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羟基喜树碱定期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

黎孔玉;高艳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 膀胱灌注, 化疗, 羟基喜树碱, 护理
摘要: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是潜在恶性的良性病变,有发展为膀胱癌的证据[1].目前,腺性膀胱炎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经尿道电切,但单纯的电切手术治疗不能阻止其复发,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是防止复发及恶变的有效措施[2].经尿道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化疗可以消除残余病灶,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促进康复并防止恶变.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2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后行羟基喜树碱定期膀胱灌注治疗,灌注全过程加强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弹力绷带用于PICC置管后的止血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穿刺点止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63例行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者,在3M透明贴膜加纱布固定的基础上,加用自制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病人穿刺点出血的情况.结果 58例患者PICC置管后局部无出血迹象,24 h出血停止率为92%.结论 PICC置管后穿刺点采用自制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效果好,是预防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早期干预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听力的影响

    1978年,Valvassori[1 ]研究发现扩大的前庭水管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相关联,将其正式命名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car Aqueduct Syndrome,LVAS).1989年,Jacklcr等[2]提出,大前庭水管患者听力呈渐进性或阶梯下降的理论,LVAS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障碍性疾病,其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约占1%~12%.赵亚丽等[3]报道:中国LVAS患者中,97.9%患者具有SLC26A4基因突变,具有先天遗传特点.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桃娇;刘维荣;丁海丰;马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白血病化疗患者伪膜性肠炎的护理

    伪膜性肠炎( Pseudomembraneous colitis,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直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和纤维素渗出性炎症.肠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其临床表现可仅为轻度腹泻,也可出现严重腹泻,伴有高热、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巨结肠,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赵娟;祝筠;靳昭芳;陈海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护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率低,容易误诊或漏诊,增加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文献报道死亡率达6%~15%[1].早期诊断,迅速疏通闭塞的静脉窦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2005年2月~2010年6月我科运用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1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魏琳;胡采霞;叶日春;沈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护理

    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左冠状动脉主干使其管腔狭窄.左主干病变约占冠心病患者的4%~6%,由于左主干血管支配整个左心系统,一旦血流被阻断,易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并发症,如心室颤动、心跳骤停或心源性休克,因此,无保护左主干狭窄患者的治疗一直为人们所关注[1].由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UPLM)所致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其围术期并发症高于择期PCI患者,但其近中期疗效优于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目前,很多中心已将PCI作为UPLM病变所致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首选治疗[2-3].

    作者:史冬梅;周丽华;殷学梅;陈牧;许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能力本位课堂设计在《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能力本位课堂设计在《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级普通专科护理88名学生,以班为单位分为实验组45名和对照组4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以能力本位课堂设计教学,并对理论和实践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95.6%的护生认为能力本位课堂设计教学有利于提高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联系,93.3%的护生认为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结论 运用能力本位课堂设计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护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作者:杨术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组织修形高频电刀在口腔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组织修形高频电刀口腔治疗中特点及护理配合.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3月我院口腔科门诊需实施口腔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局麻下使用高频电刀,根据操作步骤进行护理配合.结果 55例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良好,仅12例患者复诊,复诊率21.82%.结论 组织修形高频电刀在口腔手术治疗中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术中治疗和术后恢复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萍;刘新华;雷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动态血糖控制模式对神经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干预效果的影响

    目的 比较动态血糖控制模式与传统血糖控制模式对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神经危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确定更为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模式,从而降低异常血糖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及减少医护工作量.方法 将使用传统血糖控制模式进行血糖干预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使用动态血糖控制模式进行血糖干预的患者设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异常血糖发生率、血糖波动范围、血糖恢复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异常血糖发生率、血糖值波动范围、血糖恢复时间、患者住院天数、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动态血糖控制模式较传统血糖控制模式能有效地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减少异常血糖发生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静新;金充;廖黎;张钦缔;杨曼;潘速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脊柱外科无菌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手术室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脊柱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21例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脊柱外科无菌手术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接台手术、术前抗生素应用、术前导尿等手术室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采取一系列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脊柱外科无菌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素娟;胡炜;张学利;崔子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脊柱转移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脊柱转移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骨转移瘤的20%,有5%~14%的转移瘤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1].常见的症状有:疼痛、神经刺激症状、压迫症状,部分患者全瘫或不全瘫.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可使病人的疼痛显著缓解,脊柱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恢复,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我院骨科2007年11月~2010年8月共开展脊柱转移瘤手术3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婷;李惠平;许春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美国护理信息能力标准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医疗护理保健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快速增长,人们对护理专业人员的护理信息能力的同步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关注[1].护理信息能力(Nursing Informatics Competencies)是与各种护理实践规定的水平相匹配的、在各种护理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技术和态度的综合能力[2].护理信息能力标准,作为衡量和保证护理信息能力的重要依据和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导向,在世界各国护理界日益发展.笔者对美国护理信息能力标准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护理信息能力标准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作者:徐容;曹梅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一例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患儿的护理

    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RMO)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骼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下肢长骨的于骺端,其次是锁骨和脊柱[1],下颌骨处非常罕见.我科2010年3月收治1例发生于四肢及下颌骨的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患儿,经过98 d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娟;陆维举;包倪荣;朱婷婷;程秀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并发胆瘘的观察及护理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是微创胆道外科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新技术,也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1].胆瘘常常发生在胆道或胆道邻近脏器的外科手术之后,多在手术后早期出现,起病急骤,不具备瘘管,只有胆汁漏出.胆瘘是LCBDE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2].现将LCBDE术后6例患者并发胆瘘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范淑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腔镜下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护理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临床常见的损失,致残严重,治疗困难,神经移位是目前早期治疗的重要方法[1].我科2008年2月~2010年4月电视胸腔镜下切取膈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欧春红;蒙少风;陈云超;骆如香;凌武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良肢位在脑损伤性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良肢位摆放在脑损伤性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脑损伤性偏瘫患者73例,病程≤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和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生命征平稳48 h后即给予良肢位的摆放.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各评定1次.结果 治疗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良肢位的摆放,特别是早期摆放对于促进脑损伤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房秋燕;韩丹;何少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婴儿湿巾联合松花粉预防老年大便失禁后肛周皮肤损伤的观察

    目的 观察婴儿湿巾联合松花粉预防老年大便失禁者肛周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老年病区46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婴儿湿巾联合松花粉外用,对照组仅外涂氧化锌软膏,比较两种方法预防肛周皮肤损伤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婴儿湿巾联合松花粉可有效预防老年大便失禁者肛周皮肤的损伤.

    作者:杨娟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管状胃重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管状胃重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管状胃重建的31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均采用了规范化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1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采用管状胃重建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均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 管状胃重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规范化的护理是良好疗效的保障,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玲;印义琼;卢春燕;钟静;梁涛;刘丽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老年人谵妄、痴呆和抑郁的护理策略3相关证据3.5抑郁患者的护理 抑郁是一种从轻到重的综合征,由情感、认知、躯体及生理上的表现组成.老年人是抑郁的危险人群,社区老人的抑郁症状(需要临床处理)发生率为10%~15%,长期护理机构里老人抑郁的发病率更高,老年抑郁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1-2].对抑郁的干预策略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措施,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抑郁类型和严重程度,如轻型抑郁可采用非药物干预.及时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与抑郁相关的自杀率[2].

    作者:贾守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87例次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象和肝性脑病程度进行比较,并根据相关资料计算治疗前后CTP积分、MELD积分和MELD-Na积分的变化情况.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维护内环境稳定;加强血管通路的维护;合理使用抗凝剂,防止体外循环凝血.结果 治疗后肝性脑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钠显著升高、血氨和总胆红素显著下降,CTP积分、MELD积分以及MELD-Na积分下降明显,3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19例好转后转普通病房,11例死亡.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使治疗顺利完成.

    作者:王美兰;陆玉梅;顾平;王晓燕;张晓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涡轮钻配合微创技术拔除复杂智齿的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涡轮钻配合微创技术拔除复杂智齿的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590例使用微创技术拔除复杂智齿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易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拔牙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0 min缩短至平均8 min,而术后干槽症的发生率也下降至4%甚至更低,术后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患者满意率达到100%.结论 提高护士对涡轮钻拔除术及微创拔牙技术的认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

    作者:吴宣;丁珊珊;林纯青;罗顺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