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盈;庄丹雯;郑秀云;陈淑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方法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期间急诊科就诊的患者940例,1~6月和7~12月各470例,1~6月就诊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组),7~12月就诊患者开始实施优质护理(优质护理组).结果 采取问卷调查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1)两组患者各发放调查问卷470份,常规护理组回收问卷回收率99.57%,合格率97.86%;优质护理组回收率100.00%,合格率98.72%,两组同卷回收率、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常规护理组在环境设施、服务态度、护理过程及护理结果方面评分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优质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护理差错前半年有4例,后半年无1例,被投诉常规护理组为10例(2.18%),优质护理组1例(0.22%),投诉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韩彦辉;李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9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和引流管护理,仅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中枢性高热、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褥疮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状态(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家属、护士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 除褥疮外,干预组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除肾功能不全和电解质紊乱(P<0.05),其余均为P<0.01;GCS、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除术后1个月的Barthel指数(P<0.05),其余均为P<0.01;家属(P<0.01)和护士长(P<0.05)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行锥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同时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状态并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贺春燕;梁娟;张娟;孟瑞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术前存在反复的肺部感染;加之术中开胸、体外循环的影响;术后心功能不全、长期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小儿呼吸系统特有的生理特点,容易发生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而导致肺功能不全,影响心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呼吸功能的管理是手术终是否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连凤;修麓璐;赵秀峰;盛海燕;闫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ERCP、EST对胆系及胰腺疾病诊治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运用ERCP、EST对50例因不同程度发热、腹痛和黄疸而入院的患者进行诊治.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检查,引流时间依病情而定,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腹痛、腹胀缓解后3d可拔管,平均住院时间8d.结论 ERCP、EST具有观察胆胰管病变直观、安全,对患者创伤小的优点,掌握好其适应症、禁忌症,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昭琳;罗静兰;陈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培训后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对管道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分别于2012年5月(培训前)与2012年10月(培训后)向200名护士派发调查表,调查护理人员的管道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并对比培训前后半年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培训前,培训后护士对管道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较好,UEX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二级医院护理人员进行管道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非常迫切且必要.
作者:牟园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加温加湿器在昏迷张口呼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昏迷张口呼吸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使用普通调氧面罩吸氧和加温加湿器吸氧,分析两组的常见呼吸道并发症(口腔干燥、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出血、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护理工作量(雾化吸入次数、口腔护理次数、吸痰次数和气管切开率).结果 观察组的常见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除刺激性咳嗽和肺部感染(P<0.05)外,其余均为(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的护理工作量少于对照组,其中气管切开率(P<0.05),其余均为(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加温加湿器联合吸氧能有效减少昏迷张口呼吸患者呼吸道并发症,降低患者气管切开率.
作者:李海珊;杨海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根据舒适护理的内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灵魂四个方面采取舒适护理措施.结果 实验组患者终止妊娠时的平均孕周为(37.4士2.7)周,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5.6士2.4)周,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取舒适护理的措施,可以有效减低胆汁淤积症患者早产率、减少孕产期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万文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25例高危出血患者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行CBP治疗的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血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为42.8 h,2例患者在CBP过程中出现低血钙经补钙后好转.1例患者血气分析多次提示代谢性碱中毒,通过减少碳酸氢钠的输入量后改善.无患者在CBP过程中加重出血.结论 局部枸橼酸抗凝,由于体外抗凝效果确切,且无体内抗凝作用,能有效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净化理想的抗凝技术,护理上注意监测血气,电解质的变化,维持患者体内及滤器后钙离子的目标值,注意观察枸橼酸抗凝的相关并发症,即可减少枸橼酸抗凝行CBP治疗的风险.
作者:郑茹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并检验预防护理对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5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由此提出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2011年1~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57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提出的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4.9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非层流室手术、手术时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3 h、接台手术是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组根据手术室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后,切口感染率为2.09%.对照组和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针对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可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作者:王伟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人文素质教育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规范化培训的护士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护理都、科护士长、临床科室三级培训体系,在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人文素质培训,建立完善人文素质评价机制,从而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素质的整体水平.结果 经过1年多的培训探索,规范化培训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增加,建立了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构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护士规范化培训中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
作者:李敏;史婷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严重胸腹外伤的急救与护理的方法及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各类严重胸腹外伤患者120例,对患者实施有效完善的急救与护理,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患者抢救成功112例,死亡8例,治愈率93.33%;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没有出现因护理不当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并发症的现象.结论 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实施科学、系统、完善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不但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2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治疗及康复训练,降低了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作者:叶琳琳;金晓琼;郑声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PICC置管的增多,我院PICC输液门诊导管维护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天气寒冷时,患者穿衣偏多偏厚重,尤其是穿刺点在肘上部位时,每次换药或门诊输液非常不方便,影响量管及换药依从性.我科将上衣改良术应用到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 (1)由患者选择一件或多件自己秋冬天要穿的毛衣或保暖内衣;(2)质地较好的塑料拉链.1.2方法选择患者置管侧袖管,将袖管的缝合线拆开,根据置管的高低确定拆开开口的长度,直到完全暴露穿刺维护部位.将大小适宜的拉链缝合在拆线处.注意拉链头要缝在袖口侧,使患者穿脱衣及维护时直接将拉链上拉便可暴露穿刺部位.
作者:张瑜;李淑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前,临床患者常常有各种引流管,留置的引流管通常要接引流袋,术后患者离床活动时,使用别针、绷带、胶布、棉绳、绳带等系在腰间或粘贴在衣服上,或者手提等,易发生死结以及挂取不便的问题,下床活动极不方便,而且易将引流管拉出体外.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给离床活动的患者提供更多方便及提高护理,特设计了新型引流袋活动挂钩,固定可靠,方便安全,效果良好,且操作简单.
作者:朱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个性个性(Personality)也称人格,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 概述相对于人格概念,个性的内涵更为宽泛,除包括与人格较对应的性格,还包括能力、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倾向性.系统学习、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需较全面了解个性的相关理论.1.1个性心理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下述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的动力结构,个性结构中活跃的因素,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个性倾向性决定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集中反映个体心理面貌的独特性,指一个人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作者:郭瑛;李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以便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4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127例先心病患儿,其中男66例,女61例.总结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的先心病矫治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 127例患儿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意外和损伤,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开心手术难度较大但又要求手术迅速顺利完成,护理配合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黄红珊;赵爱红;袁民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状况和相关因素,以控制其感染.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146例早产儿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 66例早产儿发生了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率5.76%.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基本情况:胎龄、出生体重、母亲有合并症、窒息、机械通气、胃肠外营养、应用广谱抗生素、住院时间长等相关因素明显增加了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机会,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孙献梅;任香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对脑卒中失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32例脑卒中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晨晚间护理时给予温开水会阴部冲洗,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擦洗,每日1次;对照组16例,晨晚间仅给予温开水会阴部冲洗.结果 护理14 d中,观察组临床症状、感染与对照组比较,xa=6.789,xd=6.857,P<0.01,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xb=5.236,xc=4.286,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擦洗会阴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失禁患者会阴部感染.
作者:沙玲;沈小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内窥镜泪囊开窗术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98例需行内窥镜下泪囊开窗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自理理论护理组(以下简称常规组和自理组),各49例,常规组在术前术后均接受常规的分级护理,而自理组术前术后均在Orem自理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对比常规组和自理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自理组病区的分级护理和病区护理两项指标评分相比于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自理组患者治愈率、患者满意率、健康教育普及率以及用药的依从性相比于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自理组患者术后感染和术后出血这两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内窥镜泪囊开窗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可以充分调动护士和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疗效.
作者:吕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前阴道灌洗对阴道菌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拟全子宫切除且无阴道炎患者270例.随机分为A组(传统方法阴道灌洗组)90例:术前予0.5%聚维酮碘阴道灌洗,每天2次,连续3d;B组(改良后阴道灌洗组)90例:术前予0.5%聚维酮碘阴道灌洗,每天1次,仅1d;C组(不予阴道灌洗组)90例.A、B组分别于阴道灌洗前、后取阴道拭纸作白带常规检查十细菌培养.C组入院时取阴道拭纸作白带常规检查加细菌培养.观察记录三组患者阴道清洁度、阴道乳酸杆菌的变化、术后体温、白细胞计数、阴道炎症状、住院时间以及阴道残端愈合情况.结果 A、B两组比较,灌洗前后阴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A组与B组阴道灌洗后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全部无细菌生长,乳酸杆菌为零.三组术后患病率、阴道残端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组、C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组.结论 子宫全切术前常规多次阴道灌洗,杀灭阴道寄生菌,破坏了阴道微生态平衡;无合并阴道炎的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前不做常规阴道灌洗,不会增加术后患病率,患者住院日缩短,护理工作量减少.值得推广.
作者:黄新可;廖燕芬;罗新;王晓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