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爱康肤银敷料加速腹膜透析导管感染出口愈合的应用

邱晶;王海燕

关键词:爱康肤银敷料, 腹膜透析, 导管出口处感染, 愈合,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爱康肤银敷料对腹膜透析导管感染出口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应用爱康肤银敷料,对照组应用传统无菌纱布敷料覆盖,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腹膜透析导管感染出口处恢复、周边皮肤不良反应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8.12%、出口愈合时间(14.38±5.35)d,细菌培养转阴时间(8.49±1.52)d,其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压红、压痛、灼热感与潮湿感等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换药耗时及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爱康肤银敷料可加速腹膜透析导管感染出口愈合,减少患者皮肤不适感,降低治疗费用。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肩关节镜手术体位对术后血压变化的影响与分析

    目的:探讨沙滩椅位与侧卧位两种肩关节镜手术体位对术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136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两种体位各选取6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术中血压控制良好,患者全麻清醒后返回病房,应用多功能参数监护仪监测两组病人血压,分析血压变化与手术体位关系,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沙滩椅位手术患者回病房后即刻血压较侧卧位低且低于其术前平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压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除需评估手术中的血压变化情况外,护士还需评估患者潜在的易导致术后出现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尤其应警惕沙滩椅位术后患者低血压的发生,严密监测术后血压变化情况,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王小乐;鲁楠;张爽;安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护理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行PC N L治疗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28例患者,总结护理经验及体会。结果2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皆在发病早期得到明确诊断并行抗休克治疗和良好护理,患者血压在24~96 h内都逐渐恢复正常,术后3~6 d内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术后14 d内均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是 PCNL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早期密切观察并发现休克的征象,维持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强抗感染治疗和生命体征监测,能够有效防治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作者:庞艳;王良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 ,TIVAP)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和血标本采集等[1]。大量研究证明,输液港常用于恶性肿瘤患者[2],如白血病、乳腺癌、淋巴瘤患者等。本文就完全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国仁秀;查云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运用研究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均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法与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测上肢疼痛和水肿程度。结果完成实验80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上肢疼痛、水肿、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袁小毛;陈培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癌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滴定多瑞吉的护理

    目的:总结32例癌性疼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 )滴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的护理经验。方法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建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项目,提高患者滴定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准确的疼痛评估,保证剂量调整的准确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32例患者中27例滴定成功,5例滴定失败。结论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滴定多瑞吉基本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并能迅速缓解爆发痛,值得临床推广。护理人员在滴定过程中有效的护理管理,对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准确的剂量调整、并发症的预防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云;孟爱凤;马圣香;王叶苹;羊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心理学

    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其规律3患者心理反应的若干规律3.1.2患者的心理活动强度与其疾病实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不同个体对疾病认知程度的显著差异,主要受其个性心理特质等影响。此处所指“患者心理活动与其疾病的实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是患者心理活动的另一个基本规律,即指那些平日乐观、开朗且自制力较强的个体,自知身患重病后,同样会因其疾病的严重后果而产生复杂心理活动或激烈内心冲突。虽然他们通常能冷静地面对现实,一般不会有过激情绪反应或极端冲动行为,但他们同样会对其疾病所致一系列严重后果产生恐惧感。

    作者:刘晓虹;李丽萍;吴菁;汪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在房颤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例房颤伴脑卒中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前做好各项检查配合、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及病情变化,加强活化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时准确地处置术中各种情况;术后做好活动、饮食指导及对比剂肾病的预防,重点是用药和随访知识宣教等。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左心耳封堵术,其中1例术中左心耳形成急性血栓,有3例患者随访已超过3次,封堵器在位功能正常,无新的栓塞事件发生。结论左心耳封堵术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对操作者技术和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心脏介入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专业的救治力,以确保手术顺利地完成。

    作者:王琳;胡玉芳;郦明芳;陈明龙;张凤祥;来菊菊;庄婧;李文静;周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品管圈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发动圈员自我管理,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和制订改进措施并实施。将2014年2-3月(实施前)与2014年9-10月(实施后)医护人员洗手率及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高低进行比较。结果 QCC活动实施后,医护人员洗手率从36%升至79%;同时,洗手率分别在诊疗操作前、诊疗操作后、无菌操作前及脱手套后这4个层面上均明显高于QCC实施前。并且,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通过持续改进后也有很大改善。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文红;莫蓓蓉;杨华露;贾秀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内科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 PICC置管有效护理措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接受PICC的25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6例,对照组实施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PICC置管均取得成功,无1例失败,观察组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肿瘤内科PICC非计划性拔管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莉;陈晶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固定椎板的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我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6月采用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7例、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5例,并对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结果经精心治疗与积极护理,本组患者术前功能障碍得到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亡。结论予以系统护理,可以改善改良式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节段脊髓压迫症,加快康复的速率。

    作者:梁秋金;王书欣;丘婷;李玉洁;温志玲;梁明;唐亮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 RDS)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护理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护理策略及临床效果,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 NRDS早产儿,所有患儿均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再辅助相应护理策略。记录患儿在用药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及辅助通气时间。结果患儿经机械通气及气管内PS液治疗后,用药后1 h、8 h及24 h的血气分析结果相较于用药前均有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儿在治疗后紫绀及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而言,开展系统及全面的护理策略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欣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DET/AIM 在肠造口术后周围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DET/AIM在肠造口术后周围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肠造口术后周围皮肤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造口周围评估工具进行评估监测,并根据AIM造口周围皮肤护理指南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皮炎发生情况和发生率。结果肠造口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皮炎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T/AIM应用于肠造口术后患者的皮肤护理中,能有效减少造口周围皮肤皮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韦秀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T ACE 肝癌患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纵向调查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肝癌患者抑郁症状纵向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ES‐D量表纵向调查患者两个时点的抑郁得分:首次 TACE后(T1时点);6个月(T2时点)。结果本组患者死亡率36.82%,总流失率为50%。T1时,CES‐DT 1(11.57±7.06),27.0%患者有抑郁症状;T2时,抑郁得分显著升高(t=-2.93,P<0.01),CES-DT 2(14.53±8.58),36.5%患者有抑郁症状。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共有4个变量可解释T2时点抑郁31.8%的差异,分别是:T1时患者知情程度,T2时ECOG体力状况评分,T1时刻的child肝功能分级,T2时刻的TACE总次数。结论 TACE肝癌患者抑郁常见,且不断加重,应重视并积极应对患者抑郁症状,重点关注TACE次数4次以上且肝功能和体力状况得分更低的患者。

    作者:李晓蓉;车惯红;卢惠娟;秦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音乐干预对改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6)患者采用常规术后护理,音乐干预组(n=56)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音乐干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心率、血压、睡眠质量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音乐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1),心率、血压下降明显(P<0.01),睡眠质量各项评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有所改善(P<0.05),入睡时间无改善(P>0.05)。结论音乐干预能明显改善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音乐干预安全、便利,可作为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术后恢复过程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赵春娜;付丽;马淑颖;史宝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目的:总结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所致不良反应的观察要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16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给予口服阿西替尼治疗,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预防性的健康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过程,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结果16例患者口服药物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及促甲状腺激素升高、皮肤毒性、高血压、蛋白尿、腹泻等,其中轻、中度不良反应较多,经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无1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结论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不良反应较多,但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药物毒性可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程东艳;阎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爱康肤银敷料加速腹膜透析导管感染出口愈合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爱康肤银敷料对腹膜透析导管感染出口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应用爱康肤银敷料,对照组应用传统无菌纱布敷料覆盖,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腹膜透析导管感染出口处恢复、周边皮肤不良反应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8.12%、出口愈合时间(14.38±5.35)d,细菌培养转阴时间(8.49±1.52)d,其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压红、压痛、灼热感与潮湿感等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换药耗时及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爱康肤银敷料可加速腹膜透析导管感染出口愈合,减少患者皮肤不适感,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邱晶;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上肢体位干预与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上肢体位干预与康复训练在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上肢体位干预和康复训练,方案实施8周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肩部疼痛情况(VAS)、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患者 FM A 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肩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被动前屈、被动外展、被动外旋)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脑卒中患者上肢体位干预与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降低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岚;阿依古丽?阿不都瓦依提;李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吴茱萸肉桂贴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对脓毒症胃肠功能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吴茱萸肉桂粉醋调后贴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脓毒症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吴茱萸肉桂贴敷神阙穴,治疗组给予吴茱萸肉桂贴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均于治疗前第1天、治疗后第3天、第7天评效。结果茱萸肉桂贴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后肠鸣音评分、胃潴留、大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茱萸肉桂贴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能促进肠鸣音恢复,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效促进脓毒症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名桂;王小菊;邝淑莹;黄丽霞;张晓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脑脊液引流在主动脉夹层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 )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1]。其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但术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仍是困扰临床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 CSF)引流已在开放的胸主动脉修复术中表现出明显的预防术后脊髓缺血的优势[2]。我科自2013年1月起,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采用脑脊液引流,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祁世曼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改进摆放方法对双关节咬骨钳清洗质量的影响

    目的:为提高双关节咬骨钳的清洗质量,降低院感发生率,确保病人安全,探索一种合理有效的摆放方法。方法将回收的污染双关节咬骨钳608件,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04件采用传统摆放方式直接放于清洗框中,改进组304件在双关节处夹棉杆,比较两组裸眼目测,带光源放大镜目测及潜血试验的合格率。结果改进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清洗方法,可大大提高咬骨钳的清洗质量,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作者:曾兴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