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alectin-3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刘熙;卢玉波;杨谢兰

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3,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半乳凝素Galectin-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alectin-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浸润性宫颈癌I、Ⅱ、Ⅲ期各10例组中的表达.10例正常宫颈作对照.结果 宫颈癌Ⅱ期、Ⅲ期组织中Galectin-3表达阳性率均为9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肿瘤>2 cm组织中Galectin-3表达阳性率为94.75%,高于≤2 cm组阳性率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ectin-3在宫颈癌中的高表达与宫颈癌肿瘤大小发生和进展有关,可能成为监测宫颈癌病情进展有价值的标志物.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穿刺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小儿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的护理体会

    小儿颌下淋巴腺炎多由感冒引起,治疗不及时常常引起淋巴结化脓,一般临床给予切开引流,因切开后遗留瘢痕,多数患儿家属无法接受,枣庄市市中区医院于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使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照射治疗小儿颌下化脓性淋巴结炎穿刺术后患者12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生命有机体的深入了解,医学研究已从以往的整体、器官、细胞、亚细胞水平到达了分子和基因水平,并逐步向元素水平推进.众所周知,所有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人也不例外,化学元素不仅是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参与人体生长、发育、疾病、衰老、死亡等整个生命的代谢过程.海水中存在丰富的微量元素,而且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崔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T-SPOT.TB、TB-DNA、PPD、TB-DOT/TB-CK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T-SPOT.TB、TB-DNA、PPD、TB-DOT/TB-CK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T-SPOT.TB技术,测定120例确诊结核病患者,62例非结核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结核感染特异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频率.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TB-DNA、PPD和TB-DOT/TB-CK.结果 T-SPOT.TB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3%、91.9%,TB-DNA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9%、98.2%,PPD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2.4%、71.9%,TB-DOT/TB-CK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3%、80%.结论 T-SPOT.TB较其它传统方法TB-DNA、PPD、TB-DOTTB-CK对结核病诊断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武;朱惠琼;刘永莉;万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脑胶质瘤中proNGF凋亡前信号的研究

    目的 探讨proNGF (Nerve growth factor precursor)凋亡前信号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 (Rever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检测人脑胶质瘤中proNGF凋亡前信号各因子proNGF、Sortilin及P75的表达,以10例瘤周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结果 各因子在胶质瘤中均有表达,正常脑组织中低表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NGF凋亡前信号所导致的细胞凋亡参与正常人脑组织及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一种正常机体的保护性机制.

    作者:李俊彦;刘俊;孙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膜的制备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分子量壳聚糖膜来研究壳聚糖成膜的影响因素,为壳聚糖膜作为生长因子载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4种不同分子量(3 000,10万,20万,45万)的壳聚糖,以溶剂蒸发法分别制备含有和不含明胶的壳聚糖膜.结果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均能成膜,对于大分子量的壳聚糖,是否加入明胶对成膜无明显影响;而对于分子量3 000的壳聚糖加入明胶、甘油等赋形剂是成膜的必要条件.结论 壳聚糖的成膜与分子量及添加的赋形剂有关.

    作者:谭春园;解保生;丁仲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APC和NeuN在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表达

    目的 探讨APC和NeuN在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取第1代培养后1d、5d的细胞,用免疫组化检测APC和NeuN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表达及计处阳性染色细胞的变化.结果 APC和NeuN在体外传代培养的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有表达,且随着细胞的生长,APC的表达减少,NeuN的表达增多.结论 APC可能在其早期形成中就发挥一定的作用;A549、NeuN的表达增A549肺腺癌细胞可能存在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力.在肺腺癌A549细胞表达减少.

    作者:王盛兰;谭燕;袁兵;赵珊;王殿华;张云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Coulter-750对白血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尽早对白血病做出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国内的普及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法已成为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由于基础医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不断提高,检测参数不断增加,提高了医学检验水平,为临床提供了更多有用的实验指标.充分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所提供的指标,及早发现初诊白血病、判断白血病类型是必要的.

    作者:陈瑞春;马晓波;沈荣华;谢振学;孔晋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直管电子喉镜下咽喉异物取出术8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直管电子喉镜下钳取咽喉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storz直管电子喉镜经口进路对门诊咽喉部异物及怀疑有咽喉部异物患者8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26例患者中802例发现有异物,并在镜下成功取出;24例未见异物的检查结果为咽喉部粘膜充血或粘膜溃疡,其中有7例见小血肿形成,经抗炎治疗1周后异物感症状消失,复查均未见异物遗留.结论 经口进路在直管电子喉镜下探查或取出咽喉部异物具有成功率高、视野清晰、安全准确、病人痛苦少、简便快捷、无创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红;倪宝良;钮燕;师克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规范化疼痛教育对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探讨

    目的 研究创建疼痛护理小组对创伤患者进行规范化疼痛教育,取得患者主动配合疼痛控制治疗,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疼痛,让患者更舒适地渡过围手术期.方法 将2009年6月收治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镇痛治疗,研究组由疼痛护理小组进行规范化疼痛教.育,对照组则由责任护上进行常规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掌握率、疼痛控制配合度、疼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疼痛评分掌握率及疼痛控制配合度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76%与86%.研究组疼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疼痛教育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控制了围手术期疼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侯丽莉;王峻;张艳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心脏神经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相关分析

    近年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被证明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敏感、无创性客观指标[1].笔者对心脏神经症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 24 h时域指标分析比较,旨在探讨心脏神经症患者与HRV的关系.

    作者:刘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云南宣威肺腺癌原代细胞和肺腺癌细胞株XWLC-05体外形态学比较

    目的 比较宣威肺腺癌原代细胞和已建立的宣威肺腺癌细胞株XWLC-05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Medium 1640培养基培养宣威肺腺癌细胞和XWLC-05,观察两者的形态学变化,比较不同时间点肺癌细胞数量变化,探讨其生长特性.结果 培养的肺癌原代细胞为贴壁成团片状生长,为多边形或类圆形,异型性明显;而XWLC-05细胞成翼状,多边形,增殖速度比本实验室培养肺癌原代细胞快.结论 肺癌原代细胞形态学上不同于XWLC-05,有其自身生长特性.

    作者:袁兵;谭燕;王盛兰;赵珊;王廷华;张云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肺腺癌A549细胞株GDNF、BDNF、NT3和NT4的表达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取代培养后3d的A549细胞,用免疫组化检测神经营养因子GDNF、BD-NF、NT3和NT4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表达.结果 神经营养因子GDNF、BDNF、NT3和NT4在部分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表达.结论 神经营养因子GDNF、BDNF、NT3和NT4可能在肺癌的增殖中发挥作用.

    作者:岳倩宇;谭燕;袁兵;王盛兰;王殿华;张云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死亡率高.AMI患者发现的早晚及抢救是否及时,不仅直接涉及患者生命安危,而且与病情的预后密切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早治疗,损伤的心肌恢复越好,争分夺秒抢救,尽早的实施急诊PCI是成功治疗的关键[1].术前术后严密的观察及护理在整个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作者:杨丽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微型钢板治疗跖跗关节损伤

    跖跗关节(又称Lisfranc关节)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足部损伤,以往多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同定,疗效较差,目前多趋向于手术治疗.重庆市九龙区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于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治疗跖跗关节损伤1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文;陈波涛;马秋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滇南小耳猪血液生理生化部分指标测定

    目的 测定正常3~6月龄和8~ 12月龄封闭群滇南小耳猪血液生理与生化各项指标.方法 常规方法检测滇南小耳猪18项血液生理指标、30项血液生化指标,统计各指标间的性别差异及两年龄段同类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 性别间绝大多数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3~6月龄血液生理与生化雌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 12月龄血液生理雌、雄间HGB、RBC、HCT、MONO%和MONO有差异(P<0.05),雌雄间血液生化ALT、TBA、CHO、TG、LDL-C、APOR和CL有差异(P<0.05);两个年龄组雌雄合并相比,血液生理WBC、PLT、MPV、LY、MCHC、NEUT%和NEUT等7项指标有差异(P<0.05),生化指标ALB、UREA、HDL-C、GLU、APOA和FE等6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滇南小耳猪两个年龄段之间以及雌、雄之间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可为滇南小耳猪的标准化研究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作者:李波;郑红力;何保丽;陈丽玲;李进涛;角建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单针法和改良两针法腋路臂丛阻滞的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 评价改良两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肘以下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00名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组(单针组)和D组(改良两入路组),每组50例,S组用7号针头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D组用7号针头和22(G套管针分别在腋动脉上、下两侧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0 min后评价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观察局麻药中毒、血管神经损伤等麻醉并发症.结果 臂丛神经前臂5分支感觉阻滞情况,单支比较,D组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的成功率高于S组(P<0.05),其他3支神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支比较,D组高于S组(P<0.01);臂丛神经前臂4分支运动阻滞评估,D组桡神经、肌皮神经评分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法两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作用完善、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班崇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肺腺癌A549细胞中Nestin的表达

    目的探讨nestin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株,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癌标记物及nestin表达.结果 四个肺癌标记物中鼠抗人p63蛋白,鼠抗人细胞角蛋白7,鼠抗人甲状腺转录因子染色阳性,nestin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部分细胞表达.结论 肺癌细胞中存在部分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物nestin.

    作者:张云辉;袁兵;谭燕;王盛兰;赵珊;王殿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在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膝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对14例膝关节疼痛患者28个膝关节进行双膝关节检查,观察滑膜、积液、骨侵蚀及关节病变区域血流情况.结果 23个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炎表现,即滑膜增厚、关节囊积液伴或不伴软骨侵蚀;5个膝关节无异常表现.结论高频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在诊断膝关节病变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慧敏;朱梅;梁红敏;栾玉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体会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扩张,是指胆总管包括肝胆管因先天性异常而引起的囊状扩张,该病以小儿多见,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约为4:1.就诊年龄多在10岁以前[1]在我国,随着多种检查手段的日益完善及诊断技术的提高,本病在国内的检出率也不断增加,其中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在临床外科也常有发生,西山区人民医院在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共收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4例,其中成人9例,均施行手术治疗,愈后良好.

    作者:尹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肝癌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以寻找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ROTCQLQ-C30)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分别对30例住院肝癌患者(患者组)和3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面对或斗争、回避、屈服或接受;屈服或接受应对方式与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但首要采用积极面对;在护理工作中,指导患者尽量避免屈服心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谭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