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

陆兰芬;郑南红;周明琴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 早期观察, 护理
摘要: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上升,手足口病危重症和死亡病例亦随之大量出现.由于重症病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给观察和护理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临床实践中如何及时识别出重症病例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结合我院2010年5~9月收治的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重症患儿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方法.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式自制脚垫在骨科下肢创伤病人中的应用

    随着工业、建筑业及交通业的迅速发展,骨科下肢创伤的患者逐渐增多,由于创伤后局部发生反应性水肿,骨折局部内出血、血液循环障碍等都会造成肢体不同程度的肿胀,治疗不当容易留有后遗症,甚至残疾,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下肢创伤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起我院自制海绵脚垫用于足部外科,斜形坡度的高度使患者感觉舒适,促进了下肢的血液循环,减轻、缩短了下肢肿胀时限,效果较好.但我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为合并皮肤软组织损伤的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较多,尤其是应用环形外固定支架,之前选择的脚垫仍存在不服贴、大小不匹配、易滑脱等缺点,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改进的下肢脚垫严格按照下肢解剖标准的设计,其设计更符合人体生理力学,抬高角度更能达到要求,且肢体置于此脚垫上更不易滑落,不仅能够促进肿胀的消退,且无局部压迫,既达到患肢的有效抬高,又实现了制动肢体的目的.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明霞;傅育红;芮永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

    无创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对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C02潴留有明显作用,且因其使用简便、无创伤等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1].腹胀是无创通气治疗常见并发症,也是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2].2010年5月~2012年4月,我科对收住的158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了无创通气治疗,共发生腹胀45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顺琴;周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治疗性ERCP围术期血糖管理的护理对策

    作为一项较为成熟的微创介入技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成为临床处理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其疗效与风险已达成共识,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规范[1].ERCP施术对象中有部分系糖尿病患者,因而对糖尿病患者实施ERCP,应兼顾患者的血糖控制,避免对患者的血糖管理带来影响.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在接受ERCP时,由于符合ERCP手术指征疾病发作对糖尿病的影响(包括饮食、运动状况的改变),以及ERCP出于治疗需要对患者平时降糖药物使用规律的干扰(如禁食)等原因,多出现程度不同的血糖波动.自2011年1月以来,我们对接受治疗性ERCP的糖尿病患者,除ERCP常规护理外,加强了患者的血糖管理,结合ERCP治疗特点和相关要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冬梅;蔡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对患者排便及排尿功能影响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对患者排便及排尿功能的影响,为尽快恢复患者术后排便及排尿功能提供护理依据.方法 采用Williams标准及Saito等的研究,对61例行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排便及排尿功能障碍的观察.结果 61例患者在术后均不同程度出现了排便及排尿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但排便及排尿功能障碍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结论 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减轻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对患者排便及排尿功能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肝门部胆管癌行计划性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行计划性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2年3月142例在我科行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胆道引流129例(90.8%),47例(33.1%)病人行术前预切除肝叶门静脉栓塞,126例(88.7%)获得根治性切除,术后24例(19.0%)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2.4%)死亡,其余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出院.结论 计划性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有效,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计划性肝切除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蜀豫;邵鸳丽;徐玉兵;丁卫萍;马兴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行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护理

    目的 探讨Ensite Navx系统在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手术中的术中护理.方法 30例室性早搏患者行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通过在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进行术中护理.结果 术后30例患者均射频消融成功.结论 利用Ensite Navx系统的指导下行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熟悉掌握术中护理要点,加强术中医护配合,能够极大地改善射频消融术的术中护理质量.

    作者:梁永红;黄春燕;冯佳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两种降温方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高热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急诊症状之一,也是多种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小儿多属前者.由于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出现高热甚至惊厥,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1].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科对以术后发热为主要症状的109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采取两种降温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肝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12年8月73例肝脏移植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肝脏移植手术的特殊性,制订术前和术后护理方案进行综合护理管理.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为29~76 d,平均38 d,肝移植围手术期成功率达100%,术后一年存活率达87.8%.结论 肝移植术前和术后的护理管理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青;肖新莲;潘佳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上升,手足口病危重症和死亡病例亦随之大量出现.由于重症病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给观察和护理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临床实践中如何及时识别出重症病例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结合我院2010年5~9月收治的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重症患儿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方法.

    作者:陆兰芬;郑南红;周明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例巨大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伤口护理

    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mucosal mela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MMHN)是临床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1-2],具有局部容易复发、多发生颈淋巴转移的鲜明特征[3-4].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易浸润皮肤形成凹陷或腔隙的溃疡.由于恶性肿瘤伤口使皮肤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局部溃疡长期不易愈合,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科于2012年6月收治了1例巨大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伤口的老年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采取对不同发展阶段伤口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缓解疼痛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金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刮片方法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PCR诊断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刮片法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PCR诊断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将临床上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56例(56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刮片法取样,另一组采用传统常规肉眼下角膜刮片法取样,两种方法均在表麻后用角膜异物刀在角膜病变部位刮取适量病变的上皮组织行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1 DNA,检测结果发现病毒DNA即为阳性,比较两者的阳性检测率.结果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刮片行PCR检测共28例(28眼),检测结果发现病毒DNA者共16例,阳性率为57.14%.采用传统常规肉眼下角膜刮片行PCR检测共28例(28眼),检测结果发现病毒DNA者共8例,阳性率为28.57%.两组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刮片法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PCR诊断中检测阳性率较传统常规肉眼下角膜刮片法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蕾;虞卫;周文璇;张幼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脊柱外科腰椎择期手术患者支具佩戴指导时机的分析与探讨

    目的 分析脊柱外科腰椎择期手术患者在接受支具佩戴指导方面的影响因素,探讨对于脊柱外科腰椎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支具佩戴指导的佳时机.方法 将2011年10~12月我科收入的初次行腰椎择期手术患者80例,采用任意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前1天按照脊柱外科护理用具指南腰围佩戴流程进行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第一次坐起下地时进行支具佩戴指导,观察两组患者腰围佩戴评价效果、护士指导用时以及患者术后第一次佩戴腰围坐起时疼痛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腰围佩戴评价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护士用时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第一次坐起后疼痛加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术后腰围佩戴指导所用指导时间小于术后第一次坐起下地时,再对患者进行指导,同时患者对支具佩戴的掌握情况也优于术后指导.护士应把握术前1天患者精力较为集中,且对术后注意事项较为关注时进行术后支具佩戴指导,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减少护士在此项工作所占用的时间.

    作者:韩冰;金鑫;闫硕;阎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注射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辅助治疗.近年来,其不良反应也常有报道.我院输液室应用左氧氟沙星120例出现不良反应1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输液室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使用左氧氟沙星120例,发生不良反应10例.其中7例患者出现不规则红斑,瘙痒,注射部位发红;2例注射部位出现静脉炎;1例出现失眠症状.以上病例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更换输液管及液体,报告医生,进行抗过敏及对症治疗.

    作者:朱丽华;沈华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探讨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模式.方法 麻醉恢复室设8张床位,配备监护设备,设立规范的护理工作程序,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结果 此护理模式使大部分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 完善的护理运作模式是保证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的关键.

    作者:高天勤;王耀歧;王静静;秦承伟;刘敏;刘晓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概述5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5.2我国社区护理发展趋势5.2.1我国社区护理的特点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老龄人口增加,再加上疾病谱的变化,医疗制度的改革及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人们对社区保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作者:李小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无创呼吸机防护垫的研制和应用

    无创呼吸机因其具有无创、简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适应症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治疗效果的肯定,无创呼吸机家庭应用者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运用中得到了大量的临床证据支持.无创呼吸机每天带机时间通常为6~24 h,临床上常见为8~24 h/d.因长时间带机,与鼻罩长期接触的面部皮肤受压时间长、硅胶衬垫透气性差等,常导致带机者面部发生压疮.有报道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鼻面部压疮发生率为7%~27%[1],而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持续无创通气时间48 h以上,面部皮肤损伤率高达70%,且压迫时间长、患者营养差、伴有面部水肿时更容易出现压迫性损伤即压疮.呼吸科无创呼吸机使用者多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面部皮肤松弛、营养较差等,鼻面部压疮发生率较高.针对以上现状,我们设计了无创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隔离垫,即一种无创呼吸机的防护垫,能更好地与病人的面部贴合,并有效预防或治疗因长时间带机导致的鼻面部压疮.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小玲;陈娟;陈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美皮康敷料在预防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美皮康敷料在预防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腹膜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使用美皮康敷料覆盖)和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的无菌纱布敷料覆盖),比较两组出口处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出口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美皮康敷料覆盖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能明显减少出口处感染的几率,并能促进出口处良好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宏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肝素盐水冲洗液对持续CVP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肝素盐水冲洗液对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冲洗液浓度为25 U/ml,B组冲洗液浓度为12.5 U/ml,C组冲洗液浓度为2.5 U/ml;分别于患者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24 h、48 h、72 h后对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在持续CVP监测后24 h、48 h、72 h的PT、APTT、TT均较基础值显著延长(P<0.01),且时间越长和基础值偏离越大.B组患者24 h、48 h的PT、APTT、TT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72 h后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患者24 h、48 h、72 h的PT、APTT、TT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于持续CVP监测的患者,应采用2.5 U/ml的肝素盐水作为冲洗液,并在持续CVP监测过程中,动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作者:高平;白国欣;刘海滨;王玉芬;张培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破裂动脉瘤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的集束化护理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动脉瘤破裂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防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破裂动脉瘤术后患者236例,将2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18例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病人CVS发生率:观察组39.8%,对照组59.3%;CVS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9.9%;Glasgow昏迷评分情况比较:入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院时13~15分实验组64.4%,对照组42.4%.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早期预见、发现脑血管痉挛,有利于提前采取医疗、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aSAH后的CVS的发生,降低了CVS发生率,改善了预后.

    作者:张海英;沈梅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肠炎行结肠镜检查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由于远端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肠管痉挛,继而引起功能性肠梗阻[1].小肠结肠炎(enterocolitis,EC)是HD术后常见并发症,影像学随访主要是拍腹部立位片、钡剂灌肠[2].术后应用结肠镜观察的文献报道不多,Pini PratoA等[3]认为HD术后EC的患儿,经过规范治疗:胃肠减压、结肠灌洗、留置肛管、抗炎治疗等,疗效不佳者,应行肠镜检查,以明确疗效及病因诊断.本文对我院2006~2011年31例HD术后EC的结肠镜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文琼;刘新文;郑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