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侠;姚晚侠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无创辅助通气方式,广泛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湿肺、新生儿肺炎、呼吸暂停、拔管撤离呼吸机后的过渡等[1].原厂家配有的固定帽及头部支架,由于新生儿不配合,尤其对于头部较小的极低体重儿,易至呼吸机管道鼻塞松脱,严重影响给氧治疗的效果.因此,CPAP鼻塞的固定方法非常重要.我院NICU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对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管道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琴燕;王楠楠;韦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B超及CT双导向下局麻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术中护理配合规范.方法 对32例患者的36个肝癌病灶,在B超和CT双导向下局麻行RFA,护士术前做好护理关怀,让患者说出自己的顾虑,介绍手术的优越性,讲解术中配合要点;术中做好患者、药品、器械的准备,熟悉手术步骤并给予医生配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种管道通路、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维护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结果 36个肝癌病灶均在双导向下精准穿刺成功,顺利完成RFA.经治疗的36个肝癌病灶在术后随访复查期间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有明显肿瘤残存.32例患者均未出现与RFA治疗及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B超和CT双导向局麻下行RFA,专业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书萍;陈冬萍;李小芳;阚雪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前,临时起搏器体外脉冲发生器主要采用胶布或绷带固定于下肢.该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胶布固定可致部分患者因皮肤过敏发生皮炎,且因固定不牢固,导致起搏发生器与起搏导管电极脱位,致起搏失效.(2)绷带固定有致起搏器发生移位的可能,且遮盖起搏发生器上的起搏指数,不便于临床观察.(3)起搏发生器直接固定在患者下肢,受压时间长,易致患者骨突部位及皮肤疼痛、发红,甚至可引发轻度压疮.(4)机器呈裸机状态,缺乏固定保护装置,易发生意外事件.鉴此,我科设计了临时起搏器体外脉冲发生器充气减压固定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玉娇;朱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口腔医学的学科交叉,要求口腔专业护士既要掌握护理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又要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具有专科特色突出、操作能力要求高、协调配合与团队合作意识显著等特点.随着我国“四手操作”的大力推广和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口腔专业护士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对口腔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作者:贾丽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肤宁洁搽剂用于失禁性皮炎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Ⅲ~Ⅳ度失禁性皮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用肤宁洁搽剂进行护理,对照组用肤宁洁乳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75%、对照组92.50%;观察组失禁性皮炎愈合时间(12.46±1.51)d,短于对照组(16.31±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有2例复发,对照组有10例复发,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肤宁洁搽剂用于失禁性皮炎的护理效果优于肤宁洁乳膏.
作者:张丽平;范东英;展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0例接受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要点间的关系.结果 部分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分流管堵塞的情况,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体效果良好.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董利英;施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放线菌感染是一种少见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为放线菌,一般存在于健康人群的上消化道和女性的生殖道中[1].其确诊主要靠组织培养或组织病理切片找到放线菌.感染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以颜面部、腹部及胸部多见[23].放线菌病病程长,临床表现多样,复发率高,但预后较好.一旦确诊,首选足量长疗程青霉素治疗.
作者:朱菡;刘畅;刘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新护士大都指工作年限<1年的护士,虽然经过系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后进入临床工作,但当直接面对真实而繁忙的工作环境时很容易发生各种差错.研究[1]表明,新护士一直是护理差错的高发人群.美国文献报道[2],新护士比有经验的护士发生护理差错的风险更高.笔者就国内外有关新护士护理安全管理理论、安全培训及临床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综述,旨在加强新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差错发生,保障病人安全.
作者:邓先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43例全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特点及体会,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护理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行全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及护理体会.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后无机器人系统相关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及出血导致的二次开胸探查.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4±2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8±21)min.平均随访时间305 d(1个月~6年),随访期间无死亡、中风、感染性心内膜炎或人工瓣衰败,39.5%(17例)合并房颤.结论 系统规范全机器人二尖瓣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张翠娟;唐锋媚;任海记;唐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多元化的宣教对于乳腺肿瘤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31例乳腺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视频组和常规组,分别使用视频宣教和常规宣教的方法进行术前宣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结果 常规组宣教前后SAS得分明显下降(1.7±1.7)分、SDS得分未有改善(-0.7±2.8)分;视频组在宣教前后SAS、SDS得分均明显下降,分别为(7.8±11.3)分和(7.5±13.9)分;两组比较,SAS、SDS得分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频宣教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宣教,应在临床大力推广,由于宣教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宣教过程中应注意因人施教.
作者:吴越;马元春;姚岚;张琳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延续护理对胸腔镜治疗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行胸腔镜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一体化延续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 s呼吸气体的容积(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及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一体化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胸腔镜治疗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锦锋;张友惠;袁丽敏;王爱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在留置尿管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门诊留置导尿后带管出院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室对门诊留置尿管患者建立专门档案登记,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制订家庭护理计划,电话回访跟踪或上门家访,建立微信群平台,提高他们的家庭护理技能.比较两组患者尿管并发症发生率和照顾者留置尿管相关知识掌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照顾者留置尿管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门诊留置尿管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可提高患者及照顾者的家庭护理能力,减少留置尿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秋风;郭奕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早期下床活动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有关早期下床活动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合计1 5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被动电极起搏器植入术后3~24 h下床活动对电极脱位、囊袋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酸背痛、尿潴留、便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被动电极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不仅没有增加电极脱位、囊袋出血的风险,而且能降低腰酸背痛、尿潴留、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方雪娥;李秀财;胡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改进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定位方法,以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穿刺成功率,减轻新生儿不适.方法 以我院产科2015年4-7月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穿刺的400例足月顺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日期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08例)与对照组(192例),观察组采用三角形定位法进行足跟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进行穿刺,对比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血标本直径、足跟瘀斑发生率、穿刺时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56%,高于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标本直径为(11.12±1.68)mm,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跟瘀斑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时疼痛评分(2.45±0.7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三角形定位法进行足跟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增大血标本直径,减轻针刺时新生儿疼痛不适,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孙伟;张翠琼;英伍;曹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保护动机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出院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鼻咽癌放化疗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住院时均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同时给予保护动机干预.评估两组患者放化疗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指数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毒副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数(7.70±1.13)分,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数(5.22±1.4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护动机干预能有效减少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迟薇;薛桂芬;杨萌萌;刘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消毒供应中心/室(CSSD/SSR)担负着医院医疗器械和可重复使用物品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并直接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和其它无菌物品,具有医疗器械多、精密度高、周转快、无菌技术要求严格、科技含量高等特点,被称为医院的“心脏”.由于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去污染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处理过程的组合,CSSD/SSR也被称为医院的“肝脏”[1].当今医院感染控制思路的侧重点已逐步由消毒环境转移到控制污染源,并已成为新形势下现代化医院管理者实现大程度地控制医院感染的着眼点.
作者:王晓楠;周微;靳松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自制智能型语音急救盒用于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的急救效果.方法 将57例发生低血糖后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治疗盘给予急救处理,观察组采用智能型语音低血糖急救盒给予急救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后急救所需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所需时间为(127.2±1.6)min,对照组所需时间为(149.9±2.3)min,观察组急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智能型语音低血糖急救盒轻便易取、使用方便,可供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急救需求,能满足糖尿病患者外出随身携带,值得推广.
作者:王莉;付阿丹;许琍文;何婷;唐莎;易兰;杨静;蔡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两件式造口底盘无创固定技术在缝线脱落腹腔引流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腹部手术后留置引流管缝线脱落或腹壁引流管戳口Ⅲ度、Ⅳ度刺激性皮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不同方法固定期间意外脱管发生率、患者换体位时疼痛程度及Ⅲ度、Ⅳ度刺激性皮炎愈合时间.结果 改良组患者引流管固定方法无意外非计划拔管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患者重新固定后7d内变换体位时引流管周围牵拉痛无明显变化,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疼痛加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Ⅲ度刺激性皮炎平均愈合时间(4.2±1.2)d、对照组为(8.3±1.5)d,Ⅳ度刺激性皮炎平均愈合时间(8.1±0.82)d、对照组为(11.1±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件式造口底盘无创固定缝线脱落引流管可减轻引流管孔周围牵拉痛,降低引流管戳口刺激性皮炎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
作者:梁晓燕;刘家红;罗晴瑜;苏晓霞;贾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循经刮痧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睡眠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经刮痧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围绝经期生存质量(MENQOL)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干预后PSQI指数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干预后围绝经期生存质量均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MENQOL总分及血管舒缩症状、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维度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 (P<0.01).结论 循经刮痧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及其它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孟方;段培蓓;安红丽;侯玉娇;朱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两种预检分诊模式对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建立系统化的预检分诊模式,优化分诊流程,提高分诊质量.方法 将2014年1-3月在我院就诊的72 821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预检分诊模式分诊;将2014年10-12月在我院就诊的78 135例患儿设为研究组,采用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分诊.比较两组间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死亡率、纠纷发生率及候诊意外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分诊准确率为96.28%,高于对照组的81.22%;两组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纠纷发生率、候诊意外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在分诊标准、分诊流程、分诊工具、人员配备等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优化,可以提高分诊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纠纷发生率和候诊意外发生率,促进患儿就诊全过程的安全.
作者:余艮珍;张晓乐;叶天惠;朱振云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