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王富兰;舒春梅
目的 分析院外压疮发生的临床特点,以期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院外压疮的认识,为预防院外压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272例带有院外压疮的患者,通过调查住院患者病历,压疮会诊单,首次会诊压疮照片,提取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压疮创面情况资料.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率、构成比及频数进行数据描述分析.结果 (1)男性占65.4%,女性占34.6%;平均年龄(76.48±9.48)岁,80岁以上的患者占48.2%.(2)90.1%的患者都来自内科,比例较高的科室为呼吸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3)意识不清楚的占60.7%;96.3%的患者合并慢性病,平均合并2.6种慢性病.(4)5.5%的患者身上无法计算压疮处数,3处及以上的压疮患者占32%,可计算压疮处数的患者共计601处,2.7%发生感染.(5)易发生压疮的部位依次为骶尾、髋部、足跟、臀部、内外踝、背部;压疮分期以Ⅱ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为主;面积大小不等,但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面积评分10分的创面占28.8%.结论 院外压疮患者一般情况和压疮创面情况有其特点,临床护理人员应结合其临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锦锦;李影;李茵;冯杰;樊丽丽;田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进步及甲状腺检查在体检中的普及,临床上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近年来显著上升.有文献[1-2]报道,应用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高达20%~76%.
作者:周先利;宋彩萍;赵欢;湛又菁;涂静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CCM)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SA)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72例D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为36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CM,针对患者病情制订康复处方,以CCM团队协作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 两组DSA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障碍均有所恢复,患者满意度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CM模式能够有效改善DSA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
作者:肖群;刘朝晖;刘睿;朱银星;金葵花;郎红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辨证施膳与肠息肉术后复发率间的关系,探讨辨证施膳降低肠息肉术后复发率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 867例需进行肠息肉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数字抽签法原则将1 86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985例与对照两组882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严格执行辨证施膳,而对照组患者则按常规方式施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两年内肠息肉的复发情况,比较各证型肠息肉复发率与施膳饮食间的关系,并分析辨证施膳对各证型肠息肉术后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后2年内的肠息肉复发率为9.64%,对照组为20.9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息肉中医宏观辨证分型中,观察组施膳调理对不同证型息肉复发率的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辨证施膳饮食调护的患者肠息肉术后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并且辨证施膳对各证型肠息肉术后预防复发的效果也显著优于常规施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婷珊;黄颖娴;彭林;杨茜湄;郑少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采集尿标本佳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3-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尿袋组)56例和观察组(按摩组)59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尿袋采集新生儿尿液,观察组采取新生儿腹部穴位按摩留取尿标本,观察比较两种方法采集尿标本的成功率,患儿舒适度,采集所需要时间,两种留尿方法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数,尿标本污染率.结果 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64.29%,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89.83%,两组患儿成功采集标本在吃奶后时间和舒适度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两组患儿采集尿液标本过程中标本被大便或尿袋等污染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对照组污染率为30.23%,而观察组未发现污染;两种方法采集尿液中红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部穴位按摩法在留取新生儿尿标本明显优于尿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筠;李亚玲;朱清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5月在我科诊断为急性砷化氢中毒的21例患者,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糖皮质激素静滴、保肝、营养心肌、利尿、碱化尿液、对症支持等治疗.给予心理安慰、血液净化期间护理、密切观察尿量尿色及时记录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19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肾功能、胆红素、血清酶学及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早期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及治疗期间配合医生对患者采取专业护理、加强责任心,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素琴;冯志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舌后坠患者非确定性人工气道(口咽通气道下)湿化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应用口咽通气道的脑卒中舌后坠呼吸困难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经口咽通气道内径孔道持续湿化法;对照组应用五官科喉头喷雾器间歇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吸痰次数、痰痂的形成、气道黏膜损伤以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湿化第3、7天观察组痰液湿化效果满意率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第7天观察组痰痂的形成、气道黏膜的损伤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第3、7天观察组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卒中舌后坠患者采用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持续湿化法,湿化效果满意,可减少吸痰次数、痰痂的形成以及气道黏膜的损伤,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方萍;郑华如;岳明;霍佳佳;方昌存;石苗苗;万胜慧;陆莉;孙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对严重脓毒症患者CRRT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并总结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因严重脓毒症行CRRT治疗的62例患者,按照治疗后随访28 d时结局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CRRT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收集血气、肝肾功能检验指标,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IL-1β、IL-6、IL-10、TNF-α等数据.结果 62例患者中,随访至28 d死亡27例(43.5%),存活35例(56.5%),无失访病例.死亡组患者乳酸、AST、IL-1β、IL-6及TNF-α降低值低于存活组(P<0.05),而PH、IL-10的升高值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HR=1.94,P=0.018)、IL-1β(HR=1.97,P=0.005)、TNF-α(HR=1.21,P=0.007)治疗前后差值,为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乳酸和TNF-α对治疗结局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和0.80(P<0.05).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CRRT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清除细胞因子,乳酸及细胞因子清除情况可以作为预测治疗结局的良好指标.
作者:陈芳;秦雪兰;蔡坤伶;赖军华;谭鹤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1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分类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分类方法很多,可按量表项目编排方式、评定者性质等分类;还可按量表功能分为特征描述性量表和诊断性量表;常见的是按量表内容分类.因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主要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各个侧面作出评定,故特征描述性量表居多,诊断性量表使用范围有限.即使是诊断性量表,也主要指“心理特点诊断”,如评估受评者的人格结构、尚保存和受损的能力或心理功能,而非临床医学诊断.
作者:刘晓虹;李丽萍;吴菁;汪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自制多功能下肢骨牵引抬高支架改善胫腓骨骨折跟骨牵引患者舒适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胫腓骨骨折行跟骨牵引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使用下肢抬高垫,观察组使用多功能下肢骨牵引抬高支架,比较两组患者牵引应用效果,评定两组患者牵引期间身体下滑频次、舒适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牵引时出现患者身体随牵引下滑至床尾(3.42±1.36)次而对照组(9.67±2.09)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得分(85.2±7.52)分;而对照组为(61.3±7.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胫腓骨骨折跟骨牵引患者使用自制多功能下肢骨牵引专用抬高支架,能维持骨牵引佳效能,减少患者身体下滑频次,提高舒适度,方便护士管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晓萍;汤美秀;沈冬英;万小娟;顾兰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纵向分析危急值数据,了解危急值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危急值管理、加强人员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13-2015年度的危急值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同时问卷调查护士对危急值的知晓情况.结果 3年间共报告3 951例危急值,占比较高的检验指标为血糖、血钾、血培养、血钙及APTT.血常规中PLT以及Hb以低于检测阈值为主,血生化中Ca2+、Na+、Glu以低于检测阈值为主,而血K+和TBil以高于检测阈值为主.不同年度间确认时间有降低趋势(P<0.05).50%的调查对象可以正确回答8~10个常用检验指标的危急值阈值,60%熟悉掌握危急值处理流程,95%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急值对于临床诊疗工作意义重要.结论 定期回顾性分析危急值数据,有助于临床诊断以及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作者:方晓玲;陈君;钟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常压引流和负压引流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的引流效果.方法 将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常压引流,对照组采用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在带管时间、术后伤口引流总量、引流并发症、引流护理所需工时上有无差异.结果 观察组引流并发症(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与护理引流所需总工时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带管时间和术后引流总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常压引流和负压引流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常压引流并发症发生率低,节时省力,更有利于临床工作.
作者:陈军肖;吴爱华;安淑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基层医院实习护生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3-2016年在我院实习的225名护生发生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行分析,并使用对照分析法对干预前后实习护生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护生在实习中后期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干预前,满意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实习护士的正确引导及管理,提高了实习护士的综合素质,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作者:冯伊平;曹雅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脑血管疾病可导致一部分患者长期卧床,行动不方便,大小便不能自理,也造成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1].临床护理费时、费力、费心.目前普通型医用大小便器或尿不湿虽然使用广泛,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便器使用时小便不能完全排入便器中,易造成患者皮肤潮湿、损伤及床褥污染.夜间排小便需要随时倾倒,影响患者和护理人员的睡眠,也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研制床式医用接便器.解决了患者在卧床排泄大小便方面的难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静;王兵;芦书洋;孙耕儒;何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化疗中常用的三种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静脉导管的选择和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确诊为乳腺癌且需行首次化疗的患者150例,VPA组50例采用静脉输液港行化疗,CVC组50例采用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化疗,PICC组50例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化疗,对三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导管相关性全身感染、导管完全阻塞和导管部分阻塞发生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CVC组的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导管完全阻塞伴血栓形成及导管部分阻塞发生率伴血栓形成均高于VPA组(P<0.05);PICC组的导管完全阻塞发生率伴血栓形成、导管部分阻塞伴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CVC组(P<0.05);PICC组的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导管相关性全身感染、导管完全阻塞、导管部分阻塞伴血栓形成发生率与VP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堵管伴血栓形成发生率比CVC低,PICC的堵管发生率比CVC低.但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堵管伴血栓形成的风险较VPA高.
作者:严梅;刘莉娟;王雪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设计规范手术器械包装思维导图,探讨其在规范手术器械包装及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从器械核对、质量检查、规范摆放、包装四方面质量要求考虑,自行设计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成立思维导图应用培训及器械包装小组,采用理论培训和情景模拟实践应用、发放问卷调查表,并比较思维导图前后发生手术器械包装缺陷的例数.结果 前后检查手术器械包11 550和11 260个,思维导图应用后包装缺陷8件,较应用前36件有较大的改善,改善幅度77.8%.结论 思维导图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提高了供应室护士器械包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包装质量.
作者:陈彩央;刘丽;舒君美;陈哿菲;杨艳红;陈巧丽;应莉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前由于没有精密负压引流器,渗血渗液进入负压引流器后,需用注射器抽出,再置入量杯中测量.这样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负担,影响效率,还容易引起二次污染.为此,我科设计了一种精密负压引流器.现介绍如下.
作者:罗江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切取术对供体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访调查我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切取术74例供者,随访时间为6~36个月.使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调查供体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调查供体术后心理状况.结果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后6个月比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得分高,各维度比较P<0.05;部分供体术后3个月存在焦虑心理状态,供体术后3个月SAS、SDS评分比术后6个月评分高(P<0.05),术后3个月SF-36各维度与焦虑、抑郁得分呈负相关(P<0.05),术后6个月焦虑得分与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呈负相关(P<0.05),抑郁得分与生理机能、情感职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后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呈负相关,促进供体术后快速康复,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金宗兰;廖贵益;杨巧兰;陈萍萍;徐雨辰;申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大型综合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为制订符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的相关介入放射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广东省某大型综合医院108名介入放射医务人员进行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 该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综合得分为(95.14±14.40)分(问卷满分112分),条目平均得分高是辐射屏蔽设施(3.73±0.48)分;得分低是个人防护设备(3.02±0.83)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学历与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医院管理者对辐射屏蔽设施方面投入较大,但对个人防护设备的重视不足;学历较低的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相对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卫生行政部门应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加大介入放射防护方面的监管力度.
作者:张容;赖敏华;冯惠强;陈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骨科围手术期应用超前镇痛以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我科收治的21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依托考昔超前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皮下自控镇痛泵(PC-SA)镇痛,两组均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术后18~72 h切口疼痛NRS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对无痛治疗和护理工作满意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田昕;杨晓梅;惠蓉;郭丰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