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翻身的舒适护理

董红侠

关键词:舒适护理, 轴向翻身, 颈椎前路术
摘要:舒适护理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强迫去枕卧位、颈部制动、活动受限、翻身困难、姿势不当、颈部疼痛是不舒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翻身护理,是护理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重要内容.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护理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新型封堵器械的不断出现,经导管介入治疗某些单纯型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替代外科手术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8月~2009年8月对128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心导管同期进行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吕桂玲;田大静;王静;高义双;陈屿;王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刺激乳头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中的应用

    我科2007年3月~2009年3月对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实施刺激乳头方法,有利于加强宫缩,缩短产程,减少产后阴道出血量,提高新生儿早吸吮成功率.比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更加经济、安全,减少产妇的痛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骨髓铁染色三种复染剂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的复染试剂对骨髓铁染色效果的影响.方法 每例患者收集三张骨髓涂片,分别用瑞氏、沙黄、核固红三种复染剂进行铁染色,观察骨髓小粒及幼红细胞中铁的分布情况.结果 三种染色方法进行比较,细胞外铁的阳性率相同,细胞内铁染色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三种复染方法中推荐采用瑞氏复染,因其铁颗粒较易观察,且染色时间较短、操作简便.

    作者:张姝;刘咏酶;黄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护理交接班流程在ICU的应用

    交接班在护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在ICU护理工作中,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观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为了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使护理安全关口前移,制定和实行规范的护理交接班流程是必不可少的.我科根据ICU工作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ICU交接班流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英;江榕;朱侥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看高等(本科)护理教育的定位

    1 背景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促使教育逐步产生类型的分化.在考虑构建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标准、分析和研究其他国际组织以及有关发达国家的教育标准时,我们发现,世界上许多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教育标准以及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等,所依据的常常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制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因为要制定教育标准,首先要进行全面合理的分类.

    作者:曹梅娟;姜安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进展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37周(259d)的新生儿[1].早产儿胃肠功能弱尤其胃肠动力差,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肠道喂养后,经常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问题,限制其成活率的提高[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存活率逐渐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治愈率成为衡量儿科临床医疗护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完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现综述如下.

    作者:魏林;阎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温度冲洗液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老年病人体温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冲洗液温度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老年病人的体温、脉搏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mPCN患者随机分为加温组30例,mPCN手术时采用36~37℃的加温冲洗液,室温组30例采用20~24℃的室温冲洗液.观察采用不同温度的灌洗液进行手术时,患者的体温、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加温组手术结束时体温(36.17±0.40)℃,寒战发生率为6.7%;室温组术后体温为(35.31±0.22)℃,寒战发生率为30%.加温组平均动脉压升高和心率加快等改变明显低于室温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问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mPCNL采用室温冲洗液可引起患者低体温,对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有较大的影响.采用加温冲洗液可以明显降低对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等的不利影响,有效减少术后高热、寒战及心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顾超琼;刘刚;黎晓燕;覃素娇;韦金鸾;蒋慧琳;许家丽;梁建波;刘永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一例肺癌患者PICC导管误入胸导管的护理

    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其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置管术.

    作者:余春华;李俊英;符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现状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方法[1],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手术治疗中涉及到颅内重要功能区,因而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观察护理非常重要,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日益引起人们关注[2].笔者总结该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相应护理措施,为相关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孟大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主动体外复温在婴幼儿深低温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主动体外复温在婴幼儿深低温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2例要幼儿均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气静复合麻、深低温低流量和/或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结果 3例手术后难以脱离体外循环而死亡,手术死亡率4.8%.结论 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体外循环术中缓慢、均匀的降温和升温有利于脑保护;应用充气升温毯、温控垫等主动体外复温法为患儿复温和保温,有效地缩小了组织温差,实现了均匀升温,同时缩短了转机时间和手术时间,是一套安全有效又简便可行的术中复温及保温方法.

    作者:李双梅;谢庆;杨满青;朱瑞娟;陈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颈动脉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作为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预防脑中风的标准手术方法,已经被欧美等国家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肯定.预防术中阻断颈动脉导致脑缺血及其并发症是该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临床使用血管转流管的设计是建立人工通路,将手术区上,下的动脉血流连接起来,以维持血流进入脑血管系统.我院2003年3月~2007年9月施行15例转流保护下CEA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许金珠;叶媛媛;李爱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麻醉诱导室在接台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接台手术病人的安全,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我院从2006年开始启用麻醉诱导室,改善了接台手术患者的接台等候时间,保证了手术麻醉的安全和秩序,有效提高了手术、麻醉及护理工作的效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平;王亚玲;孙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择期手术患者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择期手术患者缩短术前禁食禁水时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206例择期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禁食6~8 h、禁水2~3 h,对照组术前禁食12 h、禁水6 h.结果 两组术前口渴饥饿、烦躁、疲乏无力等不适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患者发生术中误吸、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8 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6 h可进食少量清淡饮食(如牛奶等),术前2~3 h口服糖水200~300 ml,安全可行,可降低不适反应.

    作者:徐海英;沈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缺陷中的运用探讨

    目的 探讨手术室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和管理措施,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 对2005~2006年的256例护理缺陷及原因进行分类,比较不同职称、不同工龄段、不同工作时段之间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针对护理缺陷的具体原因,采用前馈控制管理,使可能出现的缺陷得以避免.结果 推行手术室护理缺陷前馈控制管理2年来,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从2.26%降至0.31%(P<0.01),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升高从74%提高到96%.结论 护理缺陷是护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失控现象,建立和落实前馈控制管理,可以使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缺陷发生前进行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

    作者:谢玮娜;何丽云;于美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管性介入治疗宫颈妊娠患者的护理

    宫颈妊娠(CP)是异位妊娠的一种严重类型,国外报道CP发病率约为1:2 400~18 000,占妊娠的0.06%~0.1%,占异位妊娠数的0.15%~2.00%,易误诊为一般先兆流产或不可避免流产而行刮宫术导致致命性大出血,迫不得已而将子宫切除[1].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已成为治疗CP预防大出血的重要途径.我院2005年5月~2008年7月共收治行血管性介入治疗的CP病人10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梁春堂;苏华;安姝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子宫脱垂患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子宫脱垂患者133例,现将临床及病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3例,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61.69岁.

    作者:訾聃;杨英捷;龚飞凤;黄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一例肺吸血虫病引起机化性血胸病人的护理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我国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2种,人因生吃、腌吃、醉吃溪蟹或喇蛄而感染,也可因饮用含有囊蚴的生水而受到感染.肺是卫氏并殖吸虫易侵犯的脏器[1],肺吸虫病发病过程多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潜伏期不易确定,或长或短,多为1个月至1年,但短只有2 d,长达10年之久.

    作者:李娟;席学莉;江华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封闭负压引流在骶骨脊索瘤术后难愈性创面的应用与观察

    脊索瘤是发生于中轴骨以膨胀性生长为主,好发于骶尾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加局部放疗是标准治疗方式.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术后放疗均可造成组织缺损和死腔,成为临床处理难点.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院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进行伤口床的准备7例,为创面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张芹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胰腺假性囊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护理

    目前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中7%~15%导致假性囊肿形成,慢性胰腺炎合并假性囊肿的比例为20%~25%[1].对胰腺假性囊肿(PPC)的干预主要有四种方法:经皮置管引流术、外科手术、腹腔镜下手术和内窥镜治疗.而经皮置管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可多次治疗、并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以及一旦需要手术,并不影响手术操作等优点.我科2007~2008年对26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进行经皮置管引流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星;程建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妊娠中晚期胎膜早破的护理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妊娠中晚期胎膜早破的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治疗安胎成功率.方法 对8例采用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妊娠中晚期胎膜早破孕妇采取针对性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预防感染、严密监护胎儿宫内安危,合理的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8例患者经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后,均成功产下成活新生儿;5例术后痊愈出院,至足月后入院正常分娩,3例术后一直住院安胎,后行剖宫产.结论 妊娠中晚期胎膜早破严重危害母婴安全,纤维蛋白封闭剂对妊娠中晚期胎膜早破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应根据不同孕妇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赵红梅;蔡育宝;郑小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