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楼立兰;杨建峰;郑琴芬;徐佳英
泰国的护理博士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教育理念和发展在国际上也一直处于前列.加之泰国在地域文化、思想背景以及疾病谱的转变上与我国具有相似之处,这些都使得借鉴泰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对我们有所裨益.
作者:方进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程序和方法,以减轻伤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110例平均月龄12.56个月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至少3个月以上的综合康复护理,总有效率达98.2%,正常化率达43.6%.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达到正常化的效果,减少患儿伤残的发生.
作者:童雪涛;越敏;艾戎;严征;潘丹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为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建立高效便捷的护理流程和控制体系,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我们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对服务流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将患者在手术室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分解细化,按时间先后顺序制作为流程图,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提供高品质、平等、舒适的护理服务,以大限度降低患者痛苦,获得大程度的康复,并对流程改进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介绍如下.
作者:吴冉;杨坤明;张艳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综合医院26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68.2%的护士时有或经常在日常护理行为中执行口头医嘱;有54.5%的护士时有或经常在医生迟、漏、停、改医嘱时,执行在前或没有请医生补开医嘱;有25.7%的护士时有或经常不能在日常护理行为中及时与患者沟通;有28.8%的护士时有或经常不能在护理操作失败时诚恳地向患者表示歉意;有59.1%的护士时有或经常涂改,不按要求修改护理记录;有24.2%的护士时有或经常不能做到于患者拒绝某项治疗、护理操作时有记录.结论 临床护士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日常护理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敏;冯印敏;李长菊;张桂荣;于作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艾滋病患者数量的增加,HIV的流行在中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并迅速地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展[1].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特效疗法和可靠疫苗,给密切接触艾滋病诊治的医务人员提出了挑战.
作者:张红梅;李儿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院内转运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必不可少而又非常重要的环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管道多等特点,在转运过程中易发生各种意外.我科2008年9月~2009年9月,对138例行院内检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国霞;谭丽萍;徐苏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骨科患者不论是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还是四肢骨折,均要长期或一定时间内的卧床和肢体活动受限,随之将会出现一系列生活方面的问题(穿衣困难)及压疮等护理并发症,特别是胸部、骨盆及髋关节术后的患者不便穿内衣,使得患者的隐私时常暴露,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女性患者).
作者:权晓敏;韩红菊;赵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管道标识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方法 在分析以往管道护理缺陷的基础上,运用色彩心理学等知识设计管道标识,以文字形式将标识使用说明下发至各护理单元,护理人员动态评估管道护理的安全性,及时使用标识,并将管道标识作为多管道患者护理质控的一项内容不定期抽查.结果 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管道标识可以降低管道护理事故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结论 这种管道标识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越丽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的系统观和理论,创新和改进日常护理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方法 确定影响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以临床安全用药为项目运作特定目标,按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BOK项目实施的五个阶段对该项目按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运作.结果 该项目的 实施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将项目管理方法引进到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为护理质量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值得参考借鉴.
作者:叶春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在转换型障碍癔症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转换型障碍癔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置于普通诊室,除心理治疗、暗示治疗外,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上述治疗外,将患者置于颜色、灯光、湿度及声音等精心布置的诊室环境,实施心理疏导,并有患者亲近、信任的陪属协助心理治疗.结果 干预组痊愈率为86%,对照组痊愈率为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恢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P<0.001),干预组心理状况好于对照组.结论 环境因素在转换型障碍癔症患者护理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舒适护理可促进癔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谢晓华;金晓琼;叶琳琳;郑声浩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院内ICU专科护士规范化管理,解决目前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少、护理人力不足导致的大多数医院护士几乎不能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岗前培训就进入ICU工作的现状,实现ICU专科护士院内资格证书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同时也为争取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奠定基础.方法 明确ICU护士的准入条件;制定ICU护士的岗前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岗位继续教育计划;分层次组建ICU专科护士人才梯队.结果 建立院内ICU护士严格准入、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并做到分层次培训及使用,确保了ICU监护质量.结论 实行医院内部ICU专科护士规范化管理,实现ICU专科护士持证上岗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郝春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慢性疼痛并发抑郁慢性疼痛是临床各科的常见症状,多见于骨关节病变、慢性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癌症等.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疼痛对身心健康的意义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作者:江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肺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病症的有效方法.PiCCO(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脉搏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其创伤危险性小,仅用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1].
作者:曹岚;唐春炫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r host disease,GVHD)是异基因骨髓移植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发病始于骨髓移植后3个月内,称为急性栽GVHD.其特点是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1].
作者:于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改良,经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正成为继内皮剥脱术之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常采用股动脉为血管人路,将合适的支架置入颈动脉狭窄部位,这种入路易于将导管系统输送至颈总动脉[1],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笔者就我科全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给予支架置入术的53例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常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检验单不仅是医生对患者作出诊断并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司法、医疗保险理赔、疾病和伤残事故鉴定及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处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作者:刘艳兰;黄群;黄小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全自动清洗消毒器集中处理呼吸机管道及配件的效果.方法 全院各科室使用的呼吸机管道及配件均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集中清洗消毒,检查清洗后的物品清洁度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清洗消毒呼吸机管道及配件共558套次,全部达到清洁要求,细菌培养均未检出存活菌,达到高效消毒水平,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对呼吸机管道消毒的要求.结论 清洗消毒器集中处理呼吸机管道及配件,能确保清洗消毒效果,利于医院感染控制及员工自我防护,且节约成本,便于统一管理.
作者:孔磊;叶景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双颌前突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磨牙关系可为Ⅰ类、Ⅱ类、Ⅲ类,但大多数为Ⅰ类.笔者通过使用MBT矫治器矫治双颌前突患者,并与标准方丝弓矫治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勤;赵海;曾贤;张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种术式联合应用治疗小儿顽固性癫痫的护理措施.方法 手术治疗62例2~14岁癫痫患儿,所有病人在显微镜下采用多种术式结合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2~3年.结果 42例(67.74%)癫痫发作完全消失;13例(20.96%)癫痫发作显著减少,效果良好;5例(8.06%)疗效差;无明显改善2例(3.22%),手术总有效率达88.71%.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和合理的护理治疗小儿顽固性癫痫,可以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唐莉;马立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保温箱是新生儿和早产儿的佳治疗环境,由于箱内活动范围较大,患儿易靠近保温箱的两侧边缘,护理人员必须随时给予摆正体位,增加了工作量.
作者:金雪花;王喜慧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