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并殖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病1例报道

郑汝成;王文林

关键词:并殖吸虫病, 肺结核病, 误诊, 临床分析
摘要:并殖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临床上根据并殖吸虫对人体主要损伤部位可分为:胸肺型、脑型、肝型、皮肤型及亚临床型,其中胸肺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咯血、铁锈性血痰等,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1].邵向云根据国内较多误诊病例的综合报告资料统计,误诊率约占29.3%~57.6%[2],如果诊治的医务人员没有并殖吸虫方面的知识可导致并殖吸虫病例完全误诊,这是并殖吸虫病诊断的突出问题.云南存在多种并殖吸虫种类并有使人致病的虫种,本文分析在思茅地区发现的1例并殖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病的病例,以加深对并殖吸虫病的诊治了解,降低误诊率,现报道如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黑质细胞定向诱导的实验研究(摘要)

    目的:探寻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向黑质细胞分化的新方法.方法:用成年大鼠黑质匀浆液(HS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HSN+bFGF对取自胎龄期12~16d(E12-16)胚胎大鼠脑室下区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经Nestin抗体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证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48?h后,以酪氨酸羟化酶(TH)单抗免疫组化检测其是否向黑质细胞分化(设空白对照组);并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SN+bFGF诱导后0,24,48h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中多巴胺含量,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自身对照).结果:(1)HSN+bFGF诱导组,TH单抗免疫组化出现阳性细胞;(2)HSN+bFGF诱导后,0,24,48h多巴胺含量对比分析;48h与24h(P<0.01),48h与0h(P<0.05)相比,多巴胺含量增加,而24h与0h(P>0.05)相比则无增加趋势.结论:(1)用成年大鼠黑质匀浆液+bFGF能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向黑质细胞分化;诱导而成的黑质细胞已具有多巴胺分泌功能,诱导后24~48h为多巴胺分泌的一个峰值;(2)透射电镜显示神经干细胞超微结构是除免疫组化外鉴定神经干细胞的另一种方法.

    作者:李劲涛;马以骝;冯忠堂;杨志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儿特重度烧伤并创面脓毒症的治疗体会

    目的:为了探讨小儿特重度烧伤(TBSA>25%)创面脓毒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1998年收治的47例小儿特重度烧伤并发创面脓毒症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治愈41例,死亡6例.结论: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注意防治真菌感染的发生,正确地进行创面处理,是提高小儿特重度烧伤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唐宗联;张劲松;黄斌;曾明;李建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联合化疗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应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各类中、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22例.结果表明: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癌痛、改善精神状态、增加食欲食量方面有一定效果,尤其为不能耐受手术、放疗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从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张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云南野生食用菌、鲜花和蔬菜中4种维生素含量的分析及营养评价(摘要)

    目的:为了解云南野生食物资源的营养成分及价值,本研究首次对云南43种野生食用菌、鲜花及蔬菜进行烹调加工前后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的分析研究及营养评价,据此提出具有较大开发利用和推广价值的野生食物资源.该项研究填补了国内外食物分析的空白,为云南省野生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标准分析方法荧光测定食物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的含量,用纸色谱法测定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43种野生食用菌、鲜花及蔬菜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同种类和同一种类不同品种之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C含量差别较大.野生食用菌富含维生素B2,其中含量高的是干巴菌(1.844?9?mg/100?g),但加工制品清水野生食用菌罐头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明显较低.野生蔬菜及鲜花富含维生素C和胡卜素,其中高河菜及元江芦荟花含维生素C分别高达135.7?mg/100?g和104.9?mg/100?g;小黑花中胡萝卜素含量更高达7.985?8?mg/100?g.不同的烹调加工方法对野生食用菌、鲜花及蔬菜中维生素皆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烹调后维生素保存率差别较大.清水野生食用菌罐头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保存率明显低于鲜样炒后维生素保存率(P<0.05),10种鲜花及蔬菜改进后的烹调加工方法维生素保存率较民间传统烹调加工方法高(P<0.05).结论:干巴菌、高河菜、芦荟花、小黑药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应注意改进不合理的烹调加工方法以保存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系首次系统报道,为云南野生食物资源的开发及推广运用和评价本地区居民膳食中维生素摄入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殷建忠;周玲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机械损毁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对呼吸及呼吸时相的影响

    为观察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对呼吸及呼吸时相的影响,并了解其作用机制,分别暴露家兔延髓腹面侧和背面侧,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记录一侧膈神经放电作为呼吸指标,观察机械损毁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对呼吸的影响.结果:(1)动物在自主呼吸时(n=8),轻触压延髓腹侧表面舌下神经根部,家兔呼吸立即停止;(2)自主呼吸下,从延髓腹面侧机械损毁双侧mNRF,家兔(n=6)自主呼吸和膈神经放电在2?min内同时停止,并不可恢复;(3)从延髓背面侧机械损毁双侧mNRF,家兔(n=22)自主呼吸仍存在,但呼吸频率显著变慢,TI和TE延长,但以TE的延长极为显著.对上述各损毁点做组织学检查,其均在mNRF内.结果提示:mNRF与呼吸节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它可能是呼吸节律发生器的重要组成部份.

    作者:何敏;魏书均;韩毅;朱智勇;徐世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牛磺酸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灌注离体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离体大鼠肾损害的作用机制和牛磺酸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均建成离体肾脏灌流模型,用K-H灌流液作对照组,余两组在K-H液中分别加PAF,PAF及牛磺酸灌流,检测灌流液中的蛋白含量、组织钙、丙二醛(MDA).结果:PAF组漏出蛋白量、组织钙、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牛磺酸组漏出蛋白量明显低于PAF组(P<0.01),组织钙、MDA低于PAF组(P<0.05).结论:PAF是通过其受体影响细胞膜钙通道开放,钙内流增加,导致钙超载,PAF促进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肾脏;牛磺酸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稳态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肾脏.

    作者:尹列芬;杨玲;刘琳;黄桂云;孙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儿童烫/烧伤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调查

    对109例发生在家庭中的儿童烧伤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了解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岁以下儿童,热液烫伤占多数,农村家庭、低学历母亲等是造成儿童烫伤的客观因素.结果表明:5岁以下儿童是家庭中的危险人群.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差,地区文化生活习惯落后,父母亲等监护人在家中对儿童持续监护的不力或失败是造成儿童家庭内烫/烧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葛茂星;梁明;陈宗华;严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并殖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病1例报道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临床上根据并殖吸虫对人体主要损伤部位可分为:胸肺型、脑型、肝型、皮肤型及亚临床型,其中胸肺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咯血、铁锈性血痰等,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1].邵向云根据国内较多误诊病例的综合报告资料统计,误诊率约占29.3%~57.6%[2],如果诊治的医务人员没有并殖吸虫方面的知识可导致并殖吸虫病例完全误诊,这是并殖吸虫病诊断的突出问题.云南存在多种并殖吸虫种类并有使人致病的虫种,本文分析在思茅地区发现的1例并殖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病的病例,以加深对并殖吸虫病的诊治了解,降低误诊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汝成;王文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糖尿病心血管重构

    糖尿病心血管重构包括心脏和血管的改变,糖尿病心脏的病变主要是心肌及其间质的改变,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功能损伤,是DM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性心肌和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

    作者:曹雪梅;倪锐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6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对伴有焦虑障碍者,用苯二氮卓类等治疗.结果:68例患者中焦虑障碍的发生率16.1%,治疗好转率为81.8%,治疗后HAMA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焦虑障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率高,抗焦虑治疗有效.

    作者:陆芹;符春晖;牛继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格拉司琼、氟哌利多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格拉司琼、氟哌利多,比较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 例,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和胃管后随机分为3组,A组 :未用任何止吐药;B 组:静脉注射氟哌利多 2.5mg ;C组: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观察术后30min,24h,48h PONV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30min嗜睡率B组高于A,C 组,术后24h,PONV发生率B,C 组明显低于A组(P<0.05,P<0.01),头痛发生率C组高于A,B 组(P<0.01),术后48h PONV 发生率C 组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格拉司琼、氟哌利多均能有效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格拉司琼优于氟哌利多.

    作者:杨云丽;麻伟青;周通利;杨正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温对中缅树鼠句解偶联蛋白-1的影响

    为揭示低温对中缅树鼠句解偶联蛋白1(UCP1)含量的影响,我们将中缅树鼠句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室温饲养.2组和3组分别在低温冷驯化14?d,28?d,提取各组动物体内的褐色脂肪组织(BAT)中的UCP1,并用Folin-酚法定量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中缅树鼠句UCP1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冷刺激是诱发了UCPmRNA的转录活性的重要因素,且使UCP1含量增加.

    作者:袁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细胞周期素D1,p16,p27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p16,p27蛋白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石腊保存的48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20例食管正常粘膜组织中cyclinD1,p16,p27蛋白的表达率.结果:食管鳞癌中cyclinD1,p16,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33.3%,35.4%,与癌旁组织和食管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预后呈负相关;p16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和预后相关;p27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和预后相关.结论:CyclinD1,p16,p27蛋白从正负两个方面影响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对其进行检测可为食管鳞癌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作者:周云;彭荣宗;杨达宽;黄云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与外周血及泪液中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研究(摘要)

    目的:观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与无排斥反应时外周血与泪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比较以及未排斥反应组与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泪液中IG的比较.方法:分别采集角膜移植术者及老年性白内障行ECCE术后各期泪液及外周血,以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各期的IgG,SigA,LF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角膜移植术正常组与排斥反应发生组血清中的IG无显著性差异(P>0.05).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组泪液中IgG含量升高,随着排斥反应的治愈,IgG含量趋于正常(P<0.05).而LF含量则呈下降,当排斥反应治愈时,LF水平亦恢复正常(P<0.05).角膜移植无排斥反应组术后各期泪液中IgG及sIgA的含量均高于老年性白内障行ECCE+IoL术组(P<0.05).结论:角膜移植术后,泪液中的IgG,sIgA,LF呈一规律变化曲线,当排斥反应发生时,IgG水平异常升高,LF水平呈下降趋势,检测泪液中的IG含量,有助于预防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和排斥反应是否治愈的参考依据.

    作者:游志鹏;张煜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LLO-HSCT存活基因转归状况的分析1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造血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魏彩霞;景强;杨绵本;李玛琳;杨弘;黎承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活动与固定联合矫治在成人正畸中的应用

    对成人正畸中活动与固定联合矫治的应用范围、优点及新进展进行综述;提示只要进行合理设计,两种矫治方法能扬长避短,协同作用,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煌;徐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带蒂阴囊中隔皮瓣治疗3例小儿复杂性尿道狭窄

    自1998年5月至1999年6月应用带蒂阴囊中隔皮瓣替代成形术治疗创伤后复杂性尿道狭窄患儿3例,随访1.5~2.5?a,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方克伟;石永福;杨德林;徐鸿毅;陈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我所对1?000多户餐饮店和副食商店,其中有星级宾馆餐厅、大小餐饮店、副食店进行监督检查工作,结果都存在各种卫生安全问题,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如何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作者:惠兆斌;李憬荣;邢千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烧伤后红细胞免疫的变化及意义

    对近年来烧伤后红细胞免疫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汪虹;缪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MP-2基因转染人成纤维细胞株KMB-17量效关系的研究

    目的:确定BMP-2基因转染人成纤维细胞株KMB-17的实验中质粒DNA和脂质体(lipofectin)佳使用剂量,以获得BMP-2基因转染KMB-17细胞的佳条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整合有BMP-2基因的质粒DNA pBK-B2和lipofectin转染KMB-17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方法,确定不同剂量pBK-B2质粒DNA和lipofectin对细胞转染效率和增殖的影响. 结果:当lipofectin用量为5?μL,pBK-B2质粒DNA为2?μg时,BMP-2基因在KMB-17细胞内表达比例高,且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合适剂量的质粒DNA和脂质体转染BMP-2基因,可以使大多数KMB-17细胞被转染并且不会影响细胞增殖.

    作者:石健;林月秋;王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