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奥马哈系统评价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干预效果

刘艳飞;陈伟菊;许万萍

关键词:奥马哈系统, 糖尿病, 延续护理,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应用奥马哈系统对糖尿病延续护理干预的效果从认知、行为、状况3个方面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43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时机为入院至出院后1个月,并从认知、行为和状况3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除皮肤问题的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护理问题干预前后的认知、行为、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可量化糖尿病延续护理干预效果,为延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型瘢痕膏结合弹力套对手部深Ⅱ度烧伤愈合后瘢痕干预的疗效分析

    手部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易形成瘢痕增生、挛缩,导致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轻者手部功能受限,重者丧失劳动及自理能力。既往采用的康复治疗方式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创面会因弹力套佩戴不适而破溃,使康复效果难以保证。我科于2009年至今不断创新,改进所使用的瘢痕膏成分及弹力套材质,并对住院治疗的手部深Ⅱ度烧伤患者设有专职护士,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建芬;金敏;何小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参数调整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慢快综合征患者在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参数的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的慢快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55次/min ,对照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65次/min ,观察并比较在术后一年内两组患者频发心房事件的发生率(AHRE)、心室起搏百分率(Vp)、心房起搏百分率(Ap)、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脑钠肽(BNP)。结果观察组Ap和Vp明显降低,而LVEDD和LVEF得到较大改善,BNP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的AHRE和L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降低起搏心率,能较好的调整患者的LVEF和LVEDD ,同时可降低BNP。

    作者:张红梅;唐树芝;陈劲松;陈进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耳穴压豆结合中药熏洗坐浴对痔病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结合中药熏洗坐浴对痔病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痔病术后发生排尿困难患者的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结合中药熏洗坐浴;对照组采用诱导排尿法。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时间、排尿量、排尿后症状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排尿时间、排尿量、排尿后症状改善情况,对照组主要症状积分高于观察组( 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为90.00%,两组病例干预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耳穴压豆结合中药熏洗坐浴对痔病术后排尿困难患者,能有效改善排尿过程中的不适症状,使排尿顺畅,从而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媛;郭秀君;吴琼;步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治疗性 ERCP 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早期发现及内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的早期发现、积极内镜下治疗与娴熟的内镜下护理配合,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的止血成功率。方法2013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行治疗性ERCP患者2400例,对出现迟发性出血18例患者,在并发症护理中能早期发现与处理,并积极采取内镜下有效治疗措施。结果18例迟发性出血患者中,7例采用局部注射止血,4例采用内镜氩离子凝固术,5例采用金属止血夹钳夹止血,2例采用金属止血夹结合注射止血,18例患者均一次止血成功。结论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和并发症护理、采用正确的止血方法、娴熟的内镜下护理配合,提高了ERCP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的止血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

    作者:马文聪;楼奇峰;蒋祯;徐鸿;江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拔管指征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拔管指征。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科行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拔管指征是24h引流量低于10mL;对照组按传统拔除引流管的指征是24h引流量低于20mL。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拔除引流管后5d内引流管口愈合情况及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拔管后引流管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拔管指征使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延长,明显加快引流管口愈合,减少伤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林小燕;苟菊香;蒋义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胰岛素对照表在非内分泌专科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照表在非糖尿病专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层整群抽取274名非糖尿病专科临床护士,分为干预组(142人)和对照组(132人),分别在胰岛素对照表使用前、使用后3个月和6个月时,比较两组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及胰岛素技术操作考核结果有无差异;细化分析6个月时胰岛素注射技术操作关键点掌握情况有无差异。结果胰岛素对照表在非内分泌专科病房应用后,干预组护士对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士在部分胰岛素注射技术的关键点问题上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对照表的使用,提高了非糖尿病专科临床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和胰岛素注射技术水平,且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确保了临床护理安全。

    作者:安秀丽;张莉;梁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单下肢悬空体位在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与传统平卧位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体位的摆放对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实验组:60例行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放置单下肢悬空体位;对照组:回顾性收集60例放置传统体位的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将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单下肢悬空体位比传统平卧位在Oxford单髁置换手术中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单下肢悬空体位能保证术中病人的安全,有效暴露手术野,同时方便医生操作,减少医生重复操作,降低疲劳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的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新型固定方法在长期应用双鼻氧管患者中的巧用

    氧疗是临床常用治疗,是治疗低氧血症,改善组织缺氧的有效措施。目前常用一次性双鼻氧管并采用“心形固定法”(即用双鼻氧气管对准双侧鼻孔,挂在两耳上沿颈前部,再用活扣收紧至舒适的长度)来实施氧疗。此固定方式虽合理牢固,但一些年老体弱且患有慢性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需长期氧疗的患者易在耳上形成压疮,局部发红、刺痛;更有甚者,局部皮肤破溃流脓。鉴于此类情况,在积极处理伤口后,会及时调整管道的固定方式,但这些方式均存在一定弊端;如常使用的“圆形固定法”(将双鼻氧管对准鼻腔后,经耳上绕头围一圈,活动扣固定于头枕后)取平卧位时,患者常感枕后不适,且压迫管道,影响氧气的输送;另外,管道经常松脱,需频繁重置,增加工作负担。另一种方式是将双鼻氧管对准鼻腔,导管自然垂下后用胶布直接在两侧脸颊贴住氧气管,此方式虽简单,但也易脱落,且胶布印记不易清洗;再者就是用压疮贴来预防耳部压疮,但由于位置特殊性,使得其不易牢固贴敷且成本高。针对上述弊端,笔者所在科室经长期实践,采用一种新型方法来固定一次性双鼻氧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玉娇;朱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主侧孔测量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比较经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主孔通道和侧孔通道测量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危重患者分别经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主孔和侧孔测量其在平卧位、半卧位30°、半卧位45°的CVP,采用非参数配对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主孔通道测量CVP和侧孔通道测量CVP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双腔静脉导管主孔通道进行静脉治疗,侧孔通道监测CVP能同时满足监测和治疗的双重需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高鹏;尹彦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癌症相关抑郁的补充替代治疗研究进展

    癌症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也通过干预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尤以伴发抑郁症状为多见。据报道,癌症相关抑郁(Cancer‐related depression ,CRD )的发病率可高达65.0%~78.0%[1]。于这个层面上来说,癌症也属于身心疾病的一员。虽然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手术、放化疗,甚至生物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的辅助,癌症患者的远期存活率较前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此类患者的心理问题却始终未得到重视,反过来C RD又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病情的转归,影响了癌症的治疗效果。因此,抑郁的治疗是癌症治疗中的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多年的实践证明,单纯的药物治疗远不能解决C RD患者的治疗需求,补充替代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补充替代治疗,也是补充和替代医学(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Medicine , CAM ),包括治疗理论、实践及其产品,该治疗方法超出了学西医的医师、护士、药剂师以及其他医务人员教育计划的学习范围,为不典型的非常规治疗方法[2]。笔者旨在对癌症相关抑郁的补充替代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翁美芳;王恵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癌痛患者应用芬太尼 PC IA 滴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癌痛患者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 )滴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6例癌痛患者应用芬太尼PCIA滴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总结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结果26例癌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便秘2例、恶心、呕吐15例、头晕、嗜睡4例、谵妄1例、肌阵挛1例,均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好转。结论熟悉并掌握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叶苹;赵云;羊波;孙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肢体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 T )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行骨科手术的165例患者,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79例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3月的86例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肢体肿胀、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肢体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应用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能有效预防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玉梅;苏灵林;张彦芳;张王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社区护理学》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开展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护理本科生社区护理学实践课程采用社区见习、家庭访视、分享交流、案例讨论和模拟家庭健康教育5个模块开展体验式教学,利用课程评价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课程评价总分为(106.14±15.116)分,得分排在前面的条目主要是“课程价值”和“内容学习”两个维度。结论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区护理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作者:李玉霞;李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清洗剂对手术器械硅酸盐变色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分析碱性清洗剂与多酶清洗剂对手术器械硅酸盐变色的影响,找出佳清洗剂,防止器械硅酸盐变色。方法将新购置的240把血管钳随机分为A组(阑尾包)、B组(清创包)分别使用多酶清洗剂和碱性清洗剂按常规清洗流程上机清洗,日间手术器械在术后30 m in内完成,夜间手术器械护士经预处理后浸泡在纯水中,第2天早上按常规清洗流程上机清洗,清洗效果检测方法采用目测法和带光源放大镜两种方法进行。结果目测法显示,多酶清洗剂和碱性清洗剂合格率分别为72.7%、91.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显示,多酶清洗剂和碱性清洗剂合格率分别为60.0%、87.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性清洗剂对防止手术器械硅酸盐变色的效果优于多酶清洗剂。

    作者:夏淑娇;陈彩央;张晔;舒君美;徐永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应急预案情景模拟演练的设计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应用情景模拟演练应急预案的效果。方法应急预案情景模拟演练实施包括选定主题、设计缺陷、编写脚本、布置场景、审核预演、实施演练等六个步骤。结果应用情景模拟演练应急预案后调查显示:95%的护士表示认同;97%的护士认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有帮助;98%的护士认为比理论授课、视频学习更为直观、更有助于记忆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结论情景模拟演练可以发现预案和流程中存在的缺陷;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护理人员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作者:赵慧华;潘文彦;李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划入对照组,2014年7-12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纳入干预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实施,干预组在常规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采用VA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第2天、第3天、第4天睡眠时刻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2天、第3天、第4天疼痛控制干预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术后穴位按摩、体位改进、延长吸氧时间及肢体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手术器械清洗固定架的制作与应用

    为了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和工作效率,解决不同规格手术器械的摆放,避免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时手术器械相互叠放、轴节部位、咬合面不能充分暴露,我科2012年4月自行设计制作了手术器械清洗固定架,经过2年的临床应用,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工气道吸痰方法的研究进展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所建立的呼吸通道,主要用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从而纠正患者的缺氧症状。但在建立人工气道的同时,也破坏了患者的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屏障,失去对吸入空气的加热和加湿,以及对灰尘和微生物的过滤功能,从而导致气道分泌物粘稠,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分泌物排出减慢等,造成细菌的繁殖引起肺部感染[1]。而感染又会加重分泌物的产生,增加痰液的粘稠度,导致气道的堵塞,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形成恶性循环[2]。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当或无效的吸痰方式,不仅不能有效清除气管及深部支气管坠积物,还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包括充血、水肿、纤毛丢失、黏膜出血及肉芽形成等,从而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及肺部感染的机会[3]。为寻求安全、有效、合理的气道内吸痰方式,现将人工气道内各吸痰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夏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机器人辅助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6月14例达芬奇机器人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4例患者,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治疗效果基本满意。出院时满意度调查为99%,平均住院日为9~11 d。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春丽;康福霞;邢丹丹;李园园;郭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内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精密器械,其结构复杂,材料、形状特殊,造成了清洗消毒困难,需重复使用、价格昂贵、使用率高等特点,导致了内镜清洗消毒困难。衡量内镜感染控制的标准概念是在1980年后产生的,这个标准的产生有助于减少内镜传播的感染。我国在2004年开始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规范执行了将近10年,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控制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笔者就目前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内镜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清洗消毒质量的实施监控、清洗剂和消毒剂在使用中问题、消毒内镜二次污染以及消毒内镜存储时间与使用前再消毒等问题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宋燕;姚荷英;徐君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