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温加湿器在昏迷张口呼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海珊;杨海萍

关键词:昏迷, 张口呼吸, 加温加湿, 肺部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加温加湿器在昏迷张口呼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昏迷张口呼吸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使用普通调氧面罩吸氧和加温加湿器吸氧,分析两组的常见呼吸道并发症(口腔干燥、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出血、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护理工作量(雾化吸入次数、口腔护理次数、吸痰次数和气管切开率).结果 观察组的常见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除刺激性咳嗽和肺部感染(P<0.05)外,其余均为(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的护理工作量少于对照组,其中气管切开率(P<0.05),其余均为(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加温加湿器联合吸氧能有效减少昏迷张口呼吸患者呼吸道并发症,降低患者气管切开率.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CBP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25例高危出血患者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行CBP治疗的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血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为42.8 h,2例患者在CBP过程中出现低血钙经补钙后好转.1例患者血气分析多次提示代谢性碱中毒,通过减少碳酸氢钠的输入量后改善.无患者在CBP过程中加重出血.结论 局部枸橼酸抗凝,由于体外抗凝效果确切,且无体内抗凝作用,能有效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净化理想的抗凝技术,护理上注意监测血气,电解质的变化,维持患者体内及滤器后钙离子的目标值,注意观察枸橼酸抗凝的相关并发症,即可减少枸橼酸抗凝行CBP治疗的风险.

    作者:郑茹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11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采取甲强龙冲击、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再加上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基础及康复护理等.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2例,病情好转7例,其中遗留肢体瘫痪者2例,癫痫1例;1例在发病5个月后逐渐转为重度痴呆;1例因并发感染死亡.结论 加强老年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的护理有利于预后及康复.

    作者:张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ERCP、EST对胆系及胰腺疾病诊治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运用ERCP、EST对50例因不同程度发热、腹痛和黄疸而入院的患者进行诊治.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检查,引流时间依病情而定,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腹痛、腹胀缓解后3d可拔管,平均住院时间8d.结论 ERCP、EST具有观察胆胰管病变直观、安全,对患者创伤小的优点,掌握好其适应症、禁忌症,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昭琳;罗静兰;陈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音乐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音乐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62例骨科手术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音乐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心理焦虑情况及术后疼痛变化.干预前后采用心理焦虑自评积分、术后疼痛积分等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心理焦虑、术后疼痛干预前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干预后的心理焦虑及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 音乐心理干预能改善骨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及舒适度,减轻手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谷芳玲;章丽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以便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4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127例先心病患儿,其中男66例,女61例.总结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的先心病矫治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 127例患儿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意外和损伤,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开心手术难度较大但又要求手术迅速顺利完成,护理配合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黄红珊;赵爱红;袁民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盐水电极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定位技术的应用

    目的 评价盐水电极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进行化疗的共17例病人实施盐水电极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定位.结果 本组17例病人中,初10例进行了穿刺后的X线胸片对照确认,显示10例均获得成功.17例病人无一出现因PICC失败而导致的血栓、静脉炎等副作用.结论 盐水电极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定位技术操作简单,既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又让病人免受放射线损害,同时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前景.

    作者:张红革;张文华;吴晓静;姚嫱;薛广霞;李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有晶体眼后房型屈光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手术的配合

    目的 总结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配合的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手术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1月我院对22例患者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手术配合的相关过程.结果 22例44只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近视的手术配合顺利,效果满意.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洪艳;王仁秋;谢江英;龚仁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婴幼儿手足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

    临床上常用弹力绷带来固定留置针,但不能限制患儿关节活动,造成输液速度不均匀且不透气.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改进了婴幼儿手足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1.1物品准备 取患儿自己的干净棉袜一双,5 cm×8 cm硬纸板一块(用废弃药盒制作),20 cm胶布一根.1.2制作方法 将硬纸板纵向塞进一只棉袜,袜口反折,做成一个相对舒适、柔软的衬垫.

    作者:周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素质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人文素质教育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规范化培训的护士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护理都、科护士长、临床科室三级培训体系,在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人文素质培训,建立完善人文素质评价机制,从而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素质的整体水平.结果 经过1年多的培训探索,规范化培训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增加,建立了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构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护士规范化培训中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

    作者:李敏;史婷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上衣改良术在PICC置管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PICC置管的增多,我院PICC输液门诊导管维护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天气寒冷时,患者穿衣偏多偏厚重,尤其是穿刺点在肘上部位时,每次换药或门诊输液非常不方便,影响量管及换药依从性.我科将上衣改良术应用到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 (1)由患者选择一件或多件自己秋冬天要穿的毛衣或保暖内衣;(2)质地较好的塑料拉链.1.2方法选择患者置管侧袖管,将袖管的缝合线拆开,根据置管的高低确定拆开开口的长度,直到完全暴露穿刺维护部位.将大小适宜的拉链缝合在拆线处.注意拉链头要缝在袖口侧,使患者穿脱衣及维护时直接将拉链上拉便可暴露穿刺部位.

    作者:张瑜;李淑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根据舒适护理的内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灵魂四个方面采取舒适护理措施.结果 实验组患者终止妊娠时的平均孕周为(37.4士2.7)周,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5.6士2.4)周,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取舒适护理的措施,可以有效减低胆汁淤积症患者早产率、减少孕产期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万文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2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治疗及康复训练,降低了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作者:叶琳琳;金晓琼;郑声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理人员管道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前后掌握情况的分析

    目的 观察培训后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对管道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分别于2012年5月(培训前)与2012年10月(培训后)向200名护士派发调查表,调查护理人员的管道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并对比培训前后半年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培训前,培训后护士对管道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较好,UEX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二级医院护理人员进行管道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非常迫切且必要.

    作者:牟园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卒中失禁患者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对脑卒中失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32例脑卒中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晨晚间护理时给予温开水会阴部冲洗,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擦洗,每日1次;对照组16例,晨晚间仅给予温开水会阴部冲洗.结果 护理14 d中,观察组临床症状、感染与对照组比较,xa=6.789,xd=6.857,P<0.01,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xb=5.236,xc=4.286,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擦洗会阴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失禁患者会阴部感染.

    作者:沙玲;沈小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外伤监护室患者家属心理调查及护理干预

    目的 调查脑外伤监护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5月脑外伤监护室收治的144例患者的家属,调查其心理状态和需求,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分析对比护理干预前后家属的心理状态.结果 脑外伤监护室患者家属多存在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其中抑郁比例达到了71.52%,焦虑比例达到了68.06%.同时,患者家属对病情保证领域的需要迫切,然后依次按接近病人领域、获得支持领域、获取信息领域和自身舒适领域逐渐降低;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较干预前有了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配合意愿明显增加.结论 通过对脑外伤监护室患者家属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家属的心理状况,有利于配合患者治疗疾病.

    作者:李岫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麻醉前不同时机置胃管对手术患者皮质醇等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麻醉前不同时机置胃管对手术患者血液中皮质醇及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36例全麻手术需要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晨病房常规置胃管组(对照组)和手术室全麻诱导前置胃管组(实验组),每组18例.分别监测术晨安静状态下(T0)、入手术室平静5 min后(T1)、气管插管成功后5min(T2)、术毕麻醉停药前(T3)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清皮质醇的水平.结果 两组多时段各观察指标比较,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清皮质醇在T1、T2时段明显升高(P<0.05),T3时段有所回落,实验组相对较平稳,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 将手术患者置胃管时间放在手术室麻醉诱导前进行安全、可靠且应激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袁玉萍;尹罗庚;贡国娟;汪李宏;崔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并检验预防护理对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5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由此提出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2011年1~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57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提出的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4.9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非层流室手术、手术时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3 h、接台手术是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组根据手术室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后,切口感染率为2.09%.对照组和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针对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可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作者:王伟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严重胸腹外伤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分析严重胸腹外伤的急救与护理的方法及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各类严重胸腹外伤患者120例,对患者实施有效完善的急救与护理,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患者抢救成功112例,死亡8例,治愈率93.33%;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没有出现因护理不当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并发症的现象.结论 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实施科学、系统、完善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不但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方法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期间急诊科就诊的患者940例,1~6月和7~12月各470例,1~6月就诊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组),7~12月就诊患者开始实施优质护理(优质护理组).结果 采取问卷调查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1)两组患者各发放调查问卷470份,常规护理组回收问卷回收率99.57%,合格率97.86%;优质护理组回收率100.00%,合格率98.72%,两组同卷回收率、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常规护理组在环境设施、服务态度、护理过程及护理结果方面评分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优质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护理差错前半年有4例,后半年无1例,被投诉常规护理组为10例(2.18%),优质护理组1例(0.22%),投诉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韩彦辉;李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Orem自理理论在内窥镜泪囊开窗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内窥镜泪囊开窗术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98例需行内窥镜下泪囊开窗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自理理论护理组(以下简称常规组和自理组),各49例,常规组在术前术后均接受常规的分级护理,而自理组术前术后均在Orem自理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对比常规组和自理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自理组病区的分级护理和病区护理两项指标评分相比于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自理组患者治愈率、患者满意率、健康教育普及率以及用药的依从性相比于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自理组患者术后感染和术后出血这两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内窥镜泪囊开窗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可以充分调动护士和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疗效.

    作者:吕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