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玲;陶丹;洪卫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BA酶法测定1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1例健康人的TBA含量,并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胆红质(T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的TBA明显升高,其中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明显,与健康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黄疸型肝炎的TBA比ALT、TB较早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肝炎的TBA明显升高,它可反映肝实质细胞的损伤程度。
作者:陈继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综述神经生长因子及其P75受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神经生长因子与P75结合或独立的P75可以传递死亡信号,终导致细胞死亡。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和P75参与并介导细胞凋亡。
作者:陈丽华;赵文珍;戴莉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某患儿:女,2月。因生后发现右眼角膜一灰白色条状物就诊。患儿父母为近亲婚配,患儿出生时为足月顺产。查:患儿右额顶部毛发稀少,头顶部中央见多个卵圆形疤痕样萎缩性斑疹,中央见色素沉着,触之如“囊样”感,斑疹部无毛发生长。右眼上睑内1/3处见“△’眼睑缺损,缺损部位睫毛稀疏。右眼球未见其它异常。全身躯干及四肢未见其它皮肤异常。
作者:洪卫;李敏;王敏华;丁传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在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近年有关细菌生物被膜与难治性肺部感染的研究资料并加以归纳综合。结果:细菌生物被膜与难治性肺部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治疗研究对肺部感染的防治有可观的前景。
作者:张乃芬;张继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尼莫通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并探索其使用方法。方法:以静滴尼莫通组为治疗组,以静滴丹参为主的传统治疗法组为对照组,将两组的治愈时间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8.17±3.648)d,比对照组治愈时间(12.07±3.611)d短,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尼莫通组疗效明显比丹参组好,且尼莫通静滴可采取较为简便的方法。
作者:李志宏;陈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一重要手段。我院于1994年7月至1999年12月期间,为52例胸段食道癌手术者行经胸部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效果佳,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长弓;蔡昕怡;李高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无论在普放、CT还是MRI,胶片都是病人病情诊断的重要资料,有时为确保资料的完整,需对病人在其它医院所做检查的胶片进行复制、收集、归档以便对比,我科所用胶片复制机在灯管烧毁后,经更换新灯管工作状态仍不佳,所复制出的胶片颜色发灰,层次不清,不能满足诊断要求,故在工作实践中探索了一套不用复制机巧制复制片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明群;蒋亚光;温勇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感双下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因症状加重而就诊。查体:下腹部及腹股沟周围皮肤紫黑色,双下肢发冷,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申请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结果:二维切面图像及彩色多普勒(CDFI)显示,双侧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胫动脉内见多个动脉硬化斑块,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
作者:林建兵;刘蜻蜻;周跃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变应性亚败血症是以驰张热、皮诊及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综合征,多见于儿童,自1964年以来,成人患病报道逐渐增多。兹将我们诊治1例报告于下。
作者:岳发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某患者:男性,18岁。因被镰刀刺伤左下胸部伴胸痛、呼吸急促2h人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8次/min,脉博110次/min,血压10.7/6.7kPa,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精神萎靡。
作者:赵永江;余照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巨脑回畸形(macrogyria)是脑神经细胞移行异常所致的一种先天畸形,临床上较罕见。经检索,云南省尚未见报道,我科曾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宇;孙亮;陈灿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短伴下腹疼痛4年于1998年7月16日入院。查体: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增大如孕2+月。宫体左后方有10cm×10cm×8cm的囊性包块,不活动,右侧正常。诊断:①子宫腺肌瘤;②左侧卵巢囊肿;③原发不孕。入院后常规行术前检查,B超提示子宫腺肌瘤、双侧卵巢囊肿、右肾缺如。
作者:和亚兰;祁志高;段淑英;李云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为确切描述小网膜的附着以及网膜囊上隐窝的腹膜腔归属,为影像诊断和外科引流提供确切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20例局解教学用成年尸体,通过局部解剖结合部分肝叶切除,对小网膜的附着及周围毗邻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小网膜是张于肝与食管腹段、胃小弯和十二指肠初始2cm段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其中附于胃小弯下份和十二指肠初始2cm段上缘的小网膜部分,向上连至肝门(横沟);附于胃小弯上分和食管腹段的小网膜的部分,向右连于肝左纵沟后半部,即静脉韧带裂底。因而小网膜在肝上的附着线呈“」”形。小网膜左前上方是肝外形的左叶,小网膜左下方是胃前壁;三者之间为左肝下前间隙(胃肝隐窝),小网膜右后上方为网膜囊上隐窝,其内有肝尾状叶套入。结论:目前所有教科书中对小网膜的描述不够全面,将网膜囊上隐窝归为左肝下后间隙与肝外形分叶也不相对应,因此有关结构应予研究。
作者:杨新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报告1992年1月至2000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体会,重点探讨糖尿病患者胆道手术所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
作者:池华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脑电图(EEG)能敏感地反映脑功能状态,在某些精神活性物质用药过程中EEG变化较大,观察这种变化在人体难以实现,只能借助于动物实验。以往的动物EEG描记方法是在开颅术后直接记录脑皮层电图(ECOG),这种方法只能用于急性实验。本实验探索一种无创性可重复进行的活体动物头皮脑电描记术。选用习性温和,头皮表面积较大的家兔进行脑电描记,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萍;田昆仑;苏娟;董从丽;冯海光;周云桂;吴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自1989年4月-1998年12月共收治小儿烧伤762例,其中并发真菌感染8例,占1.05%,现就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唐宗联;黄斌;张劲松;李建伟;曾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poiterior mull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简称APMPPE)临床少见,省内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惠琼;杨永福;胡亚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某患者:男,62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半年余,加重4h,于1999年11月2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曾住本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长期服阿司匹林(80mg,3次/日)、倍他乐克(从12.5mg逐渐增加至100mg,2次/日)及间断服消心痛治疗。
作者:邹川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某患者,女,44岁。发现左侧颈部包块4年,伴疼痛及左上肢麻木2月于2000年1月10日人院。体检:左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方可触及一直径约6cm的包块,边界不清,有触痛。B超、彩超均提示左侧颈部实质性包块。手术见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以下血管鞘后侧,直径7cm,似有不完整包膜,基底有粘连,质硬。临床诊断:淋巴肉瘤?病理检查:送检灰红、灰白不整形碎组织一堆,5cm×4cm×1cm,切面为灰白色胶冻样,散在出血灶,质软。镜下观察: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结构,结节由瘤细胞及粘液样基质组成,瘤细胞呈多边形、梭形,胞浆嗜酸性,排列呈柱状或条索状,核小深染,核分裂相少见,具有软骨母细胞特征,瘤细胞间为嗜碱性的粘液性基质。病理诊断:左颈部软组织粘液样型软骨肉瘤。
作者:潘云;陈海滨;杨丽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120例鼻患肉患者分别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糖皮质激素与传统手术治疗鼻患肉疗效对比分析。方法:120例中随机抽出40例行传统手术+抗生素治疗为对照组。80例采用内窥镜下手术+规范化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鼻患肉为内窥镜组。结果:随访半年以上,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52.5%,好转12例,好转率30%,复发7例,复发率17.5%,P<0.01。内窥镜组:治愈74例,治愈率92.5%,好转5例,好转率6.25%,复发1例,复发率1.25%,P<0.01。结论:内窥镜手术+规范化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降低鼻患肉复发率,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其具有手术精度高、术后复发率低优点。
作者:刘瑞清;董庆汉;杨永福;赵惠琼;林兰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