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美;曾俊;邓安智;赵宝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慢性致残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其病因复杂、病程迁延,治疗极为棘手.我科近年采用综合护理同时使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DM合并DF溃疡患者11例,疗效较好,副作用相对减小.现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患者中心静脉输液故障的预防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236例介入治疗患者中心静脉输液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管脱落8例,导管阻塞9例,穿刺口渗液6例,中心静脉相关性感染6例.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时缝线固定可防止导管脱落,生理盐水冲管后再封管能预防导管阻塞,严格的无菌操作及做好穿刺部位的消毒和保护能预防感染.
作者:刘幼方;唐碧英;曾讯;吕玉娥;彭小英;陈玉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药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皮炎,是药疹中严重的一型,其特点是广泛的红斑上发生松弛的大疱,大疱不规则,疱膜容易擦破撕剥,露出片糜烂面,很像烫伤.黏膜也成片糜烂及剥脱.
作者:吴琳;王再珍 刊期: 2008年第13期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新生儿静脉采血中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传统方法采用注射器垂直进针的穿刺手术采血,成功率轻低.2007年1~10月,我科对新生儿股静脉采血采用真空试管斜刺法,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寅芬;应静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静脉留置针输液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它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便于临床用药[1].
作者:杨景明;王忠珍;陈仕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往往由于各器官功能减退,伴有多种慢性病及基础病,特别是呼吸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退,肺通气功能明显低于年轻人,通气阻力明显增强,肺顺应性降低,排痰功能降低,因此更容易发生肺部并发症.为此加强老年术前术后肺部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老年患者手术后的顺利康复极其重要.
作者:魏新;刘喜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为了解决骨伤科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穿脱裤子困难的问题,又利于医务人员进行伤口换药或观察伤情.
作者:赖月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经皮肾镜手术中应用不同温度灌注液对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63例经皮肾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加温组33例,常温组30例,两组均在相同的室温下进行手术.加温组使用温箱加温到37℃的灌注液,常温组使用室温22℃下放置的灌注液.观察两种方法患者术中和术后体温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基础体温相比,常温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60 min、90 min、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体温均显著下降(P<0.05),加温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及手术结束时体温均无显著差别.结论 术中使用加温灌注液可使经皮肾镜手术患者保持正常体温,避免术中及术后体温下降.
作者:唐珊珊;刘彦玲;马卫青 刊期: 2008年第13期
麻醉螺纹管是手术过程中供给病人氧气吸入、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通道,也是麻醉过程中麻醉气体吸入、确保麻醉效果的通道.使用中我们发现,将它用于结肠梗阻病人的肠内容物清除以及肠管减压也有非常理想的效果.
作者:周月娥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自制的固定夹板对小儿手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稳定性和舒适性.方法 将203例2个月~8岁手背静脉输液的住院患儿按住院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使用硬纸盒或普通小夹板)和实验组(使用自制固定夹板),观察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针头脱位、输液畅通、指端循环及患儿舒适度等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指端血液循环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0%和8.4%;固定处皮肤过敏或破损分别为0和5.7%;患儿舒适满意度分别为99.0%和6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自行设计制作的小儿手部输液夹板安全、舒适,能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固定所致的不良反应,可以替代常规的纸盒或木质夹板.
作者:廖灵敏;韦琴;梁绍连;覃美淑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11月在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2例,手术配合顺利,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美凤;黄松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改进鼻科护理模式,以减少全鼻窦炎进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中出血过多的问题.方法 将我科2005年2~5月收治的60例双侧全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3 d在门诊采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庆大霉素、麻黄素混合液进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d,雾化吸入前用2.8%的高渗盐水冲洗鼻腔1 min,全身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3 d,同时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对照组采用传统鼻科护理方法,在门诊常规用生理盐水每天冲洗鼻腔2次,全身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7 d,术前3 d做好常规术前准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在缩短住院时间、防止术中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全鼻窦炎患者术前鼻科护理中增加鼻腔药物超声雾化吸人和高渗盐水冲洗鼻腔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徐群;谢朝红;张洪;谭丹雪;何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破裂出血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为首发症状,患者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首次发病半年内再次出血率为30%~50%,再次出血死亡率为25%~35%<'[1]>,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高的急重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随着介入神经学的发展,更多患者首选介入治疗.
作者:黎艳;杜芸;庞兰英;陈小珍;兰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护4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与治疗4.2.3 水、电解质治疗4.2.3.1 少尿期体液治疗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患者多有体液潴留,因此患者常有水肿、高血压以及低钠血症,故在未透析之前,应精确计算,严格限制液体摄入,尽量减少液体过多导致的并发症.
作者:韩文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外科临床带教中温习法对实习护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3名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温习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主讲法教学.教学内容一致,学习时间一致,并于学习结束进行出科考试.结果 实验组护生考试成绩平均85分;对照组护生考试成绩平均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温习法教学有助于护理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熟悉和记忆,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作者:俞筱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超声介入腹腔神经节毁损对胰腺癌疼痛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108例胰腺癌疼痛患者采用B超引导经皮穿刺,于腹腔动脉干根部旁侧注入无水乙醇15 ml,实施腹腔神经节化学性毁损.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SP水平变化,并对穿刺治疗过程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结果 108例中仅1例失败,成功率99.0%,无急性胰腺炎、胰瘘及出血等穿刺并发症;VAS及血清S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P<0.05).总有效率87.8%,显效率75.7%,13例无效.结论 超声介入腹腔神经节毁损术安全可靠,能显著减轻胰腺癌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邢庆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电按摩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280只眼)视神经萎缩患者行电按摩治疗的疗效及护理临床资料.结果 经电按摩治疗及术前、术中、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160例(280只眼)总有效率达83.2%,其中视神经炎性视神经萎缩的有效率达98.5%,大部分患者术后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电按摩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显著,出现的并发症可防可治,而精心细致的护理是保障治疗成功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陈慈璇;曾琴琴;罗明珠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控制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3~2006年我院明确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12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代谢指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多项代谢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对代谢综合征的知晓率及良好生活习惯的依从性较对照组高,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状况,降低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
作者:张振香 刊期: 2008年第13期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继续观察术后患者病情、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使其由全麻状态逐渐苏醒、由手术室安全回到病房的中转站.我院有手术问30个,麻醉恢复室床单位10张,日手术量100多例,恢复室日收治患者50多例,由于麻醉恢复室患者多、人流动量大、病种较复杂,为了保证患者、医护人员的安全,我们自制了标识牌包括手术问号码、感染标识牌以及各种告示牌等,从2006年2月应用在麻醉恢复室以来,应用4 20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志美;曾俊;邓安智;赵宝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自制光盘视听教材指导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功能锻炼,促使患者在身体活动水平和社会参与水平上的功能获得大程度的恢复.方法 选择5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按入院先后分成两组,先入院的25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后入院的25例为观察组,除常规锻炼外,配合自制视听光盘指导患者锻炼.结果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良评定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观察组肢体训练动作正确率达92%,坚持锻炼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和72%.结论 反复播放视听光盘,同时护士在旁帮助指导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护士指导和帮助.
作者:徐微微;林家谊;覃燕群;左冬梅;徐薇;潘锋;江兰;关燕冰;庄美琼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