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评价

张萍

关键词:护理技能, 强化训练, 实习护生
摘要:目的 探讨实习前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对实习护生的影响.方法 以高职护理专业护生为研究对象,强化班106人采取强化训练法,对照班105人未经强化训练.结果 强化班100%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实习前护理技能强化训练;95.28%的护生对护理技能强化训练感到满意;76.42%的护生认为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实习鉴定册反映,强化班在医院规章制度的遵守、技能操作熟练人数、护理礼仪的注重、锐器伤发生率、医疗护理文件书写均优于对照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 实习前强化训练可以提高护生护理技能操作水平,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帮助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寻找泪小管断端的方法,提高吻合泪小管成功率.方法 从上泪小点注入空气,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行泪小管吻合术.结果 本组11例患者经泪小管鼻侧断端气泡经过明显,寻找断端的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1例,8例患者治愈,2例正在恢复期,1例睑外翻.结论 注入空气寻找泪小管断端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作者:董海莉;俞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婴幼儿心脏手术经鼻气管插管的安全性评估

    目的 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经鼻气管插管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儿的物品仪器准备与相关并发症.结果 鼻道渗血11例,5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无麻醉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婴幼儿心脏手术经鼻插管,术前全面切实的麻醉评估和准备,正确的插管方法,对提高插管质量、减少并发症、保障围术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淑霞;胡强夫;黄维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麻醉恢复室吸痰对病人血压心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麻后病人在麻酸恢复室(PACU)拔管前后吸痰对病人血压心率的影响,寻找尽量减少对病人刺激的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收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前病情评级(ASA)Ⅰ~Ⅱ级的病人80例,按进入PACU编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人PACU时立即吸痰,等病人苏醒后立即拔除导管;对照组:病人苏醒后在拔除气管导管前后常规吸痰;观察吸痰前后、拔管前后病人心率、血压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在吸痰拔管时血压、心率明显升高,其它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对照组病人吸痰拔管时血压心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吸痰对苏醒期病人刺激大;深麻醉下吸痰,清醒后立即拔出气管导管能减轻拔管前后心血管反应.

    作者:王惠琴;陈玲阳;许菊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两种掰折安瓿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两种掰折安瓿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将使用自制玻璃安瓿锯掰器掰折安瓿法设为实验组,传统的砂轮割锯纱布包垫掰折安瓿法设为对照组,对两种操作方法从药液有无污染、操作所用时间、安瓿玻璃微粒数、安瓿不规则破裂瓶数,以及两种操作方法对护士手划破的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在操作计时、安瓿不规则破裂瓶数、划破护士手的次数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种操作方法对药液污染、产生玻璃微粒方面差异均无意义(P>0.05).结论 自制玻璃安瓿锯掰器掰折安瓿可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避免了护士手的割伤,改善了护士的职业防护,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纱布的浪费,降低了医疗成本.

    作者:芦盛贞;熊春梅;万容梅;黄和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预防老年骨质疏松

    合理运动预防老年骨质疏松1 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致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1].根据我国13省市人群骨密度调查结果,估计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6%,绝经后妇女约有30%患有骨质疏松症[2].随着老年人群的不断增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来小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PCI术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不断普及与完善,为冠心病的确诊及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股动脉由于血管粗大、操作方便,目前仍是介人手术的主要路径.术后穿刺点的有效止血是预防出血、血肿的关键.

    作者:张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甘草冰块对鼻咽癌放疗致口腔黏膜放射损伤防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甘草冰块对口腔黏膜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60例初治鼻咽癌放疗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放疗前口含甘草冰块,对照组无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放射损伤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Ⅰ、Ⅱ、Ⅲ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别为22、8、0例和12、12、6例,实验组口腔黏膜损伤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甘草冰块对口腔黏膜放射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作者:刘燕;王蓉;陈晔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海岛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饮食情况调查与护理对策

    目的 调查海岛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饮食情况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8年1~12月78例在内分泌科住院的甲亢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给予护理干预后再进行评估.结果 海岛甲亢患者海藻类、贝壳类、虾、螃蟹、海产鱼类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摄入量多,而蛋类、奶制品、淡水鱼类、禽肉类相对较少,对甲亢饮食知识了解占39.7%.经过干预后患者能控制以上高碘饮食,增加蛋类、奶制品、淡水鱼类、禽肉类的摄入,了解甲亢饮食知识占92.3%.结论 对海岛甲亢患者做好甲亢的常规护理外,加强饮食指导与护理,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减少碘摄人量,掌握有关疾病知识,有利于提高甲亢的治疗效果.

    作者:魏文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英语会话及医院常用词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点评:由于病人的病情可不断发生变化,故必须说明有关检查的时间和症状发生的时间.

    作者:惠品晶;王美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肱动脉血压测量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以病人为中心、方便临床、有效的肱动脉血压测量方法.方法 将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1153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进行两次肱动脉血压测量,两次测量间无时间间隔.对照组:标准方法测量两次;实验Ⅰ组:先按标准方法再用实验Ⅰ法测量;实验Ⅱ组:先按标准方法再用实验Ⅱ法测量.比较每组两次测的血压值,采用U检验;再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次血压测量差值,采用U检验;然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次测量差值的波动范围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每组两次测得的血压值比较均P>0.05;测量差值比较:实验Ⅰ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Ⅱ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值波动范围比较:除实验Ⅰ组与对照组在舒张压≤10 mmHg比较P<0.05,余均P>0.05.结论 用实验法测量肱动脉血压对结果无影响,但应优选实验Ⅱ法,需要时用实验Ⅰ法.

    作者:龚茵;何春梅;舒泽芳;兰雁;李萍;王燕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免灌肠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免灌肠对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按食管癌术前护理常规,在手术前一天8 Pm予0.1%肥皂水500~1000 ml灌肠1~2次;观察组术前免灌肠.术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及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前免灌肠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增加患者手术的舒适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符合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

    作者:钟就娣;辛明珠;孔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治疗及护理.方洼对256例31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强术后角膜观察,做好围手术期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结果 67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出现角膜水肿,其中,轻度35眼,4 d内消退;中度23眼,7 d内消退;重度9眼,13~16 d消退.结论 术前完善检查,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及时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防止角膜失代偿,减少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达到良好的复明效果.

    作者:姜晶;雷英;李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同体位在腭裂患儿术后复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腭裂手术患儿复苏期间不同体位对解除上呼吸道阻塞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复苏期间拔管后出现上呼吸道阻塞症状的40例患儿随机分为Ⅰ组(平卧位组)和Ⅱ组(侧卧位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监测ECG、HR、SPO2、RR,记录采取体位前(T1)、采取体位后5 min(T2)SPO2、RR、HR,记录上呼吸道阻塞状况改善的有效例数.结果 在T2时点,两组的RR、HR均下降,SPO2有明显升高,与T1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点,Ⅱ组与Ⅰ组比较,SPO2有明显升高;呼吸道阻塞状况改善的有效例数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侧卧位能有效防止舌根后坠,减少呼吸道血液和分泌物对咽喉的刺激,患儿易接受,更适合腭裂患儿拔管后的复苏.

    作者:易春梅;郑玉萍;陈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可调节式下肢减压抬高架的研制

    外伤、骨折、长期卧床患者因活动受限,尤其是下肢腓肠肌泵功能减弱或消失,血液回流不畅,易致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足跟部压疮、足下垂、水肿等并发症[1-2].据统计,美国每年有约20万人因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2].下肢血流滞缓是形成DVT的三大因素之一,其重要的护理措施就是抬高病人下肢.此外,下肢静脉、淋巴疾病等引起的上述潜在并发症也需要抬高并制动患者下肢,以利于静脉血回流,达到预防或治疗目的[4].为解决上述临床问题,本课题组成员设计制作了可调节式下肢减压抬高架(以下简称抬高架),既有效抬高制动下肢,又确保下肢处于功能位,介绍如下.

    作者:施久军;江智霞;曾慧;权明桃;罗祎;张永春;颜余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自制弹力绷带在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后压迫止血的应用

    临床动脉采血后需由护士用无菌棉球按压采血处5~10min.在实际工作中,既费力又费时.我科将自制弹力绷带应用于桡动脉及足背动脉采血后压迫,效果显著.

    作者:朴海燕;许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及手术配合的护理要点.方法 将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69例(共78处创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分别给予武汉维斯弟成套专用敷料实施VSD治疗.结果 实验组在二期缝合时间、换药次数、创面缩小程度、植皮效果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并能减少患者频繁换药的痛苦,减少了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和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经济费用.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缪霜霜;徐小群;沈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巧用一次性20 ml注射器放置中心吸引连接管

    利用中心吸引装置进行吸痰操作极大地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但每次吸痰完毕分离污染的一次性吸痰管后,与吸痰管相连的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接口处常因放置不当,既不便于护士操作,也易导致污染.为此,我科2006年4月开始,采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来放置中心吸引器连接管开口端.其方便简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麻春英;李美慧;裴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进口摹丝线线盒的巧利用

    我院手术室是一个综合性科室,使用的特殊缝线品种繁多,大约有50多种,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们采用摹丝线线盒来放置各类特殊缝线,效果良好.

    作者:沈凤岐;谢玉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初学PICC置管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初学者在初的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 对4名初学者进行的31例PICC置管操作进行分析,发现常见的置管问题有穿刺不成功、穿刺时出血过多、送管困难、穿刺口渗血、导管异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 31例患者29例置管成功,25例为首次置管成功,送管困难3例,导管异位人颈静脉4例,穿刺口渗血3例.结论 初学者进行PICC置管要善于总结经验,置管前做好充分的技术及心理准备,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作者:周君桂;刘芳;罗丹;蒋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骨折卧床病人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排尿困难是骨折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心理和生理的痛苦,严重时还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近年来,我院对骨折卧床排尿困难病人实施中医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胀、腹痛等症状;好转:2~8 h后能够自行排尿,但稍有排尿不尽感,检查膀胱内仍有少量尿液;无效:2~8 h后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

    作者:王苏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