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靶向HBV X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

李绍祥;张成平;胡大荣;李娟;范公忍;刘超英

关键词:RNA干扰,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摘要:目的 观察靶向HBVX基因的RNA干扰(RNAi)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HBV基因组X区的Nt1681-1708作为靶序列,合成相应的正、反义寡核苷酸,退火后形成双链,克隆入shRNA表达质粒,将得到的质粒与HBV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观察HepG2细胞中HBsAg、HBeAg、HBV DNA和pgRNA的受抑制情况.结果 HBsAg、HBeAg的表达、HBV DNA和pgRNA的拷贝数均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所选靶区通过RNAi可有效抑制HBV复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系膜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21例

    1982年Heald等[1]首次提出直肠系膜全切除术(total mensenteric excision,TME),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TME是一种比较好的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操作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2,3].TME正在成为一种标准的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方式而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运用.由于受技术水平和地方经济条件制约,基层医院能够实施TME手术的还不多.我院自2003年开始尝试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TME手术,至2007年1月病例数达21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鸿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无管经皮肾镜取石术6例报道

    长期以来,术后放置肾造瘘管一直是PCNL的标准方法.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放置肾造瘘导致的疼痛、漏尿以及延长住院等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PCNL术后是否要常规放置肾造瘘管已成为了现代腔内泌尿外科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对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了术后不放置肾造瘘管的无管MPCNH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志勇;李炯明;陈戬;刘建和;王光;张劲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株滇重楼内生真菌的研究——抑真菌活性及分离鉴定

    目的 分离滇重楼内生真菌,研究其抑制病原性真菌的作用并进行分类鉴定.方法 从滇重楼植株中分离培养内生真菌.在体外,用指示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普通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及白色念株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对具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的内生真菌菌株进行培养,观察显微形态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 从滇重楼的根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蒲菌株,对白色念株菌有较强抑制作用,鉴定为尤孢菌群.结论 滇重楼内生真菌无孢菌群菌株LRF4具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

    作者:宣群;张才军;张玲琪;张愉;施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治疗策略

    目的 分析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取石(URS)、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NL)、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四种微创治疗方法 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48例临床资料,根据四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治疗,分别从手术方法 、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平均住院天数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 ESWL治疗效果差,多需改行URS或mPNL治疗.URS治疗手术成功率达92.85%(169/182),13(7.15%)例改行其它手术,结石取净率86.76%.mPNL治疗手术成功率99.22%(257/259),2例(0.78%)改开放手术,结石取净率93.82%.腹腔镜3例全部成功.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ESWL疗效较差,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法 .单纯使用URS治疗,成功率及结石取净率均不高.腹腔镜在处理此类结石方面意义不大.mPCNL则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均较其它方法 高,并发症则较低,可作为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

    作者:陈戬;姜永明;刘建和;张劲松;贾万健;王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紫杉醇微泡的载药量及包封率

    目的 建立测定紫杉醇微泡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体积比40:35:25);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27nm.结果 在本色谱条件下紫杉醇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紫杉醇在1.0 ~20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7),平均回收率为101.51%,RSD为1.96%.结论 该方法 准确町靠、简单快速,可用于紫杉醇脂质微泡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朱梅;张萍;谭开彬;梁红敏;李睿;刘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典型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1例家系分析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出HNPCC在临床和基因水平上的筛查策略.报道1例典型的HNPCC家族的临床资料.方法 提取肿瘤组织、正常组织DNA,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检测1个家系3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3例先证者3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3例均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舁常.结论 典型的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hMLH1、hMSH2蛋白免疫组化的检测可作为HNPCC可疑家系的临床筛选,以及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作者:珠珠;李文亮;李云峰;叶盛威;陈明清;董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器官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器官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153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器官衰竭的病凶和临床特征及相关性因素.结果 153例入院时均无颅外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入院后发生2~5个器官功能衰竭,共累及器官504次,平均每人3.2个.结论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器官衰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首要诱发因素为感染;相关性因素与病人的年龄、原发病的性质、伴存病种类及数目、器官衰竭时间、衰竭器官的数目有关.

    作者:朱金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38 MAPK通路在加热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P38 MAPK在热诱导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癌旁肝硬化细胞株QSG-7701和肝癌细胞株QGY-7703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形态学观察、台盼兰染色、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在热诱导细胞凋亡中表达量的变化,并观察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热诱导使三株细胞P38 MAPK表达量都增多,凋亡明显,使用SB203580可以减轻热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P38 MAPK参与热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邱建武;李宏发;申丽娟;张伟琴;余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靶向HBV X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靶向HBVX基因的RNA干扰(RNAi)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HBV基因组X区的Nt1681-1708作为靶序列,合成相应的正、反义寡核苷酸,退火后形成双链,克隆入shRNA表达质粒,将得到的质粒与HBV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观察HepG2细胞中HBsAg、HBeAg、HBV DNA和pgRNA的受抑制情况.结果 HBsAg、HBeAg的表达、HBV DNA和pgRNA的拷贝数均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所选靶区通过RNAi可有效抑制HBV复制.

    作者:李绍祥;张成平;胡大荣;李娟;范公忍;刘超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铱-192单管腔内放疗屏蔽后剂量分布特点的研究(摘要)

    目的 探讨铱-192单管后装腔内放疗3种规格(1200、1800、2400)铅屏蔽后周围剂量分布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上设计不同角度屏蔽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上对直肠癌进行后装腔内放射治疗提供科学具体的理论基础和放射物理剂量学依据.方法 自制三种不同角度的铅屏蔽(1200、1800、2400),然后利用铱-192后装治疗机、慢感光胶片和密度仪,测小后装腔内屏蔽后多个驻留点治疗时周围剂鼍,并且描绘出铅屏蔽后周围剂量分布的曲线.分别研究以上不同情况下所描绘出的剂曲线,分析其特点和规律.结果 1200铅屏蔽时,周围剂量有效屏蔽角度为(83.8±3.7)度;1800铅屏蔽时,周围剂量有效屏蔽角度为(144.5±2.9)度;2400铅屏蔽时,周围剂量有效屏蔽角度为(190.3±2.7)度.结论在铱-192后装腔内放射治疗时,根据肿瘤病灶的侵润范围选用合适的铅屏蔽对周围正常组织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即肿瘤病灶组织受到根治剂量照射时,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小于其耐受剂量),与病灶组织相比可以降低50%以上的照射剂量,降低了并发症及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建文;刘光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癌症病人的临终护理

    对已失去治愈机会其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癌症患者,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缓减癌痛引起的痛苦.维护至死尊严,尤其增强病人对临终生活心理状态的适应能力,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帮助病人安宁地走完生命的后旅程.我科2007年6月开始共收治32例临终病人,在对他们的护理中,运用社会家庭对病人身心关怀与支持,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明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3年至2007年肺癌住院病人构成分析

    目的 对医院肺癌住院病人进行分析,了解医院肺癌收治的动态变化,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2003至2007年云南省肿瘤医院的首诊肺癌入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患者的增长趋势、性别构成、病理类型、病死构成情况和治疗结果 .结果 住院肺癌病人近年来增长速度快,成为医院收治的第一大恶性肿瘤;肺腺癌已经超过鳞癌成为第一大病理类型;肺癌住院病人病死率经过综合治疗后在逐渐降低;能手术的早期病例在总病例中所占比例为22.98%.结论 肺癌患者逐年增多,尤其是肺腺癌增长迅速.对肺癌进行综合治疗,可能降低住院病人病死率.

    作者:黄云超;陈小波;李高峰;杨凯云;张建华;徐学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左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51例报道

    目的 探讨左房粘液瘤的诊治及疗效.方法 51例左房粘液瘤,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结果 死亡2例,死亡率3.9%;术后并发血管拴塞4例,出现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2 a后原位复发1例.结论 左房粘液瘤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超声心动图是左房粘液瘤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 .

    作者:陈磊;张昌来;宋惠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苯丙氨酸脱氨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目的 筛选一株苯丙氨酸脱氨酶高产菌株.方法 从肥沃菜园土样中分离得一株苯丙氨酸脱氨酶产生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酶学性质初步研究.结果 初步鉴定该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所产苯丙氨酸脱氨酶的适反应pH5.8,适反应温度40℃,60℃以下热稳定性较好,此条件下酶活达1 218 U/mg细胞.结论 所获得的蜡样芽孢杆菌NJU110具有一定的苯丙氨酸脱氨酶生产能力,并为该菌株的菌种改良及高效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晓燕;郭丽芸;戚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治疗(附20例报告)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为临床上常见的I型变态反应,起病突然、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可在10 min内死亡.本组收集从1993年5月~2008年5月救治青霉素过敏性休克20例,均采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救治措施,均获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阿霉素处理早期对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阿霉素处理早期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浆的抗氧化能力和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方法 总抗氧化力测定采用高铁还原法,基因表达测定采用RT-PCR.结果 (1)在阿霉素处理早期的大鼠中,心肌组织和血浆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心肌组织脂质TBARS增加;(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表达升高.GSHPx和CAT活性均下降.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表达和活性均没有改变;(3)相关性分析发现,阿霉素处理组心肌组织和血浆的总抗氧化能力与GSHPx和CAT活性均负相关.结论 阿霉素处理早期可诱导心肌和血浆氧化应激状态增加,GSHPx和CAT表达和活性降低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宋怡;沈霏;杨百晖;白向锋;陈穗云;思永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艾舍尔软胶囊增强小鼠免疫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艾舍尔软胶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方法 经口服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艾舍尔软胶囊50 d后,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NK细胞活性测定、小鼠碳廓清实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等检测艾舍尔软胶囊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测定血清溶血素和抗体生成细胞数,观察艾舍尔软胶囊对体液免疫的影响;测量小鼠的体重及脾脏、胸腺免疫器官重量,评价艾舍尔软胶囊对小鼠体重和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结果 艾舍尔软胶囊各剂量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抗体生成细胞数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左右耳片重量差值、抗体积数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鼍组NK细胞活性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艾舍尔软胶囊能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提高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以及小鼠NK细胞活性的作用,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作者:王熙才;左曙光;邱宗海;周永春;伍治平;李小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云南部分城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影响服务利用的因素,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方法 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的方法 ,运用自编的结构式问卷和个人深入访谈调查205位居民,所得资料采用Epidata3.1录入,用SPSSl3.0进行分析.结果 有32.2%的被调查居民中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接受过服务的居民中大约40%对服务技术和项目不满意,70%对服务的态度和时间较满意;被调查居民对摹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和保健服务需求较高;服务价格、技术等8个因索是主要影响因索.结论 满足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降低影响服务利用的不利因素,才能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赵文兰;姜润生;孔毅;张先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血清抵抗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集糖尿病肥胖组22例,糖尿病非肥胖组27例,正常非肥胖组25例,正常肥胖组28例,均于清晨起床后空腹采血检测血清抵抗素,C反应蛋白,将检测结果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肥胖组及非肥胖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非糖尿病组无差异(P>0.05),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浓度和C反应蛋白浓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正常,因而抵抗素可能没有直接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高血糖增加急性炎症反应产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藉此参与2型糖尿病炎症发病机制.

    作者:李若楠;桂莉;郭家智;曹梅;陈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论人文教育在现代医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

    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是需要人文素质教育来填补医科学生在专业素质之外所欠缺的精神、内涵.从人文教育的内涵、外延、改革措施、道德建设等方面论述了人文教育的内容、本质、人文教育对医科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和对策措施,对我国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启示作用.

    作者:者丽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