21%),c.235delC 6例(0.64%),c.299 del AT 5例(0.53%),而c.35delG 0例;SLC26A4基因突变13例,突变携带率为1.39%(13/937),均为IVS 7-2 A>G位点;GJB3基因突变2例(0.21%),皆为单基因杂合突变,无纯合突变;线粒体12S rRNA1555 A>G均质突变3例(0.32%),无异质突变.结论 与普通人群相比,部队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类型相同,但携带率处于偏低水平,可能与样本量少引起的偏差有关,也可能与军人身体素质优于普通人群有关.耳聋基因筛查有利于药物性和迟发性耳聋的早期发现,是耳聋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重点.
作者:郝冬梅;邹朋书;曹东华;张宁;于月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产妇在产程潜伏期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自愿选择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420例,排除硬膜外阻滞禁忌症和药物过敏者,进行随机编号分组,每组210例.一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S组),一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1.5μg/mL(F组).待宫口>2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分娩镇痛,先硬膜外推注1%利多卡因5mL,10分钟后推注混合液8mL.记录VAS疼痛评分、产妇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程时间等. 结果 产程各时点中,S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F组(t值分别为8.58、6.53、4.14、2.55,均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如头晕、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5、0.10、0.09,均P>0.05),两组新生儿产后5min的Apgar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54,P>0.05). 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有良好镇痛效果安全有效,可以临床推广.
作者:成昌君;席春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在玉环县人民医院妇科病房住院的136例自然流产孕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玉环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正常体检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检测血清25-(OH)D水平,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为(51.76±6.86)nmol/L,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为(59.55±7.79)nmol/L,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02,P<0.05);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缺乏率为44.12%,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缺乏率为26.67%,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缺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34,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自然流产发生的风险.
作者:叶瑛瑛;王金辉;叶天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