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骤停倍他乐克诱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

邹川南

关键词:倍他乐克, 心血管, 心肌梗死
摘要:某患者:男,62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半年余,加重4h,于1999年11月2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曾住本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长期服阿司匹林(80mg,3次/日)、倍他乐克(从12.5mg逐渐增加至100mg,2次/日)及间断服消心痛治疗。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抢救海洛因中毒61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纳洛酮抢救海洛因中毒的疗效。方法:对618例海洛因中毒患者,用纳洛酮抢救,首次剂量给纳洛酮针剂0.4~0.8mg静注,然后以0.4mg每5min 1次,直到患者清醒后再给0.8~1.2mg维持静滴。结果:618例中死亡9例,抢救成功率达98%。结论:纳洛酮是抢救海洛因中毒的理想特效药。

    作者:胡学琼;王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侧输卵管及右肾先天缺失1例

    短伴下腹疼痛4年于1998年7月16日入院。查体: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增大如孕2+月。宫体左后方有10cm×10cm×8cm的囊性包块,不活动,右侧正常。诊断:①子宫腺肌瘤;②左侧卵巢囊肿;③原发不孕。入院后常规行术前检查,B超提示子宫腺肌瘤、双侧卵巢囊肿、右肾缺如。

    作者:和亚兰;祁志高;段淑英;李云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目的:概述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方法:查阅并参考国外近年20多篇相关文献资料。结果:综述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T、B细胞表位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论:核心蛋白是丙型肝炎病毒疫苗研究的靶区域,与病毒持续性感染、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探讨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及其防治。

    作者:李建蓉;公瑞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大学生外耳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正常人群外耳道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马氏检螨法对613名大学生进行外耳道蠕形螨检查。结果:71人为螨检阳性,感染率为11.58%,螨检阳性者中67.6%(48/71)自诉外耳道经常瘙痒。结论:提示外耳道瘙痒与蠕形螨感染有密切关系。

    作者:黄秀琼;丁跃明;郭清华;吴建新;徐国萍;钮荣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1例

    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poiterior mull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简称APMPPE)临床少见,省内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惠琼;杨永福;胡亚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33例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结合老年人肾脏的生理特点及引起ARF的病因、治疗及预后,对33例老年ARF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8例治愈,治愈率84.85%;5例死亡,死亡率15.15%。结论: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肾脏的生理病理特点,ARF发生率并不少见,而且其它器官功能也不同程度的减退,在ARF的基础上容易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死亡率高,早期透析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昆兰;李瑞珺;周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Gillbert综合征2例

    Gilbert综合征临床上少见。1997年12月至2000年5月,我科收住2例,报告如下:例1,男,22岁,因纳差10d,巩膜黄染3d入院。查体:双眼巩膜轻度黄染,肝脾未触及。大小便常规正常,尿胆原、尿胆红素阴性;肝功能示总胆红素(TB)38μnol/L,直接胆红素(DB)6.08μmol/L,间接胆红素31.92μmol/L,酶学正常;肝炎病毒学全套检查阴性。

    作者:施荣杰;李永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结膜下注射赛若金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赛若金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0例41眼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无环鸟苷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23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赛若金结膜下注射。结果:临床结果表明两组间有效率及治愈日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赛若金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焦建玲;陶丹;洪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介绍一种简易胶片复制法

    无论在普放、CT还是MRI,胶片都是病人病情诊断的重要资料,有时为确保资料的完整,需对病人在其它医院所做检查的胶片进行复制、收集、归档以便对比,我科所用胶片复制机在灯管烧毁后,经更换新灯管工作状态仍不佳,所复制出的胶片颜色发灰,层次不清,不能满足诊断要求,故在工作实践中探索了一套不用复制机巧制复制片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明群;蒋亚光;温勇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三腔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总结我院近期置人的2例三腔起搏器的运用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临床资料 2 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61岁,我院2000年6月住院病人。临床诊断为隐匿性冠心病。心律失常有以下特点:1例快速房颤反复发作,曾因此2次出现脑栓塞;另1例为房速、房颤交替短阵反复发作。作者简介:田巨龙(1965-),男,重庆潼南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电生理研究.

    作者:田巨龙;文亚红;钱昌明;许勇;高红梅;唐永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巨脑回畸形1例

    巨脑回畸形(macrogyria)是脑神经细胞移行异常所致的一种先天畸形,临床上较罕见。经检索,云南省尚未见报道,我科曾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宇;孙亮;陈灿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羊水镜检查诊断羊水粪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羊水性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我院1998年1至12月采用沈阳市光学仪器厂生产的YSJ-Ⅰ型羊水镜检查,监测有无羊水粪染,并与B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羊水镜诊断率高达90%,同时可了解胎先露及胎膜早破情况。结论:对临产时医护人员的监护及处理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戴芙蓉;邵玉兰;刘光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发性硬化38例临床分析

    目的:阐述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38例多发性硬化症的起病诱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多发性硬化症神经系统表现多样,根据临床表现、MRI、CT、诱发电位等可获临床确诊,治疗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或促皮质激素为主,有条件可使用β-干扰素及免疫球蛋白。本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94.74%。结论:多发性硬化症致残率高,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治疗可干预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

    作者:杨咏梅;王立平;夏中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大足鼠体表寄生虫特例报道

    资料来源于1999年12月对云南省普洱县的野外蚤螨生态调查。在磨黑镇调查过程中捕获一只成年雄性大足鼠Rattus nitidus,从其体表检获大量的体表寄生虫(体表寄生性节肢动物),其寄生量远远超过常规寄生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体军;郭宪国;董文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i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的效果。方法:对30例钳到术者于术前用药软化宫颈并与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数据用卡方及t检验判定其显著性。结果:用药组宫颈软化率为100%,对照组软化率为3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序贯给药软化宫颈效果较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普翠芬;张文瑾;曾凡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两种血浆代用品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血定安与血代两类药物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1~2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定安组与血代组)。入室后采集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酶定量、血小板计数、血球压积和血钙含量。分别输入血定安与血代1000ml后,再次于非输液侧采集静脉血,监测上述指标。结果:比较两类药物输液前后血球压积P<0.05,差异显著性。其余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结论:输注血浆代用品后对凝血机制无明显影响,仅对血液有稀释作用。通过稀释血液,还能提高血液的运氧能力。

    作者:杨文燕;毕春;刘光鉴;曹贤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BA酶法测定1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1例健康人的TBA含量,并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胆红质(T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的TBA明显升高,其中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明显,与健康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黄疸型肝炎的TBA比ALT、TB较早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肝炎的TBA明显升高,它可反映肝实质细胞的损伤程度。

    作者:陈继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1例

    变应性亚败血症是以驰张热、皮诊及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综合征,多见于儿童,自1964年以来,成人患病报道逐渐增多。兹将我们诊治1例报告于下。

    作者:岳发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网膜附着调查

    目的:为确切描述小网膜的附着以及网膜囊上隐窝的腹膜腔归属,为影像诊断和外科引流提供确切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20例局解教学用成年尸体,通过局部解剖结合部分肝叶切除,对小网膜的附着及周围毗邻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小网膜是张于肝与食管腹段、胃小弯和十二指肠初始2cm段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其中附于胃小弯下份和十二指肠初始2cm段上缘的小网膜部分,向上连至肝门(横沟);附于胃小弯上分和食管腹段的小网膜的部分,向右连于肝左纵沟后半部,即静脉韧带裂底。因而小网膜在肝上的附着线呈“」”形。小网膜左前上方是肝外形的左叶,小网膜左下方是胃前壁;三者之间为左肝下前间隙(胃肝隐窝),小网膜右后上方为网膜囊上隐窝,其内有肝尾状叶套入。结论:目前所有教科书中对小网膜的描述不够全面,将网膜囊上隐窝归为左肝下后间隙与肝外形分叶也不相对应,因此有关结构应予研究。

    作者:杨新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细菌生物被膜与慢性难治性肺部感染

    目的:了解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在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近年有关细菌生物被膜与难治性肺部感染的研究资料并加以归纳综合。结果:细菌生物被膜与难治性肺部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治疗研究对肺部感染的防治有可观的前景。

    作者:张乃芬;张继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大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