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玉;王益平;李光珍;刘珉甬
腹腔内高压(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和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为内外科多种疾病的高危并发症,其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已逐渐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1-3].腹腔内压力测定( Intra-abdomina pressure,IAP)是早期发现IAH和ACS发生的主要措施.复习文献发现腹腔内压力测定方法尚未形成规范[4-5],国际腹腔间室综合征协会(WSACS)基于医学证据和专家观点,对腹腔内压力测定中的要点达成共识,现介绍如下.
作者:齐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下肢缺血性疾病.2000年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Sociey Consensus,TASC)提出了下肢动脉病变的分型[1],并于2007年对该分型进行了修订(TASCⅡ),其中对于TASC D型病变(包括主髂动脉和股胭动脉病变)推荐首选开放手术[2].但该类患者多为流出道不佳或伴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不适合行创伤较大的旁路手术,往往丧失治疗机会,甚而截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来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不断进步,联合开放手术与腔内技术的杂交手术成为治疗TASC D型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方式[3].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杂交手术治疗TASC 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46例患者(共48条患肢),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曹蕾;葛幼文;蔡颖;翁艳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1],特别是高龄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护理不当更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做好高龄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制定一份合理的个体化出院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能帮助患者消除或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我院骨伤科从2008年开始,针对高龄脊髓损伤患者出院时处于不同的疾病康复阶段,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制定一份个体化出院健康教育计划,护士在患者出院前教会家属各种护理技巧,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庭护理中,起到了很好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志燕;程卫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老年人谵妄、痴呆和抑郁的护理策略3相关证据3.4痴呆患者的护理痴呆的主要特点就是多重认知缺陷,引起患者的社会或职业功能损害和原先功能的下降.这些认知缺陷包括记忆损害和至少一种以下症状:失语、失用、失认或执行功能下降.影响痴呆患者接受合理及时照顾的一个难点就是诊断,早期阶段的痴呆患者往往处于未被识别和诊断的状态.
作者:贾守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后压迫止血方法.方法 将135例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5例,A组、B组为溶栓失败后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C组行直接急诊PCI术,观察术后止血情况、压迫止血并发症.结果 A组止血成功率未下降,且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B、C组少(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术后适宜的压迫止血减压方法宜定为1.5h开始逐渐减压,每隔2h抽气1.5 ml,共6次,总计9 ml,术后10 h解除压迫器,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孙新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各专科护理课程的支柱与桥梁,在整个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护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关系到护生护理能力的培养和对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吸收.
作者:罗仕蓉;刘宇;郭桂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51/2号头皮针不同方式在气管内注入固尔苏的效果.方法 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将头皮针胶管通过气管导管送人气管下部给药,给药过程间断复苏囊加压给氧;实验组将头皮针针头直接插入气管导管壁给药,给药过程不间断复苏囊加压给氧.结果 实验组能有效减少药液反流、外漏及患儿缺氧状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实验组方法效果好,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作者:吕子静;谭维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是髓核突破了劳损破裂纤维环后出现的病理变化,从而导致腰痛、腿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外科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椎体稳定性遭受破坏及住院费用高等缺点.射频靶点消融术(PIRF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它是通过对髓核组织即时回缩效应进而解决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很少伤及正常的髓核组织,同时直接阻断髓核液中糖蛋白和/B蛋白的释放,温热效应对损伤的纤维环、神经根水肿、椎管内的炎性反应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1].
作者:周婉英;汪巧萍;单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1].以大量蛋白尿、低清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为临床表现.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 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 1996年由Hinchey首先报道[2],它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恶心、呕吐、智力下降、意识障碍以及精神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作者:吴婷婷;徐敏;刘立林;贾丽丽;王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A型肉毒素治疗慢性每日头痛(CDH)的疗效.方法6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素,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加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两组同时进行头部固定位点和痛点一次性注射.随后在12周的不同时间段内,通过电话回访或嘱患者就诊了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头痛的程度、频率、持续的时间缓解率为96.7%(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86.6% (P>0.05).两组患者中除有1例出现眉毛下垂,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的同时,配合严密的护理观察,能使治疗安全有效进行.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代国兰;成爱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四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急值的疗效.方法 将192例血生化检查结果达胆红素危急值的极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入院时给予四面蓝光照射4~12 h后,再次抽血查血生化,比较光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换血指征及危急值的改变情况.结果 四面蓝光照射后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27.441,t=27.996,P<0.01);达换血指征患儿由41.67%下降至10.7%,危急值由100%降至48.13%.结论 四面蓝光照射,增加光照强度和面积,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是治疗极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朱清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零缺陷”服务管理在高龄患者手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28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心理护理,在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零缺陷”服务管理.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未出现因护理而影响手术的现象,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零缺陷”服务管理,可确保高龄患者术中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莲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累及脊柱和骶骼关节为主要表现的进行性慢性炎症病理损伤性疾病,发病年龄多为16 ~40岁,男性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伴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感觉腰部僵硬(晨僵),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可并发脊柱强直畸形,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一定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AS的治疗中,功能康复锻炼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通过对3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素华;俞淑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伤口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的换药敷料,从而达到伤口处理的佳效果及较经济的成本消耗.方法 将94例104处肉芽组织水肿伤口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54处)和对照组46例(50处).观察组采用泡沫敷料换药,每3d换药一次;对照组采用10%氯化钠换药,每2d换药一次.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换药时的疼痛、伤口换药次数及伤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所需费用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选用泡沫敷料用于肉芽组织水肿创面换药,既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伤口换药次数;又可减轻伤口换药时的疼痛感,并且不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作者:张金梅;刘静;李恒;卢珊红;闻佩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小儿急腹症多为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变化多、复杂多.由于小儿年龄和智力上的差异,小儿往往不能全面描述病史;由于症状不典型,又加之小儿耐受能力有限,使他们对疼痛无法度量,危重患儿表述疼痛的能力降低[1],容易被误诊,如果延误正确诊断及治疗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院成功救治38例小儿急腹症的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七氟醚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性麻醉药,由于其诱导苏醒快、过程平稳、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并且无特殊气味,无呼吸道刺激,易于被患儿接受,且很少会引起喉或支气管痉挛,因而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全麻[1].但研究发现,七氟醚吸入全麻,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可高达50%~83%[2].躁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机体耗氧增加、心律失常及延长复苏时间,亦可出现手术部位出血、坠床等意外,增加麻醉后风险及监测和护理难度,同时伴有强烈的精神及生理反应,给患儿生理心理带来伤害.因此,加强对躁动患儿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邹毓媚;章玲宾;吴益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异物性食管穿孔并发纵隔感染的发生原因及术后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异物性食管穿孔并发纵隔感染患者的术后护理过程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5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康复出院;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着重做好心理护理、循环系统护理、呼吸道管理、各种管道护理及营养支持,能提高食管破裂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邱明玲;吉凤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伤病的手术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由于需要取自体髂骨,供骨区感染、骨折、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病率高达10%~30%[1-2].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应用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对该手术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黄世敏;林明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院外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社会支持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设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和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3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院外功能锻炼依从性平均得分为(33.61士8.49)分;82.96%的脑卒中患者依从率处于中低等水平;社会支持平均分为(29.21±6.30)分;院外功能锻炼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为r=0.511,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院外功能锻炼依从性处于中低水平,与社会支持呈中度正相关,医护人员应积极评估并制定干预措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进而提高其院外功能锻炼依从性.
作者:张振香;林蓓蕾;孙玉梅;刘腊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之一.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是通过无创的鼻塞对有自主呼吸的NRDS新生儿提供持续的气道扩张压,使萎陷的肺泡张开,并在呼气末保持正压,增加功能残气量,增加肺泡的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肺内分流,改善氧合[1].且可以通过空气/氧气混合调节吸入氧浓度、流量、压力,并有湿化功能,为NRDS患儿提供了简单无创的呼吸支持,减少医院内感染,适合基层医院儿科使用.
作者:王盛枝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